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文學傳播意識研究

唐代文人文學傳播意識研究

《唐代文人文學傳播意識研究》是2018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俊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文人文學傳播意識研究
  • 作者:黃俊傑
  •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7201422
  • 定價:98.00 元
  • 裝幀:平裝
  • 叢書: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唐代文人文學傳播意識研究》以文章名世觀為邏輯基礎,重點運用文獻考證的研究方法,並藉助於歷史學、傳播學、現象學的理論工具,對唐五代時期文人的傳播意識進行了全面的研究,旨在揭示以不朽觀念為基礎的文學傳播意識之下的明道、存史、弘文、訴情等各類文學傳播形態,分析文學傳播觀念下的文學傳播行為與文學創作傾向,理解這些傳播觀念對於唐代文學學習與研究的意義,並為文學傳播與文學創作關係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案例。

作者簡介

黃俊傑,男,文學博士,荊楚理工學院副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學傳播理論,發表《25年來古代文學傳播研究的歷程》《唐人壁記考論》《論柳永望海潮詞的贈予者及創作時間——兼談考據中的對證法》等文章多篇。

圖書目錄

緒論:域外理論的借鑑與傳統史料的整合
第一章 文學傳播意識的內涵及其形成
第一節 文人與傳播意識概念的界定
一、文人與聞人
二、意識與文學傳播意識
第二節 名行之源:文人名世的思想根柢
一、“三不朽”在唐代的詮釋與理解
二、鄉邑之譽:文人名世的社會起點
第三節 文章名世觀的演進路徑與文人的存在思考
一、傳之後世與傳寫四方:時間與空間的兩種傳播視角
二、道與文:立言不朽到文章不朽的內蘊嬗變
三、湮沒的隱憂:文人關於自身存在的思考
第二章 文學傳播意識的表征形態
第一節 明道:傳統思想與文學傳播意識
一、人文化成:裨補教化的明道意識
二、文章乃餘事:明道意識下純文學的地位
三、文質兼善的追求:六朝餘緒之釐革
四、沙門與王者:儒佛之爭與文以明道之關係
第二節 存史:歷史觀念與文學傳播意識
一、潤色鴻業:政治功能下的文學傳播意識
二、實錄:存史貽鑒的基礎
三、《文苑傳》與唐代文人的入史意識
四、文史異途與文史一體
第三節 弘文:屬意詞章與文學傳播意識
一、崇文、新變與編集之風
二、文人的意氣之爭及其相關因素
三、唐代文人的文章不朽觀念辨析
第四節 訴情:泄導情志與文學傳播意識
一、娛情:聊以自適、雅集娛賓與感於斯文
二、感傷:悲愁憂思與文學傳播意識
三、隱逸:遁世心態與文學傳播意識
第五節 文學傳播意識的顯與隱
一、顯意識
二、隱意識
三、潛意識
四、無意識
第三章 文學傳播意識下的傳播行為與著述活動
第一節 文學傳播意識下的傳播行為
一、類書編纂中詩文的加入
二、題壁詩的傳播意向
三、送別中的贈詩文以寵行
四、行卷中的取悅主司與邀譽於時
五、由上而下的詩文徵求
六、文字飲:酒筵上的淺斟低唱
第二節 文學傳播意識下的文章創作
一、冀賞:意指對象與文學呈現
二、文學傳播意識與審美性創作的心理驅動
三、文學傳播意識下實用性創作形式的變異
第四章 文學傳播意識的時代背景與社會動因
第一節 儒學的深層影響與文學的現實發展
一、儒家傳統與從希冀長生到文章不朽
二、文學的發展促成文學傳播意識的深化
第二節 科舉觸動、佛教傳布與雕版印書
一、科舉制度對文人傳播意識的觸動
二、佛教傳布對文學傳播意識的啟發
三、雕版印書帶來的圖籍變化
第三節 文館、教坊、驛站與文學傳播
一、文館
二、教坊
三、館驛
第五章 文學傳播意識對文人文學史地位之影響
第一節 傳播意識與作品存世數量之關係
一、唐代作家的作品存世數量
二、作品存世數量與傳播意識的關係
第二節 唐代文人別集、總集存佚考錄
一、別集存佚
二、總集存佚
第三節 傳播意識的強弱與文學史呈現的效果
一、吉光片羽與傳播無意識
二、有意識傳播下的作品數量與文學史書寫的空間
第四節 對亡闕與殘篇諸現象的思考
一、唐人書目記有不記無
二、亡闕與殘篇的主客觀原因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重要人名索引
後記
· · · · · ·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