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與中國散文

和而不同與中國散文

《和而不同與中國散文》是2020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而不同與中國散文
  • 作者:李繼凱,任競澤,馬傑,吳周文,王兆勝,陳劍暉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21813923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文化自信與中國散文叢書”之一種。本書從“和而不同”精神的源流入手,系統梳理出從歐陽修、桐城派等古代散文體系,到林語堂、梁遇春、茅盾、孫犁、西部散文等現當代散文的精神脈絡,從而解開“和而不同”精神與中國散文之間反本開新的文化聯結。全書共分兩大部分:和而不同與中國古代散文、和而不同與中國現當代散文。通過研究“和而不同”與中國散文的關係,展現“和而不同”在散文中的多種存在樣態,作者試圖揭示出“和而不同”精神與中國文化發展內在的審美、哲學規律,從而為人民民眾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做出深刻的精神啟示。

圖書目錄

引言:“和而不同”是一種境界
上編 古代散文觀專題探討
章 宋初“和而不同”的文道關係論
節 “和而不同”的基礎:抨擊時文,力振古文
第二節 “和而不同”之“道”:重建道統
第三節 “和而不同”之“文”:修復文統
第四節 “和而不同”之影響因素:政統、道統與文統
第二章 辨體破體與“和而不同”:歐陽修的文體通變觀
節 對立角色與“和而不同”:“先體制而後工拙”的辨體論
第二節 “和而不同”與文體通變:“公於文章變而不失其正”的破體論
第三節 兼綜百家與“和而不同”:歐陽修文備眾體與不喜杜詩的文體觀
第四節 “和而不同”與《醉翁亭記》
第三章 “和而不同”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時文改良
節 “和而不同”與晚明時文取法古文的路徑
第二節 “和而不同”與早期桐城諸家的時文改革立場
第三節 “和而不同”:早期桐城派作家時文中的個人性情
第四節 時文規制與古文之法:“和而不同”與早期桐城派作家的時文文法
第四章  對立融合與“和而不同”:從選本批評看桐城派駢散觀的演進
節 駢散異趨:桐城三祖選本尊散抑駢的傾向
第二節 駢散溝通:曾國藩等人折衷駢散的理論主張與選本實踐
第三節 “和而不同”:桐城派的駢散品位觀
下編 現當代散文透視
第五章 作為“大現代”散文理論觀念的“和而不同”
節 “和而不同”:中國現代散文的主體文體
第二節 “和而不同”:“大現代”中國散文的多樣性及其辯證關係
第三節 “和而不同”:西部散文的創作模式
第四節 “和而不同”與賈平凹“大散文”觀
第六章 “和而不同”與中國現代散文研究案例分析
節 “和而不同”與茅盾的“西遊”散文
第二節 梁實秋的幽默散文與西方的超現實幽默
第三節 “和而不同”視域下的林語堂小品散文
第四節 “和而不同”視域中的梁遇春散文
第七章 “和而不同”與中國當代散文研究案例分析
節 “和而不同”:孫犁散文美學的內涵和邏輯結構
第二節 “和而不同”:台灣女性散文的詩學建構
第三節 “和而不同”:論20世紀中國文學的“尋根”現象與審美取向

作者簡介

李繼凱,1957年生,江蘇宿遷人,現為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東亞漢學研究學會會長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項目多項,獲獎多次。
任競澤,1968年生,內蒙古赤峰人,文學博士。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論、唐宋文學。出版《中國古代辨體理論批評研究》等多部著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項。
馬傑,1995年生,甘肅涇川人,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與當代文學批評。參與出版兩部著作,在《魯迅研究月刊》等期刊上發表論文若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