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圩

周老圩

周老圩建於清同治末年,為淮軍將領周盛傳、周盛波所建,有各式建築近400間,房屋大部拆除改建,尚存書房、影堂、四合院和典當房,共30餘間。現存幾幢老屋成了農興中學圖書館,周老圩現為農興中學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老圩
  • 地理位置:安徽肥西紫蓬山
  • 占地面積:100多畝
  • 始建年代:清同治末年
梗概,淮軍將領——周盛波兄弟,圩內住周氏三門,為運財產而修路,家庭成員為官多,周家子孫走出老圩,地圖信息,

梗概

位於安徽肥西紫蓬山北麓的農興鎮(現改名為紫蓬鎮)。

淮軍將領——周盛波兄弟

淮軍將領周盛波兄弟,原住肥西大柏店鄉棗林崗附近的周老家郢,田地幾十畝,是半耕半讀的小康人家。後周盛波、周盛傳發跡後,在紫蓬山下興建了周老圩。據傳,周老圩僅挖濠溝就花了三年多時間。建成周老圩子大約花了五、六年時間。周老圩是肥西淮軍圩堡群中離合肥最近的一個,相距僅20公里。1870年(同治九年)建成後,周盛波、周盛傳的兄弟子孫們又在周老圩附近先後修建了康灣圩子、新圩子、小圩子、楊圩子、羅壩圩子、海螺沖圩子等大小八個莊園。為鎮壓農民反抗,周老圩內設有地主武裝團防局,圩子外面十幾里內都設有哨所,遠處制高點設有炮台。圩內大門內外,圩丁持槍林立,戒備森嚴。
周老圩共兼併了四十五萬五千畝土地。主要分布在縣內的永安集、燒脈崗、五十里小廟、焦婆店、南三十崗、高劉集、豐樂河、三河、新倉、上派河、花崗、董崗等十多處和廬江、宿遷、舒城的桃溪鎮,蕪湖、蘇州、常州和天津等地。據不完全統計,僅周老圩子、康灣圩子、新圩子、海螺沖圩子和周家祠堂,每年共收租谷近四萬石,折合新秤近一千萬斤。現在,老圩被名改為農興中學。

圩內住周氏三門

周老圩子裡就有四百五十多間房屋,都是徽派風格的豪華建築,花園、假山、亭池點綴其間。各圩子外還建有更樓、哨所、花房、作坊、長工屋、倉房數百間。周老圩內住周氏三門:南頭門朝南,住的是周盛傳(即周老五)。中間是周老六(即周盛春)的院子。周盛波(即周老四)住北頭,長子家謙住周老圩北頭,次子周家麟住周草圩,第四子家頤,住周新圩;五子家鹹,住周新圩。中間和北頭兩家大院都是門朝東。周老圩內三家大院,每家都有五進大院,五路到底的渾青瓦房,全部房子都是浮雕、透雕裝飾,描龍畫鳳點綴,還有八仙過海、二十四孝等壁畫。每年過節或婚喪要事,就大開中門,從重兵把守的大門進去,直到祖先堂樓,道道門上張燈結彩,走廊懸掛皇帝誥命、聖旨和“北海老農”、 “功德無量”、“樂善好施”、“衣食父母”、“恩澤浩蕩”、“五世同堂”等匾額。祖先堂里掛著周盛波、周盛傳的畫像。另外,在圩子外還修建三座占地近百畝的大花園,由專人培育奇花異草。圩內房中擺設則是珍寶玉器,各色古玩,中堂字畫。周家謙房裡曾收藏著宋代蘇東坡、包拯和清代何紹基的書法手跡。
周老圩
周老圩子以外的八個圩子,分別住周盛傳、周盛波的其它弟兄和子孫。周盛華死後,妻子伊氏生子二:長子周家寬、次子周家德由周盛傳撫養成人,後來叔父們替他們選擇了山清水秀的康灣圩建築住宅。
可惜的是,這些古蹟今多不存。周老圩僅有周家公子讀書處的小院一所,院內曲水流觴,荷池小橋,錯落有致。書齋寬敞高大,斗拱飛檐,舊貌依然。

