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膿腫

咽旁膿腫為咽旁隙的化膿性炎症,早期為蜂窩織炎,再發展而形成膿腫。因咽旁隙的感染進路較多,如齶扁桃體、咽扁桃體、牙、咽、腮腺及鼻部、咽部所屬淋巴結等處的急性炎症,均可蔓延至咽旁隙中。尤其在兒童,這些部位至今仍是發生感染形成膿腫的常見部位。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parapharyngeal abscess
  • 就診科室:耳鼻喉科
  • 常見發病部位:咽旁隙
  • 常見病因:鄰近組織的炎症,鄰近組織的膿腫,咽側壁受異物或器械的損傷引起的感染,經血流和淋巴系感染
  • 常見症狀:咽痛及頸深部疼痛,高熱,畏寒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鄰近組織的炎症
如急性咽炎、扁桃體炎及急性鼻炎、鼻竇炎等,直接侵襲或經血行感染侵入咽旁隙形成膿腫。
2.鄰近組織的膿腫
直接潰破或延展,如扁桃體周圍膿腫、咽後膿腫、牙槽膿腫、顳骨岩部膿腫及耳源性頸深部膿腫(Bezold氏膿腫)等,均可能引起本病。
3.咽側壁受異物或器械的損傷引起的感染
如魚刺刺傷、內鏡檢查時的損傷等,炎症蔓延至咽旁隙,可形成膿腫;咽或口腔手術,如扁桃體切除或拔牙等,麻醉針頭可將細菌直接帶入咽旁隙引起感染。
4.經血流和淋巴系感染
臨近器官或者組織的感染,經血行和淋巴繫纍及咽旁隙,導致本病發生。

臨床表現

1.局部症狀
主要表現為咽痛及頸深部疼痛,吞咽,張口及頭部活動時加劇。可伴反射性耳痛,侵及翼內肌,可出現牙關緊閉,張口困難。
2.全身症狀
高熱,畏寒,食欲不振、頭痛、乏力。病情嚴重時,呈衰竭狀態。

檢查

患側頸部頜下區及下頜角後腫脹,觸之堅硬,壓痛,嚴重者上達腮腺,下達胸鎖乳突肌及鎖骨上窩皆有腫脹,由於感染位於頸深部,故表麵皮膚無充血,也觸不到波動感,咽側壁隆起並稍充血,扁桃體本身有或無病變並可被推向內側。由於膿腫位於深部,從頸外觸診時不易摸到波動感,故不能以有無波動感作為診斷咽旁膿腫的依據。
1.穿刺抽膿
可以頸部腫脹處穿刺抽膿。
2.B超檢查
可以探及液平面。
3.X線頸部攝片
可見咽側軟組織陰影加寬。
4.血象檢查
白細胞總數明顯升高。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有關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治療

1.感染初期,膿腫尚未形成時
以消炎治療為主。為防止炎症擴散及併發症的發生,可套用足量抗生素及適量類固醇藥物。局部熱敷或理療。患者臥床休息,多飲水,吃軟食。
2.膿腫形成後,除上述治療外,應施行膿腫切開排膿
(1)頸外徑路:若頜下及頸部腫脹明顯,或膿腫位置較深,或咽部及外耳道出血,病程長,應從頸側切開排膿。
(2)經口徑路:若膿腫明顯突向咽側壁,且未見或者未觸及血管搏動,可進行經口徑路切開排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