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保,男,1962年10月出生,博士。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甘肅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甘肅省優秀青年教師,中國心理學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愛保
- 畢業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社會認知、人格與自我、文化與自我、語言認知、學習心理
- 職務: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
工作經歷,教育背景,培訓經歷,承擔項目,教學工作,研究領域,學術任職,獲獎情況,發表文章,出版書籍,
工作經歷
2016~至今 甘肅省心理與行為健康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2~至今 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
2004~至今 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
2000~至今 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
2008~2012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
2000~2004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主任、支部書記
1998~2000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工會主席
1993~1998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系講師
1986~1993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系助教
2012~至今 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
2004~至今 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
2000~至今 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
2008~2012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
2000~2004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主任、支部書記
1998~2000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工會主席
1993~1998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系講師
1986~1993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系助教
教育背景
1994.09~1997.06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獲博士學位
1989.10~1992.06 北京大學心理系獲碩士學位
1982.09~1986.06 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9.10~1992.06 北京大學心理系獲碩士學位
1982.09~1986.06 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專業獲學士學位
培訓經歷
2008.06~2008.07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心理研究中心社會心理學高級研討班結業
2004.03~2005.02 日本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部合作研究
2000.04~2000.07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1993.07~1993.08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社會心理學高級研究班結業
1988.09~1989.06 北京大學心理系助教進修班
2004.03~2005.02 日本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部合作研究
2000.04~2000.07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1993.07~1993.08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社會心理學高級研究班結業
1988.09~1989.06 北京大學心理系助教進修班
承擔項目
1.自我邊界的結構、功能及其神經基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31160204,2012-2015)(主持)
2.不同信息加工階段的衝突監測:意識還是無意識?(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批准號:31100743,2012-2014)(參與)
3.內隱社會認知的性質與特點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97.01~1999.12,批准號:39670257).
4.漢字的視優效應與聽覺頻率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92.01~1994.12,批准號:39170303).(參加)
5.內隱記憶的性質與特點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96.01~1998.12,批准號:39570254).(參加)
6.中小學生網路成癮對策研究(甘肅省教科所,2009)(主持)
7.農民工生存與發展研究。(甘肅省統計局,2009)(主持)
8.甘肅省非正規教育項目縣農村校外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對策研究。(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2009)(主持)
9.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徵調查項目(國家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課題編號:2006FY110400-39,2009)(承擔)
10.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徵調查資料庫建設(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編號:FY-39,2009)(承擔)
11.心理學研究方法類課程的整合。(西北師範大學教務處教學研究重點項目,編號∶2008005A,2008)(主持)
12.員工心理援助項目。(蘭州信通公司,編號∶5003-163,2008元)(課題負責人)
13.甘肅省當前幹部心理和諧狀況調查研究(甘肅省委宣傳部政策法規研究室課題,2007)(課題負責人)
14.青少年網路成癮預警指標的構建與戒除“網癮”對策研究。(甘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編號∶0501-29,年限:2005.09~2006.09)(主持)
15.中日韓兒童發展研究。(日本早稻田大學,2004-2008)(合作)
16.突發公共事件的社會心理研究與對策。(甘肅省社科項目,2003.08~2004.08)(主持)
17.兒童英語的內隱學習研究。(國家攀登計畫項目:95-專-09)(合作子課題)
18.西北師範大學知識與科技創新工程(批准號:NWNU-KJCXGC-SK0303-2,2009)(主持)
19.漢字語音認知研究。(香港中文大學2001-2002)(合作)
20.多元智力在欠發達地區素質教育中的套用研究。(甘肅省教委科研項目,2000.01~2002.12)(主持)
21.中國西部偏僻農村社會心理的一項個案分析.(華人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資助項目,1999.01~1999.12,批准號:1998.10)(主持)
22.中小學生個性品質培養的理論與實驗。(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項目子課題,1998.01~2003.12,批准號:教科規辦[1997]13號)(參加)
23.基於自我相關加工的抑鬱症語音聲學建模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 31160204,2016-2020)(主持)
2.不同信息加工階段的衝突監測:意識還是無意識?(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批准號:31100743,2012-2014)(參與)
3.內隱社會認知的性質與特點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97.01~1999.12,批准號:39670257).
