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建業關帝老街

周口建業關帝老街

周口建業關帝老街起源於600年前“中原第一古鎮”周家口,位於三川交匯處,是周口城市發展的起源地、周口老城對外展示的文化視窗。

周口市區曾有4座關帝廟,以“忠義”“關帝廟”“三義”“仁義”“仁和”“樂善”命名的街道有十多處。現在的關帝老街,就是在北岸關帝廟原三義街的舊址上修復的。

2023年4月被授予“河南省青年文化示範街區”稱號,2023年7月被評定為:河南省旅遊休閒示範街區。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歷史街巷,榮譽稱號,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關帝老街是周口關帝廟文化旅遊區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聚焦漕運文化、城寨文化、會館文化、商貿文化、誠信文化挖掘,整體風貌以明清時期豫東傳統民居風格為主,旨在傳承周口歷史文脈、保留城市記憶、提升城市形象、激發城市活力。

主要景點

1、《周家口》
周口發端於周家渡口,又稱周家口,有著600多年的歷史,清朝時期最為鼎盛,民國時期逐漸敗落,新中國成立後興盛。周家口因水而生、因商而興,處於潁河、沙河、賈魯河三川交匯處,以渡口文化為起源,同時衍生了周家口的漕運文化、城寨文化、會館文化、關帝文化。
2、《周家口三寨圖》
明清時期河南以漕運為重點,以周家口為中心樞紐,以沙潁河與賈魯河為經緯,形成輻射半箇中國的漕運網。周口的漕運交通樞紐開創了周口六百年的開埠榮光、商業繁榮。漕運和商貿,是周口文明的基因,周口文化的走向。沙河、潁河、賈魯河三川蜿蜒交匯而成的“周家口”,如今已是臨港新城,河南的出海口和開放前沿陣地。
3、《三魚同首》
三魚同首—全國特有城市IP,周口文明基因。它是沙河、穎河、賈魯河三川交匯的直接描繪。明清時期周家口,因地處道教鼻祖老子故里,受傳統道家思想薰陶,對“三”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表示生生不息、循環往復。魚在中國代表富足、物豐,又是富貴有餘、吉祥如意的象徵。“三魚同首”圖代表財源廣進、生意興隆、年年有餘, 又有三世爭余、子孫繁昌等寓意,具有強烈的民俗文化和濃郁的商業文化氣息。
4、《城寨牌坊》
匾額“關帝老街”四個蒼勁有力大字:為顏真卿碑刻,代表關帝老街向歷史致敬。楹聯由周口市文化專家馮長安撰寫,由書協主席李柯、李為書寫。楹聯:四水環城呈錦繡,千帆競渡演繁華;碼頭百座如雁陣,漁火千點似星河。楹聯立意:明清時期,河道縱橫,水上運輸極為便利,於是,周口商賈雲集,店鋪林立,舟車輻輳,市場繁榮,也作為河南四大名鎮之一而稱譽中原。
5、《五間樓廣場與忠義石牌坊》
五間樓是復原老周口五間樓的樣式和外形,重現當時雄偉與壯觀,復刻城市記憶,記住歷史鄉愁。忠義石牌坊,詮釋了老周口的關公文化,老街西側就有西三義街、東三義街、忠信街、人和街、仁義街,寄託著人們對關公報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事以信、作戰以勇為內容“忠、信、義、勇”的信仰。
6、《日升昌票號》
老街中最能代表老街景觀的是銀票雕塑牆,名叫“日升昌”。鼎盛時期曾在周家口設分號。日升昌曾以“天下第一”、“匯通大下” 而聞名,其分號遍及全國各大城市,包括匯兌業務,開中國銀行業之先河。
7、《青遇·周口禮創客中心》
“青遇·周口禮”創客中心,是周口團市委、市青聯聯合企業打造的集文旅文創、非遺作品、農特產品、青創品牌集聚地。其中文旅文創主要包含周口歷史文化旅遊文創產品、黨團隊和青年文創產品;非遺作品包括周口市和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農特產品包含助農產品和特產;青創品牌是由團市委、市青聯孵化出的創業品牌,如青創咖啡、青創小食、青創改良漢服等。
8、《十六兩秤》
稱心如意,也叫“十六兩秤”。清代,周口的商戶誠實守信,商業信譽很高。周口市場上用的是16兩秤。16兩秤上的秤星,每一顆代表一顆星宿,北斗7星,南斗6星,再加上福、祿、壽3星。
9、《毛紡廠工業建築遺存》
現存毛紡廠歷史遺存,建於上世紀60年代,是周口城市發展的見證者,是周口工業從無到有的發展變化標誌,新時代市委市政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對周邊進行改造升級,呈現特色建築風貌
10、《許願樹—青春之戀》
毛紡廠南側生長一棵造型奇特、獨具風韻的楝樹,在古時候,楝常被視為高潔的樹木。楝樹因其花、果,乃至樹皮都帶有濃烈的苦味,所以常稱為苦楝,諧音是“苦戀”,寓意相思。花期通常在三夏時節,盛開時滿樹花香,令人陶醉,象徵豐收和美滿。因其美好的象徵和寓意,受到青年人的喜愛,吸引很多人來祈願打卡,年輕人許願的打卡地。

