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楨

周國楨

周國楨,1931年生,湖南省安仁縣人。195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原為中國美協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美協江西分會副主席、江西雕塑協會會長、景德鎮市美協名譽主席、大瓷網藝術家庫陶瓷名家、高嶺陶藝學會理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評審、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國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安仁縣
  • 出生日期:1931年
  • 職業:雕刻家,陶瓷藝術家
  •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彈弓手》、《獨立》、《天亮了》《雪豹》
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周國楨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周國楨為什麼不要該頭銜?,周國楨藝術評價,周國楨藝術風格,朦朧時期,唯美時期,古風時期,新表現時期,周國楨作品欣賞,周國楨作品展覽,第一次作品展,第二次作品展,第三次作品展,作品賞析,

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

周國楨,男,1931年生,湖南省安仁縣人。195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原為中國美協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美協江西分會副主席、江西雕塑協會會長、景德鎮市美協名譽主席、高嶺陶藝學會理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1988年被輕工業部授予“全國輕工業科技先鋒”稱號,1991年被定為景德鎮市拔尖人才,1992年榮獲政府特殊津貼。他是我國當代著名陶藝家、畫家,又是陶藝教育家,被中外譽為“中國當代陶藝發展的一面旗幟”、“現代陶藝創作先鋒”和“陶藝泰斗”。1992年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是當代傑出的陶藝家、畫家,更是傑出的陶藝教育家。曾被英、美等國多家國際名人中心列為“世界名人”,1992年英國劍橋世界名人中心授予其“世紀勳章”。曾在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四川美術館、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等地舉辦個展十多餘次,於澳門及新加坡等地聯展多次,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及海內外私人收藏其作品甚多;四川美術出版社、香港文化促進中心等為其出版了專輯。英美等三家國際名人中心將周國楨列為“世界名人”;1992年英國劍橋世界名人中心授周國楨“世紀勳章”。
周國楨周國楨

周國楨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其實很多人都對周國楨教授的職稱有點疑問,有些人則直接認為他是“國大師”。其實不然,周國楨本身並沒有任何“大師”的頭銜,但他確實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陶瓷界的評審。
周國楨作品 泥火天成周國楨作品 泥火天成

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

嚴格地說,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是在1988年,1979年那屆實際上評選的是“中國工藝美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的項目包括工藝雕刻、工藝陶瓷、工藝印染、工藝織繡、工藝編結、工藝織毯、漆器工藝、工藝家具、金屬工藝、首飾工藝、其他工藝,共十一大類。
1988年,原本應該是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家”的評選,當時擔任工藝陶瓷評審的便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祝大年教授和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周國楨教授。當時評審組開小組會,組長提出“中國工藝美術家”這個頭銜不夠響亮,便讓大家想個響亮點的頭銜。於是便有人提出使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這個稱號。就這樣,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家”的評選變成了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了。那一屆,景德鎮產生了兩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和秦錫麟。同時,上一屆的“中國工藝美術家”王錫良,也改成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周國楨為什麼不要該頭銜?

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出現之後,很多人對該頭銜提出疑問:“這個稱號該怎樣對待?”當時國務院發出通告,刊登在當時的《中國法制報》上,申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只是個榮譽稱號,不是職稱,他們的職稱實際上是“高級工藝美術師”,享受副教授待遇。
正因如此,周國楨始終認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這個稱號不如教授。就像是沒有哪個老師會去追逐“三好學生”這個稱號吧,哪怕是“國家級三好學生”......

周國楨藝術評價

周國楨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現代陶藝家。他創作的現代陶藝作品不僅數量巨多,收藏遍布國內外,而且總在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現代陶藝發展之潮流,極具學術研究之價值。有人認為,我國的現代陶藝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西風”吹過來的,但是,凡對周國楨及其作品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承認,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創作的陶藝作品就已基本具備了現代陶藝的特質。到20世紀80年代初,他已創作了以《雪豹》為代表的一批成熟的現代陶藝佳作。更難能可貴的是,周國楨教授從沒有停歇過對現代陶藝的思考、開拓和創新,其造型、其材料、其工藝、其境界都達到相當高超的水準,先後創作了“朦朧時期”、“唯美時期”、“古風時期”、“新表現時期”等四個風格特點非常明顯的系列作品。今天,當我們面對創造了藝術品格和學術地位絲毫不亞於世界一流的現代陶藝家的周國楨教授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周國楨教授值得CHINA和china驕傲。
周國楨教授還是我國著名的陶藝教育家。他從1976年開始在景德鎮陶瓷學院任教達21年之久,曾擔任過學院美術系主任、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要職。今天可以說,在中國陶藝界許多人都與周國楨教授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學緣和師生關係。即是說,他的徒子徒孫已遍布國內外,不少人(如朱樂耕、呂品昌等)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陶瓷藝術界的學術帶頭人。以現代陶藝作品《生死時速》榮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金獎的孟福偉是他的徒孫……用“桃李滿天下”來形容周國楨教授在陶瓷藝術教育上的突出貢獻和崇高地位毫不為過。
因此,學術界、評論界、藝術界評周國楨教授為“中國當代陶藝發展的一面旗幟”、“中國現代陶藝創作的先鋒”、“中國現代陶藝泰斗”、“世界級的現代陶藝家”、“真正的世界第一”等是有根據的。實際上,如果從中國乃至世界現代陶藝發展史角度看,“周國楨教授本身就是一部中國現代陶藝發展史,是一位極具世界美術史意義的現代陶藝家”。

