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審美理想之維

和:審美理想之維

《和:審美理想之維》是2009年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濟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審美理想之維
  • 作者:袁濟喜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1日
  •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 頁數:222 頁
  • ISBN:9787806472927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媒體推薦,

內容簡介

《和:審美理想之維》的主要內容是:“和”是中國美學的重要範疇,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美學上的薈萃。它融合了農業自然經濟形態之下人們所形成的“天人合一”、“人人相和”的文化意識與民族心理。儒、道兩家互斥互補的人生哲學與文化精神,構成了中國古典審美理想之維的核心,唐宋之後,又加入了禪宗的哲學內容。“和”在中國美學範疇中具有總攝眾體、兼收並蓄的意義及功能。它的精神實質是追求人生與藝術的統一,追求美與善、情與理、個體與社會的和諧,其中道家之“和”具有超軼塵俗、逍遙遊放的審美解放的意義,它表現了中國古代藝術精神的最高境界。同時,“和”作為古典審美理想之維曾歷經發展演變,不斷豐厚,在近代又面臨挑戰,融入了新的審美觀念。

圖書目錄

總序(蔡锺翔 陳良運)
導言
上編 審美範疇“和”的發展歷程
第一章 奠基時期(先秦)
第一節 人文地理的沾溉
第二節 五行雜錯之“和”
第三節 儒家的“中和”之美
第四節 道家的“和以天倪”
第五節 儒道之“和”的融匯——《呂氏春秋》論“和”
第二章 演進時期(兩漢)
第一節 天人系統與“中和”之美
第二節 “溫柔敦厚”與詩教
第三節 圍繞《離騷》公案的“中和”與非“中和”之爭
第三章 深化時期(魏晉南北朝)
第一節 從人格之“和”到宇宙之“和”
第二節 樂論之“和”
第三節 “和”與藝術辯證法
第四章 成熟時期(隋唐五代)
第一節 初唐史家的折衷文質
第二節 皎然論“詩之中道”
第三節 司空圖的“飲之太和”
第五章 轉折時期(宋代)
第一節 幽淡和諧的社會審美理想
第二節 理學家論“中和”之美
第三節 詩教的重振
第六章 衰變時期(元明清)
第一節 金元時期的餘緒
第二節 清代的迴光返照
第三節 近代的餘響
下編 審美範疇“和”的結構解析
第一章 審美對象之“和”
第一節 天地自然之“和”

媒體推薦

後記
本書初版於1989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次重版,作了一些修訂。時隔十多年,歲月滄桑,“文律運周,日新其業”,本想多作一些增刪,奈時間匆忙,想說的又太多,只好以不變應萬變,還是保留原來的格局。好在當初提出的一些觀點,看來還是經過用心思考的,至於評價如何,容讀者去判斷吧。書名由原來的《和——中國古典審美理想》,約簡成《和:審美理想之維》,以適應這次重版需要。
2000年7月6日於人民大學靜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