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距離北京城約50公里,背靠太行山脈,面臨著華北平原,山前是一條小河。
周口店遺址是70萬年-20萬年前的“北京人”、20萬年-10萬年前的第4地點早期智人、約4.2萬年-3.85萬年前的田園洞人、3萬年前左右的山頂洞人生活的地方。民國七年(1918年),周口店遺址被發現。周口店遺址考古發現各類化石和文化遺物地點27處,出土人類化石200餘件,石器10多萬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遺蹟及上百種動物化石等,成為人類化石寶庫和古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地層學、年代學、環境學及岩溶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基地。
1961年3月4日,周口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口店遺址
- 外文名稱: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 地理位置: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
- 開放時間:旺季: 9:00—16:30淡季: 9:00—16:00(閉園前30分鐘停止售票)
- 門票價格:30元/人
- 保護級別: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136
- 所處年代:舊石器時代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周口店遺址第2地點,周口店遺址第3地點,周口店遺址第4地點,周口店遺址第26地點,地質氣候,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所獲榮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線路,開放時間,門票,
歷史沿革
周口店遺址年代範圍從500萬年前到距今1萬多年前為止。其中發現有生活在70萬-20萬年前的直立人(北京人)、20萬-10萬年前的早期智人(新洞人)以及3萬年前左右的晚期智人(距今3.85萬至4.2萬年前的“田園洞人”、距今3萬年左右的“山頂洞人”)化石。
民國七年(1918年)2月,化學家麥格雷戈·吉布(Gibb,J.M.)發現周口店雞骨山出土的與紅色黏土膠結在一起的碎骨片。3月22日,瑞典地質、考古學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赴雞骨山進行考察,在周口店一帶發現了古動物化石堆積。
民國十年(1921年),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Zdansky,O.)到周口店雞骨山發掘古生物化石;同年8月,安特生與美國古生物學家格蘭階(Granger,W.)在周口店遺址地區考察的過程中發現龍骨山地點堆積中的古生物化石與石英岩石製品,並將其編號為53號地點,即北京猿人遺址,此次採集的化石中發現1枚人類臼齒化石。同年,還發現了周口店第2地點。
民國十二年(1923年),師丹斯基再次來到周口店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層位相當於第4層和第5層下部,堆積中發現1枚人牙齒化石。
民國十五年(1926年),對民國十二年(1923年)出土物進行整理,並將北京猿人遺址發現的2枚人類牙齒化石命名為“北京人(Peking Man)”。
民國十六年(1927年)3月27日-10月18日,由瑞典古脊椎動物學家B·步林和中國地質學家李捷主持,對周口店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並將原編第53號地點改名為“周口店第1號洞”;同年10月16日,又發現1枚保存完好的人類牙齒化石;同年,在龍骨山上又發現了第3和第4地點。
民國十七年(1928年)4月-5月、8月-11月25日,由楊鍾健、步林主持,在民國十六年(1927年)周口店遺址發掘區的東面進行發掘,發現多件人類化石。
民國十八年(1929年)春季、9月26日-12月31日,由裴文中主持發掘,並將“周口店第1號洞”改編為“周口店第1 地點”;同年12月2日下午16:00時余,裴文中發現北京猿人第1頭蓋骨;同年,又發現第5、7、8、9地點。
民國十九年(1930年),考古人員在周口店遺址頂部的山頂洞發現了山頂洞人遺址,對第9地點進行了發掘;同年,在室內整理過程中從堆積物里修理出一具中國猿人頭蓋骨;同年,還發現了經火燒的碎骨和鹿角,被視為古人類用火留下的證據。
民國二十年(1931年),對周口店遺址鴿子堂洞進行發掘,發現了一層富含石英製品和化石的層位和含有火堆遺蹟的人類生活面,此外還有大量的燒骨、燒石、燒過的朴樹籽和紫荊木炭。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由裴文中主持對周口店遺址的山頂洞人遺址進行發掘,對周口店遺址的發掘方法進行改革,改為考古學發掘方法,發現了周口店第15地點。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由裴文中主持對周口店遺址的山頂洞人遺址進行發掘發現了周口店第13、14地點、山頂洞遺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由裴文中主持對對山頂洞遺址、周口店第13地點進行發掘。