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中國近代書法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琪(1897-1973),字仁廉、號瑤仙,與胡小石、楊仲子、王東飲並稱“金陵四家”,擅長書寫顏真卿、柳公權書體,曾自云:“南京寫顏字者,第一當推譚延闓先生,吾可居第二矣!”倍顯文人的狂傲自負,論書法江東唯有周琪,故以江東周琪自稱。

基本介紹

  • 全名:周琪 
  • :仁廉 
  • :瑤仙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周琪父親是晩清吃官糧的秀才,在父親的教育下,周琪七歲時苦臨碑帖,少年時期已遍臨名帖,16歲起就開始寫商業橫匾大招牌,聲名鵲起。人到中年書法藝術更加爐火純青。從甲骨文、金文到篆、隸、楷、草、行書、無一不精。他下筆如神,自成風格,尤其是他為題匾自創的“周體”,既有隸書魏碑的古拙渾厚,又有顏肉柳骨的豐腴遒勁,作為金字招牌,更顯富貴大氣,深受商賈的喜愛。南京大街商鋪很多都是他老先生的題匾,當時,奇芳閣、李榮興、奎記醬園店、馬祥興等招牌都出自周琪之手,故此,他又有“周半城”之美譽。棲霞寺廟門的橫匾“棲霞古寺”四個遒勁大字,端莊、古樸、雄渾,也是出自周琪之手。
周琪的書法受到著名書法家于右任的器重。許多達官要人、名商巨賈紛紛一求墨寶。周琪先生在城南弓箭坊有一間書齋,專門接待這些來訪者。對前來求字的人自是來者不拒,有求必應。曾有東北商賈用一張虎皮求一匾,當時南京有句順口溜:“家中藏有萬石糧,不如江東周琪郎。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天家裡進大洋。”
不過周先生也並非唯錢是圖。抗戰時期,汪偽政府勒令周琪去做市府文書,每月有固定俸薪,周琪以年過半百,眼已昏花,不能寫蠅頭公文等理由堅拒。抗戰勝利後于右任得知此事,評價說:“中國人自有心肝!”
1949年後,周老先生開館教學,他還曾應邀編寫《小學生字帖》,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總發行,首發53萬冊,又連繼再版7次,可以說為弘揚中華書法藝術,規範書法啟蒙訓練做出了貢獻。
晚年周琪與一些書畫界老朋友往來,從不參與社會政事。據黃加美女士回憶:“我小時候,林散之、高二適、蕭嫻、武中奇這些文化名人常來我家吟詩作畫,他們好像相約一周聚一次,一起畫畫寫字,互贈留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