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寒齒亡

唇寒齒亡是一個成語,讀音是chún wáng chǐ hán,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唇寒齒亡
  • 讀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 類型:成語
  • 釋義: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典故出處,釋義,譯文,

典故出處

〖文言文〗 昔者,晉獻公使荀息假道於虞(yú)以伐虢(ɡuó)。荀息曰:“請以垂棘(jí)之璧與屈產之乘(shènɡ),以賂(lù)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獻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寶也;屈產之乘,寡人之駿也,若受吾幣而不吾假道,將奈何?”  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猶取之內府而藏之外府也,猶取之內皂而著(zhuó)之外皂也。君奚患焉!”  獻公許之,乃使荀息以屈產之乘為庭實,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而伐虢。  虞公濫於寶與馬,而欲許之。宮之奇諫曰:“不可許也。虞之與虢也,若車之有輔也。車依輔,輔亦依車,虞虢之勢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齒寒。’夫(fú)虢之不亡也,恃(shì)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聽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還,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公喜曰:“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  故曰:“小利,大利之殘也。”

釋義

〖解釋〗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出處〗《左傳·哀公八年》:“夫魯,齊晉之唇,唇亡齒寒,君所知也。”

譯文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藉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裡罷了。”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們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