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抱鴨女俑瓶,藏於開封市博物館,該瓶造型生動,富有生活氣息,是開封市博物館的館藏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三彩抱鴨女俑瓶
- 館藏地點:開封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唐朝
- 類別:陶器
文物特徵,文物背景,
文物特徵
這件三彩抱鴨女俑瓶口徑5厘米,底徑13.4厘米,高26.5厘米。造型是一個梳著髮髻、眉目清秀、美麗活潑的少女,少女身穿窄袖長衣,外披披肩,懷抱一個鴨式長頸瓶,蹲跪於圓形蓮台上。該瓶除了女俑頭部和瓶底沒有上釉以外,其餘部位均施色彩艷麗的三彩釉。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實現了瓶、人物俑、動物俑的高級結合。
文物背景
唐三彩是一種盛行於唐朝的陶器,以黃、白、綠為基本釉色,與一般低溫釉陶不同,三彩是用白色粘土製成,釉料主要以多種氧化物為著色劑。考古資料顯示,唐三彩器多發現在河南、陝西、甘肅、河北、北京、天津、遼寧、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廣東等省市。其中出土數量多、品種全的數河南洛陽、陝西西安,以及江蘇揚州等地。生產唐三彩器的窯址也多在西安和洛陽附近,如河南鞏義的黃冶窯,陝西銅川的黃堡窯,西安市郊機場窯等。河南境內的唐三彩器多出土在洛陽周邊,如洛陽、偃師、伊川、鞏義、孟津、溫縣、新安等地。
唐三彩的製作工藝比較獨特,要經過塑形、燒坯、施釉、烤釉等幾道工序。現有的研究結果表明,唐三彩的燒制採用二次燒成工藝,其是在素燒好的胎體上施以含鐵和銅等著色元素的高鉛釉料,再入窯在900℃左右的溫度下釉燒而製成。三彩器在塑形上常用刻花、堆貼、模印等傳統彩塑的手法。唐三彩的釉色除了常用的赭、綠、白以外,還有藍、紫、黑,在當時視藍釉為貴,故有“藍三彩”之說。三彩釉色的主要成分是鉛,為得到不同的色彩還增加了錳、鈷、矽酸銅、氧化鐵等金屬成分。經入窯燒烤,玻化窯變,釉色就出現了流竄現象,幾種釉色融匯滲化,異彩紛呈。這也是唐三彩所獨有的藝術特點和引人之處。
唐三彩造型生動,品種繁多,其類別主要有人物俑、動物俑以及生活用器等。其中,人物多是用於隨葬的俑像,根據人物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刻劃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人物俑像有文官、武士、天王、胡俑、牽馬俑、牽駱駝俑、樂舞俑、騎駱駝樂舞俑、騎馬儀仗俑、騎馬樂舞俑、騎馬擊鼓俑,還有貴婦、僕人、侍女等形象。
唐三彩人物一般以女俑較多,女俑取材於唐代社會女性人物的形象,有立俑、坐俑、樂舞俑、騎馬俑等,著重表現了唐代婦女頭梳高髻,面容豐腴,穿著鮮艷,悠然嫻雅的姿態。眉唇多施青黛和朱紅,這與唐代婦女喜歡妝點有關。唐代諸如敷鉛粉、抹胭脂、塗額黃、畫黛眉、描唇脂、點面靨、繪斜紅、貼花鈿等飾容方法,淡妝者用其二三,盛妝者悉數運用,其中特別重視畫眉和貼花鈿。唐三彩女俑的髮式也奇異多變,以梳髻為主,挽於頭頂,有單高髻、雙卵髻、倭墜髻、兩丫髻、刀髻、寶髻、椎髻、螺髻、鸚鵡髻等數十種。唐代貴婦還喜歡戴假髻裝飾,當時稱“義髻”。這些女俑的服飾簡潔明快,多著翻領窄袖襦衫,胸部袒露,身系裙帶,衣領有圓、方、斜、直、雞心等,體現當時婦女裝飾多樣化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