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圖書館位於僑鄉和順風景如畫的雙虹橋畔。占地1392平方米,建築物由大門、中門、花園、館舍主樓、藏書樓等組成,為一中西合璧式的建築群。大門為清光緒年間所建漢景殿的牌樓式大門,門額懸和順清代舉人張礪書“和順圖書館”匾額,藍底白字,十分醒目。和順圖書館收藏了上萬冊書籍,有70多年漫長的歷史。和順圖書館是中國農村舉世無雙的第一座圖書館。
2018年11月24日,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和順圖書館舊址
- 地理位置:雲南 和順
- 占地面積:1392平方米
- 建築風格:中西合璧
建築布局,地理位置,歷史,
建築布局
和順圖書館舊址位於雲南省騰衝縣和順鄉和順村。1928年曾擴建。建築物坐西南朝東北,在中軸線上排列有大門、二門、正房和後廳等。依山勢前低後高。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二門用磚石建成三個拱門,面闊、進深各三間。正房為書庫,通面闊18.9米,通進深8.5米,為穿斗式木結構,單檐硬山頂。兩次間前各建六角樓亭一座,兩門懸胡適等人所題匾額。
和順是雲南著名的僑鄉,這裡文化發達,人傑地靈,著名哲學家艾思奇就誕生在這裡。 說出來你可能會很驚詫,這么一個小小的鄉鎮,居然會藏著這樣一個收藏了上萬冊書籍、有70多年漫長歷史的圖書館。
雖然從藏書量與規模上看,騰衝那個小小的和順圖書館,不要說與世界上藏書千萬、上億冊圖書館相比微不足道,就是與一般藏書數十萬、百萬的省、地、市圖書館相比也難望其項背。但是,把它放在曾被人談之色變的蠻荒之地的祖國西南前哨的“極邊第一城”的位置上,放在曾是窮鄉僻壤的農村環境裡,放在僑鄉的氛圍里,放在始於20世紀二十年代的起點上,放在歷史風雲變幻的進程中考察,至少應該得出這樣的結論:和順圖書館是中國農村舉世無雙的第一座圖書館。
步入大門,登石級而上,至西式造型的平頂拱形中門,門額懸胡適先生題書館名。中門內為花園,園內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穿過花園即達館舍主樓,主樓為二層五開間木結構樓房,正面兩側突出兩個半六角亭,建築立面玲瓏別致,門窗造型西式設計,建築結構新穎,氣宇軒昂。主樓後為藏書樓。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和順圖書館的價值不僅僅在此。當我們沿著歷史的隧道,循著這家小小圖書館的軌跡探訪時,它成長的歷程,前進的腳步,其實就是一首高亢的頌詩,一幅壯美的圖畫,一冊啟迪人性的教材,一份難能可貴的經驗……
地理位置
和順圖書館位於僑鄉和順風景如畫的雙虹橋畔。
步入大門,登石級而上,至西式造型的平頂拱形中門,門額懸胡適先生題書館名。中門內為花園,園內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穿過花園即達館舍主樓,主樓為二層五開間木結構樓房,正面兩側突出兩個半六角亭,建築立面玲瓏別致,門窗造型西式設計,建築結構新穎,氣宇軒昂。主樓後為藏書樓。
在和順鄉,你可以看到,那些白天在田地里勞作的農民,晚上會來到圖書館的燈下讀書,看到年輕人在電子閱覽室里上網。了解了它的發展歷程,你就不會覺得那么不可思議了。
歷史
和順圖書館的滄桑歷史
先進知識分子組織的“鹹新社”
清末庚子之變後,新思潮遍及全國,同盟會員、日本留學生寸馥清等鄉中先進知識分子,為使鄉人從學識上思想上得到新的見聞,迎合時代的需要,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和順發起組織了一個“鹹新社”。
社中購置到成批新知識書籍,供社內外人士閱讀,作為公有圖書提供民眾借閱,在這偏僻小鄉,還是開天闢地第一次。
緬僑青年組織的書報社——“青年會”
到了民國初年,旅居緬甸的和順青年寸仲酞、李清園、賈鑄生、李秋農等,在緬甸瓦城組織了一個“青年會”,其宗旨是發展家鄉文化。不久,青年會發展到家鄉後,於1924年,創辦了一個“書報社”,自上海等地訂購了一些書刊雜誌供鄉人閱讀。
從上海到雲南邊疆,因交通不便,寄到的新聞已成了歷史資料,於是他們把運輸路線改從水路運到緬甸,再經八莫沿著古老的西南絲道用馬幫運至騰衝,最後到達讀者手上。當時文人楊策賢先生為書報社撰寫了一對聯:
書自雲邊通契闊,
報來海外起群黎。
從對聯中也反映了當時書籍報刊的來之不易。即便如此,較之從國內走旱路要減短一半以上的時間。書報社的成立,頗受到鄉人的讚賞。
最初的圖書館——“崇新會”
1925年“青年會”改組為“崇新會”,會員日愈增多,社會影響和作用日愈增大,書報社已不能滿足讀者的要求了,於1928年,崇新會將書報社擴大為圖書館,以舊鹹新社社址為館址。
一經在國內外宣傳發動,捐款捐書、捐物資,形成了一個高潮,現藏一些珍貴古今大型圖書,如百衲本《廿四史》、《武英殿聚珍全叢》、《雲南通志》、《九通全書》、《續藏經》、《四部叢刊》、《萬有文庫》、《漢魏叢書》、《佩文韻府》等等,都是得自捐獻而來。有遺囑捐款的,父子同時捐贈的,兄弟共捐的,夫婦合捐的,情節十分動人。
新和順圖書館正式落成
1938年建館十周年之際,又於舊址改建成一座規模更大的中西合璧式的館屋,一所坐南向北的二層木結構樓房,正前面伸出兩個半六角亭,算是當時最別致新穎的建築形式。屋前是寬敞的花園,花園外建一個三孔平頂拱門,額上嵌有李石曾書“文化之津”的石刻,正拱門頭上懸胡適書“和順圖書館”的木匾,大門沿用舊有牌樓式老大門。
1994年,和順圖書館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和順圖書館舊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華僑捐助建成的“藏珍樓”
1998年,該館七十周年之際,得到省、縣各級領導的支持,海外僑胞、旅台鄉人的大力捐助,建成全鋼混仿古二層樓房一座,將該館歷年收藏的古籍珍善本、地方文獻藏入其中,成了名副其實的“藏珍樓”。“藏珍樓”的藝術設計,不脫古典風味,又具時代色彩,它給眾多的參觀者一種精神享受。
如今,和順圖書館還增設了電子閱覽室,吸引了眾多中年人和學生的目光,電腦閱讀激發了他們對外界新事物的熱情,這座“中國最大鄉村圖書館”開始步入高科技的信息化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