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由裴文中主持對周口店第1地點民國十六年(1927年)和民國十七年(1928年)發掘區的南部地區進行發掘,發現大量石製品、豐富的用火遺蹟和很多哺乳動物化石,另外還發現多件中國猿人化石,包括頭骨殘片、下頜骨和牙齒。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魏敦瑞、卞美年、賈蘭坡開始主持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發掘工作,發現了豐富的石製品和人工用火遺蹟。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魏敦瑞、卞美年、賈蘭坡開始主持對周口店遺址第15地點進行了發掘,發現大量石製品和哺乳動物化石。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月7日-7月6日、9月16日-年底,賈蘭坡主持對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發掘工作;同年11月15日,發現2具完整猿人頭蓋骨;同年11月26日,又找到第3具猿人頭蓋骨。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月下旬-6月底,魏敦瑞、卞美年、賈蘭坡開始主持對周口店遺址發現了1件中國猿人眉脊骨,經拼對屬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發現的第2具頭蓋骨,此外還發現一些頭蓋骨碎片、5枚牙齒、1段殘股骨和中國猿人上頜骨,同時還有一些石製品;同年,還在繼續對第4地點、第15地點進行了發掘;同年“七七事變”後,周口店遺址的發掘工作中斷。
民國三十年(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在周口店遺址發掘出土的中國猿人化石和山頂洞人化石在戰爭中遺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周口店遺址發掘工作恢復;同年9月27日-10月15日,賈蘭坡、劉憲亭主持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工作,清理垮塌下來的和1937年回填的堆積,發現了3枚中國猿人牙齒;同年10月16日,開始正式發掘。
1951年,由賈蘭坡主持,對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第20-23地點進行發掘。第1地點工作集中於第11-13層,發現一些石製品和哺乳動物化石。
1958年,由賈蘭坡主持,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發掘工作再次展開。主要發掘東小洞、1951年發掘區域和鴿子堂西部。
1959年,由趙資奎和李炎賢主持周口店遺址發掘,發掘區域為鴿子堂洞西部,發現了石製品、用火遺蹟、哺乳動物化石和一具完整的中國猿人下頜骨。
1960年5月15日-10月16日,由趙資奎和李炎賢主持繼續1959年的發掘工作。
1966年3月15日-7月4日,由裴文中主持,恢復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的發掘,發掘區為南裂隙頂部。發現中國猿人頭骨2塊、牙齒1枚,2塊頭骨與1934年發現的兩塊拼合成一件完整的頭蓋骨,稱為5號頭蓋骨,另外還發現豐富的用火遺蹟、百餘件石製品和一些哺乳動物化石。
1978年-1983年,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繼續對周口店遺址“猿人洞”及猿人洞東側發掘,發現了些哺乳動物化石。
1977-1979年,對周口店遺址及其附近地區開展多學科的綜合研究。
2001年6月,由北京市田園林場工作人員在其承包的林場內發現周口店遺址第27地點田園洞地點。
2003年-200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對周口店遺址第27地點田園洞地點進行了正式發掘。
2009年6月24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星主持,對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西剖面進行保護性發掘及多學科研究人員參與的科學採樣。
2011年-201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對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第4層堆積中上部、下部進行了發掘。
遺址特點
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
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北京人遺址),位於周口店遺址內東端,原是一個天然石灰岩溶洞,俗稱“猿人洞”,位於龍骨山的東北坡,是北京人頭蓋骨的出土點,東南為華北大平原,西北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堆積層範圍東西長140米,南北寬2-40米不等,厚40餘米,共分13層)。
周口店遺址第2地點
周口店遺址第2地點,位於周口店遺址內西北端,距離第1地點大約200米,南北走向的堆積,高度大約15米,厚2米,為斜倚龍骨山山體的斜坡,堆積層主要為紅色膠結土,含鈣質結核,時代是中更新世。
周口店遺址第3地點
周口店遺址第3地點,位於周口店遺址內東南端,是一個東西向的裂隙堆積,長約8米,寬不足4米,堆積物為角礫岩,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
