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琳(1662—1741),字宸枚,號仁岩,上海人。康熙壬戌(1682)歲試,入邑庠;丙寅(1686)科試,補廩;康熙甲午(1714),歲貢;雍正八年(1730),授江寧縣儒學訓導。公績學多才,歷薦三科不售,官廣文,飭躬訓士,一衷於禮,捐俸修明周貞毅公祠,後諸生即以公袝焉。乾隆五年(1740 ),引疾致仕歸。著有《學庸集說》、《詩經正義》、《詩經文稿》、《歷試文鈔》、《世彩堂詩稿》、《大六壬啟蒙》等,並為吳敬梓的《文木山房集》作過序。唐時琳因賞識吳敬梓的文才而舉薦後者;而舉薦之事,即發生在唐時琳的江寧縣儒學訓導任上。
唐時琳先娶嚴氏,嚴氏歿,唐時琳繼娶吳氏。嚴氏生長子唐方沂(字掄三)。吳氏生次子唐方淮(後改名千頃,字同源,號桐園),以及一女,女“適徐紹安”。唐方沂曾參與編纂《古今圖書集成》,而唐方淮則通岐黃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