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東(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

唐曉東(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曉東,男,1979年9月生,博士,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曉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研究生
  • 專業方向:氣象學
  • 任職院校:南京大學
人物經歷,工作經歷,教育背景,承擔課程,研究方向,科研項目,重要論文,參與教改,獲獎情況,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2019/12至今 ,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
2014/08 — 2015/08,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象系,訪問學者(國家公派)
2011/12 — 2019/12,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副教授
2009/01 — 2010/01,台灣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博士後研究
2006/08 — 2011/12,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講師

教育背景

2001/09 — 2006/06,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氣象學專業,博士
1997/09 — 2001/06,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大氣物理和大氣環境專業,學士

承擔課程

本科生核心課程《天氣學原理》(2015- )
研究生課程《中尺度動力學與模擬》(2008-)
本科生核心課程《天氣學實驗》(2007–2012)
研究生課程《大氣動力學》(部分章節)(2013)

研究方向

颱風動力學,中尺度天氣學和動力學,數值模擬

科研項目

輻射日變化對熱帶氣旋生成、強度和結構的影響(41675054),2017-2020,主持人
影響登入颱風外雨帶生成、發展和傳播的機制研究 (41275056),2013-2016,主持人
熱帶氣旋強度及其變化動力學研究,重點項目(41130964),2012-2016,骨幹成員
颱風結構、強度和環境氣流對登入過程邊界層的影響 (40705018),2008-2010,主持人
侵襲兩岸颱風的動力學及相關同化技術研究,基金委海峽兩岸合作項目,2010.1-2012.12,項目組成員
2、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子課題
颱風登入前後異常變化及機理研究(第二課題),2009-2012,課題組成員
3、 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
關鍵區強對流天氣觸發、維持機制及其可預報性(GYHY200706033),2007-2009,參加人
熱帶西太平洋觀測試驗與我國高影響天氣可預報性研究,2008-2010,骨幹成員
非均勻複雜下墊面對雷暴和強對流生消發展的影響(GYHY201006004),2010.9-2013.8,骨幹成員
4、 南京大學人才引進項目
登入颱風的邊界層結構及演變研究,2006-2008,主持人

重要論文

Tang, X.*, Cai, Q., Fang, J., & Tan, Z. M. (2019). Land–sea contrast in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from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24(22), 12010-12021.
Cai, Q., & Tang, X.* (2019). Effect of the Eyewall Cold Pool on the Inner Rainband of a Tropical Cyclon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24(3), 1292-1306.
Tang, X.*, Tan, Z. M., Fang, J., Munsell, E. B., & Zhang, F. (2019). Impact of the Diurnal Radiation Contrast on the Contraction of Radius of Maximum Wind during Intensification of Hurricane Edouard (2014).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76(2), 421-432.
Tang, X.*, Tan, Z. M., Fang, J., Sun, Y. Q., and Zhang, F. (2017). Impact of the diurnal radiation cycle on secondary eyewall formation.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74(9), 3079-3098.
Tang, X.*, and F. Zhang, 2016: Impacts of the diurnal radiation cycle on the formation, intensity and structure of Hurricane Edouard (2014),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73, 2871-2892.
Tang, X.-D.*, M.-J. Yang, and Z.-M. Tan, 2012: A modeling study of orographic convection and mountain waves in the landfalling typhoon Nari (2001). Q. J. R. Meteorol. Soc. 138, 419–438, DOI:10.1002/qj.933.
Yang, M.-J., D.-L. Zhang, X.-D. Tang, and Y. Zhang, 2011: A modeling study of Typhoon Nari (2001) at landfall. Part II: Structural changes and terrain-induced asymmetries, J. Geophys. Res., doi:10.1029/2010JD015445.
Tang, X.-D., and Z.-M. Tan, 2006: Boundary-layer wind structure in a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 Adv. Atmos. Sci., 23(5), 737-749.

參與教改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項《動力氣象學》(2013)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項《現代天氣學原理》(2013)
國家精品課程《動力氣象學》(2010)

獲獎情況

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優秀論文 (2015)
中國銀行獎教金 (201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