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歷史感悟忠信

《品讀歷史感悟忠信》是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讀歷史 悟美德》系列叢書中的第四部圖書,作者是史世海。

基本介紹

  • 書名:品讀歷史 感悟忠信
  • 作者:史世海
  • ISBN:978-7-5639-4677-8
  • 類別:文學
  • 頁數:301
  • 定價:20.00元
  •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 開本:32
目錄
2作者簡介
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載籍豐富,蘊蓄著無盡的寶藏,是我們走向現代化所憑藉的精神支柱。正是“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等傳統美德在一代代人中綿延不絕地傳承,成就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歷史與文明的共同延續。
本書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掘具有現實意義的經典史料,圍繞忠德與信德,以未來的視角和發展的眼光,系統闡釋公忠報國、安邦恤民、惟正是忠、克己奉公、進德以誠、講信重義、誠實不欺、至誠則信的文化精髓,探索她們體現當今時代的精神內涵,引導讀者從歷史的鏡鑒中,享受一番道德的滋養,實現一段精神的升華,從而更好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者簡介
史世海,高級編輯,江西人民廣播電台原副台長。采寫的新聞通訊《不廢江河萬古流》《今日井岡山》《田野在呼喚》等10篇作品獲得國家級政府獎,采寫的新聞評論《分餐制引起的思考》《年終總結務必把好數字關》等39篇作品獲得江西省級政府獎。公開出版著作十一部,其中專著八部:哲理散文集《歷史那些人 人生那些事》、國學隨筆集《走近孔子 感悟人生》、傳統美德系列叢書《品讀歷史 感悟仁孝》《品讀歷史 感悟禮義》《品讀歷史 感悟智勇》《品讀歷史 感悟忠信》《品讀歷史 感悟廉恥》、新聞作品選《海貝集》;編著三部:《聲苑擷英》《新聞廣角》《聆聽江西》。公開發表《傾聽世界傳播中國——論地方電台的國際新聞報導》等獨著的學術論文21篇。曾獲得“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殊榮。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品讀歷史 感悟忠信》正是為了用中國經典講“中國經驗”,以中國道理說“中國道路”而作。具有“用經典故事感悟傳統美德,用傳統美德校準心靈坐標”的鮮明特色,在促進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
第一章
公忠報國:人生恪守的第一要義
人生的意義,在於它所蘊涵的道德價值。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正義,這是做人的一種道德義務。忠誠從來就不是高居雲端,她就在盡職盡責的擔當上,就在道德品質的生活里,就在聽從內心召喚的每一次選擇中……
匈奴未滅 無以家為
千秋忠跡今可法
位卑未敢忘憂國
晏然效忠 社稷純臣
忠孝抉擇 可歌可泣
馬革裹屍當自誓
變更古制 公而忘私
投筆從戎膽略豪
國事為重“將相和”
第二章
安邦恤民:匡濟天下的為政目標
忠,是為人處世應有的價值取向。人的一生應該始終忠於的,是那些胼手胝足創造世界的人民大眾,這既是“天下之紀綱”,又是“義理之所歸”。做人立忠,就是要立在富民利民的實際行動上,“竭力盡勞而不望其報,程功積事而不求其賞”。
濟世敢愛死 窮年憂黎元
捐資助邊 輸財恤民
中流擊楫 立誓報國
事必稟命 將軍之忠
國步方艱 敢避難乎
為民減負 不避囚禁
千古凜凜國士風
不食新祿守節操
第三章
惟正是忠:志在社稷的行事風格
人的一生,需要努力踐行道德修養,培育一顆活力四射的忠誠之心。只有心懷忠誠,才能做到無私;只有無私,才能做到大公;只有大公,才能以天下為己任。為人應惟正從義,忠愛、忠義、忠正、忠敬、忠善、忠誠這樣才能坦坦蕩蕩地走好人生之路。
不做忠臣做良臣
公正執法 不阿上意
以正輔君 品行清雅
天子玉檻折 義與天壤儔
耿直敢言 難惑以非
便滅十族奈我何
執法一心 不敢惜死
為政訐直君安寢
事君從義 不阿其惑
第四章
盡己奉公:任事服職的動力之源
做人,需要以忠誠作為自己的人生動力,既把忠當作一種高尚的精神來追求,又把忠當作一種職業人格來磨礪,專心於其業,恭勤於其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中心而盡乎己也”。一個人有了這樣的忠誠,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什麼事情不能做好呢?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博物洽聞“執事敬”
公心直筆著信史
謀軍經國 柱石之量
盡忠所事 大義滅親
清恪在公 忠厚為人
望門投止多忠義
愚忠主子 則盡其力
第五章
進德以誠:立身行己的民之所憑
千百年來,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行為準則,已經深深地植入我們的文化中,信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信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做人,還是應該進德以誠,多一點腳踏實地,法天貴真。
誠心自然 天下敬信
為政真誠 “有腳陽春”
三顧茅廬 禮賢以誠
“魚頭參政” 誠不欺君
忠信與人最有情
皇帝不看“起居注”
開布大信 恪守臣節
以信結羌 築城安邊
幽居恬泊 樂以忘憂
真心在內 體恤在外
第六章
講信重義:社會生活的公序良俗
誠信,是最基本的人格素養,“人之所以為貴者,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云惟信與義。”我們今天提倡講信重義,不僅是為了回歸傳統,使自己保持一顆誠實內省的心,更是為了由誠而善,由信而忠,建設人類美好的精神家園。
