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歷史記載,鳴沙現象,四大鳴沙山,敦煌,巴里坤,響沙灣,沙坡頭,相關信息,
歷史記載
鳴沙山已經形成3000多年,而鳴沙的記載也由來已久。
東漢《辛氏三秦記》:“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於石山,其沙粒粗色黃,有如乾躇。”這裡沙角山即為敦煌鳴沙山。
魏晉《西河舊事》中記載:“沙州,天氣晴明,即有沙鳴,聞於城內。人游沙山,結侶少,或未游即生怖懼,莫敢前。”
唐朝由於民族間的進一步融合,文字記載已經大量出現。《沙州圖經》中說,“流動無定,俄然深谷為陵,高岩為谷,峰危似削,孤煙如畫,夕疑無地。”《元和郡縣誌》中記載:“鳴沙山一名神山,在縣南七里,其山積沙為之,峰巒危峭,逾於石山,四周皆為沙壟,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鳴,隨足頹落,經宿吹風,輒復如舊。”五代的《敦煌錄》記載:“鳴沙山去州十里。其山東西八十里,南北四十里,高處五百尺,悉純沙聚起。此山神異,峰如削成。”
鳴沙現象
美國的長島、麻薩諸塞灣、威爾斯兩岸;英國的諾森伯蘭海岸;丹麥的波恩賀爾姆島;波蘭的科爾堡;還有蒙古戈壁灘、智利阿塔卡瑪沙漠、沙烏地阿拉伯的一些沙灘和沙漠,都會發出奇特的聲響。據說,世界上已經發現了100多種類似的沙灘和沙漠。
鳴沙這種自然現象在世界上不僅分布廣,而且沙子發出來聲音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在美國夏威夷群島的高阿夷島上的沙子,會發出一陣陣好像狗叫一樣的聲音,所以人們稱它是“犬吠沙”。蘇格蘭愛格島上的沙子,卻能發出一種尖銳響亮的聲音,就好像食指在拉緊的絲弦上彈了一下。在中國的鳴沙山滾下來,那沙子就會像竺可楨描述的那樣“發出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
很多人從鳴沙山上由上往下滑時會產生轟隆轟隆的聲音。傳說鳴沙山現今所在地是一座玉皇大帝的寶庫,為制止人們的貪婪之心,玉皇大帝特命太白金星用黃沙淹埋,所以裡面是空的就會產生響聲。還有一種傳說----漢代時,漢軍和匈奴交戰時,大風突起,漫天黃沙將兩軍人馬全部埋入沙中,如今的響聲就是兩軍的喊殺聲和戰馬的嘶鳴聲。其實是沙石相互摩擦撞擊發出的聲音。
四大鳴沙山
敦煌
敦煌鳴沙山是國家級重點旅遊風景名勝區,位於祖國西北,敦煌城南5公里(坐標:北緯40°05’ 東經94°40‘ ),是絲綢之路上神奇瑰麗的甘肅旅遊景點。地處甘肅省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在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瑪乾沙漠的過渡地帶,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鳴沙山有兩個奇特之處: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竟會痕跡全無。 鳴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龍蜿蜒”,金光燦燦,宛如一座金山。鳴沙山曾被稱為“沙角山”。
“傳道神沙異,暄寒也自嗚,勢疑天鼓動,殷似地雷驚,風削棱還峻,人臍刃不平”。這首生動的詠景詩,是唐代詩人對敦煌鳴沙山奇觀的描述。鳴沙山自古就以璀璨、傳神的自然奇觀吸引著人們。西漢時就有鳴沙山好似演奏鐘鼓管弦音樂的記載,《後漢書·郡國志》引南朝《耆舊記》云:敦煌“山有鳴沙之異,水有懸泉之神”。《舊唐書·地理志》載鳴沙山“天氣晴朗時,沙鳴聞干城內”。敦煌遺書載鳴沙山“盛夏自鳴,人馬踐之,聲振數十里,風俗端午,城中子女皆躋高峰,一齊蹙下,其沙吼聲如雷”。清代《敦煌縣誌》將“沙嶺晴鳴”列為敦煌八景之一。
出敦煌城向南,一眼就看到連綿起伏的敦煌鳴沙山,東枕著名甘肅旅遊景點——西北明珠敦煌莫高窟,西至黨河口,延綿40千米,南北寬20千米,高度100米左右,最高峰1715米。海拔1650米,宛如兩條沙臂張伸圍護著月牙泉。敦煌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多少甘肅旅遊的遊人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泉邊暢遊,都會遐思神往,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氣候特點:一是日照充分。年日照時數達3200小時,無霜期150天,年均氣溫9.3℃,7月平均氣溫24.7℃,一月平均氣溫—9.3℃。二是乾燥少雨。敦煌鳴沙山上空經常維持著一支偏北下沉氣流,屬乾旱少雨地帶,年均降雨量只有39.9毫米,夏季降雨占63.9%,冬季只有7.5%,年蒸發量卻達2400毫米。三是四季分明,且冬長於夏,晝夜溫差大,有“早穿皮襖午披紗,懷抱火爐吃西瓜”一說。氣溫年較差達34℃,敦煌常年多為東風和西北風,近地面平均風速為3米/秒,乾熱風和沙暴為主要的自然災害。
