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舉正

周易舉正

唐蘇州司戶郭京著《周易舉正》·三卷,為國學經部易類典籍,收錄《范氏奇書》(明嘉靖年間兵部右侍郎范欽親手校訂、刊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易舉正 
  • 外文名:Zhou Yiju is
  • 實質:《周易舉正》·三卷
  • 特點:舊本題“唐郭京撰”
  • :郭京《周易舉正》序
唐肅宗、代宗、德宗三朝,郭子儀出將入相,而郭元振亦嘗相睿宗,其後有郭仲翔者為代州司戶參軍。(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郭氏自肅宗後,每為武職,京其族耶,京既為司戶參軍,亦不廢文學,才兼文武,歷代傳授五經為業,而於王韓易注討稽尤深。
自序謂:“歷代傳授五經為業,其於易道,討核偏深。”其讀書也,善於慎思明辨,果於論斷闡述,於不當疑處起疑,於該論斷處論斷,故其辨理稽經,每能發疑起覆,多得深思之效。嘗據王韓易注,比較當世流行本及國學、鄉貢本,比較研討,或據卦爻辭之例,以歸納其通則;或依彖象釋經之例,用統計其常則;或從王韓易注、孑L氏正義中研討經義,以定經文項道設之真訛。而舉正當時王韓易注本經注之失,以為當時王韓易本及其注,或將經人注,或用注作經,或文句顛倒,或爻注內移,或脫漏文句,或文義謬誤,或義理不通,或誤將增省,皆舉正其訛,總一百零三節,分上、局套蘭中、下三卷,成《周易舉正》一書,傳於世。後不知其所終。詳其書中,未舉李鼎祚《周易集解》之書,但稱王韓易注與孔疏,或與鼎祚同時,或在其前,或在其後而不相聞知,此已不可考矣。謹從闕疑之例。
《四庫全書》
舊本題“唐郭京撰”。京不知何許人。《崇文總目》稱其官為蘇州司戶參軍。
據《自序》言“御注《孝經》,刪定《月令》”,則當為開元後人。
《序》稱曾得王輔嗣、韓康伯手寫真本,比校今世流行本及國學鄉貢人等本,舉正其謬。
凡所改定,以朱墨書別之。其書《崇文總目》始著錄,《書錄解題》於宋鹹《易補註》條下稱“鹹得此書於歐陽修”,是天聖、慶曆間乃行於世也。洪邁李燾並以為信。晁公武則謂以繇彖相正,有闕漏可推而知,託言得王韓手札及石經。趙汝楳亦詆其挾王、韓之名以更古文。王應麟又援《後漢書·左雄傳》“職斯祿薄”句,證其改《旅卦》斯字為亻斯之非。近時設連旋惠棟作《九達影殼紋經古義》,駁之尤力。今考是書,《唐志》不載。李燾以為京開元後人,故所為書不得著錄(按燾說見《文獻通考》),然但可以解《舊書·經籍志》耳。若《新書·藝文志》則唐末之書無不具列,豈因開元以後而遺之。疑其書出宋人依託,非惟王韓手札不可信,並唐郭京之名亦在有無疑似之間也。
顧其所說,推究文義,往往近理。故晁公武雖知其託名,而所進《易解》,乃多引用。即朱子《本義》,於《坤·象傳》之“履霜堅冰”、《賁·象傳》之“剛柔交錯”、《震·彖傳》之“不喪匕鬯”,亦頗從其說。則亦未嘗無可取矣。晁公武《讀書志》載京《原序》,稱所改正者一百三十五處,二百七十三字。而洪邁《容齋隨筆》、趙汝楳《易序叢書》皆作一百三處。今本所載《原序》,亦稱差謬處一百三節。則晁氏所云,殆為疏舛。又原本稱別以朱墨,蓋用《經典釋文》之例。今所行本已全以墨書,蓋非其舊。以非宏旨之所系,故仍從近刻焉。
郭京《周易舉正》序
我唐御注《孝經》,刪燥員定月令,蓋為前儒用意未極精研。後漢太學刊石,撰集《說文》,慮其日月浸深,轉寫訛謬也。京也歷代傳授五經為業,其於易道,討核偏深,曾得王輔嗣、韓康伯手寫注定傳授真本讀誦,比校今世流行本及國學、鄉貢、舉人等本,或將經入注,用注作經,小象中間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辭注內移,後義卻處於前。又兼有脫漏,兩字企悼狼顛倒,謬誤增省,義理不通。今並依定本舉正其謬。仍於謬誤之處,以朱書異之。希好霸芝糠去事君子,志學通儒,詳而觀之,則經注通流,雅鄭不紊,都計一部中,差謬處一百三節,列為一部,具述訛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