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有祿

和有祿

河南溫縣趙堡鎮的和兆元先生(1810---1890),師承陳清平,且多有增益,是後采被稱為“和式太極拳”的這一系太極拳之始創者。民國年間,和兆元之孫、第三代宗師和慶喜開門授徒,和學信與鄭伯英、鄭悟清(二人被武術界稱為’“西北二鄭”)得其衣缽,各懷絕技,廣植桃李,從此和式太極拳走出趙堡一隅,漸成中國太極拳系列有影響的流派之一。而在當今之和式拳界,和兆元直系後人、趙堡和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和有祿,又是一位極引人矚目的人物。

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有祿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3年
  • 性別:男
個人資料,和式太極拳,所獲榮譽,評審意見,現狀,

個人資料

和有祿先生,1963年生於趙堡鎮。其拳藝得傳於其父和士英(1918-1987)。有祿9歲時,和士英開始傳授他祖傳拳藝。父親的嚴厲,有祿先生至今仍記憶猶新:“有一次練轉身金雞獨立,動作要領掌握得不好,父親看到後,親自示範,然後讓我練,整整一天,就一個動作,我兩眼含淚,不敢哭出來……”。就這樣一晃就是9年下來,有祿完整全面、原汁原味地繼承了家傳拳架。
和有祿
在父子教學過程中,父親發現有祿素質好、十分勤奮,且天分極高,往往不是單純一招一式簡單地練,總喜歡問個為什麼,並善於思考和發現拳勢的內涵,而且常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甚為欣慰。一天晚上,和士英把有祿叫到身邊,語重心長地說:“咱家的拳,又叫代理架,拳中有理,有《易理》、《中庸》,有醫理。練拳要懂理、明理,拳架中也要有理,一層工夫一層理,一層工夫一 層技,技理相合,方達妙境啊 !,”隨後,將和兆元、和慶喜、和學信等先人所著及自己手錄的太極拳論交給有祿,囑咐他認真研讀。

和式太極拳

和氏門中有一種獨特的訓練方法,叫做“百日功”。即一天練架100遍,練100天,一天不得間斷。這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太極拳去僵化柔,增強內力的一種練法。1982年時,在父親的精心指導下,有祿開始練“百日功”。開始時還能夠堅持,到了50多天時,有祿有點堅持不下了,覺得單調枯燥。其父發現後,耐心地給他講解練太極拳各階段的感受和要領,要求他堅持度過這個時期。有祿在父親的鼓勵鞭策下,想著自己的追求,第二天起來後繼續練……。
和式太極拳重內涵不在外表,在接受父親傳授的太極真諦後,有祿眼界大開,豁然開朗,感到練拳一天,技精一日,於是精神倍增。結合祖輩的拳論和自己練拳所得為基礎,在精、氣、神上做文章,“人身中者不偏,二脈隱於身內,氣行現心意。技擊時渾圓一漾而貫全身,虛感之物而寓靈動,擊左左空,擊右右空,如充氣之圓,無處受力;似簧受壓,反彈隨勢,壓力重而彈愈強,力之沉而空愈深。”逐漸從心知達身知,完成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983年,和有祿應徵入伍。由於有著良好的中醫基礎,被派往醫學大專班系統學習現代醫學。後來部隊首長得知其拳藝精湛,多次讓他在重大活動中表演,由此在部隊中留下“神拳”的稱號。5年軍旅生涯,有祿形成了自己剛毅的個性、沉穩的內涵、博大的胸懷、堅強的意志,拳藝也更上一層樓。1987年探親歸里時,和士英與有祿推手試勁後,老人滿意地笑了。

所獲榮譽

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評審意見

和有祿,自幼隨父和士英習練太極拳,經三十多年的鍛練和潛心的理論探研,較熟練的掌握和氏太極拳理論及和氏太極拳套路、器械、推手和擊技。曾數次參加或率隊參加國家和省市舉辦的太極拳比賽交流活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傳承譜系清楚,傳承意願表現強烈,而且在傳承上有耐心、有想法、有步驟,傳承面比較廣泛,形成了該項目的社會性和藝術性。經專家組認真審閱相關資料,建議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現狀

為把太極拳的種子播撒到各地,使更多的人認識和喜愛和式太極拳,和有祿先生歷盡艱辛,做了大量的傳播推廣工作。1993年,他會同和學儉、和定乾以及陝西、四川、廣東、香港傳人發起成立“和式太極拳研究會”,並擔任秘書長,2001年後擔任會長。在他的組織下,博愛;重慶、焦作、金壇等地的和式太極拳研究會和鄭州、漯河的和式太極拳推廣中心應運而生。1993年起;和式太極拳研究會多次組隊參力口河北邯鄲(水年)太極拳聯誼會溫縣(焦作)國際太極拳年會等比賽,成績斐然。和東升、董永富、王培華等弟子在交手擂台賽中均獲得驕人戰績。2003年度鄭州市武術錦標賽中,弟子賈澎獲得傳統太極拳冠軍。向外界展示了和式太極拳這一武林奇葩的風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