敦煌鳴沙山全由細沙聚積而成,沙粒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晶瑩透亮,一塵不染。沙山形態各異:有的像月芽兒,彎彎相連,組成沙鏈;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聳起,有稜有角;有的像金龍,長長而臥,延至天邊;有的像魚鱗,丘丘相接,排列整齊。
自古以來,由於不明敦煌鳴沙山鳴響的原因,產生過不少動人的傳說。相傳這裡原是一塊水草豐美的綠洲,漢代一位將軍率領大軍西征,夜間遭敵軍的偷襲,正當兩軍廝殺之際,大風突起,漫天黃沙將兩軍人馬全部埋入沙中,於是這裡就有了鳴沙山。據說,現敦煌鳴沙山的沙鳴,就來自他們拼殺之聲。
敦煌鳴沙山沙峰起伏,金光燦燦,宛如一座金山,像綢緞一樣柔軟,少女一樣嫻靜。在陽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紋狀,黃濤翻滾,明暗相間,層次分明狂風起時,沙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輕風吹拂時,又似管弦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敦煌鳴沙山在漢代稱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難怪清代詩人蘇履吉稱:“雷送餘音聲裊裊,風生細響語喁喁”。據史書記載,敦煌鳴沙山在晴朗的天氣,即使風停沙靜,也會發出絲竹管弦之音,成為著名的甘肅旅遊景點敦煌八景之一:“沙嶺晴鳴”。
據《沙州圖經》記載:敦煌鳴沙山“流動無定,俄然深谷為陵,高岩為谷,峰危似削,孤煙如畫,夕疑無地。”這段文字描述敦煌鳴沙山形狀多變,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敦煌鳴沙山雖然不高,可山勢陡峭,那些甘肅旅遊的遊客要登上敦煌鳴沙山山頂,可不容易。綿綿細沙,進一步,退半步,只好手腳並用往上爬。下山時,沙粒會隨人流動,發出管弦鼓樂般的隆隆聲響,近聞如獸吼雷鳴,遠聽如神聲仙樂,自古人們將這一景觀傳為一奇。很多各地前來甘肅旅遊的觀光者發現,敦煌鳴沙山兩個奇特之處: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竟會痕跡全無。
天地奇響,自然妙音,所謂鳴沙,並非自鳴,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產生鳴響,是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有人將它譽為“天地間的奇響,自然中美妙的樂章”。極目遠眺,敦煌鳴沙山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氣勢磅礴,洶湧澎湃。細看山坡上的沙浪,如輕波蕩漾的漣漪,時而湍急,時而潺緩,時而縈迴渦旋,真是迭宕有致,妙趣橫生。站在沙海中,天地豁然開朗,心胸頓時開闊,童心不由萌發!耳邊鳴聲隨之而起,初如絲竹管弦,繼若鐘磬和鳴,進而金鼓齊,轟鳴不絕於耳。正是這奇妙的聲樂吸引了無數遊人來甘肅旅遊,使敦煌鳴沙山名揚天下。
月牙泉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米,寬約50米,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頭是黨河,依靠河水的不斷充盈,在四面黃沙的包圍中,泉水清澈明麗,且千年不涸,令人稱奇。可惜的是,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河和月牙泉之間已經斷流,只能用人工方法來保持泉水的現狀。由於月牙泉邊已建起了亭台樓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燦爛的夕陽,景致還不錯。
關於月牙泉、鳴沙山的形成,當地有一個故事:
從前,這裡沒有鳴沙山也沒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舉行一年一度的浴佛節,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燒香敬佛,頂禮膜拜。當佛事活動進行到“灑聖水”時,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傳聖水,放在寺廟門前。忽聽一位外道術士大聲挑戰,要與住持方丈鬥法比高低。只見術士揮劍作法,口中念念有詞,霎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黃沙鋪天蓋地而來,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廟門前那碗聖水卻安然無恙,還放在原地,術士又使出渾身法術往碗內填沙,但任憑妖術多大,碗內始終不進一顆沙粒。直至碗周圍形成一座沙山,聖水碗還是安然如故。術士無奈,只好悻悻離去。剛走了幾步,忽聽轟隆一聲,那碗聖水半邊傾斜變化成一彎清泉,術士變成一灘黑色頑石。原來這碗聖水本是佛祖釋迦牟尼賜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傳,專為人們消病除災的,故稱“聖水”。由於外道術士作孽殘害生靈,佛祖便顯靈懲罰,使碗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交通:從敦煌市區有中巴直達,也可打車到鳴沙山(約需15元),願意挑戰的人可以自已租腳踏車前往。