4.漢字的視優效應與聽覺頻率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92.01~1994.12,批准號:39170303).(參加)
5.內隱記憶的性質與特點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96.01~1998.12,批准號:39570254).(參加)
6.中小學生網路成癮對策研究(甘肅省教科所,2009)(主持)
7.農民工生存與發展研究。(甘肅省統計局,2009)(主持)
8.甘肅省非正規教育項目縣農村校外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對策研究。(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2009)(主持)
9.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徵調查項目(國家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課題編號:2006FY110400-39,2009)(承擔)
10.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徵調查資料庫建設(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編號:FY-39,2009)(承擔)
11.心理學研究方法類課程的整合。(西北師範大學教務處教學研究重點項目,編號∶2008005A,2008)(主持)
12.員工心理援助項目。(蘭州信通公司,編號∶5003-163,2008元)(課題負責人)
13.甘肅省當前幹部心理和諧狀況調查研究(甘肅省委宣傳部政策法規研究室課題,2007)(課題負責人)
14.青少年網路成癮預警指標的構建與戒除“網癮”對策研究。(甘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編號∶0501-29,年限:2005.09~2006.09)(主持)
15.中日韓兒童發展研究。(日本早稻田大學,2004-2008)(合作)
16.突發公共事件的社會心理研究與對策。(甘肅省社科項目,2003.08~2004.08)(主持)
17.兒童英語的內隱學習研究。(國家攀登計畫項目:95-專-09)(合作子課題)
18.西北師範大學知識與科技創新工程(批准號:NWNU-KJCXGC-SK0303-2,2009)(主持)
19.漢字語音認知研究。(香港中文大學2001-2002)(合作)
20.多元智力在欠發達地區素質教育中的套用研究。(甘肅省教委科研項目,2000.01~2002.12)(主持)
21.中國西部偏僻農村社會心理的一項個案分析.(華人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資助項目,1999.01~1999.12,批准號:1998.10)(主持)
22.中小學生個性品質培養的理論與實驗。(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項目子課題,1998.01~2003.12,批准號:教科規辦[1997]13號)(參加)
23.基於自我相關加工的抑鬱症語音聲學建模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 31160204,2016-2020)(主持)
教學工作
本科生: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工程心理學、SPSS、心理統計學、心理研究方法、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技術、心理研究與生活(團隊課)
碩士生:多因素實驗設計、高級心理統計、認知神經心理專題、心理研究方法專題
博士生:發展心理專題、心理學進展專題、語言心理專題、社會認知與發展專題
碩士生:多因素實驗設計、高級心理統計、認知神經心理專題、心理研究方法專題
博士生:發展心理專題、心理學進展專題、語言心理專題、社會認知與發展專題
研究領域
社會認知、人格與自我、文化與自我、語言認知、學習心理
學術任職
《心理學報》、《心理科學進展》、《心理與行為研究、國際雜誌《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SSCI)審稿人
《心理科學》、《心理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雜誌編委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高校學科建設評估專家
甘肅省心理學會理事長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
中國教育學會腦科學與教育研究分會理事
中國心理學會普通和實驗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
西北師範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心理科學》、《心理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雜誌編委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高校學科建設評估專家
甘肅省心理學會理事長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
中國教育學會腦科學與教育研究分會理事
中國心理學會普通和實驗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
西北師範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獲獎情況
甘肅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16
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自我的理論研究及套用),2014
甘肅省高校教學名師,甘肅省教育廳,省級,2013年
自我參照效應及其發展研究(2012,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獎)
以精品課程為核心的心理學教學實踐策略研究(2012,甘肅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哪種人格類型的人容易過度自信-來自心理學的證據。(2011,甘肅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社會比較中的認知偏差研究(2010,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2等獎)
心理學研究方法類課程的整合實踐(2009,西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獎)
《心理統計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9)
青少年網路成癮心理研究(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2等獎,2008)
西北師範大學第四屆校級教學名師獎(2008)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2007)
《SPSS套用》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2007)
《實驗心理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5)
第五屆(一等獎)、第六屆(特等獎)、第七屆(一等獎)、第八屆“挑戰杯”甘肅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共青團甘肅省委、省教育廳、省科協、省學聯)(2004,2006,2009,2011)
甘肅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漢語兒童英語語音特徵內隱與外顯學習的比較研究)(2004)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優秀指導教師(2004)
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套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建構的實驗與探索)(2004,4/5)
甘肅省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2000)
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1999)
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9)
西北師範大學教學、科研骨幹(1999)
西北師範大學“蘭鋁”教學優秀獎(1998)
西北師範大學孔憲武中青年優秀科研獎(1998)
西北師範大學優秀實習指導教師(1998)
西北師範大學教學、科研骨幹(1997)
華東師範大學教科院優秀共產黨員(1997)
華東師範大學優秀獎學金(1996)
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自我的理論研究及套用),2014
甘肅省高校教學名師,甘肅省教育廳,省級,2013年
自我參照效應及其發展研究(2012,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獎)