周國楨藝術風格

周國楨1954年來到景德鎮,當時景德鎮的傳統瓷雕,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佛教題材,在表現形成上是白瓷加彩二次燒成。如何打造一個新天地,走出一個新路子,是周國楨終生追求的目標。周國楨認為,藝術作品代表了今天,才能更有價值留給明天。周國楨的創作生涯可大致分為四個不同時期,即“朦朧時期”、 “唯美時期”、 “古風時期”和“新表現時期”,這四個時期面貌各不相同。

朦朧時期

五十年代以兒童題材為主,1955年全國的“除四害”運動,造就了億萬中國人民迎接春天的到來;1958年塑造了在人民公社運動中老太太照看兒童的《好阿姨》形象;1960年創作了反映自然災害的《東山在望》等。作品無不緊扣當時的現實生活,為景德鎮的陶瓷雕塑注入了一股強有力的新鮮血液,所謂“朦朧時期”,是指雖然在題材上跨越了一大步,然而,在具有豐富材料的陶瓷裝飾上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和運用,陶瓷雕塑應有的語言特色還沒有顯現出來,對它還處於朦朧的認識時期。

唯美時期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周國楨開始追求造型語言、形式的完美和豐富的釉色表現效果,有些作品有一種強烈的瞬間視覺效果,並加強了內在的感染力,體現了造型與釉色的完善結合。1960年後創作了一批高度概括,線條流暢的表現形、神、理、趣的意味,自我的意識正在不斷加強,如《獨立》、《西班牙舞》,《母子羊》、《母子雞》、《天亮了》等動物題材作品。
通過嘗試努力,他探索到不同的造型適用不同的顏色釉,使景德鎮瓷雕白瓷加彩一統天下的局面煥然一新,讓神奇莫測、千變萬化的高溫色釉又有個能充分展示的新天地。這時期周國楨作品的釉色效果可以說是集全國之大成。但這五光十色的高溫色釉,只是為陶瓷雕塑披上了一件華麗的外衣,因而將這一時期定為“唯美時期”。

古風時期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周國楨立足本土意識,然後又把自己的藝術視野擴展到遙遠的西北文化,一次又一次從大西北的“黃色文明”中尋求生命重新喚起的力量,從而產生了他的古風時期的系列作品。把從原始藝術中體味到的“雅拙”,從漢代雕刻中感受到的“力度”,從唐代藝術中領悟到的“博大”和自己的感性生命意識融合一體,塑造出一個充滿人性的動物世界。周國楨從無意的殘缺肌理的出現到有意的殘缺肌理的追求,結果便出現了各種各樣殘缺肌理效果,這樸素美、殘缺美,正符合當今世界所追求的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的審美需求。如集珠的《波斯貓》、氣泡的《黑葉猴》、縮釉的《金蟾》等。
他崇尚我們民族的意象化樸素、自然天成的藝術,大膽的單獨使用或混合使用匣缽土、大缸泥、紫砂泥等。因而,1985年後又出現了古樸粗獷、手感泥味的大寫意作品,從而徹底的從民間藝術向純藝術邁進了一大步,如作品<落葉歸根)、<牛脾氣>、<山魈>、<金絲猴>等,為此將這時期稱為“古風時期”。

新表現時期

經過三個不同時期在材料上,手法上的變革,周國楨的創作生涯又開始了一個最富革命性的變革過程。這個過程使周國楨從更高的層次燃起對人生欲求的火焰。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多的強調了藝術家自我精神的升華。他注重把握感情的偶發性和隨意性:注重材料的偶發性和隨意性;注重材料自身的表現力和泥土的運動;以及火焰的適應和運用。
他用一種民間做大缸盤條成形法,信手拈來,一氣呵成,如作品《斑馬》、《角馬》、《犀牛》等,另一種方法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見過的打泥板捲筒的方法,如作品《靜觀》、《猶豬》、《羚羊》等。完全沒有雕塑成型的感覺,可以說是現代陶藝真正的表現語言。它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既是民間的,又是民族的。在新表現時期中,這些作品自身所構築的框架顯現出一個富有深刻內涵和情感的視覺世界。

周國楨作品欣賞

2008年是虎年,而虎又是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形成與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源遠流長的虎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原始內在蘊涵,更富具深邃的美學思想、特徵及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盛世瑞虎”是周國楨教授為迎接庚寅虎年而潛心原創的藝術雕塑,藉此頌祝偉大祖國虎年國富民強、喜慶祥和的錦繡前程。其絢麗斑駁的紋色、粗獷陽剛的野性美感,在原始瓷器簡練、質樸的藝術風格與當代追求返璞歸真的審美意識間形成了完美的契合,達到了“極煉如不煉,出色而本色,人簌悉歸天簌”的藝術境界,是一種典型化的藝術概括與精煉,是一種根植於創新的回歸與再造。這隻“瑞虎”現已被虹許路上的上海沙龍俱樂部收藏並展出,它張揚著強烈的表現主義風格,其所折射出的理論主張與美學特徵,是作者內在體驗與心靈激情的極力表現,是客觀現實與個人精神的碰撞與激盪,亦是對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渴求與執著,更是作者思想形成、積澱、升華、綻放後的瑰麗奇葩。
周國楨瓷雕盛世瑞虎周國楨瓷雕盛世瑞虎