門票:120元
購物:從敦煌市區到鳴沙山的途中,有一條街,街邊有很多小攤,名為“駱駝一條街”,主要出售一些旅遊紀念品。其中用絨布製成的工藝品駱駝,形態各異,可愛逼真,充滿童趣,且價格相當便宜,是當地的特色產品。
注意事項:鳴沙山的日落景觀非常漂亮,遊覽時間最好選在夏季黃昏;在景區乘駱駝時,要先講好價錢,以免麻煩;沙山上風沙很大,要作一點防範措施。
月牙泉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月牙泉本身的地質結構、低洼地的地形條件和高定位的區域性地下水位等三個方面的因素。20世紀40年代末期,敦煌城及其南部地區地下水位比2000年高出10米左右,在這種較高水位條件下,西北部平原區地下水通過地下徑流進入泉域後在地形較低的窪地溢出,形成了月牙泉,較高的區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條件,也是月牙泉保持數千年長期不乾的基本保證。
歷史上的月牙泉不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極大。有文獻記載,清朝時這裡還能跑大船。20世紀初有人來此垂釣,其遊記稱:“池水極深,其底為沙,深陷不可測。”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記載和詩詞歌賦中,一直是碧波蕩漾、魚翔淺底、水草豐茂,與鳴沙山相映成趣,在當地老百姓中有鐵背魚、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寶的說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沒有大的變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積22.5畝。
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地墾荒造田抽水灌溉及周邊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導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從而使得月牙泉水位急劇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時間是在1985年,那時月牙泉平均水深僅為0.7至0.8米。由於水少,當時泉中乾涸見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兩個小泉不再成月牙形。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會消失”這一話題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為了補救這一景點,敦煌市採取了多種方式給月牙泉補水。
從2000年開始,敦煌市採取應急措施,在月牙泉周邊回灌河水補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暫時免於枯竭。
2004年的水位下降至1.3米,泉水面積減小到7.8畝,導致月牙泉水位在1米左右迴旋,如果不進行根本性治理,月牙泉這一世界級遺產將面臨乾涸枯竭的危險。
為此,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員已經開展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沙山動態變化及環流特徵研究。這一研究將為保護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根據媒體報導,這項研究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大範圍野外調查,選定監測地點,建立控制網,對區內不同發育階段沙山進行監測,輔助沙丘體微氣象特徵觀測,進行室內風洞模擬實驗;第二階段是對薄弱環節進行補充監測,提交最終研究成果。據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員屈建軍介紹,他們將套用遙感和非地形攝影測量的先進技術手段,對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內沙山形成發育進行動態過程監測;通過計算機數位化解析處理,建立區內沙山形成演化動態資料庫及數字地形模型;採用不同時期趨勢面的動態數字空間分析,從動力學機制研究區內沙山形成發育的風沙物理學過程,開展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沙山動態變化及環流特徵研究。