以精品課程為核心的心理學教學實踐策略研究(2012,甘肅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哪種人格類型的人容易過度自信-來自心理學的證據。(2011,甘肅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社會比較中的認知偏差研究(2010,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2等獎)
心理學研究方法類課程的整合實踐(2009,西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獎)
《心理統計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9)
青少年網路成癮心理研究(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2等獎,2008)
西北師範大學第四屆校級教學名師獎(2008)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2007)
《SPSS套用》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2007)
《實驗心理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5)
第五屆(一等獎)、第六屆(特等獎)、第七屆(一等獎)、第八屆“挑戰杯”甘肅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共青團甘肅省委、省教育廳、省科協、省學聯)(2004,2006,2009,2011)
甘肅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漢語兒童英語語音特徵內隱與外顯學習的比較研究)(2004)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優秀指導教師(2004)
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套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建構的實驗與探索)(2004,4/5)
甘肅省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2000)
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1999)
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9)
西北師範大學教學、科研骨幹(1999)
西北師範大學“蘭鋁”教學優秀獎(1998)
西北師範大學孔憲武中青年優秀科研獎(1998)
西北師範大學優秀實習指導教師(1998)
西北師範大學教學、科研骨幹(1997)
華東師範大學教科院優秀共產黨員(1997)
華東師範大學優秀獎學金(1996)
發表文章
Does font type influence the N200 enhancement effect in Chinese word recognition?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2016
Positive bias in self-appraisals from friend’s perspective: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NeuroReport, 2016
視角在自我評價早期階段的調節作用. 心理科學,2016
實驗心理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The mirrored hand illusion: I control, so I possess? Perception,2015
Neural Mechanisms of Selective Att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mblyopia。PLOS ONE,2015
老年人的朋友參照效應。心理學報,2015
多篇章學習中提取練習策略對高階技能的影響。心理學報,2015
阿訇參照效應的文化差異:基於提取誘發遺忘範式的探討。心理學報,2015
嘗試提取複雜信息失敗的學習:吃一塹長一智?心理科學,2014
提取練習在記憶保持與遷移中的優勢效應:基於認知負荷理論的解釋。心理學報。2013
尋找自我:自我相關物主代詞的編碼與theta節律的活動。心理學報,2013
我觀故我在?——從橡膠手錯覺對自我身體所有權的探討。心理科學,2013
Perspective taking modulates positivity bias in selfappraisals:Behavioral and event-related potentialevidence。Social Neuroscience,2013
《認知心理學》(衛生部“十二五”全國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三歲到入學前兒童的育兒策略:中日韓比較》(日語合著,中方著作者)。田研出版株式會社,2013
周愛保; 張榮華; 馬小鳳; 朱婧. 身份識別的跨通道研究策略:面孔—語音聯合加工.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5(1):39-41
測試即學習:認知研究對教學實踐的啟示. 課程·教材·教法,2013,33(2):23-28
周愛保; 劉沛汝; 張鵬英; 史戰; 吳慧芬; 李瓊。虛擬所有權關係下的自我參照效應,心理與行為研究,2012,10(1):81-87
周愛保; 左全順; 史戰.模糊語言的研究進展。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2,34(2):33-36
周愛保; 李瓊; 史戰; 劉沛汝; 張鵬英; 吳慧芬。群體參照效應的驗證。心理學探新,2012,32(1):92-96
周愛保;李世峰;夏瑞雪;徐科朋;朱婧;蔡美君; P300在自我研究中的套用與發展,醫學與哲學,2012,33(7):49-51
周愛保; 姜艷斐; 袁彥; 安花花; 常曉春; 張潤娥。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12,26(5):363-367
任務信息通達對視覺表象眼動的影響. 心理學報,2012,44(7):910-923通訊作者
周愛保;夏瑞雪;李世峰。人際自我邊界:從文化的角度探討中國人的自我。甘肅社會科學,2012,(1):25-28
Aibao Zhou,Ruixue Xia,Zhan Shi,Baojun Duan,Jie Sui. Self-Reference Effect in Children’s Self-Other Differentiati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6):24-29
周愛保,吳慧芬,史戰,張鵬英,李 瓊,劉沛汝。注意在隨意編碼自我參照效應中的作用。心理學探新,2011,31(1):23-28
周愛保,李瓊,史戰,劉沛汝,吳慧芬,張鵬英。兩種認同共存下集體自我的趨向。心理學探新,2011,31(2):160-165
周愛保,夏瑞雪。群體參照效應:一種多元文化的視角。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7):76-79
Shi, Z., Zhou, AB, Han, W., & Liu, PR. (2011). Effects of ownership expressed by the first-person possessive pronoun.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20(3): 951-956. ISSN: 1053-8100(通訊作者)
Shi, Z., Zhou, AB, Liu, PR, Han, W., & Zhang, PY. (2011). An EEG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elf-relevant possessive pronoun: self-referential content and first-person perspective. Neuroscience Letters. 494(2): 174-179. ISSN: 0167-6253(通訊作者)
周愛保,王志丹.認知神經科學視角的催眠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11,(19)4:537–544
周愛保,王志丹.哈佛群體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中文版在大學生中的信度和效度.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11,25(3):223-227
周愛保; 王志丹; 謝璐; 李平;催眠療法治療考試焦慮症一例。校園心理,2010,8(6):423-425
周愛保; 吳慧芬; 史戰; 李瓊; 張鵬英; 劉沛汝。自我參照效應的發展性研究述評。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 32 (6): 1-4.
周愛保, 李瓊, 史戰, 吳慧芬, 張鵬英, 劉沛汝, 李玲. 探索自我參照的新視角——社會認同與群體參照的比較。心理科學,2010,33(5):1159-1162
周愛保、吳慧芬、史戰、李瓊、劉沛汝、張鵬英。加工深度與隨意編碼條件下母親參照效應的對比研究。心理學探新,2010,30(3):39-44.