周國楨作品展覽

中國美術館作為中國最高藝術殿堂,是我國國家級造型美術博物館,主要承擔著中國現當代美術作品的收藏、研究、展覽和交流任務。它對來此舉辦個人作品展的藝術家有著嚴格的標準,其中之一必須是中國美協會員,另外在陶瓷界,一般作品屬於工藝品範疇,不具備藝術品的資質,因此極少有人能登此大雅之堂進行個人作品展覽。在中國美術館陶瓷界個人辦展的歷史上,有一個人的名字格外矚目,那就是被譽為“世界陶瓷第一人”的我國陶瓷藝術泰斗,一代宗師周國楨先生,他不僅是第一個進入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作品展的陶瓷藝術大師,而且一生中有三次這樣的殊榮。
周國楨作品《站起來的雄獅》周國楨作品《站起來的雄獅》

第一次作品展

1979年,大師應中國美術館、中國美協之邀,參加了在首都舉辦的"小型雕塑聯展".郁風為之撰文《欣喜之餘的呼籲》發表在《光明日報》;作品以其具有深刻生活內涵的感染力,受到中外輿論的關注。

第二次作品展

1986年,中國美協在中國美術館主辦“周國珍陶瓷藝術展覽”;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北京文聯均錄放新聞;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錢紹武撰文《周國楨陶雕欣賞》,於《人民日報》刊登;原定由《中國雕塑》編輯部、中央美院雕塑系聯合召開的“周國珍陶瓷藝術座談會”也破格改由中國美協組織召開。大師本人在北京受到最高禮遇,在京藝術家、文藝評論家、中央美院、工藝美院的同仁也都參加了盛會,紛紛向他表示祝賀。座談會上錢紹武教授說:“對周國楨作品的研究和驗收,不是我們幾個人能搞出來的。我相信周國楨的藝術將會得到全世界的驗收。歷史會對他作出適當的評價。
周國幀《雪豹》雕塑作品周國幀《雪豹》雕塑作品
”當時連一些外國使館官員也久聞盛名前來一睹大師作品的風采,一時間在京各大報刊電視媒體紛紛報導此次展會的盛況,大師成為首都各大報刊的新聞人物,轟動京華。王朝聞錢紹武等多次撰文予以高度讚揚。《人民日報》、《新華文摘》、《嘹望》周刊、《藝術世界》、《美術叢刊》等報刊雜誌,發表了他數十件作品。盛讚他既是景德鎮"清代遺風"的反叛者,又是勇於反映時代精神的創造者。《景德鎮陶瓷藝術名人錄》、《瓷都藝星》等專版評介其人其作。《文匯報》頭版發表《美啊!周國楨的動物雕塑》的評論,盛讚其藝術。原國務院副總理在觀展後對周國楨說:“很好,你這條路子走的對,走得好!”“知音難得,你的作品追求的是神形理趣的高度結合。”國畫大師劉海粟對他讚嘆道。著名藝術家王朝聞先生這樣稱讚他“周國楨在藝術風格上拙中見巧,形象耐看,越看越美,構思巧妙,仿佛自然而然記錄其所見”。“我最近見到的人都在讚美你的作品,都叫我來看看,今天我來了,確實很好,你的成果為國爭了光”,國畫大師李可染對周國楨這樣說。“我欣賞你的創造精神,你的東西在日本可算是國寶級藏品”,原中國美協副主席華君武當面對周國楨這樣說。

第三次作品展

據海度藝術俱樂部有關人士透露,為慶祝周國楨大師80大壽及60年所取得的藝術成就,2011年11月11日至20日由文化部藝術研究院、中國美協、中央美院三家單位聯合為他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作品展。這是周國楨有生以來第三次在中國最高藝術殿堂進行個人作品展,驚世創下的中國美術館辦展記錄,至今無人能及。前兩次都精彩非凡,值得銘記回味,相信第三次也必將輝煌呈現,引領人們一睹大師巔峰的精藝風采。
周國幀《守護者》陶藝周國幀《守護者》陶藝
60年來,大師一直在延續著自己的"夢",他開創了一個時代,引導了中國現代陶藝的新潮流。從創造高溫色釉的"動物世界"到尋求民間藝術與文人藝術的契合,先期的概括、誇張、幽默,有雅拙之美;後期的古樸、沉雄、大巧,有古拙之力。不只是讓陶瓷從工藝品提升為藝術品,更在陶瓷具體表現手法上進行了無數創新。其在大型雕塑上的成就無人能及,其所營造殘缺美的造詣更是震撼了世界,甚至可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像相媲美。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