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迦大德文匯》收錄的是周叔迦居士的佛教文,包括法苑叢談、八宗概要、佛經研究法、唯識研究、蟲葉集、修行講話6部分。今乃禮讚現代商僧者,寄禪、虛雲、太虛、諦閒、印光、弘一、倓虛、來果、圓瑛、廣欽、法尊、印順、白聖、隆蓮、聖嚴;贊曰:人間佛教,僧寶為重;八宗並弘,三大革命;捨身如炬,持律如鐘;白山臥雪,寶島迎風;綿延一脈,四地同聲;祈我中華,法喜充盈。今乃禮讚護法大德者,楊文會、歐陽漸、丁福保、周叔迦、高鶴年、趙朴初;贊曰:人間佛教,護法為重;首開風氣,金陵刻經;支那內學,濟濟出眾;創立佛協,撥亂反正;傳教修典,立言立功;濟世維摩,菩薩道行。今乃禮讚佛學權威者,湯用彤、呂秋逸;贊曰:人間佛教,法施為重;佛史一部,世紀彪炳;源流兩講,理順文從;內典顯學,學府認同;學子莘莘,後繼成龍;含弘光大,悲智無窮。
基本介紹
- 書名:周叔迦大德文匯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頁數:635頁
- 開本:16
- 品牌:華夏出版社
- 作者:周叔迦 王志遠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066844, 750806684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周叔迦大德文匯》是百年佛教高僧大德叢書之一。《百年佛教高僧大德叢書》主要是佛學、哲學、史學內容,具有文獻性質、學術性質、統戰性質。強調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對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與凝聚力、加強兩岸文化交流、維護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有著重要作用。本叢書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對祖國佛教文化遺產的挖掘與保護,屬於珍貴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因此對促進兩岸統一、團結海外華人、增加民族凝聚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
周叔迦先生1899-1970),原名明夔.以字行。又字志和。筆名有雲音、演濟等,室名最上雲音室。祖籍安徽省東至縣。上海同濟大學工科肄業。從1930年起,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大學、輔仁大學、中法大學、民國大學等校教職。解放後.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組織創立中國佛學院並任副院長兼教務長,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尼泊爾友好協會副會長。
王志遠,字正齋,號沛溪,祖籍山東省海陽市盤石鎮佐定山城。1948年農曆四月十五日生於北京。文學博士、哲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藝術研究室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宗教學系客座教授、中國佛學院客座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宗教藝術史》主持人、北京大通智勝景觀規劃設計院院長。擔任紹興會稽山兜率天富景區、上海金山東林寺景區、廣西上林金蓮湖金珂玄雷景區等處的總策劃設計師。
少年時代,書法繪畫分別受教於中央文史館館員書法家彭八百和北京畫院院長國畫家王雪濤。1993年後,為各地著名佛寺題寫楹聯匾額,書法作品被海內外多處收藏,多次發表並收入書法集。曾主辦《中日佛教書畫大展》,《首屆中國宗教書畫巡迴展》。以"今世達摩"美名享譽各界,中國藝術家聯盟網列入名家欄目,設立書畫藝術館。
2008-2011年出任中華佛教文化院副主席、《宗風》雜誌社社長兼主編、"中華佛教宗風論壇"秘書長、中國書畫禪研究院院長、山東省海陽市沛溪書院院長。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級研修中心主任。