周愛保、吳慧芬、史戰、張鵬英、劉沛汝、李瓊。探究自我參照效應的新視角:基於新範式下的發現。心理研究,2010,3(3):42-46
Aibao Zhou, Zhan Shi, Pengying Zhang。An ERP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elf-relevant possessive pronoun。Neuroscience Letters 480 (2010) 162–166。 ISSN: 0167-6253
周愛保,劉沛汝。四歲兒童的自我參照效應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010,(3):239-244
周愛保,吳慧芬。形容詞效價翻轉與自我參照效應關係的初探。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3)
周愛保,趙鑫。哪種人格類型的人容易過度自信?——來自心理學的證據。科學經濟社會,2010,(1)
周愛保,鐘玉芳。Chocking現象研究述評。寧波大學學報,2009,31(6):28-32
周愛保,趙鑫。任務類型與信息清晰度對社會比較中認知偏差的影響。心理科學,2009,32(4):770-773
周愛保,趙鑫。過度自信研究展望。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7(3):236-240
康誠; 周愛保;信息呈現方式與學習者的個性特徵對多媒體環境下學習效果的影響。心理發展與教育,2009年01期
周愛保,趙鑫。決策行為與認知偏差——管理者過度自信研究述評。華東經濟管理,2009,23(4):135-138
減負,要走的路還很長。甘肅教育,2008/07
周愛保,周鵬生。人際交往的不確定性減少理論述評。心理科學,2008,31(6):1499-1501.
周愛保,敏霞,青柳肇。中、日、韓幼兒心理發展水平比較之:主動性。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08,30(4):137-139
周愛保,張澤良.行為金融學:心理學與金融學協同發展的平台.甘肅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8,21(2):29-31
周愛保,趙鑫.社會比較中的認知偏差探悉:“優於常人效應”和“差於常人”效應. 心理學探新,2008,105(1):72-76
周愛保,張水雲. 英語網路教學與語言信息理論的整合。電化教育研究,2008,178(2):80-85
周愛保,馬書采. 抑鬱症:一個依戀和社會階層的視角。寧波大學學報,2008,30(1):55-59
周愛保,金戈,趙鑫。領導幹部應付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基於對甘肅省951名領導幹部的調查。甘肅理論學刊,2008,190(6):28-30
趙鑫,周愛保。領導幹部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相關研究。臨床心身疾病雜誌,2008,(6)
高學德; 周愛保; 夏瑞雪;內疚和羞恥關係研究進展及未來展望(綜述)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8年 07期
夏瑞雪; 周愛保; 回漢藏3~6歲幼兒語言發展的差異與影響因素。學前教育研究, 2008年 02期
康誠; 周愛保; 個人特質對多媒體環境下學習的影響。現代教育技術,2008年 09期
高學德; 周愛保; 宿光平; 反事實思維與內疚和羞恥的關係——以大學生和青少年罪犯為例。心理發展與教育,2008年 04期
周愛保,丁吉紅,青柳肇. 中日家長和幼兒借出借入東西的期望研究。西華大學學報,2007,26(6):86-88
周愛保,馬小鳳:大學生職業決策中的妥協策略。心理科學,2007,30(5):1247-1249
周愛保,丁吉紅. 大學生網路成癮者內心世界的深度訪談。浙江教育科學,2007,104(2):23-2
周愛保,陳斌,青柳肇. 幼兒做事能力的發展與家長的教育期望。幼兒教育,2007,367(5):49-52
周愛保,謝繼紅,青柳肇. 中日韓3-5歲兒童及其家長期望比較。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7,19(4):58-62
周愛保,劉錦濤,康誠等. 青少年網路成癮的診斷標準。電化教育研究,2007,171(7):29-32
Zhou Aibao Ma Xiaofeng Aoyagi Hajime. Parental expec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Korea published in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7,2(1):140-147
周愛保,康誠. 青少年網路成癮者的應付方式特徵.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7,21(4):251
周愛保,夏瑞雪,青柳肇. 中日韓3-6歲幼兒語言表達與理解的跨文化研究。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7(1):44-47
周愛保,茄學萍,劉錦濤. 青少年網路成癮與人格特徵之關係研究. 電化教育研究,2006,158(6):37-41
胡勝利,周愛保. 化學概念心理表征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學,2006,(02):90-92
周愛保,馬小鳳,青柳肇. 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期望:中、日、韓三國之比較. 學前教育研究,2006,(
04):90-92
周愛保,高學德.論發展中大學實驗室建設的策略。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1(5):90-92
張學民,舒華,周愛保,張亞旭,韓在柱. 高等院校“實驗心理學”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 高等理科教育, 2005, 03:59-63
周愛保,何立國.重大突發事件的心理影響機制及個體的應對策略.河西學院學報,2005,21(1):106-109
魏萍,周愛保.心理契約研究述評.河西學院學報,2005,21(2):64-68
周愛保,張學民,舒華,何立國.字型、字號和詞性對漢字認知加工的影響.套用心理學,2005,11(2):128-132
周愛保,李梅,李同歸:成人依戀背景中圖片對安全基模的啟動效應。心理科學,2005,28(1):85-88
