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比附與哲學的批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出版,作者是鄔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哲學的比附與哲學的批判
- 作者:鄔焜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 出版時間:2002年12月1日
- 頁數:326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0435013
《哲學的比附與哲學的批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出版,作者是鄔焜。
《哲學的比附與哲學的批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出版,作者是鄔焜。內容簡介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後,科學技術又有了飛速的發展。如何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總結、充實馬克思主義是中外學者一直關注的問題。本書作者關注科學與哲學的關係已有2...
《眾妙之門-女權主義的生命哲學批判》是2004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新樂、李衛國。內容簡介 只有希望思想的人才會認為“故弄玄虛”在學術領域、在學術研究中是要不得的。我們則認為,“故弄玄虛”是學術探討所必需的;而且,在學術研究總與世俗的定論相違成為一種“思路”的時候,“故弄玄虛”總應當...
第一節天人之分:批判“任天荒人”的現實政治(23)一天行有常:拒斥對鬼神之天的迷信(24)二天人之分:執政職責之確立(25)第二節天地生之,聖人成之:挺立“人”的政治主體地位(27)一天地者,生之本也(28)二應天而治:執政方略之展開(32)三理想與現實:比附性的天人關係(36)第二章性惡偽善與...
這樣,從言與意的思辨理性上解釋《易》,比機械比附的方法前進了一大步。其次,王弼站在儒家的立場上,把《易》學玄學化。玄學家的根本思想是“以無為本”。王弼說:“道者,無之稱也,無不通也,無不由也,況之曰道。寂然無體,不可為象。”(《論語釋疑》)王弼就是用本體論來釋《易》的。如《彖辭...
1989)、《自然的邏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0)、《信息世界的進化》(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信息與社會發展》(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兩人合著,第二作者)、《知識與信息的經濟》(西北大學出版社,2000,兩人合著,第一作者)、《信息認識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哲學的比附與哲學的批判》(中國...
1989)、《自然的邏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0)、《信息世界的進化》(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信息與社會發展》(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兩人合著,第二作者)、《知識與信息的經濟》(西北大學出版社,2000,兩人合著,第一作者)、《信息認識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哲學的比附與哲學的批判》...
業緣與靈學會:以中華書局為中心 第四章 扶乩:民初靈學實踐的一個標本 一 靈學會對扶乩的理解 二 靈學會的扶乩實踐 三 比附與“彌補”——靈學會對科學的認知與歪曲 第五章 五四時期新青年派對靈學的批判 一 以哲學立場批判靈學 二 以科學知識批判靈學 三 從歷史傳統出發批判靈學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
一、意象通於“興象”,意象藝術積澱著我國古代特有的美學觀念,其理論基礎是古代“立象盡意”的哲學觀念,其藝術淵源來自古代詩歌“興”的傳統對意象一詞是很容易產生理解上的錯誤的,特別是當著用意象一詞同具象、抽象做不恰當的比附時,更容易做望文生義的理解。譬如認為意象就是存於意念中的形象,即“在藝術...
三 價值比附與文化憂慮:“儒家資本主義”的錯位回應 第九章 道德哲學視域中的倫理理性化理論 第一節 倫理理性化與“道德建構主義”一倫理的有效性問題 二 宗教之倫理類型學的建構 三 對幸福論倫理學的拒斥 四 責任倫理:宗教和科學之外的“第三條道路”第二節 倫理理性化理論的道德哲學批判 一 在“行動”和“...
王振復《原始思維:天人合一——(周易)文化智慧的深層結構》從文化思維角度闡明了《周易》之深層文化結構乃“天人合一”的原始思維,並指出了其熱衷於“比附”、‘同一”、不關心“矛盾”、“分析”的“原始”性。汪涌豪、周鋒《在極端權威論中迷失——(韓非子)政治思想的哲學批判》討論了韓非之以法為教、尚力任法...
法蘭克福學派在政治上是對西方和極權蘇聯雙重幻滅的產物,它以對法西斯極權主義批判的同樣邏輯比附史達林主義批判,對處於工業化社會的極權蘇聯社會主義採取批判態度。然而,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鋒芒主要指向理性化的資本極權工業社會,在其發展中始終對反民主的極權主義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例如,其充分認識到當下資本社會中的矛盾...
哲學基本問題Central Problems in Philosophy 籠統地說,哲學是對人類的知識或經驗中一些比較基本的概念或問題,提出批判性的反省。本課程之目的,主要是要讓同學對一些哲學的概念與問題有一般的 理解,尤其著重培養他 / 她們對這些問題作獨立思考的能力。詳言之,我們希望透過這門課,使學生能夠做到以下幾點:1.在...
其中,法國思想怪傑德希達堪稱是後現代理論譜系中最為純正的哲學家之一,無論是從文本解構的切入方式,還是對文字拆解和隨意比附遊戲的病態痴迷,或對傳統敘事的邊緣性炸裂,都顯現出他的解構性後現代主義的獨特風格與魅力。後現代思潮對馬克思主義的解讀與重構具有雙重的意義:一方面,其解構思維對於打破以往僵化教條式的...
它既對秦代行申、商、韓非之法,任刑而不尚德的理論和實踐,持嚴格的批判態度,強調“德主刑輔”、“明德慎罰”,而同時又注意於“刑名法術之學”;它既重視法律的懲戒作用,而同時又更強調禮律結合,經律互用。甚至把封建宗法等級和“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原則置於律令之上。它既以先秦儒家經典為準則,任意比附...
儒教是否是宗教的討論,就像以前關於“中國哲學學科合法性問題”的討論一樣,對於我們中國學者有著深刻的警誡意義。在“中國哲學(史)”這個學科下,套用西方哲學框架、概念作為分析和詮釋工具製造和仍在製造大量生硬比附的學科產品,而使我們無法有效接近和欣賞中國自身思想。與此類似,盲目依賴外國宗教學理論而罔顧中國...