王志遠,字正齋,號沛溪,祖籍山東省海陽市盤石鎮佐定山城。1948年農曆四月十五日生於北京。文學博士、哲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藝術研究室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宗教學系客座教授、中國佛學院客座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宗教藝術史》主持人、北京大通智勝景觀規劃設計院院長。擔任紹興會稽山兜率天富景區、上海金山東林寺景區、廣西上林金蓮湖金珂玄雷景區等處的總策劃設計師。
少年時代,書法繪畫分別受教於中央文史館館員書法家彭八百和北京畫院院長國畫家王雪濤。1993年後,為各地著名佛寺題寫楹聯匾額,書法作品被海內外多處收藏,多次發表並收入書法集。曾主辦《中日佛教書畫大展》,《首屆中國宗教書畫巡迴展》。以"今世達摩"美名享譽各界,中國藝術家聯盟網列入名家欄目,設立書畫藝術館。
2008-2011年出任中華佛教文化院副主席、《宗風》雜誌社社長兼主編、"中華佛教宗風論壇"秘書長、中國書畫禪研究院院長、山東省海陽市沛溪書院院長。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級研修中心主任。
圖書目錄
法苑叢談
寺院殿堂佛像釋名
一、三門殿
二、天王殿
三、大雄寶殿
四、觀音殿(又名大悲壇)
五、地藏殿
六、伽藍殿
七、祖師殿
八、羅漢堂
九、諸菩薩像
十、幾種造像的方法
佛教的制度
一、四眾弟子
二、寺院制度
三、管理制度
佛教的儀式
一、日常行事
二、節日活動
三、懺法與打七
四、重要佛事
佛教的勝跡
一、名山
二、祖庭
佛教文化藝術
一、佛畫
二、版刻
三、大藏經
四、寺塔
五、石窟
六、金石文物
七、佛曲
八、變文寶卷
漫談佛畫
一、佛畫的起源
二、佛畫的目的
三、佛畫的種類
四、繪曼荼羅的軌則
漫談大藏經
一、漢文大藏經
二、少數民族語文
大藏經
漫談變文的起源
漫談羅漢
一、十六羅漢
二、十八羅漢
三、五百羅漢
漫談漢族僧服
八宗概要
緒說
第一章 中觀宗
第一節 略史
第二節 諸法實相
第三節 佛性
第四節 一乘
第五節 涅槃
第六節 二諦
第七節 八不
第八節 二智
第九節 十喻
第十節 判教
第二章瑜伽宗
第十一節 略史
第十二節 二無我
第十三節 阿賴耶識
第十四節 末那識
第十五節 意識與前五識
第十六節 五位百法
第十七節 三自性與五法
第十八節 六種住與五位
第十九節 唯識觀
第二十節 三時教
第三章 天台宗
第二十一節 略史
第二十二節 天台宗思想的淵源
第二十三節 一念三千
第二十四節 三止三觀
第二十五節 十法成乘
第二十六節 止觀十境
第二十七節 性善性惡
第二十八節 無情有佛性
第二十九節 五時八教
第三十節 四教行位
第四章 賢首宗
第三十一節 略史
第三十二節 四法界
第三十三節 十玄門
第三十四節 六相
第三十五節 妄盡還源觀
第三十六節 五教
第三十七節 五教斷惑
第五章 禪宗
……
佛經研究法
唯識研究
蟲葉集
修行講話
寺院殿堂佛像釋名
一、三門殿
二、天王殿
三、大雄寶殿
四、觀音殿(又名大悲壇)
五、地藏殿
六、伽藍殿
七、祖師殿
八、羅漢堂
九、諸菩薩像
十、幾種造像的方法
佛教的制度
一、四眾弟子
二、寺院制度
三、管理制度
佛教的儀式
一、日常行事
二、節日活動
三、懺法與打七
四、重要佛事
佛教的勝跡
一、名山
二、祖庭
佛教文化藝術
一、佛畫
二、版刻
三、大藏經
四、寺塔
五、石窟
六、金石文物
七、佛曲
八、變文寶卷
漫談佛畫
一、佛畫的起源
二、佛畫的目的
三、佛畫的種類
四、繪曼荼羅的軌則
漫談大藏經
一、漢文大藏經
二、少數民族語文
大藏經
漫談變文的起源
漫談羅漢
一、十六羅漢
二、十八羅漢
三、五百羅漢
漫談漢族僧服
八宗概要
緒說
第一章 中觀宗
第一節 略史
第二節 諸法實相
第三節 佛性
第四節 一乘
第五節 涅槃
第六節 二諦
第七節 八不
第八節 二智
第九節 十喻
第十節 判教
第二章瑜伽宗
第十一節 略史
第十二節 二無我
第十三節 阿賴耶識
第十四節 末那識
第十五節 意識與前五識
第十六節 五位百法
第十七節 三自性與五法
第十八節 六種住與五位
第十九節 唯識觀
第二十節 三時教
第三章 天台宗
第二十一節 略史
第二十二節 天台宗思想的淵源
第二十三節 一念三千
第二十四節 三止三觀
第二十五節 十法成乘
第二十六節 止觀十境
第二十七節 性善性惡
第二十八節 無情有佛性
第二十九節 五時八教
第三十節 四教行位
第四章 賢首宗
第三十一節 略史
第三十二節 四法界
第三十三節 十玄門
第三十四節 六相
第三十五節 妄盡還源觀
第三十六節 五教
第三十七節 五教斷惑
第五章 禪宗
……
佛經研究法
唯識研究
蟲葉集
修行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