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林場

《告別林場》是民國詩人傅仇於1954年9月18日在四川理縣大朗壩菩薩溝創作的森林詩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告別林場
  • 作者傅仇
  • 創作年代:1954年9月18日
  • 作品體裁詩文
  • 創作地點:四川理縣大朗壩菩薩溝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詩文鑑賞,

作品原文

請記著今天大風雪的日子,
有一隊伐木者告別林場。
讓我們最後再看一看,
我們的心窩發熱,喜氣洋洋。
我們今年春天上山採伐,
遍山是封天的雲杉、冷杉、赤樺。
我們把寶貴的木材送給祖國,
建設鐵路、工廠、高樓大廈。
青山披著鵝毛雪花,
剛好一年,就告別“森林之家”。
山上留下年輕的幼樹和母樹,
我們請林牆來保護它。
膽小的獐子、大膽的金錢豹,
溫馴的小鹿、肥美的馬雞;
別說我們已經走了,
隨便來踐踏我們的林區。
我們真不願離開這裡,
但我們還要去採伐新林區。
什麼時候我們再回來?
最早也是一百年,一個世紀!
一個世紀,一百個年辰,
再走進這青山的已經不是我們;
而是一批批共產主義的新人
電氣化的伐木者,我們的子孫。
那未來的美妙遠景,
怎不使我們沉醉動心!
讓我們在這山上刻下一塊樹碑,
把我們的歷史和預言告訴下一代人:
“在祖國第一個五年計畫的開頭,
正是我們最早走進原始森林的時候;
是我們為祖國採伐了第一批大樹,
建設了新型廠房、學校、社會主義道路
“我們走了,留下滿山最好的樹種。
到二十一世紀,你們上山的時候,
有一座新的無比茂盛的森林,
留給你們採伐,建設共產主義的高樓。”
再見了,我們親愛的林場,
讓我們的思想感情永遠生在這裡。
再見了,未來的共產主義的森林,
請接受二十世紀伐木者的敬禮。

創作背景

1954年9月18日於四川理縣大朗壩菩薩溝
《告別林場》系《森林之歌》組詩中的一首。
此詩作於我國第一個五年計畫的第一年。詩人真摯地讚頌新一代伐木者建設祖國的熱情,表現了他們對未來遠景的美好憧憬。可以看出,詩的立意是高遠的,藝術構思和表現也是精巧和成功的。

詩文鑑賞

全詩以“告別”發端,緊緊扣住告別的涵意,層層敷陳,逐步展開豐富的想像。詩人沒有描繪伐木工人的奮鬥,沒有展示伐木工人的氣魄,而是娓娓動聽地表述了伐木工人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未來的展望,這樣寫,正是契合了告別的深層意蘊,折射出他們充實的內心世界。
伐木工人在一年前冒著漫天風雪走進原始森林,為新中國採伐了第一批木材,去“建築鐵路、工廠、高樓大廈”。這是一片多么廣袤豐富的大森林,在這裡,他們留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奮鬥的歡樂,留下了創業的豪情。如今又是風雪滿天,他們卻要走了。他們真不願意離開這兒,可是祖國的新林區又等著他們去開發,他們又將冒著鵝毛大雪踏上新的征途。詩作並沒有到此結束,而是把筆觸伸向未來,展開了更為美麗動人的想像。一百年以後的森林將會怎樣?那將是無比的茂盛,而那時的伐木者將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共產主義新人。燦爛而美好的遠景怎能不使今天的伐木工人“沉醉動心”! 於是他們告別時,在可愛的林場“刻下樹碑”,又留下了美好的祝願和希望。這才是“告別”的全部底蘊。
清麗明快是《告別林場》的又一顯著特色。與詩作的精巧構思相吻合,詩的語言自然平易,樸實無華,雖無更多的修飾語、形容詞,亦無太多的感嘆句、驚嘆聲,但詩人的真情實感卻深深地溶化在這些平淡的詩句中,滲透出一種不假修飾的自然美。“青山披著鵝毛雪花,/剛好一年,就告別‘森林之家’。”似乎完全是口語化的,與首句的“請記著今天大風雪的日子”相呼應,恰到好處,渾然天成。而獐子、金錢豹、小鹿、馬雞等森林動物的信手插入,似也增添著一種生活的具感,更和大森林的氣氛相一致,平淡中飽含深情,傳遞出一種特有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作者原注] 林牆,在一個森林伐區採伐時,留下伐區周圍的樹木,形成一道牆,稱為“林牆”。它的作用是保護這個伐區(又稱林場)留下的母樹、幼苗、樹種,讓它多發育,長大成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