周口店遺址第4地點
周口店遺址第4地點(新洞人遺址),位於周口店遺址內東南端,是一處離“猿人洞”70米的南北向的洞穴,第4地點北側發現另一與其相通的小洞,俗稱“新洞”,裂隙堆積,堆積物主要為黃色沙質粘土,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末期,與第1地點的上部堆積相相近,裡面冬暖夏涼、溫度適宜。
周口店遺址第26地點
周口店遺址第26地點(山頂洞人遺址),位於位於周口店遺址內東端龍骨山山頂洞,第1地點的邊界南面,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洞穴分為入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個部分,上室為居住處,下室為墓地,洞口向北,高約4米,下寬約5米。上室在洞穴的東半部,南北寬約8米,東西長約14米。
地質氣候
北京人在周口店居住的時期,氣候和自然環境屢經變化。早期偏冷,還處於明德-里斯間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動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動物化石中占優勢。中、晚期較氣候溫暖濕軟,屬於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很多現今的熱帶和亞熱帶動植物都可以在該地區存活。如竹鼠、碩獼猴、德氏水牛、無頸鬃豪豬等占優勢。北京人時期,周口店的北面是重疊的高山,西面和西南為低緩的群山所環繞,東南方是廣大的平原,在龍骨山的東邊有一條河流。周口店有過乾旱的時期,出現過草原甚至沙漠,也曾出現過大面積的水域。
文物遺存
民國七年(1918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遺址發掘先後發現不同時期的各類化石和文化遺物地點27處,出土了人類化石200餘件,石器10多萬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遺蹟及上百種動物化石。其中有牙齒化石、頭蓋骨、頂骨、鎖骨、眉脊骨、股骨、上頜骨、下頜骨等,以及服飾品、石器和骨角器和一些有孔的獸牙,海鉗殼和磨光的石珠。還發現了豐富的用火遺蹟、燒骨、燒石、灰燼和紫荊木炭等。石製品原料基本為脈石英,另有水晶、燧石、白雲岩、細砂岩等,石製品類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斷塊、斷片、碎屑等,大中型動物骨骼標本,包括碩獼猴、腫骨大角鹿、葛氏斑鹿、馬鹿、梅花鹿、野豬、犀牛、三門馬、鬣狗等,另外還出土了嚙齒類、鳥類等小型動物化石。
北京猿人 | 新洞人 | 田園洞人 | 山頂洞人 | |
---|---|---|---|---|
距今 | 70萬年至20萬年前 | 20萬至10萬年左右 | 3.85萬至4.2萬年前 | 3萬至1萬年前左右 |
地質時代 | 第四紀 | 第四紀 | 第四紀 | 第四紀 |
時代分期 | 更新世 | 中更新世 | 晚更新世末期 | 晚更新世末期 |
文化分期 | 打制石器 | 打制石器 | 打制石器 | 打制 磨光 鑽孔 |
出土位置 | “猿人洞” | “新洞” | “田園洞” | “山頂洞” |
出土分區 | 1 -9 | 4 | 27 | 4 、13 14 |
進化階段 | 直立人 | 早期智人 | 晚期智人 | 晚期智人 |
人類化石 | 頭蓋骨 | 人類牙齒 | 下頜骨,脊椎骨 | 人體化石 |
種族分區 | 中國猿人 | 中國猿人北京種 | 蒙古人種 | 中國猿人北京種 |
製造石器 | 打制石器 | 打制石器 | 打制石器 | 打制石器拋光 |
使用方法 | 砸擊法、錘擊法 | 錘擊法 | 砸擊法、錘擊法 | 骨角器 |
生產工具 | 砍砸器 | 刮削器、尖刃器 | 石錘 | 刮削器、尖狀器 |
火 | 使用火、保留火種 | 使用火、保留火種 | 使用火、保留火種 | 人工取火 |
文明 | 無 | 無 | 衣服埋葬佩戴 | 珍珠飾品衣服埋葬 |
宗教信仰 | 無 | 無 | 有 | 有 |
研究價值
周口店遺址是世界範圍內更新世古人類遺址中內涵豐富、材料齊全和具有科研價值的遺址之一,也是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而且也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進程。周口店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科學研究,是世界人類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周口店遺址遺產區和緩衝區範圍內擁有表達周口店遺址價值的所有必要元素,發現古人類化石的地點和古人類的生存環境以及20世紀20-30年代時科學家們的發掘研究歷程都得到完整的保存,可以準確地體現其重要的科學價值。根據出周口店遺址土物可以證明,北京猿人在大約距今70-20萬年的時期內居住於周口店地區,過著以採集為主,狩獵為輔的生活。其早期為距今70-40萬年,中期為距今40-30萬年,晚期為距今30-20萬年。北京人是屬於從古猿進化到智人的中間環節的原始人類,這一發現在生物學、歷史學和人類發展史研究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保護措施