巴里坤
巴里坤鳴沙山位於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西距縣城60公里,四周被豐美碧綠的草場所包圍,猶如湛藍大海中的一座金色小島。鳴沙山形似一朵蘑菇,高約百米,沙丘陡峭,其下有水泉,左右兩側有河流通過。沙山的四周是廣袤的草原,無邊無際的濕潤和綠色中突兀地屹立著一座寸草不生的沙山,它的魅力就在於會發聲和堆積在這裡幾百年的沙子經歷無數風雨,既沒有向四周擴散,也沒有被綠色植被吞噬,而且沙子從山頂被攀登沙山的人踩動滑下後會慢慢自動爬上去。關於鳴沙山的形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訴說著鳴沙山的形成。
相傳,唐代著名女帥樊梨花曾多次掛帥西征,有一次西征時,因這裡水草豐美,於是有一營女兵選擇在這裡安營紮寨,結果夜間突然狂風大作,一時間飛沙走石,黃塵瀰漫,目不能視,整整颳了7天7夜,風停歇後,這裡就多出了一座沙山,而駐紮在這裡的那一營女兵也同時葬身沙山。
從此,每當夜深人靜,就會從沙山傳出雷似的聲音,當人們攀登沙山,踩動流沙時,也會發出類似的聲響,人們都說,那是女兵們沒能歸家,懷念家鄉而望空長泣,揮淚飲泣。
從此,每當夜深人靜,就會從沙山傳出雷似的聲音,當人們攀登沙山,踩動流沙時,也會發出類似的聲響,人們都說,那是女兵們沒能歸家,懷念家鄉而望空長泣,揮淚飲泣。
還有一個版本的傳說,和這個有點類似,但又截然不同。
也是唐代女帥樊梨花掛帥西征,當行軍至此地,突然與敵軍遭遇,於是展開一場惡戰,有一營女兵在這裡集體遇難,全軍覆沒。或許是正義的悲慘結局感動上天,又或許是這些花樣女子的英魂為不使自己無暇的肉身再受敵酋狼吻的摧殘,當樊梨花帥部凱旋迴朝,走到這裡時,突然狂風大作,一時間黃塵瀰漫,飛沙遮日,整整颳了7天7夜,風停歇後,草原依舊翠綠,山水溪流依舊潺潺,但這營女兵犧牲的地方卻平地出現了這座沙山,歷經百年,這堆鬆散的沙子卻風吹不走,雨淋不垮。每當夜深人靜,就會從沙山傳出雷似的聲音;當人們攀登沙山,踩動流沙時,也會發出類似的聲響。那聲音猶如戰鼓擂擂,鐵蹄雜沓,兵戈相擊,嬌叱陣陣,旌旗烈烈,刀槍磕碰迴蕩於耳畔不絕。
聽了這個傳說的人,再聆聽那轟鳴的聲音,也仿佛置身於那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衰草淒涼的古戰場之中鳴沙山,也就成了這些為祖國穩定統一,為正義而戰死他鄉,永遠留守在西域異鄉古代遠征將士們的永恆豐碑。
響沙灣
中國AAAAA級旅遊景區——響沙灣,坐落在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境內庫布其沙漠東端,可謂是大漠龍頭。響沙灣沙高11.米,寬400米,坡度為45度,地勢呈彎月狀,形成一個巨大的沙山回音壁。這裡沙丘高大,比肩而立,瀚海茫茫,一望無際。響沙灣被譽為“大漠明珠”,是中國最美的沙漠之一。響沙灣旅遊景區以其和民族風情吸引著遊人,篝火晚會、民族舞蹈、騎駱駝、滑沙等特色旅遊項目深受遊人喜愛。 沙山高約50米,坡度為45度左右。順坡滑落,能聽到嘭嘭之聲,多人同時滑沙效果更佳。沙鳴多則十多響,少則三五聲。相傳從前這裡有座寺廟,一天夜裡狂風驟起、沙石橫飛,將寺廟埋在沙漠之中,寺廟被埋後,喇嘛們仍在不停地誦經、擊鼓、吹號,所以這裡的沙會響,故名“響沙灣”。
沙坡頭
沙坡頭旅遊區位於寧夏中衛市城西16公里處,是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是寧、蒙、甘三省(區)的交接點,黃河第一入川口,是歐亞大通道——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沙坡頭鳴沙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境內的騰格里沙漠的邊緣。沙丘呈新月形,高100餘米,山腳下是滔滔黃河。當遊人從百 米高的沙山上往下滑落時,便會聽到類似鐘鼓的沉悶之聲。坡下有一眼清泉從沙山下汨汨流出,不論從沙山上滑下多少沙子也不能把它堵住。相傳這裡過 去叫朔陽城,某年正月十五正當城裡鬧元宵時,突然狂風大作、沙土飛揚,一直颳了三天三夜,將朔陽城埋在沙里,形成了沙墳頭。據說就是當時的鑼鼓聲。
相關信息
2017年5月,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發布通告,為有效保護鳴沙山月牙泉景觀資源,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因素對環境的干擾和破壞,保持現有沙丘的原始狀態,根據《風景名勝區條例》《旅遊法》以及《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總體規劃》相關要求,即日起禁止一切社會團體和個人深入鳴沙山沙漠腹地開展旅遊、探險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