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可

周吉可(1906~1935年),名先哲,字禎,號際可。合川太和鎮人。民國十六年(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創建人之一,曾先後擔任紅十五軍、紅四軍十師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等職務。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8月,不幸犧牲於川西長征途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吉可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35年
  • :際可
紅軍第十五軍創始人周吉可,革命事業,革命事跡,

紅軍第十五軍創始人周吉可

周吉可(1906~1935年),原名周先哲,學名周禎,重慶合川太和鎮人,1923年春入銅梁縣立中學,次年秋轉合川中學,1926年入成都私立志成法政專科學校。1926年北京“三·一八”慘案後,與京滬返鄉進步學生共組“讀書會”,宣傳俄國“十月革命”,開展反帝反封建活動。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赴上海大陸大學學習,編輯《曲線》刊物。1929年轉學中華藝術大學,參與“反帝大同盟”、“中國革命互濟會”活動,營救難友,編輯《互濟報》,發展黨的組織。1930年5月,受黨中央派遣,隨何長工、滕代遠赴鄂東南紅五軍,6月被派去協助陳奇、柯慶施工作,為行動委員會成員,指揮紅軍第八軍四、五縱隊。10月擴編成立紅十五軍,任軍政治部主任。1931年紅一軍、紅十五軍合編為紅四軍後,先後任十師政治部主任、紅四軍宣傳科(部)長、政治部主任等職。1932年9月在黃安河口戰鬥中,身負重傷。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長征,任政治部秘書長,因傷病齊發,犧牲於長征途中的川西。中國軍事科學院將其事跡編入土地革命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團以上烈士英名錄》,1988年5月2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為革命烈士。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周吉可出生在合川縣太和鎮亭子橋的一個書香家庭,其父周鼎銘,晚清秀才。可惜幼年喪父,家道中落。但他從小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在逆境中進步成長。中學時期接受“五四”運動進步思想,自訂《新青年》、《學生雜誌》等進步刊物,積極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積極參加合川旅京學生、早期共產黨員唐木森、石天柱、黃肇紀等在合川家鄉組織的革命進步組織“讀書會”。他自訂《新青年》、《辰報副刊》、《學生雜誌》等進步刊物,一面學習,一面宣傳。常在同輩中介紹列寧生平,講蘇俄工農政府及社會主義,並積極組織進步青年在家鄉開展以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為主題的政治活動。
民國十五年(1926年)秋,周吉可在合川中學畢業後,升入成都私立志誠法政專門學校,次年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七年(1928年)夏去上海,入上海國民黨左派創辦的大陸大學學習,改名周際可。與鄭野萍(鄭紹文)、丁司農(丁一)、周文雅(周君實)、傅平、李超前組織“曲線社”,出版《曲線》刊物,宣傳革命。民國十八年(1929年),大陸大學被國民政府查封后,周吉可轉學中華藝術大學,參與組織領導上海“中國革命互濟會”的活動,營救難友,接濟死難者家屬,發展黨的地下組織,招收紅軍宣傳員,為蘇區輸送革命人才。

革命事業

為了革命事業,周吉可拋妻別子來到上海,每次給家裡寫信總是宣傳革命思想,要求全家青年男女都進學校讀書或到工廠做工,他力主男女平等、婦女解放。他的這些來信使家人甚感恐懼和不安,千方百計去信眶他說妻、弟病重,以促其儘快返回。而這時周吉可即將赴鄂東南紅工作,為了保護家人不受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他不得已隱匿自己行蹤。民國十九年(1930年)3月15日,周吉可在離開上海前給母親寫了最後的家書:“決於日內同友人赴北京,轉道滿洲,俟機經日本去歐洲,再為深造……,請你們原諒,以後會很少寫信回家了。”他說他有偉大的事業,現在總是不能回家,今後有信無信都請家人不必掛念,從此與家人永別。
民國十九年(1930年)5月,受中共中央委派,周吉可奉命與周恆、譚正文、肖源、楊先池等赴鄂東南組建紅軍,他們在上海出席全國第一次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和紅軍代表會議代表滕代遠、何長工的率領下來到鄂東南。6月,周吉可奉命協助陳奇、柯乃康(柯慶施)工作,將陽新、廣濟、贛西北、大治地區的革命武裝合編為紅八軍第四、第五縱隊。7月,黨中央為實現截斷長江,發動武漢暴動,命陳奇、柯乃康、周吉可、黃剛、陳西、李溪石、楊振林組成“行動委員會”,統一指揮第四、第五縱隊。他們率部北渡長江,進入黃梅縣考田鎮地區,擴大了革命武裝,拓寬了游擊區,打開了靳春、黃梅、廣濟地區局面,經中共中央批准,於10月16日紅十五軍成立,中央軍委任命蔡申熙為軍長,陳奇為政委,周吉可為政治部主任。
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紅十五軍揮師北上,在河南商城與紅一軍會師,兩軍合併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周吉可先後任所屬第十師政治部主任、紅四軍宣傳科(部)長。11月7日,紅四軍與紅二十五軍合併,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在紅軍初創時艱苦卓絕的鬥爭歲月里,周吉可憑著他的勇敢與智慧,曾在一夜之間率部隊突進到七八十里外的敵占區打點糧草;在雙橋戰役中活捉敵軍師長岳維峻,當時已經秋涼,紅軍戰士仍然身穿單衣,無法過冬,根據組織決定,他協助領導做岳的工作,對岳曉以大義和利害,岳給紅軍戰士提供十萬套棉軍衣讓紅軍將士安全過冬,全軍為之振奮;在麻城戰役中曾繳獲敵軍4門野炮,但炮無準心,無法使用,他通過教育俘虜,終於讓俘虜在水井中找回準心,使死炮變成活炮。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周吉可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當時,張國燾推行王明路線,在軍中發動“反右”、“肅反”,進行殘酷鬥爭,他明辨是非,積極抵制。年秋,周吉可在黃安戰鬥中身負重傷,但聞紅二十五軍軍長蔡申熙犧牲時,在悲憤中他不顧一切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戰鬥;他為編好紅四方面軍的《戰場日報》,常常白天幫助根據地地方工作,夜間編報通宵達旦。周吉可隨軍轉戰於鄂、豫、陝、川邊境,最後到達四川通、南、巴地區,參與和組織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歷次“圍剿”鬥爭。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周吉可隨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4月隨紅四方面軍總政機關渡過嘉陵江,6月在懋功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8月在隨紅四方面軍第一次過草地時不幸犧牲於川西,年僅29歲。

革命事跡

周吉可的革命事跡在1963年7月被紅四方面軍戰史編委會編入《烈士資料匯集》,1986年4月被中國軍事科學院戰史部編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團以上烈士英名錄》。
參加革命後,周吉可改名周際可。自民國十九年(1930年),周吉可在上海給家中寫了最後一封信後,從此杳無音訊,下落不明。解放後,周吉可的女兒周美瞻歷盡千辛萬苦尋找父親下落,直到1985年才打聽到周吉可在上海發展地下黨組織的訊息;1986年打聽到周吉可離開上海後到了鄂豫皖蘇區的訊息;1987年經組織核實確認周吉可即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周際可;198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認周吉可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