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寧四年金書鐵券

唐乾寧四年金書鐵券

鐵券,民間俗稱“免死牌”,是歷史上封建帝王頒賜給臣子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信物和憑證,其上信詞用金填寫,故稱“金書鐵券”。因平定叛亂有功,唐昭宗於乾寧四年(897年)賜錢鏐金書鐵券以示嘉獎。錢鏐即後來吳越國的開國君王。鐵券上嵌楷書金字333個,券文明言“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乾寧四年金書鐵券
  • 尺寸:長52厘米、寬29.8厘米
  • 厚度:厚0.4厘米
  • 現狀: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 :29.8厘米
唐乾寧四年金書鐵券,錢氏後人失而復得,

唐乾寧四年金書鐵券

長52厘米、寬29.8厘米、厚0.4厘米
浙江嵊州長樂鎮錢氏後裔收藏並捐獻
公元895年,錢鏐奉命討平叛逆董昌、統一兩浙後,897年8月,唐昭宗遣中使焦楚鍠賞賜錢鏐金書鐵券。該券呈拱形瓦狀,長52厘米,寬29.8厘米,厚0.4厘米,系熔鐵鑄成;上有凹下用黃金鑲嵌的字342個,其中正文325字,內容為表彰錢鏐平定董昌叛逆的功績和許諾讓錢鏐“長襲寵榮,克保富貴”,享受“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的優待。
錢鏐及其子孫十分重視這塊御賜鐵券,世代妥為保藏。趙匡胤稱帝建宋,逐漸統 一全國。978年,第五位吳越國王錢俶從大局考慮,為保護生靈和免遭生產力的破壞,遵照其祖武肅王錢鏐的遺命,將所轄的一軍十三州八十六縣、五十五萬零六百八十戶和兵十一萬五千零三十六人全部獻給北宋王朝。其時宋太祖趙匡胤已亡。宋太宗趙匡義加封錢俶並命其宗族子孫千餘人全部自杭遷汴(汴京,北宋京城。今開封)。後鐵券也送至汴京。到宋仁宗時,鐵券藏於駙馬都尉錢景臻府中。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陷落,徽欽二帝及宗室幾乎全被擄往東北,惟趙構(後為宋高宗)得以南逃。其時,景臻已死於戰亂,其妻已72歲的大長公主(宋仁宗幼女)隨子攜帶鐵券南逃至浙江天台。1150年後,元兵南下,南宋滅亡。當元兵將至天台時,錢氏家人負鐵券逃難,死於途中,鐵券便不知去向。
唐乾寧四年金書鐵券
局部局部
1331年,一漁民在黃巖縣南地名為澤庫的附近一深水中偶爾網得此鐵券。時鐵券失落水中已56年。漁夫以斧試著劈券一角,見是鐵件,便丟於家中。附近村中一老學究略知鐵券的故事,便以鐵價將鐵券買走。天台錢氏得悉後,以10斛谷將鐵券購回,以後一直藏於天台錢氏宗祠。

錢氏後人失而復得

1861年太平 軍入台,錢氏後人為防鐵券失落而將其沉於井底,局勢穩定後,才撈出重新藏於宗祠。至1895年,鐵券竟被人從宗祠里盜走。 1901年,有人將鐵券帶至嵊縣出售,被嵊縣縣令徐印士(常熟人)以400塊銀元購下。這事被武肅王第三十二世孫、舉人錢文選(安徽廣德人)獲悉,適逢其兄錢乙齋正以觀政兵部在浙江休假,遂告知嵊縣長樂錢氏族人,一起力爭以原價從徐縣令手中贖回,同時贖回的還有乾隆皇帝御賜寶匣一隻,時為1904年。長樂錢氏系1177年從天台遷徙而來。獲券後長樂錢氏族人演戲10天,以示慶賀。後由長樂中段、前段、後段三房房長輪流保管;每年春節用花轎抬著鐵券,在樂隊吹打聲中迎至大宗祠,與先祖遺像一起,以隆重儀式舉行祭祀。1942年日軍占領嵊城和長樂,長樂族人為防鐵券遺失,設法以蠟嚴密保封,藏於後段錢賡麟家內的深井中。抗戰勝利後才取出,藏於商會會長錢元瑞家。
唐乾寧四年金書鐵券
1949年5月,長樂解放,長樂錢氏族人感到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可以信賴,遂將鐵券獻給國家,1951年由浙江博物館收藏並展出。1959年這件國寶文物上調至北京新建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這一金書鐵券,歷史上曾受宋太宗趙匡義、宋仁宗趙禎、宋神宗趙頊、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和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等六位皇帝的御覽。其中朱元璋曾御覽了兩次,乾隆皇帝則在覽後歸還時賜特製的裝券寶匣一隻,又親作“觀鐵券歌”詩文賞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