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學研究(第十六輯)

唐代文學研究(第十六輯)

《唐代文學研究(第十六輯)》是2016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西北大學文學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文學研究(第十六輯)
  • 作者:中國唐代文學學會、西北大學文學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8月1日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4958490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輯《唐代文學研究》是根據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七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與會代表提交給《唐代文學研究》編輯部的論文編輯而成,全書共收入論文67篇。《唐代文學研究》(第十六輯)研究內容涉及地域、家族與唐代文學關係,其中多篇論文透過地域影響、家族傳統乃至歷史場域的變遷來考察唐代文學的一系列問題。唐代文學的傳播與接受研究也湧現出一批成果,圍繞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等唐代詩人的接受史,以及唐詩的域內、域外傳播,有多篇論文,涉及到傳播的地域、方式、途徑,接受的背景、原因、時段、效果等方面,既有實證分析,又有理論概括,體現出唐代文學研究的新視野以及對新方法的靈活使用。研究體裁既包括詩、文、小說研究,也包括唐代小品文等。

作者簡介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唐代文學學會是一九八二年五月在西安成立的全國性唐代文學研究機構,會址設在西北大學。該學會的宗旨是:把我國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出版部門從事唐代文學教學、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其他業餘從事唐代文學研究的同志組織起來,開展唐代文學研究,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學會的基本任務是對本會會員的科研規劃和科研成果,予以關注和鼓勵;編輯出版會刊《唐代文學》和內部通訊;編輯出版《唐代文學研究叢書》及《唐代文學研究年鑑》。
西北大學文學院:西北大學文學院是我國西北地區歷史悠久的大學文科院系之一,至今已經歷了100餘載的風雨歲月。文學院設中國語言文學系、對外漢語教育系、廣播電影電視系、大學語文教學部等三系一部,培養了包括何西來、王富仁、雷抒雁、賈平凹、遲子建、黃建新、張子良等成就不凡、名播海內外的學者、作家和藝術家,被學界和媒體譽為“唐代文學研究重鎮”,享有“作家搖籃”美譽。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全國頗具影響力的大學出版社,堅持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出版方向和社會效益優先的出版方針,出版了眾多高質量、影響力強的教育、學術人文、珍稀文獻、藝術理論等書籍,多次獲得中國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和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等國家圖書大獎,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良好出版社、先進出版單位。在近10年行業機構組織的綜合評估中,綜合實力均居中國大學出版社前列,在地方大學出版社中名列榜首。