1961年3月4日,周口店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加強周口店遺址本體保護力度,實施“7.21”災後加固保護工程,編制猿人洞保護方案,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徵集保護方案的方式,確定了清華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設計方案》,此方案在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的同意和國家文物局的批准後實施,有效地保護了猿人洞遺址。
2012年12月31日,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對遺產地的保護要求,周口店遺址監測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2014年6月10日,周口店遺址動態信息及監測預警系統二期建設方案,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和國家文物局的批准。
所獲榮譽
1987年12月,周口店遺址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2年,周口店遺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評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1997年,周口店遺址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評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2008年,周口店遺址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0年,《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出台,周口店遺址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首批12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
2012年,周口店遺址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18年,周口店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基地。
歷史文化
文化體系
山頂洞人處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女性在社會生活中起主導的作用,按母系血統確立親屬關係。他們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山頂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他們已會人工取火,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他們能走到很遠的地方同別的原始人群交換生活用品。山頂洞人已用骨針縫製衣服,懂得愛美。他們死後還要埋葬。在山頂洞人的洞穴里還發現了一些有孔的獸牙,海鉗殼和磨光的石珠,是他們佩戴的裝飾品。
活動建設
1953年,中國猿人陳列室(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始建,建築面積300平方米。
1971年,中國科學院撥專款,對中國猿人陳列室進行了擴建,並更名為“北京猿人展覽館”,建築面積1036.32平方米。
1994年5月18日,北京猿人展覽館正式更名為周口店遺址博物館,並正式開館。
2013年9月,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完工;同年10月1日,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放運行。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周口店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距離北京城約50公里,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脈的接壤處,中心位置地理坐標為北緯39°41′,東經115°51′。
周口店遺址
交通線路
乘車路線
北京市天橋乘832(原917)路公共汽車到良鄉北關轉乘38路到周口店遺址;
天橋乘917路張坊支線到周口店路口轉乘38路到周口店遺址;
西客站南廣場乘616路公共汽車到良鄉西門轉乘38路到周口店遺址。
自駕車路線
京港澳高速(原京石高速)——閻村出口下高速——京周公路直達周口店遺址。
開放時間
周口店遺址開放時間為: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9:00——16:30(16:00停止售票)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 9:00——16:00(15:30停止售票)
周一閉館(不含國家法定節假日)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 9:00——16:00(15:30停止售票)
周一閉館(不含國家法定節假日)
門票
周口店遺址門票:周口店遺址博物館30元/人、半價票15元/人;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30元/人、半價票15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