周愛保,高學德,劉燕華:少數民族大學生自我價值感特點的比較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05,66(1):58-65
胡勝利,周愛保,何沛:言語指導對實驗操作技能形成影響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學,2004,27(6):1330-1332
王曉明,周愛保:自我意識與健康人格。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17(4):87-89
陳姝娟,周愛保:甘肅聯合大學不同年級大學生心理測試結果分析。中國健康教育。2004,20(9):811-812
周海燕,陶沙,周愛保:內隱學習的心理機制初探。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4,24(3):57-60
楊斌芳,周愛保:道德智力理論對中國小德育的啟示。河西學院學報,2004,20(3):61-64
高瑛,周愛保:論“大五”人格模型與人才測評的關係及其對大學生人格培養的啟示。河西學院學報,2004,20(1):94-97
張長英,周愛保,張鈃銘,樊赤軍:幼兒的英語語音意識發展特點及內隱學習的研究。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10(1):71-75
周愛保, 王亞鵬, 陳姝娟,陶沙:從經驗到實證:對無意識現象探究過程的分析。心理學探新,2004,24(1):3-6
周愛保,張鈃銘,張長英,陶沙,樊赤軍:漢語兒童英語語音特徵內隱與外顯學習的比較研究。心理科學。2004,27(1):120-123
陳姝娟,周愛保:論人際關係智慧型的研究及其對教育的啟示。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20(1):1-6
高瑛,周愛保:邏輯數學智慧型及其對教育的啟示。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4,26(1):121-124
陳姝娟,周愛保: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1(3):214-217
Catherine McBride-Chang,Hua Shu,Aibao Zhou,Chun Pong Wat,Richard K. Wagner。Morphological Awareness Uniquely Predicts Young Children’s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 95(4): 743–751
Catherine McBride-Chang, Jeung-Ryeul Cho, Hongyun Liu, Richard K. Wagner, Hua Shu, Aibao Zhou, Cecilia S-M. Cheuk, Andrea Muse.Changing models across cultures: Associations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wareness with vocabulary and word recognition in second graders from Beijing, Hong Kong,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05,92(2): 140-160
周愛保,胡林成,劉萍:多元智力理論對中國小教育的啟示。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5(1):118-121
匡小明,韓輝,周愛保:傳統智力概念的超越:多元智力理論探析。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13(1):16-19
崔詣晨, 周愛保:從多元智力理論視野探析情緒智力。心理科學, 2003,26(3):554-555
樊曉紅周愛保:內隱社會認知:社會性決策的個人背景效應。心理科學,2002,25(6):694-696
馮永輝,周愛保:中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及焦慮的關係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002,18(1):71-74
王亞鵬, 劉永芳, 周愛保:農村和城市中學生自我價值感影響因素的差異研究。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47(2):86-88
楊玲,周愛保,楊曉莉:女性吸毒成癮者復吸的影響因素分析。甘肅社會科學。2002,6:146-149
許桃香, 樊曉紅, 周愛保:學生計算機學習與其個性特徵之間的關係研究。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1,24(2)
周愛保:社會印象:意識,還是無意識控制。心理科學。2000,23(4):440-445。
周愛保:信息的性質對內隱社會印象的影響。心理科學.1999,22(6):516-520.
杜建政, 楊治良, 周愛保: 李秀芬: 意志與意識對記憶的互動影響。心理科學。1999,22(1):22-25
周愛保:內隱社會認知的理論建構。西北師大學報。1999,36(6):28-32。
周愛保:過去經驗對內隱社會知覺的影響.心理學報.1998,30(2):83-85.
周愛保,陳曉雲,劉萍:刺激屬性對內隱社會知覺的影響.心理科學.1998,21(3):229-232.(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98,8:85-88)
周愛保, 樊曉紅, 王亞鵬: 第七屆、第八屆中國心理學年會論文的統計分析.心理學動態,1998,6(4):57-61
周愛保,金生弘:影響中學生成就動機的因素分析.心理科學,1997,20(2):169-171
劉萍, 樊曉紅, 周愛保: 計算機統計軟體在心理和教育研究中的套用。電化教育研究。1997,4:42-47
周愛保: 辭彙聽覺使用頻率兩類記憶測驗的比較研究.心理學報,1996,28(1):53-57.
周愛保,楊治良:關於內隱記憶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心理科學,1995,18(6):355-358
朱瀅,周愛保:頻率差異假設與長時記憶中的視優效應。心理學報,1993,25(2):25-131
朱瀅,周愛保:字詞視覺頻率與聽覺頻率的差異和記憶的視優效應.套用心理學.1992, 7(3):38-41.
