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陽

周瑞陽

周瑞陽,男,195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負責人,作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站長,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建設學科“作物與林木繁育”學科帶頭人,廣西大學農學院作物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作物種質創新、作物雄性不育與雜種優勢利用研究。1982年1月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獲農學學士學位;1987年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湖北農學院工作;1993~1996年,湖南農業大學攻讀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博士學位;1997年被遴選為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9年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9月-2000年3月,在義大利米蘭大學生物系作高級訪問學者;200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被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當選為湖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03年3月,應聘到廣西大學工作。2008年,被聘為國家麻類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崗位科學家。先後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和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瑞陽
  • 外文名:Zhou Ruiya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5年生
  • 職業:廣西大學農學院作物研究所所長
  • 主要成就: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
個人簡介,研究方向,學術研究,社會兼職,論文論著,

個人簡介

周瑞陽,195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建設學科“作物與林木繁育”學科帶頭人,廣西大學農學院作物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作物種質創新、作物雄性不育與雜種優勢利用研究。1982年1月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獲農學學士學位;1987年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湖北農學院工作;1993~1996年,湖南農業大學攻讀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博士學位;1997年被遴選為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9年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9月-2000年3月,在義大利米蘭大學生物系作高級訪問學者;200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被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當選為湖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03年3月,應聘到廣西大學工作。先後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和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獲得湖北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各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2項研究成果被鑑定為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研究方向

作物種質創新,作物雜種優勢利用

學術研究

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有: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紅麻雄性不育系與保持系的越冬栽培研究,2008.01~2010.12,批准號:3077127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資源雜種優勢利用的基礎研究,2005.01~2007.12,批准號:3047110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紅麻長花柱突變體的遺傳及雜種優勢利用研究,2001.01~2003.12,批准號:30070484;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苧麻雌性不育性的遺傳分析,1998.01~2000.12,批准號:39770453;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苧麻光鈍感全雌性的遺傳與表達及雜種優勢利用研究,1993.01~1995.12,批准號:39270453;6.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與核恢復基因的分子標記,2008.01~2010.12,批准號:20070593003;7.國家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油纖兼用苧麻育種基礎研究,2000.01~2002.12;
主要成果有:1.紅麻福3A等6個野敗型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選育,2007年11月17日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鑑定,被評價為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桂科鑒字第[2007]177號);2.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K03A的選育及雜種優勢利用研究,2004年10月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鑑定,被評價為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桂科鑒字第[2004]172號);3.國家發明專利:紅麻野敗型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方法(專利號:ZL2005 10019454.4);3.國家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光鈍感雌性苧麻生產雜交種的方法(專利號:ZL 001 34101.4);4.2002年湖北省技術發明獎:一種利用光鈍感雌性苧麻生產雜交種的方法;5.光鈍感雌性苧麻的發現及雜種優勢利用的基礎研究,2000年湖北省自然科學獎。

社會兼職

湖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03~2007
中國麻業科學》編委
廣西作物學會理事
廣西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副理事長