為運財產而修路

周盛傳財產豐富:土地收入稻穀約兩萬石,是佃農耕種,每年向他交租(每石稻一百七十斤),另外在本省大的市縣,開設當鋪、錢莊(今之銀行)、油坊、機米廠和市房等等(蕪湖的十里長街)外,獨資開辦山東棗莊煤礦,經濟收入大于田產。兩項收入超過其它淮軍將領家產幾倍。偌大財產的來源,除來自微薄的俸祿,大部是得了橫財。據說太平軍到江蘇的鎮江、無錫一帶,已潰不成軍,部分首領所擄的金銀約有五百缸,埋藏在一個廟內。周盛傳圖謀私吞金銀,使用周姓的子弟兵營,夜間進廟,殺死全部和尚,挖出金銀歸他自有,給子弟的軍官們各分一部分。據鄉里老人們說,合肥至周老圩這一段路,原來不是大路,就是為了運輸這筆金銀才整修的。當時的運輸工具是用馬騾和獨輪手推車推,陸續搬運約有一個月。
在各地設當鋪
周老圩在合肥(金城錢莊)、廬江、天津等地都設有錢莊。從1875年(光緒元年)開始,陸續在周老圩、豐樂河、三河、吳山廟、上派河、廬江大黎山及金牛、南京、蕪湖、蘇州、上海、山東嶧縣、天津、江蘇宿遷、海州、合肥西門,舒城桃溪等地設了當鋪。這十幾處當鋪大都是全典當鋪(即無論什麼東西都可以當)。周老圩當鋪,每天都接當幾十里內外的衣物家具。有的貧苦農民等了三四天,還挨不到當鋪高過人頭的櫃檯。每年冬春兩季,每天都有近百人把衣物用具當在周老圩當鋪里,每年贖回的則不到十分之一。周老圩當鋪每年賺錢在數萬枚大洋以上。據周氏後裔周本湘提供關於他家祖父在江蘇海州開的一個當鋪的情況說:那個當鋪是全典當鋪,除了接受一般物品外,還經營珠寶玉器、字畫古玩、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的典當業務,每年所獲超過周老圩內一個當鋪十倍以上。

家庭成員為官多

周老圩家族中的主要成員大都為官為宦。除周盛波、周盛傳外,周盛傳的兒子周子昂曾經是清光緒年間的南京道道台,他曾在圩子外建立一座“光宗學校”,規定只收周家族人子弟入學。周子昂的兒子周行湜,外號周二胖子,曾做過合肥縣地主武裝二區聯防會會長。周盛波的大兒子周家謙,字錄陔,是清朝舉人,內閣中書。周家謙經常向農民宣揚孔孟之道,他作詩、作對聯,書寫中堂,叫人拿到街上去賣錢,以此“濟貧”。他有句詩:“欲圖江色不上筆,但聽松聲自得仙”。周家謙的兒子周行原,字頌膴,是清朝副榜舉人,當過京議員。周家謙的孫子周孝敦,字艮峰,當過國民黨合肥縣西一鎮區區長,兼西一鎮區團防局團總。周家謙的侄子周君器當過國民黨合肥縣參議員,兼團防局大隊長。周盛波的重孫周鼎炎,外號三癟嘴,曾擔任團防局隊長。周盛波的侄孫周行藩,字東平,曾當過花崗、董崗、新倉一帶團防局團總。
慈禧太后曾欽賜周家“五世同堂”匾額。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周盛波的重孫周自柔。民國大總統黎元洪也曾送匾額給周老圩。光緒年間朝廷某部唐尚書也把女兒唐香英嫁給周盛波的二兒子,外號叫唐二娘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周老圩家族與當時的安徽督軍陳調元、王揖唐、馬聯甲等過從甚密,辛亥革命後合肥縣第一任縣長李眉庵與周家謙書信往來,詩文相贈較頻繁。周家謙曾寫信給段祺瑞保薦親屬段翰生,後來段翰生官至薊榆鎮守使的高位。周盛波重孫周鼎炎的岳父高海峰曾任國民黨武漢三鎮的軍政重要官員。

周家子孫走出老圩

自從1900年(光緒廿六年)以後,這家封建官僚地主,開始向官僚資本家過渡。他們先後在淮南和山東棗莊、嶧縣開煤礦;在江蘇鹽城地區辦鹽場;在上海設立中心煤炭公司;在南京花牌街、太平路、新街口開辦商店和飯館;在蕪湖購買了一條街道,擴建後號稱十里長街,出租房產。另外,在廬江、合肥以及許多集鎮建了酒廠、油坊、捲菸廠等多種手工業作坊。周老圩經營工礦企業和商業的資本是相當大的,僅南京太平路上大華飯店的不動資產就有一百多萬元。它們的收入也遠遠超過地租,光蕪湖市十里長街的市房租金,每月就可收銀元兩大笆斗。 1911年辛亥革命後,周盛波、周盛傳的子孫們紛紛走出周老圩,到江蘇、山東、上海、南京、天津等地直接監督或經營管理工礦企業。
在周老圩里當差的,保姆、奶媽、粗細活傭人、針線娘、廚師、茶童、丫環、使女、更夫、轎夫、木工等夫役約有三百人。常姨太一人就要十一二個傭人、丫環來服侍。周亞賓一人就用四、五個丫環。周家揮金如土,令人吃驚。周子昂帶孫姨太去杭州遊山玩水,花去數以萬計的銀兩,又拍電報給上海中心煤炭公司經理張仲渠,令張立即匯款給他。張沒及時匯去,周即到上海罵張,要十萬元花用。另外,周子昂因李鴻章的兒子請他吃了一頓飯,為了答謝,一張嘴就把蕪湖十里長街相送了。國民黨將領衛立煌到周老圩作客時,宰牛殺雞,肉山酒海,大擺“八八席”,點心、水果、餛飩、燒賣,五扣八碟下酒菜,還有頭道二道下飯菜,整整吃了大半天,花去上千元。周子昂死後,花了上萬兩銀子治理送葬品和隨葬品,甚至連十里長的哭喪隊都要花錢雇來。周家小姐出嫁,陪嫁嫁妝都是雙份,從吃穿用一直陪送到棺材。

地圖信息

地址:合肥市肥西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