退避三舍 人格高尚
全義讓國 掛劍酬心
人際交往 言而有信
百金孰雲重 一諾良匪輕
皇上不疑 臣僚無怨
應事接物多思誠
恪守信義 不忘重託
忠臣不私 私臣不忠
約期而歸 守信於人
背信棄義 終食苦果
第七章
誠實不欺:篤行謀事的運行之規
做人,套用誠信的陽光,照亮自己的旅程,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能“推誠而不欺,守信而不疑”,就可保持本色,積累人格的力量,坦然地從當下的生活出發,走向屬於自己的明天。
南門立木 取信於民
本色真誠 成己成物
對君以實 臨死不移
應試不欺 平居好賢
金台迎賢 開心見誠
負殿之責小 罔上之罪大
老實為學 縝密考證
埋金不昧 忠信孝友
山賓賣牛 以實相告
無端烽火 其後不信
第八章
至誠則信:守住本真的天下之結
信,是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基。“誠實貴於珠寶,守信乃人民之珍”,人之所以高尚,人之所以能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自己的至誠至信。一個人誠信的品格,是人生中最珍貴的財富,她能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問心無愧。
性情誠謹 文臣之首
約法三章 取信於民
仗義餞行見真誠
秉筆直書 恪守史德
處己應物 一以誠信
真心守諾 須期乃入
質樸誠實 不事雕飾
治事貴有真誠心
明察政事 務盡其誠
誠信用兵 遠近爭附
序言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優秀文化。特別是各族人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中華傳統美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包含著人類社會道德發展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傳家之寶。
仁,是內涵於人的道德能力,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仁人”,關鍵在於自己能否修身養性,陶冶品行,德業兼修,日日精進。人的一生,應是一段學於仁,依於仁,行於仁,安於仁的旅程……
義,具有不為功利價值所決定的獨立的價值。生活中,有一種比個人的實際利益更高的價值,這就是道義。君子生而為道義,對於天下的事情,都應“直道而行”,把住義與不義的底線,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公益……
禮,既是社會文明程度的直觀表征,又是個人道德素質的外在標誌。人的一生,不學禮則無以立身,不知禮則無以自立。我們學禮知禮,所重視的是體現在禮的形式之中的社會道德功能和意義,掌握做人做事的規矩……
智,是知人與求是的理性原則。一個人要成為智者,應該好學、樂思、勤問、篤行,通過學習與實踐,吸納人類智慧,豐富心靈世界,涵養生命氣質,提升修養品級,從而達到做人的理想境界……
信,是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基。“誠實貴於珠寶,守信乃民之珍”,信實的品格,是人生中最珍貴的財富。做人,就應該“表里相符,德行協同”,保持自己的本色,任憑歲月流逝,也決不能減弱誠信在心靈的光澤……
忠,是國家穩固的依靠。做人,應把公忠報國作為人生的第一要義,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忘記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對事業的一片忠誠,一個人如果懷有忠誠之心,就能做到忠愛、忠義、忠正、忠敬、忠善、忠誠……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人守孝道,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子女和親人,而且要擴而廣之去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進而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盡大孝而行大義,立大志而成大事……
廉,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做人應守身如玉,矢志不渝地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升華,涵養充塞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人生猶如一幅畫,當我們用心靈之筆勾畫每一道風景時,清廉應是美麗的一筆……
恥,是明善惡,辨是非,識美醜的內心標準。做人,需要“行己有恥”,守住人之為人的底線。知恥,是一個人良知的先導,只有“潔己勵行,思學正人”,正確對待榮與辱,靈魂才會健康而有活力……
勇,體現為一種自強不息,擔當大義的堅韌意志和奮鬥精神。做人,應努力培養自己的勇德,勇於行義,勇於為善,勇於進取,勇於創新。讓生命因為“勇者不懼”而更加絢麗,更有力量……
翻閱人類發展的文明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中走到今天的。中華傳統美德,作為極其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譜寫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周易》有云:“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歷史是一部讓人清醒的教科書,閱讀古聖先賢們的故事,能夠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擇善而從,品位人生的價值,體悟生命的意義,用傳統美德啟迪思想,提升眼界,溫潤心靈,修煉品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