21.觀象得意 比附成文——《易》學文化精神及其現代價值討論之六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第4期 於春海 郝靈華 22.《子虛賦》、《上林賦》:大一統思想的文學闡釋 延邊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年第3期 於春海 23.《詩經》比興手法的邏輯支點 東疆學刊 2003年第2期 於春海 趙玉霞 24.“比”、“興...
在其以前的現代新儒家學者,大都是試圖說明儒家的內聖之學應該而且可以成為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民主與科學的形上基礎,認為科學與民主是儒家哲學本身的應有之意,因此這些人一般都致力於說明儒家的思維方式與價值取向同近代的科學民主精神是相融合的,所以,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存在著“比附”大於“論證”的傾向。
漢代儒學將天人關係予以經驗化的比附,實踐證明是失敗的。宋代儒學程顥說其“自家體貼出”了“天理”,已預示了將“天理”託付給“人”本身的傾向;而朱熹則試圖再從經驗的領域確認“天理”的普適性和必然性,並表現出說“天理”的傾向。明代心學雖然表現為對經驗路徑的批判,但實際上不過是將大程的傾向予以發揮...
由於龔自珍、魏源對時局認識及使命感與他們的前輩根本不同,就必然導致他們將這種具有獨特變革思想而又可以引申比附的哲學觀點實行一番革命性改造,拋棄它原有的維護封建統治的舊性質,灌輸進批判封建統治的新精神。龔自珍吸收和利用公羊哲學“變”的核心,將據亂———昇平———太平三世說,改造成治世———衰世———...
(5).牽合,比附。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樂器》:“醫卜星命之流,因緣附會以生克休王之鄙說。”無限 (1).不加節制;沒有限制。《韓非子·解老》:“嗜欲無限,動靜不節,則虛痤疽之,爪角害之。”《東觀漢記·光武帝紀》:“王侯外戚,葬埋僭侈;吏民相效,寖以無限。”《宋書·王敬弘傳》:“...
一 “鉛汞合神功,全在五行中”——初步比附階段 二 “道之分有數,道之變有象”——全面轉向階段 三 “悟真意則象捐”——解構象數階段 第五章 道教丹術轉型的文化成因(下)——無家可歸:“外丹術”之文化異質性的形成 第一節 “命分殊途,顯然異軌”:中世道教的分化發展 第二節 唐宋朝廷的崇道抑...
作為個人獨創的思想體系,這個“異在論”有三個特點:第一,它的基礎是中國的“和而不同”思想,但是顛倒了表述的邏輯關係,強調“唯異方能和”;第二,它的基本意圖還是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徹底變革和重建;第三,它吸收黑格爾哲學但又批判黑格爾哲學。圖書目錄 目錄 自序 ... i 異在論 哲學的基本要求 ... ...
《白虎通義》發揚《春秋繁露》無類比附的手法,將封建制度下君臣、父子、夫婦之義與天地星辰、陰陽五行等各種自然現象相比附,用以神化封建秩序和等級制度。它認為:“子順父,妻順夫,臣順君,何法?法地順天。”(《天地》)照它看來,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關係,猶如天在上,地在下一樣,是永遠不能改變...
顧準自己不會想到、也決不會同意這種比附的。顧準是一個老革命,是以低級知識分子身份投身於“理想”且有過多年實際經歷的老革命,像他這樣經歷的,在共產黨領導層內是具典型意義的。這我們只要看看新中國建立以後,擔任黨內和政府各級部門負責人的出身,就可明了。從第一代到第二代,除了極少數農工出身的,可說...
─新著刊行の報告 / 『日本學士院紀要』58巻1號、2003年、21~32頁。50. 比附と類推 / 『東洋法制史研究會通信』第15號(東洋法制史研究會25周年記念特集號)、2006年、2頁~4頁。51. 汪輝祖──人とその時代 / 『日本學士院紀要』64巻1號、2009年、1~24頁。(沒後刊行)
要想將佛經上的教理讓民眾聽得懂,就得利用他們熟悉和容易理解的語言、道理來加以比附說明。這種方法在佛教史上叫做"格義"。後趙佛圖澄的弟子竺法雅精於儒道經史,在他向弟子、士大夫講經時,常"以經中事數,擬配外書,為生解之例,謂之格義。"(《高僧傳.竺法雅傳》)佛教經典中常在教義概念、用語的前面加...
迄1800年,西方各大學入學資格仍低,凡略諳本國文史者即可入學,經濟學鼻祖亞丹斯蜜以1737年入格拉斯哥大學,習道德哲學,時年僅十四。蓋當時大學不過由若干書院(College)組成,尚無現代之分科也。西方人士既競以中古之書院比附於大學,其大學構成之要素,不過超越宗教及神學之範圍進入一般學問之研究而已。以彼例此,...
”但這樣的比附,對這部聲稱“朝代年紀,失落無考”的小說來說,未免過於坐實。事實上即使是代表時間,也還難以斷定其所指究竟是年月還是月日,因為後一種也說得通。如蘇軾《起伏龍行》:“赤龍白虎戰明日”,句下自注云:“是月丙辰,明日庚寅。”即以龍(辰)虎(寅)代表月日。又有人以為“虎兔相逢”乃...
錢锺書先生曾指出:“吾國論者言及‘文如其人’,輒引Buffon語(Le style,c’est l’homme)為比附,亦不免耳食途說。Buffon初無是意,其Discours僅謂學問乃身外物(hors de l’homme),遣詞成章,爐錘各具,則本諸其人(\[de\]l’homme même)。‘文如其人’,乃讀者由文以知人;‘文本諸人’,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