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虎,陽信縣流坡塢鎮前菅村的民間藝術“哈拉虎”, 也叫“哈拉頭”、“牛骨戲”等,以手拿的伴奏樂器而得名,演唱所持樂器有兩種,一種用木頭木板製成,當中鑿成6個格,每格中間鑲6個銅錢,搖動時,銅錢及木頭髮出哈拉哈拉的響聲,故稱“哈拉虎”。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歷史溯源,藝術特點及劇目,
基本信息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濱州市陽信縣
遺產級別: 市
歷史溯源
哈拉虎是由一菅姓舉人於明朝永樂六年,即公元1409年傳入流坡塢前菅村的。哈拉虎的伴奏樂器多為牛骨製成,骨頭上拴幾個鈴鐺,鈴鐺響的同時還敲擊骨頭響。另外還有一件伴奏樂器是用粗大木棍製成,刻製成形似棒槌的頭粗尾細的模樣,然後從粗大的部位挖出六個空格,中間穿嵌銅錢,搖動時銅錢擊打木棒發出哈拉哈拉的響聲。
藝術特點及劇目
演唱哈拉虎的演員多是丑角,語言動作滑稽幽默。演出時演員少則兩人,多則十幾人、幾十人不限,化妝道具簡潔隨意。演唱內容以民間傳說為主,流傳下來的有《饞大嫂》、《饞老婆吃狗》、《大實話》、以及即興表演《見啥唱啥》等傳統劇目。哈拉虎的對白唱腔通俗易懂,有較強的敘述性和詼諧性、諷刺性,表演時讓觀眾在笑聲中得到啟迪,故而深受民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