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史家文庫:新仁學構想·愛的追尋

哲學史家文庫:新仁學構想·愛的追尋

本書以仁學為儒家思想之精華,回溯仁學自孔子以來曲折發展的歷史,接續孔子仁學的源頭活水,集歷代儒家學者的仁學智慧,尤其彰顯孟子和譚嗣同弘揚仁學的貢獻,參考當代新儒家和儒學研究學者對仁學的思考,廣泛吸收諸子百家和西學之長,面對現今時代的種種問題,探索仁學的新理論形態。作者提煉出新仁學的三大命題、十大專論。三大命題:以仁為體,以和為用(新仁學的體用論);以生為本,以誠為魂(新仁學的生命論);以道為歸,以通為路(新仁學的大同觀)。十大專論:仁性論、仁修論、仁德論、仁志論、仁智論、仁禮論、仁事論、仁群論、仁力論、仁藝論。同時,運用新仁學回應當代人生困境、民主政治、市場經濟、國民教育、文明對話、生態文明的挑戰,充實新人文主義的內涵,推動中國與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本書附有七篇相關論文,用以補充新仁學的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哲學史家文庫:新仁學構想·愛的追尋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221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 作者:牟鐘鑒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10123829
基本介紹,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哲學史家文庫(第2輯):新仁學構想·愛的追尋》作者提煉出新仁學的三大命題、十大專論。三大命題:以仁為體,以和為用(新仁學的體用論);以生為本,以誠為魂(新仁學的生命論);以道為歸,以通為路(新仁學的大同觀)。十大專論:仁性論、仁修論、仁德論、仁志論、仁智論、仁禮論、仁事論、仁群論、仁力論、仁藝論。同時,運用新仁學回應當代人生困境、民主政治、市場經濟、國民教育、文明對話、生態文明的挑戰,充實新人文主義的內涵,推動中國與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哲學史家文庫(第2輯):新仁學構想·愛的追尋》附有七篇相關論文,用以補充新仁學的思想。

作者簡介

牟鐘鑒,男,1939年生,山東煙臺人,著名學者。現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尼山聖源書院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中國孔子基金會顧問、中國宗教學會顧問、國家圖書館國情諮詢專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國家宗教事務培訓中心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學術委員等。由牟鐘鑒教授創立的“民族宗教學”和“新仁學”在學界產生了重大反響,極大推動了我國宗教學和傳統文化的研究創新。主要著作有《中國宗教通史》(合著)、《走近中國精神》、《儒學價值的新探索》、《涵泳儒學》、《在國學的路上》、《宗教·文藝·民俗》、《探索宗教》、《老子新說》、《中國道教》(主編兼作者)、《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合著)、《中國宗教與文化》、《概說中國宗教與傳統文化》(合著)、《中國哲學發展史》(重要作者之一)等專著十餘部,主編《民族與宗教》等。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國家或省部級項目,發表學術論文380餘篇。曾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榮譽稱號。2007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會上講解宗教問題。2012年,獲得由文化部和山東省政府設立的國際獎項——“孔子文化獎”。

圖書目錄


緒言
第一章仁學發展脈絡的歷史回顧
一、孔子對禮文化的貢獻
二、先秦時期仁學的誕生與發展
三、五經中與仁學相關的思想
四、兩漢的仁禮之學
五、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玄學儒學
六、隋唐時期的儒學與仁學
七、宋、元、明時期仁學在複雜態勢中發展
八、清至辛亥革命,仁學出現歷史性變化
第二章當代新儒家學派對仁學的思考
一、當代新儒家先驅學者
二、新生代儒家學者
第三章新仁學構想的基本思路
一、以仁愛為核心理念,突出生命哲學的主線
二、以孔子儒家為主,吸收諸子百家之長而加以綜合創新
三、以孔子儒家為主,吸收西方文化之長,使新仁學具有
鮮明的當代精神
四、新仁學的基本理論框架:三題
五、新仁學的義理分疏:十論
第四章新仁學的三大命題
一、以仁為體,以和為用
二、以生為本,以誠為魂
三、以道為歸,以通為路
第五章新仁學的十大專論
一、仁性論
二、仁修論
三、仁德論
四、仁志論
五、仁智論
六、仁禮論
七、仁事論
八、仁群論
九、仁力論
十、仁藝論
第六章新仁學與當代新人文主義
一、新仁學與當代人生困境的出路
二、新仁學與當代民主政治的進步
三、新仁學與當代市場經濟的健全
四、新仁學與當代公民道德的重建
五、新仁學與當代國民教育的改革
六、新仁學與當代文明對話的開展
七、新仁學與當代生態文明的建設
附錄
一、重建誠的哲學
二、儒家仁學的演變與重建
三、儒家天人之學與生態哲學
四、儒學繼承與創新的三種途徑
五、儒學在近現代面臨的挑戰與復興之路
六、論孔子的中和之道與當代溫和主義
七、儒學在中華文明多元通和模式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要人性,不要狼性——《狼圖騰》質疑
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