朱瀅,王宏斌,范津,周愛保:加工水平、回想策略與不自覺記憶.心理學報,1991,23(3):264-271.
Positive bias in self-appraisals from friend’s perspective: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NeuroReport, 2016
視角在自我評價早期階段的調節作用. 心理科學,2016
實驗心理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The mirrored hand illusion: I control, so I possess? Perception,2015
Neural Mechanisms of Selective Att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mblyopia。PLOS ONE,2015
老年人的朋友參照效應。心理學報,2015
多篇章學習中提取練習策略對高階技能的影響。心理學報,2015
阿訇參照效應的文化差異:基於提取誘發遺忘範式的探討。心理學報,2015
嘗試提取複雜信息失敗的學習:吃一塹長一智?心理科學,2014
提取練習在記憶保持與遷移中的優勢效應:基於認知負荷理論的解釋。心理學報。2013
尋找自我:自我相關物主代詞的編碼與theta節律的活動。心理學報,2013
我觀故我在?——從橡膠手錯覺對自我身體所有權的探討。心理科學,2013
Perspective taking modulates positivity bias in selfappraisals:Behavioral and event-related potentialevidence。Social Neuroscience,2013
《認知心理學》(衛生部“十二五”全國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三歲到入學前兒童的育兒策略:中日韓比較》(日語合著,中方著作者)。田研出版株式會社,2013
周愛保; 張榮華; 馬小鳳; 朱婧. 身份識別的跨通道研究策略:面孔—語音聯合加工.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5(1):39-41
測試即學習:認知研究對教學實踐的啟示. 課程·教材·教法,2013,33(2):23-28
周愛保; 劉沛汝; 張鵬英; 史戰; 吳慧芬; 李瓊。虛擬所有權關係下的自我參照效應,心理與行為研究,2012,10(1):81-87
周愛保; 左全順; 史戰.模糊語言的研究進展。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2,34(2):33-36
周愛保; 李瓊; 史戰; 劉沛汝; 張鵬英; 吳慧芬。群體參照效應的驗證。心理學探新,2012,32(1):92-96
周愛保;李世峰;夏瑞雪;徐科朋;朱婧;蔡美君; P300在自我研究中的套用與發展,醫學與哲學,2012,33(7):49-51
周愛保; 姜艷斐; 袁彥; 安花花; 常曉春; 張潤娥。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12,26(5):363-367
任務信息通達對視覺表象眼動的影響. 心理學報,2012,44(7):910-923通訊作者
周愛保;夏瑞雪;李世峰。人際自我邊界:從文化的角度探討中國人的自我。甘肅社會科學,2012,(1):25-28
Aibao Zhou,Ruixue Xia,Zhan Shi,Baojun Duan,Jie Sui. Self-Reference Effect in Children’s Self-Other Differentiati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6):24-29
周愛保,吳慧芬,史戰,張鵬英,李 瓊,劉沛汝。注意在隨意編碼自我參照效應中的作用。心理學探新,2011,31(1):23-28
周愛保,李瓊,史戰,劉沛汝,吳慧芬,張鵬英。兩種認同共存下集體自我的趨向。心理學探新,2011,31(2):160-165
周愛保,夏瑞雪。群體參照效應:一種多元文化的視角。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7):76-79
Shi, Z., Zhou, AB, Han, W., & Liu, PR. (2011). Effects of ownership expressed by the first-person possessive pronoun.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20(3): 951-956. ISSN: 1053-8100(通訊作者)
Shi, Z., Zhou, AB, Liu, PR, Han, W., & Zhang, PY. (2011). An EEG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elf-relevant possessive pronoun: self-referential content and first-person perspective. Neuroscience Letters. 494(2): 174-179. ISSN: 0167-6253(通訊作者)
周愛保,王志丹.認知神經科學視角的催眠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11,(19)4:537–544
周愛保,王志丹.哈佛群體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中文版在大學生中的信度和效度.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11,25(3):223-227
周愛保; 王志丹; 謝璐; 李平;催眠療法治療考試焦慮症一例。校園心理,2010,8(6):423-425
周愛保; 吳慧芬; 史戰; 李瓊; 張鵬英; 劉沛汝。自我參照效應的發展性研究述評。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 32 (6): 1-4.
周愛保, 李瓊, 史戰, 吳慧芬, 張鵬英, 劉沛汝, 李玲. 探索自我參照的新視角——社會認同與群體參照的比較。心理科學,2010,33(5):1159-1162
周愛保、吳慧芬、史戰、李瓊、劉沛汝、張鵬英。加工深度與隨意編碼條件下母親參照效應的對比研究。心理學探新,2010,30(3):39-44.
