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老圩
- 外文名:tanglaoyu
- 又稱:唐五房圩
- 創建者:唐殿魁、唐定奎兄弟
建築布局,建築風格,淮軍將領,
建築布局
在肥西縣眾多的圩堡建築中,其最大特色就是壕溝相圍,四面環水,而在唐老圩,其壕溝卻沒有挖通,坊間流傳說,當年唐氏兄弟建圩挖壕時,在其圩堡西南側有一宋氏老墳安葬於此,但此宋氏後人堅決不遷墳地,唐氏無法,只好在圩子西南角建個占地數畝的大炮台,駐兵防守。
關於是否真有宋氏老墳安葬於此,已無從考證。唐五房圩經過200多年歷史的沖刷,所能看見的只有一座樣式別致中西合璧式的轉心樓保存完好。
“轉心樓北面是三套內室,唐定奎三個兒子各住一套,圩子北段為唐殿魁後人住宅,中間用花廊隔開。圩子東南另闢一座花園,與溝壕外用石橋相通,園內有蓮池亭閣、紫竹林、參化堂等建築。”對於已被歷史湮滅的古建築,肥西縣旅遊局局長湯從新,根據有關史料的記載和知情者的回憶,把唐五房圩的原貌在頭腦中早已修葺一新。
“據有關資料顯示,轉心樓並非是由唐氏兄弟所建,而是在宣統年間由唐定奎的兒子唐治隆興建的,此樓曾作為他的臥室。在興建轉心樓時,還有兩幢平房作為附屬建築,後來年久失修坍塌了”。
湯從新所說的轉心樓,被袁店中學所占,其樓共兩層,上下32間,成為唐五房圩的標誌性建築,對於轉心樓當作教室,湯從新的解釋是因為“學校校舍緊張所致”。
採訪中記者還得知,2004年底,轉心樓被安徽省文物局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風格
從其建築風格來說,轉心樓為四合院式徽式房屋,四面迴廊可騎著馬走一圈,所以又叫做“走馬轉心樓”,憑欄而立,對面及上下講話可以清晰地聽見。從後窗向外遠眺,田野風光盡收眼底。東門額有“紫氣東來”四字,據說是李鴻章所題。
在袁店中學,記者看見昔日曾經昭示著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轉心樓,已被學校當作教室,一邊懸掛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邊卻掛著某某班級的牌子,讓人看過後心裡不禁產生一絲悲涼。
在地方政府大力倡導打造“淮軍旅遊路線”的大氛圍下,對淮軍旅遊景點的重新包裝已顯得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