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泉

周丹泉

周丹泉,明代制瓷名手。字時道,蘇州人氏,卒年九十三。明朝隆慶萬曆年間在景德鎮燒瓷,為當時制瓷名手。

善於仿古器,他仿造的文王鼎爐和獸面戟耳彝,尤為逼真。往往一品造出,四方競購,以至於不惜千金爭市。又能“燒陶印、文具、辟邪、龜象、連環瓦,皆用火范,而成色如白定,其文亦古”。

基本介紹

  • 本名:周丹泉
  • 字號:字時道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蘇州
人物簡介,人物軼事,存世作品,史籍記載,

人物簡介

歷代都仿古瓷,周丹泉是歷史上製造仿古瓷的名家,他所制的仿古瓷往往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因而客商多出重金爭相購買,以至千金爭市,供不應求。他仿製的宋代定窯的窯器,不僅形象逼真,而且成色和質地也與定窯製品沒有什麼區別。他常攜帶自己仿製的產品到蘇、杭、滬等地售給博古家,使那些善於甑別鑑賞的行家,也難以區分真偽。另外,他還非常善於燒制陶印,陶印上的紋飾古樸典雅,形象逼真,文字也很蒼古。周丹泉的仿古瓷,海內聞名,他燒制的瓷窯,被後人稱作為“周窯”。

人物軼事

《石齋筆談》中載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天,周丹泉從金閶坐船去江右,路過 陵,去探望他的朋友唐太常。他對唐說,聽說你有一個古代的定鼎,能否給我一看?唐太常拿給他,他邊看邊用手指量度尺寸,並將鼎紋摹下來藏起,然後把鼎還給唐太常,就分別了。別後,他到景德鎮半年後回來,又去謁見唐太常,並對他說:“你家的白定爐鼎,我也得了一個。唐很奇怪,拿自己所藏的和周丹泉的比較,居然一模一樣,毫無差別。自以裝定鼎的器皿來放置,也儼然含縫。奇怪之餘唐太常向丹泉鼎從哪裡得來的,周丹泉告訴他:不瞞你說,這隻鼎是模仿你那隻做的。太常非常嘆服,就四十金買下,放起來以作副本,藏於家神廟。後來,淮安一個叫杜九的人到浮梁,對唐太常古定鼎夢寐以求,終於從太常的孫子那裡以千金 得周丹泉的仿古定鼎。

存世作品

存世作品為“嬌黃錐拱獸面紋鼎”周丹泉造款,創作於明(公元1368年-1644年)間,高16.8厘米, 口徑13.3厘米。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曾在清末赴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上展示,作為明代仿瓷高手周丹泉唯一存世的瓷鼎,已入選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陶瓷卷中。
圓鼎式爐身,口沿飾雙立耳,底接管狀三足,足壁飾泥條。通體罩施嬌黃色釉,釉質透亮,側視微現五彩光澤。爐身前後兩面劃獸面紋,間飾以金錢紋和朵花,底刻“周丹泉造”四字楷款,為本院典藏唯一刻有周丹泉款識的作品。周丹泉活躍於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善仿古瓷,能以奇木造器,同時匠心獨具也能疊石造園。據說嘉靖末年,周丹泉曾仿作一件定窯鼎爐,引起收藏界的騷動。據《韻石齋筆談》的記載,仿造之前,周丹泉先以手度者再,再以“片楮”摹花紋,燒造出來的成品竟與原作無纖毫差別。讓藏家唐鶴征嘆服之餘,以四十金作為代價,買下偽作,作為收藏的副本。足見周丹泉技妙入神及其影響的層面。
嬌黃錐拱獸面紋鼎周丹泉造款嬌黃錐拱獸面紋鼎周丹泉造款

史籍記載

明代陳繼儒《妮古錄》:“吳門丹泉周子,能燒陶印。以堊土刻印文或辟邪、龜、象、連環瓦紐,皆由火范而成。色如白定,而文亦古。”
清代姜紹書《韻石齋筆談·定窯鼎記》:“吳門周丹泉,巧思過人,交於太常”,“一日從金閶買舟往江右,道經毗陵,晉謁太常,借閱此鼎。以手度其分寸,仍將片楮摹鼎紋,袖之,旁觀者未識其故。解維以往,半載而旋,袖出一爐云:君家白定爐,我又得其一矣。唐大駭,以所藏較之,無纖毫疑義,盛以舊爐,底蓋宛如輯瑞之合也。詢何所自來?周云:余疇昔借觀,以手度者再,蓋審其大小輕重耳。實仿為之,不相欺也。太常嘆服,售以四十金,蓄為副本,並藏於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