歷史街巷

1、《果子街》
乾隆、道光年間是周家口商業最為繁華的時期,沙潁河兩岸貨運日趨繁忙,檣桅林立,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鼎盛時期周家口北寨僅東西向街道多達24條,其街名是因經營的商品而命名的街道,老街所在地周邊有“山貨街”、“坊子街”、“小油坊街”等,皆與當時街道主要經營產品類目緊密相關。當時果子街主要以銷售新鮮瓜果、點心等日常吃食為主,因此以“果子街”命名。老街沿用場地內街道歷史命名規則,結合現商業街餐飲業態,以人物雕塑坐而餐、飲的場景主題,與歷史上的“果子街”遙相呼應。
2、《磨盤街》
明末至清代,周家口憑藉沙河、潁河、賈魯河三條河的運輸便利,工商業發展迅速,市場繁榮。雍正三年(1725年),陳州知府為解決老百姓出行難題,責令周家口沙潁河北岸紳士們捐款,修筑北起鎮沖寺,南至河沿火神閣約半公里長的繁華街道路面。利用河灘邊堆積的廢棄石頭磨盤鋪路,既省錢,又堅固耐用,竣工後,整個街道都是大大小小的磨盤,頗有藝術性非常好看,後來將這條街形象的叫作“磨盤街”。 為凸顯其城市發展歷程,保留城市歷史記憶,將磨盤街標記作為特色巷以示紀念。
3、《坊子街》
坊在古代有里巷(街巷)、街市、市中店鋪等釋義。老街所在地之上,原來是北寨居民經營店鋪所在,當時熱鬧非凡。關帝老街在一定程度上以豫東民居為基礎,以縣誌等歷史資料為參考,打造並呈現具有當地特色的古色古香的商業街,以美食等經營業態散布其間,結合原場地上“山貨街”、“果子街”的名稱由來和現狀的變遷,對商業內街主街道命名為“坊子街”,意在傳承本地及北寨商業文化,凸顯建築特點及布局特色,營造文旅商業氣息,保留城市歷史記憶。
4、《周口東大清真寺》
東大清真寺,俗稱東老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位於沙潁河北岸,健康街以東,慶豐街與中和街之間。又因該寺北30米處原有土地廟一間,瓦壟間每年生有旺盛的韭菜,而又得名韭菜廟清真寺。清真寺始建於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後幾經修建。至19世紀40年代,清真寺已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寺內有大殿、卷棚、望月樓、水房、南北講堂、女寺、伊斯蘭學校等,寺院占地面積4700多平方米,院內有古槐一棵和建於順治十六年(1659年)的古井一眼(現仍存)。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5、《同志清真寺》
位於中和街北側,慶豐街南側,始建於1915年,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原占地面積十畝。由數十位志同道合的教民,出資出力,籌建了該寺,故名同志清真寺。1958年清真寺被迫關閉,寺內房屋相繼被工廠占用。1994年,清真寺得到恢復開放,在教民們共同努力下,清真寺得以維修擴建,建有北講堂、教長小院、大門樓、女學、水房等。2003年,在寺內經濟困難情況下,寺管會大膽構想,發動民眾向八方求援,在廣大回族同胞積極回響和廣泛支持下,清真寺擴建了大殿,使大殿西進4米,又加蓋北講堂,整修了女學(也叫女寺)。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榮譽稱號

2023年4月,關帝老街被授予“河南省青年文化示範街區”稱號
2023年8月,關帝老街被評定為:河南省旅遊休閒街區。

旅遊信息

周口最美打卡地,看美景,品美食,唯美的仿古建築,璀璨的亮化效果,置身其中,如同穿越古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