周愛保、吳慧芬、史戰、張鵬英、劉沛汝、李瓊。探究自我參照效應的新視角:基於新範式下的發現。心理研究,2010,3(3):42-46
Aibao Zhou, Zhan Shi, Pengying Zhang。An ERP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elf-relevant possessive pronoun。Neuroscience Letters 480 (2010) 162–166。 ISSN: 0167-6253
周愛保,劉沛汝。四歲兒童的自我參照效應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010,(3):239-244
周愛保,吳慧芬。形容詞效價翻轉與自我參照效應關係的初探。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3)
周愛保,趙鑫。哪種人格類型的人容易過度自信?——來自心理學的證據。科學經濟社會,2010,(1)
周愛保,鐘玉芳。Chocking現象研究述評。寧波大學學報,2009,31(6):28-32
周愛保,趙鑫。任務類型與信息清晰度對社會比較中認知偏差的影響。心理科學,2009,32(4):770-773
周愛保,趙鑫。過度自信研究展望。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7(3):236-240
康誠; 周愛保;信息呈現方式與學習者的個性特徵對多媒體環境下學習效果的影響。心理發展與教育,2009年01期
周愛保,趙鑫。決策行為與認知偏差——管理者過度自信研究述評。華東經濟管理,2009,23(4):135-138
減負,要走的路還很長。甘肅教育,2008/07
周愛保,周鵬生。人際交往的不確定性減少理論述評。心理科學,2008,31(6):1499-1501.
周愛保,敏霞,青柳肇。中、日、韓幼兒心理發展水平比較之:主動性。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08,30(4):137-139
周愛保,張澤良.行為金融學:心理學與金融學協同發展的平台.甘肅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8,21(2):29-31
周愛保,趙鑫.社會比較中的認知偏差探悉:“優於常人效應”和“差於常人”效應. 心理學探新,2008,105(1):72-76
周愛保,張水雲. 英語網路教學與語言信息理論的整合。電化教育研究,2008,178(2):80-85
周愛保,馬書采. 抑鬱症:一個依戀和社會階層的視角。寧波大學學報,2008,30(1):55-59
周愛保,金戈,趙鑫。領導幹部應付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基於對甘肅省951名領導幹部的調查。甘肅理論學刊,2008,190(6):28-30
趙鑫,周愛保。領導幹部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相關研究。臨床心身疾病雜誌,2008,(6)
高學德; 周愛保; 夏瑞雪;內疚和羞恥關係研究進展及未來展望(綜述)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8年 07期
夏瑞雪; 周愛保; 回漢藏3~6歲幼兒語言發展的差異與影響因素。學前教育研究, 2008年 02期
康誠; 周愛保; 個人特質對多媒體環境下學習的影響。現代教育技術,2008年 09期
高學德; 周愛保; 宿光平; 反事實思維與內疚和羞恥的關係——以大學生和青少年罪犯為例。心理發展與教育,2008年 04期
周愛保,丁吉紅,青柳肇. 中日家長和幼兒借出借入東西的期望研究。西華大學學報,2007,26(6):86-88
周愛保,馬小鳳:大學生職業決策中的妥協策略。心理科學,2007,30(5):1247-1249
周愛保,丁吉紅. 大學生網路成癮者內心世界的深度訪談。浙江教育科學,2007,104(2):23-2
周愛保,陳斌,青柳肇. 幼兒做事能力的發展與家長的教育期望。幼兒教育,2007,367(5):49-52
周愛保,謝繼紅,青柳肇. 中日韓3-5歲兒童及其家長期望比較。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7,19(4):58-62
周愛保,劉錦濤,康誠等. 青少年網路成癮的診斷標準。電化教育研究,2007,171(7):29-32
Zhou Aibao Ma Xiaofeng Aoyagi Hajime. Parental expect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Korea published in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7,2(1):140-147
周愛保,康誠. 青少年網路成癮者的應付方式特徵.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7,21(4):251
周愛保,夏瑞雪,青柳肇. 中日韓3-6歲幼兒語言表達與理解的跨文化研究。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7(1):44-47
周愛保,茄學萍,劉錦濤. 青少年網路成癮與人格特徵之關係研究. 電化教育研究,2006,158(6):37-41
胡勝利,周愛保. 化學概念心理表征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學,2006,(02):90-92
周愛保,馬小鳳,青柳肇. 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期望:中、日、韓三國之比較. 學前教育研究,2006,(
04):90-92
周愛保,高學德.論發展中大學實驗室建設的策略。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1(5):90-92
張學民,舒華,周愛保,張亞旭,韓在柱. 高等院校“實驗心理學”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 高等理科教育, 2005, 03:59-63
周愛保,何立國.重大突發事件的心理影響機制及個體的應對策略.河西學院學報,2005,21(1):106-109
魏萍,周愛保.心理契約研究述評.河西學院學報,2005,21(2):64-68
周愛保,張學民,舒華,何立國.字型、字號和詞性對漢字認知加工的影響.套用心理學,2005,11(2):128-132
周愛保,李梅,李同歸:成人依戀背景中圖片對安全基模的啟動效應。心理科學,2005,28(1):85-88
周愛保,高學德,劉燕華:少數民族大學生自我價值感特點的比較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05,66(1):58-65
胡勝利,周愛保,何沛:言語指導對實驗操作技能形成影響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學,2004,27(6):1330-1332
王曉明,周愛保:自我意識與健康人格。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17(4):87-89
陳姝娟,周愛保:甘肅聯合大學不同年級大學生心理測試結果分析。中國健康教育。2004,20(9):811-812
周海燕,陶沙,周愛保:內隱學習的心理機制初探。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4,24(3):57-60
楊斌芳,周愛保:道德智力理論對中國小德育的啟示。河西學院學報,2004,20(3):61-64