目錄

唐代《月令》組詩的物候感知與地誌書寫 廖美玉
長安佛寺及其文學記憶 李芳民
“絲綢之路”與唐詩境界的開拓(摘要)楊曉靄
論唐代私學的興盛對唐詩的影響(摘要)童岳敏
唐代五都交通圈及其文學效應(摘要)李德輝
吳風日漸與唐詩轉型(摘要)王志清
唐詩涉湖州佛寺略考 李謨潤
唐代詩歌與佛教之寶 陳珀如
新出石刻史料與唐代盧氏文學家族考論
——以盧士玫族係為中心(摘要)胡可先
唐代“花樹韋家宗會法”考論(摘要)羅時進
唐代杜氏家族文化與杜氏文學家的誕生吳淑玲
新出閻仲連、蕭守規墓誌與唐代蕭氏及其他文學家族姻親研究(摘要)景遐東
地域、士族與初唐文學格局重構意圖中的文學圖景
——以貞觀時期五部“正史”的傳記書寫為中心(摘要) 田恩銘
隋唐五代讖文學的生成與傳播機制考論 周睿
論唐代景觀組詩對宋代八景詩定型化的影響(摘要) 李正春
五言詩律化進程及唐詩體格律研究的歷史回顧和學術思考 杜曉勤
唐詩名篇名句日本江戶以來漢詩受容文獻緝考
——以“為韻”“賦得”為範圍 沈文凡
論唐代賦得體詩的創作特徵及其流變(摘要)吳河清
《全唐詩》與《全唐詩補編》所載渤海人詩考 柳晟俊
唐代詩人出塞北詩述論
——以今內蒙古地區為例 米彥青
唐代《伊州樂》與詩詞 高人雄
試論唐人的漢代情結在西域的現實對應(摘要) 海濱
試論唐代文學中的西域歌舞藝術(摘要) 郭院 林焦霓
威嚴與逍遙:唐代華山詩的雙重主題 邱曉
論唐人“文章即詩歌”的文學觀念(摘要) 吳光興
中唐“六經皆文”觀念之重振 吳夏平
胡應麟《詩藪》與樂府批評論 王輝斌
論方東樹妙力氣審美論
——以唐詩批評為中心(摘要)史哲文
斟酌得解,折中而舉
——李炳南《詩階述唐·讀詩先讀求味》探研 陳煒舜
《藏園群書經眼錄·詩紀》辨誤(摘要) 韓震軍
譾論唐代開國“大手筆”作家 曲景毅
孔穎達“比興”之釋義與唐詩比興生態世界審美 李金坤
宋刻張說集殘抄本流傳考 朱玉麒
關於張旭詩歌辨偽的幾點思考(摘要)凌郁之
宋版張九齡《曲江集》流傳考(摘要)熊飛
論王維的“畫意詩”與“詩情畫” 陳冠明
清代後期王維接受史述論
——以詩話為中心 董就雄
李杜文化精神對當代的啟示 葛景春
李白詩在明代的編刻與流傳(摘要)王永波
對《靜夜思》中日版本之差異的再討論 鄧芳
從任華《寄杜拾遺》看被忽略的杜甫清狂性格(摘要) 莫道才
論唐代杜甫家族的詩歌情結及杜甫的詩風(摘要) 洪樹華
《顏魯公文集》宋本原貌蠡探 趙陽陽
岑參詩歌的藝術精神與詩美風貌 孫植
唐大曆浙東唱和與江南雅集文學復興 邢蕊傑
“右丞餘波”:大曆詩人接武王維的效果及其影響 袁曉薇
李益邊塞詩及其對唐代中國北疆的書寫(摘要) 高建新
記憶年少——中唐寒士社群的勵志之路 李堯涓
日本鈔本紹定六年臨江軍刊王伯大《昌黎先生集音釋》與
方崧卿佚書《韓詩編年箋校》(摘要) 戶崎哲彥
論韓愈的樂府觀念及其《琴操》的創作 吳振華
柳宗元“用世之文”試繹 崔際銀
《柳文指要》的成就及文化品格 方麗萍
“元白”並稱考論 尚永亮
試論白居易《琵琶引》
——其作年與使之成立的四個文學系統 下定雅弘
從白居易蘇杭詩看文學與地域的互動(摘要)曹瑞娟
批判理性主義與《長恨歌》主題爭論反思 張中宇
王漁洋之於白香山
——取捨避就之道 陳才智
由魯迅擬作《楊貴妃》事論《長恨歌》形象之重塑 袁茹
論中晚唐綺艷風尚中杜牧冶遊七絕之獨創性
——兼論杜牧與東晉風流的關係(摘要)劉青海
論宋人對杜牧詩歌的消解 劉京臣
宋代詩詞中“三生杜牧”意象解讀(摘要)曹麗芳
從杜牧的重塑看元明清戲曲的審美取向 陳建森 蘇鐵生
唐文宗以“齊梁體格”試士之探討 周誠明
香草美人傳統的新變:論李商隱詩、溫庭筠詞中閨怨作品的意義(摘要)呂正惠
仙女下凡:唐小說對六朝志怪之互文與延異
——以《郭翰》與《白水素女》《董永》《謝端》為論 林淑貞
《開元天寶遺事》是偽典小說(摘要)羅寧
晚唐小品文體之新變(摘要)蕭曉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