論文論著

1 周瑞陽、張新、張加強、甘正華、韋漢西.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選育及雜種優勢利用取得突破.中國農業科學,2008(1):314
2 劉恆蔚,周瑞陽(通訊作者),徐俐.光敏色素與光敏感雌性不育苧麻育性轉換的關係.作物學報,2006;32(4):597~600
3 趙合明,周瑞陽(通訊作者),劉恆蔚,徐 俐.紅麻花柱外露突變體的特徵特性鑑定,作物學報,2005;31(5):658-661
4 祁建民,陳幼玉,周瑞陽(通訊作者)等. 紅麻產量與纖維品質性狀的遺傳效應與雜種優勢分析.作物學報,2005;31(4):469~475
5 周瑞陽(通訊作者),趙合明,劉恆蔚,徐 俐.紅麻花柱外露長度的光溫效應.作物學報,2005;31(2):262~263
6 劉恆蔚,周瑞陽(通訊作者),徐俐.光敏感雌性不育苧麻的光周期反應特性研究.作物學報,2003;29(2):222~224
7 徐俐,周瑞陽(通訊作者),李光明等.苧麻油纖兼收對纖維產量及單纖維支數的效應.作物學報,2002;28(6):767~770
8 周瑞陽.紅麻雄性不育株的發現.中國農業科學,2002;35(2):212
9 ZHOU Ruiyang.Mutational Effects of Space Flight on Kenaf Seeds,American Kenaf Society Proceedings,2001:129~137
10 周瑞陽,魏國平,朱正蓉.環剝及折梢誘導苧麻開花的比較研究.作物學報,1997;23(1):66~69
11 周瑞陽.苧麻雌性不育株的發現.中國農業科學,1996;29(5):96
12 周瑞陽,劉少偉,馮長明等.衛星搭載紅麻種子SP2代的變異研究.空間科學學報,1996;16卷增刊(863航天領域空間誘變育種論文專集):142~147
13 周瑞陽.環剝對苧麻開花的誘導效應.作物學報,1995;21(2):240~243
14 劉恆蔚,周瑞陽(通訊作者).苧麻光敏感雌性不育性的遺傳分析初報.湖北農業科學,2005(3):43~46
15 劉恆蔚、牛英、周瑞陽(通訊作者).紅麻子葉和真葉不定芽直接誘導的研究.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3):245~248
16 劉恆蔚,牛英,周瑞陽.成花光敏感的雌雄性不育苧麻活性氧代謝研究.生命科學研究,2005;(9):145~149
17 劉恆蔚,周瑞陽(通訊作者),徐俐,王榮堂.光敏感雌性不育苧麻育性轉換的光溫效應分析.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2):124~127
18 劉恆蔚,周瑞陽.苧麻光周期反應與性型多樣性及其利用價值.湖北農業科學,2005(1):45~48
19 陳幼玉 林荔輝 吳建梅 祁建民 周瑞陽(通訊作者).紅麻親本與雜交組合產量、品質性狀的遺傳效應分析.中國麻業,2004;24(6):261~266
20 周瑞陽(參編).見:官春雲主編.新世紀大農學系列教材,植物育種理論與方法,第11章 植物育種的田間試驗技術,第12章 品種審定與推廣.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1 徐俐,周瑞陽(通訊作者),劉恆蔚.苧麻種子含油量的遺傳力分析.中國麻業,24(5):17~19
22 劉恆蔚,周瑞陽.植物生態雄性不育性研究與利用中的幾個問題.湖北農學院學報,2000;20(2):181~183
23 周瑞陽.苧麻雌性不育性的遺傳分析I.表現型分類.中國學術期刊文摘,1999;5(8):1053~1054
24 周瑞陽.雌雄同花序苧麻的發現.中國學術期刊文摘,1999;5(8):1087
25 周瑞陽,周華容,李宗道.環剝及束莖對雌性不育苧麻的性別比及花粉育性的效應.湖北農學院學報,1998;18(1):1~3
26 周瑞陽.苧麻光周期鈍感生理雌性系的光溫效應研究.中國麻作;1997(1):1~3,6
27 周瑞陽.苧麻雌性不育株的發現.中國農業科學,1996;29(5):96
28 周瑞陽.光周期鈍感苧麻種子油用價值研究簡報.湖北農學院學報,1996;16(4):319
29 周瑞陽.蔸齡對苧麻光周期鈍感生理雌性系生長、成花及性別表現的效應.湖北農學院學報,1996;16(4):246~249
30 周瑞陽,何芷芬,田小海.紅麻品種青皮3號葉齡模式栽培的基礎研究?Ⅱ 葉齡與生長階段及產量、品質的形成.湖北農學院學報,1996;16(3):167~174
31 周瑞陽,何芷芬,田小海.紅麻品種青皮3號葉齡模式栽培的基礎研究Ⅰ.葉齡與纖維發育進程.湖北農學院學報,1996;16(2):81~86
32 周瑞陽,塗顯平,袁維琴.衛星搭載紅麻SP1代的生長發育觀察.湖北農學院學報,1996;16(1):9~13
33 周瑞陽,魏中一,何芷芬,陳官春.光周期鈍感全雌性苧麻雜種優勢利用的初步研究.湖北農學院學報,1994;14(3):31~35
34 周瑞陽.光周期鈍感全雌性苧麻特徵特性的初步鑑定.中國麻業,1993(2):1~6
35 周瑞陽,楊曾盛,何嵩山.光周期鈍感全雌性苧麻的發現與初步研究.作物品種資源,1993(4):5~7
36 周瑞陽.苧麻莖形態與單纖維支數的關係. 中國麻作,1992(2)
37 金隸,張征蘭,周瑞陽,馮光山.苧麻組織培養簡報.華中農學院學報,1983(2):83~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