高瑛,周愛保:論“大五”人格模型與人才測評的關係及其對大學生人格培養的啟示。河西學院學報,2004,20(1):94-97
張長英,周愛保,張鈃銘,樊赤軍:幼兒的英語語音意識發展特點及內隱學習的研究。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10(1):71-75
周愛保, 王亞鵬, 陳姝娟,陶沙:從經驗到實證:對無意識現象探究過程的分析。心理學探新,2004,24(1):3-6
周愛保,張鈃銘,張長英,陶沙,樊赤軍:漢語兒童英語語音特徵內隱與外顯學習的比較研究。心理科學。2004,27(1):120-123
陳姝娟,周愛保:論人際關係智慧型的研究及其對教育的啟示。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20(1):1-6
高瑛,周愛保:邏輯數學智慧型及其對教育的啟示。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4,26(1):121-124
陳姝娟,周愛保: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1(3):214-217
Catherine McBride-Chang,Hua Shu,Aibao Zhou,Chun Pong Wat,Richard K. Wagner。Morphological Awareness Uniquely Predicts Young Children’s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 95(4): 743–751
Catherine McBride-Chang, Jeung-Ryeul Cho, Hongyun Liu, Richard K. Wagner, Hua Shu, Aibao Zhou, Cecilia S-M. Cheuk, Andrea Muse.Changing models across cultures: Associations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wareness with vocabulary and word recognition in second graders from Beijing, Hong Kong,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05,92(2): 140-160
周愛保,胡林成,劉萍:多元智力理論對中國小教育的啟示。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5(1):118-121
匡小明,韓輝,周愛保:傳統智力概念的超越:多元智力理論探析。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13(1):16-19
崔詣晨, 周愛保:從多元智力理論視野探析情緒智力。心理科學, 2003,26(3):554-555
樊曉紅周愛保:內隱社會認知:社會性決策的個人背景效應。心理科學,2002,25(6):694-696
馮永輝,周愛保:中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及焦慮的關係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002,18(1):71-74
王亞鵬, 劉永芳, 周愛保:農村和城市中學生自我價值感影響因素的差異研究。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47(2):86-88
楊玲,周愛保,楊曉莉:女性吸毒成癮者復吸的影響因素分析。甘肅社會科學。2002,6:146-149
許桃香, 樊曉紅, 周愛保:學生計算機學習與其個性特徵之間的關係研究。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1,24(2)
周愛保:社會印象:意識,還是無意識控制。心理科學。2000,23(4):440-445。
周愛保:信息的性質對內隱社會印象的影響。心理科學.1999,22(6):516-520.
杜建政, 楊治良, 周愛保: 李秀芬: 意志與意識對記憶的互動影響。心理科學。1999,22(1):22-25
周愛保:內隱社會認知的理論建構。西北師大學報。1999,36(6):28-32。
周愛保:過去經驗對內隱社會知覺的影響.心理學報.1998,30(2):83-85.
周愛保,陳曉雲,劉萍:刺激屬性對內隱社會知覺的影響.心理科學.1998,21(3):229-232.(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98,8:85-88)
周愛保, 樊曉紅, 王亞鵬: 第七屆、第八屆中國心理學年會論文的統計分析.心理學動態,1998,6(4):57-61
周愛保,金生弘:影響中學生成就動機的因素分析.心理科學,1997,20(2):169-171
劉萍, 樊曉紅, 周愛保: 計算機統計軟體在心理和教育研究中的套用。電化教育研究。1997,4:42-47
周愛保: 辭彙聽覺使用頻率兩類記憶測驗的比較研究.心理學報,1996,28(1):53-57.
周愛保,楊治良:關於內隱記憶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心理科學,1995,18(6):355-358
朱瀅,周愛保:頻率差異假設與長時記憶中的視優效應。心理學報,1993,25(2):25-131
朱瀅,周愛保:字詞視覺頻率與聽覺頻率的差異和記憶的視優效應.套用心理學.1992, 7(3):38-41.
朱瀅,王宏斌,范津,周愛保:加工水平、回想策略與不自覺記憶.心理學報,1991,23(3):264-271.
出版書籍
《認知心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副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2011
《實驗心理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心理學大辭典:實驗心理學》(第一副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簡明心理學辭典》(參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社會認知的理論和實驗》,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
《實驗心理學綱要》,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
《快樂成長心理:情感》,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副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2011
《實驗心理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心理學大辭典:實驗心理學》(第一副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簡明心理學辭典》(參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社會認知的理論和實驗》,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
《實驗心理學綱要》,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
《快樂成長心理:情感》,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