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是唐代宮廷樂器,由西域傳入中原,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不僅被吸收進唐樂,且又以陶瓷燒制鼓腔,別具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魯山花釉腰鼓
- 館藏地點:鄭州市長江西路與西三環路西南150米處
- 所屬年代:唐
- 類別:瓷器
- 所屬博物館: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
- 所屬地區:河南鄭州
- 尺寸:長60厘米,口徑45厘米 長56厘米,口徑20厘米
腰鼓是唐代宮廷樂器,由西域傳入中原,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不僅被吸收進唐樂,且又以陶瓷燒制鼓腔,別具特色。
腰鼓是唐代宮廷樂器,由西域傳入中原,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不僅被吸收進唐樂,且又以陶瓷燒制鼓腔,別具特色。文物介紹此展品為唐代文物。長60厘米,口徑45厘米。腰鼓廣口,纖腰,鼓身凸起弦紋七道。通體以花釉為飾,在漆黑...
河南省的禹縣、郟縣、魯山窯等在唐代均產花釉瓷,而以魯山窯腰鼓最為有名。70年代,故宮博物院與河南省博物館的文物工作人員根據唐代人南卓《羯鼓錄》中有關“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的記載,再次調查魯山窯址,發現了黑釉斑點腰鼓殘片,其特徵與傳世腰鼓完全一致。從而證實了這件黑釉花瓷腰鼓確係河南省魯山...
花瓷是唐人的創造,是一種在深色釉地上帶淺色斑塊的瓷器。在唐代花瓷中,腰鼓是很有名的品種,許多窯場都有燒造。以河南魯山的花瓷腰鼓聲名最高.現收藏於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藏品為唐代文物。長50厘米。羯鼓,亦作鞨鼓,是一種古代打擊樂器。南北朝時經西域傳入中原,盛行於唐開元、天寶年間。不僅被...
魯山花瓷腰鼓存量極少,現故宮博物院有清宮舊藏傳世的瓷質腰鼓一件,長59厘米、口徑22.2厘米,呈長圓筒形、兩頭粗、中間細。鼓身凸起棱形線玄紋七道,通體黑釉為地、飾以乳白、藍色斑塊,規則排列分布於全器。器物粗狂、凝重、豪放、斑塊自然縹緲。唐花釉瓷代表了中國北方當時瓷藝術的最高水平。因此魯山花瓷在...
唐代花釉瓷器,一種底釉上灑刷花斑釉裝飾而成的瓷器,即唐代文獻中記載的“花瓷”。來源 “花瓷”之名,來源於唐人南卓《羯鼓錄》中的“魯山花瓷”一語,多出土於河南地區,由於燒制工藝與宋代鈞窯的窯變釉差不多,故一度把它稱之為“唐鈞”。沿革 20世紀60年代,故宮博物院根據《羯鼓錄》中“魯山花瓷”的記載...
第三節仿唐魯山花瓷瓷釉製作工藝 第四節仿唐魯山花瓷施釉工藝 第五節仿唐代魯山花瓷燒成工藝 附錄一與魯山花瓷相關的史料輯錄 附錄二段店窯及魯山花瓷大事記 附錄三唐朝細腰鼓、羯鼓鼓腔 一、鼓在中國的歷史和發展 二、唐朝羯鼓、腰鼓的型制與魯山花瓷細腰鼓的關係 三、腰鼓、羯鼓在唐朝宮廷和民間的使用 四、...
《魯山窯調查報告》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內容簡介 魯山段店窯址位於河南省魯山縣梁窪鎮段店村,1950年被發現,20世紀70年代搶先發售獲得大量花瓷標本,解決了唐代花瓷腰鼓的產地問題。此報告基於2000年的調查所得,器類包括罐、壺、盞、盤、瓶、腰鼓、盆等,燒制年代從初唐延續到北宋早期。作者對魯山段店花釉瓷...
燒制時一般是在黑色或醬色等深色釉上潑灑大塊藍色斑紋。在高溫燒制過程中,不同色釉流動並互相浸潤,呈現出窯變的藝術效果。對古瓷遺址的調查和發掘表明,唐代燒花瓷的瓷窯有河南魯山、郟縣、內鄉、禹縣、登封窯,山西交城窯,陝西銅JII窯等。器物造型有罐、執壺、花口瓶、三足盤、缽、葫蘆瓶、腰鼓等,其中以執壺...
通體施黑釉,飾有月白釉彩斑。文物背景 花釉瓷是唐代瓷器的新品種,主產地在河南省魯山縣段店,採用灑彩或立粉堆線法在釉上加施帶色的釉料,經高溫焙燒後形成塊狀彩斑,常見器形有瓶、罐、盤、碗、壺、腰鼓等。花釉瓷器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開啟了我國宋代鈞瓷窯變的先河。
魯山花釉雙系罐 魯山花釉雙系罐,此藏品為唐代文物。文物介紹 此藏品為唐代文物。唇口,溜肩,平底,內外施滿釉,外部黑釉上灑藍斑。黑釉藍斑,互為襯托,格外醒目。釉色清麗瑩潤,為魯山段店窯之精品。現收藏於洛陽龍門博物館。
花釉瓷拍鼓,器呈圓筒形,中段束腰,兩端開闊,以繩束蒙皮做鼓面。唐代花釉瓷拍鼓,多以黑釉為地,點畫月白等色窯變花斑為飾,故又稱”花鼓”。從目前採集到的交城窯花釉瓷拍鼓標本看,與魯山、禹縣花釉瓷腰鼓相比有所不同,交城窯拍鼓形體略小,胎土灰白,胎體較薄,花釉斑點白中泛藍,點、繪風格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