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庵莊,是建湖縣建陽鎮建東村下屬的一個自然村莊,位於建港溝(今神台河)北岸,東西走向的村莊傍河而居,有居民200餘戶,600餘人,80%居民有從事冶鐵澆鑄手工業的經歷,是我縣冶鑄工業的發源地,也是我縣機械製造工業的發源地之一。
“周庵莊”的來歷
周庵莊是明代洪武趕散後,由移民周氏始祖建立起來的一個以冶鐵為主的村莊。據鹽城縣誌記載,周氏始祖周畏庵舉家由蘇州閶門遷至里下河射陽湖以東一帶,由於不善農耕,憑藉冶鐵澆鑄的手藝為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庵莊
- 所屬地區:建湖縣建陽鎮建東村下屬的一個自然村莊
- 地理位置:建港溝(今神台河)北岸
- 人口:600餘人
歷史沿革
周庵莊所在地歷史上稱“東建莊”。建陽街為“西建莊”,東西兩莊以轉水溝為界(現轉水溝因城建需要,已填平改為育才路),唐宋時期推行鄉里制,兩莊合置為長建坊,長建坊行政隸屬長建里。民間有“先有東建莊,後有西建莊”的說法。東建莊改為“周庵莊”,經歷了一個歷史演變過程。明末清初周家十四世太祖周德海出家為僧,曾出資建清涼庵,清涼庵為四合院的明清風格,前廳為門廳,西側為廂房,後廳正北朝南為大雄寶殿,院內置五層高的鐵香爐,清涼庵建成後香火興旺,加之門前有建港溝水碼頭,客船往來如梭,求助冶鐵技術或是購置剷頭犁鏵等鐵器。周氏聲譽在里下河越來越大,加之周家經常在清涼庵祭祖,聚會商談冶鐵澆鑄技術,人們多稱清涼庵為周家庵,久而久之,東建莊被人們淡忘,“周家庵”取代了清涼庵,因而“周庵莊”在里下河一帶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
光緒《鹽城縣誌》載“湖垛冶鐵”,指的就是周庵冶鐵,世代相傳,技術高超。後來建成了周庵冶鐵廠,全廠工人基本全為周姓職工,主要澆鑄農用的剷頭犁鏵,採用泥模砂芯,一模多鑄,生產近40多個品種,年產兩萬餘件。享譽里下河一帶的廣大農村。到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周庵冶匠為新四軍三師軍工部鑄造迫擊炮彈和手榴彈。在解放戰爭漣水戰役打響後,周庵冶鐵連續七天七夜不停爐,為革命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