唐王墓

文安縣始設定於西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取崇文尚禮、治國安邦之義。因歷史悠久、淵源綿長,留下了豐富的文物遺址和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王墓
  • 外文名:Tang tomb
  • 屬性: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時間:1982
介紹,唐王墓現狀,唐王墓由來,地位和作用,

介紹

因歷史悠久、淵源綿長,留下了豐富的文物遺址和資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82年被評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唐王墓。

唐王墓現狀

唐王墓的現狀及靈異事種種唐王墓位於文安縣龍街鄉姜莊子村南、彭各莊村北,俗名“大噶瘩”。據《文安縣誌》記載,其外形為一高大土丘,封土高出地面5米,長70米,寬60米,表面雜樹叢生。此墓的南面有一條溝,西為白河,東為商周戰國遺址。1973年以前封土南側還有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立碑一塊,稱之為“唐潞墓”,唐王墓土丘仍很高大,但實際尺寸明顯不足。墓的西邊挖成一個大坑,坑長與墓的封土相等,坑內乾涸無水。該墓東北角有兩個洞,一個如井,看不見底;一個先向下後拐彎,幾步而止。南面和西面有三個洞,均很淺。由此看來唐王墓被盜可能性不大,保存比較完整。唐王墓的靈異事及傳說很多,下面簡述幾種:1、藥王顯靈。上世紀80年代初期,風傳唐王墓藥王顯靈,對各種疑難病症有奇效。臨近村鎮及附近縣市無數人前往求藥,所的之“藥”不一,諸如沙礫、鳥糞、樹葉等等,據傳頗為靈驗。據一位原籍唐王墓西太子務村的朋友講,當年求藥者絡繹不絕,每天都有幾個甚至十幾個從該村路過。後引起公安機關重視,以封建迷信為由進行打擊,方使此風逐步絕跡。2、顯靈借物。相傳解放前唐王墓附近姜莊子等村貧窮,每遇紅白事缺少桌椅或餐具,只要在前一天晚上到唐王墓前誠心企求,則第二天就可以在唐王墓前發現上述物品,用後依前法將物品放回。後來,有貪心者取走不還,致使前述方法失效。3、障眼拒賊。相傳有兩人慾盜墓,挖豎井數米,發現黃金無數,用土籃吊上地面,確是整整一籃毒蛇,五彩斑斕,蛇目圓睜,二人倉皇逃去。

唐王墓由來

唐王墓的由來唐王墓遺址東側不遠,是燕國南長城遺址。戰國時期,文安縣地處燕、齊兩國邊境,戰國七雄中燕國最為弱小,戰國中期開始勢漸盛。兩國關係因此發生變化,互有征伐。相對處於弱勢的燕國在疆域之內沿易水、滹沱修築長城以求自保,出於防禦和發展生產的需要,將靠近邊境原有的大河堤防加以擴建,把水利工程改造成軍事防禦工程,它們同時具備防水(堤)和防禦(長城)的雙重功能,古稱燕國南長城,又稱易水長城。《史記》中,秦相張儀到燕國向燕昭王遊說時曾說,“大王不事秦,秦下甲雲中、九原,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王之有也”。《水經注》提到了文安:“易水又東歷燕之長城”,“東至文安縣與滹沱台”。在長時間的軍事衝突中,燕國不斷對其修築,以增強抵禦能力。燕國雖然終被吞併,但燕南長城做為水利工程,從不曾被廢棄。據當地傳說,東漢末有一位叫唐潞的駐軍首領常年在此屯兵把守,並投入巨大精力修築防洪堤壩。後人為了紀念其功德為其立碑,並在以後的傳承中將其墓稱為“唐王墓。”唐王墓附近有一村子名叫“太子務”(俗稱“太子府”),相傳就是唐潞之子為其父守孝之地。唐潞的真正身份還沒有資料證實,《文安縣誌》中記載為:“唐王墓在城南天德店村南,故丘巍然,世系無考。”

地位和作用

唐王墓的地位和今後的作用據文物部門稱,唐王墓現正在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申報成功,其地位與保護力度將明顯提升。到西安旅遊時聽到一句俗語,叫“發財全靠秦始皇”,覺得很有道理。一個秦始皇,使旅遊產業成為當地支柱產業,養活並提高了數千萬人的生活水平;雖然我們的唐王墓不能與之相比,但畢竟是一種歷史和現實資源,根據當地民眾還比較貧窮的現狀,我們為什麽不想方設法使民眾有所受益呢?比如借申報之機會加大宣傳力度,傳名播譽,營造文安良好形象;比如嘗試進行保護性挖掘,在當地開發一些旅遊觀光或相關的產業和項目,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等等。這無論對提高民眾生活、帶動經濟發展,還是對豐富縣域特色、提升產業品位都是有益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