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

“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廳設計新穎,以還原場景為展台,頗有穿越感覺,呈現出呦呦鹿鳴般祥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
  • 開幕地點:首都博物館
引言,前 言,章節內容,結 語,

引言

“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霸國作為西周的封國,在史料中缺乏記載,隨著霸國墓葬的發現,這個失落之國為世人所認知。公元前10世紀的某天,燕國公主嫁到霸國,霸國的故事也由此展開。展覽以燕國公主的視角,以其嫁到霸國所經歷的主要禮儀:婚禮、祭禮、喪禮為框架,依託霸國墓葬出土的文物,展示霸國的禮儀文化和宗教文明。此次展覽展出文物180餘組件,是近年考古學家發現的新墓穴——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中出土的文物,包括青銅器、漆器、原始瓷器、玉器等,豐富的文物展示了霸國獨具特色的禮儀文化和宗教文明。青銅器上的銘文,記錄和講述著霸國古老的故事。銅人頂盤(燈),根據考古資料來看,很可能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青銅燈。漆木人俑,在西周考古史上,這是第一次發現墓內隨葬漆木人俑。還有可愛的玉鹿,體現了霸國君臣之間互敬的情景。展廳設計新穎,以還原場景為展台,頗有穿越感覺,呈現出呦呦鹿鳴般祥和。

前 言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禮,作為“周人為政之精髓”,在西周時形成比較完善的制度,被孔子贊為“鬱郁乎文哉”。據《禮記》記載,禮以婚禮為根本,喪禮、祭禮最為隆重,而和諧融洽體現於宴禮。這些日常禮儀,是霸國人處世的根本行為準則,政治理想和倫理道德都被規範其中,使人在司空見慣的儀式接受禮的薰陶,從而使社會和洽,如呦呦鹿鳴般祥和、友睦。
霸國作為西周的封國,在史料中缺乏記載,隨著霸國墓葬的發現,這個失落之國為世人所認知。公元前10世紀的某天,燕國公主嫁到霸國,霸國的故事也由此展開。

章節內容

第一單元 出嫁——合二姓之好
兩姓同婚涉及到兩姓聯姻的質量和穩定性,關係到宗族是否昌盛。《禮記》中明確記載:“昏(同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與燕國公主有關的器物埋葬在數百公里之外的山西霸國,最可能的原因是她嫁給了霸國的某位君主。燕國公主的出嫁,便蘊含著兩個宗族之間諸多美好的期望。
第二單元 祭祀——國之大事
霸伯把報答祖先父母之恩德、感謝天地自然之恩惠作為祭祀的目的,並將之與戰爭一起列為國家的大事,這不僅成為了霸國人遵守的道德準則,而且上升為國家制度。
第三單元 喪葬——事死如生
霸國的喪葬觀念正如《荀子·禮論》中所說:“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文中將“事死如生”作為喪葬的原則,對待死者如他活著之時,“事”為侍奉、供奉之意,表達了霸國人對生命的敬畏。
第四單元 宴飲——明君臣長幼相尊之義
宴飲是霸國人在閒暇時舉行的禮儀活動。宴禮有嚴格的禮儀規範,參加人員都正襟危坐,遵守“禮薦而不食,爵盈而不飲”的禮節,整個宴席只是一個虛設。這種宴飲儀式主要為了體現尊賢和養老,尊賢是治國之本,養老為安邦之本。宴飲過程安樂而有秩序,賓客尊卑分明,禮數高低有別,宴飲之人快樂而不放肆,無論長幼都得到惠澤,沒有人被遺忘。霸伯做到了正身安國,才有霸國君臣的和諧與國家的長治久安。

結 語

禮記·禮運》中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