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為了告別的聚會
- 外文名稱:La valse aux adieux
- 作品別名:告別圓舞曲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米蘭·昆德拉
- 首版時間:1973年
- 字數:194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一個溫泉城的療養院裡,夢想離開這個小地方的護士茹澤娜和一個從首都來此演出的樂團小號手克利馬發生了一夜情。幾個星期之後茹澤娜告訴克利馬,她自己懷孕了,這就給有個美麗而又嫉妒的妻子在身邊的克利馬帶來了無比的恐懼,他絞盡腦汁去想辦法如何讓茹澤娜打掉她肚子裡的孩子,甚至如何在地球上抹去這個茹澤娜的存在。於是克利馬專門開車趕往溫泉城,故事就在溫泉城展開了。
克利馬有幾個對付女人經驗很足的、很豐富的哥們兒對他出謀劃策,其中一個是美國的老頭伯特萊夫,他教訓克利馬說,誘惑一個女人是最笨的傻瓜都做得到的,但是必須善於了結,這就看一個成熟男人的本事了。伯特萊夫給克利馬出了一個以愛情感化茹澤娜,引誘茹澤娜自己去打胎的主意。
另一個朋友是婦科大夫斯克雷托,克利馬請他幫助檢查到底茹澤娜是不是真的懷孕了。斯克雷托大夫對於女人是素有研究,特別是金髮女郎,他的高見是金髮頭髮和黑色頭髮這是人性的兩極,黑色頭髮意味著活力、勇氣、直率、行動。而金色頭髮則象徵著女人味、溫柔、軟弱和被動。正因為這個道理,女人們為了儘可能的體現出女人味,都會把頭髮染成金黃,而絕不會染成黑色。檢查結果大夫告訴克利馬,那金髮姑娘確實是懷孕了,克利馬聽到這個訊息是嚇得面無血色。
捷克在1957年通過過一部法律,就是墮胎女子必須經過政府下屬的墮胎事務責任委員會批准。於是他們又把希望寄托在斯克雷托擔任主持的委員會開會的時候,能不能通過這個墮胎。然而大夫覺得很為難,因為委員會中有兩位長相醜陋的女士,她們憎惡所有來要求墮胎的女人。於是大夫又有名言說,誰是最激進的鄙視女人派是女人們自己,只有女人才會對跟自己同一性別的人有如此深仇大恨,上帝向女人心中灌輸了對其他女人的仇恨,是因為上帝想讓人類繁殖多多。
小說中的第四個男人叫雅庫布,他即將移民國外,於是來到小城向老友斯克雷托大夫告別,同時他也是來告別他的養女奧爾加的。奧爾加是雅庫布一位老朋友的女兒,父親在女兒7歲的時候被判處了死刑,到後來得到平反。奧爾加長大以後她常常的追問父親的冤情、冤獄和冤死到底怎么回事?這當然是史達林主義的結果,但是雅庫布和奧爾加談話中,說出了一個更深的道理。他說,我要對你說一說我一生中最悲愁的發現,這就是受迫害者並不比迫害者更高貴。
同樣因為政治問題而坐過牢房的雅庫布還有一個個人秘密,他在出獄之後,一直隨身帶著一粒藥片,那不是防止心臟病的,那是一片毒藥。雅庫布的理論是任何人從他進入成年期起都應該得到毒藥,為此應該舉行一個莊重的儀式,這不是為了鼓勵自殺,恰恰相反,而是為了讓他們活得更踏實、更安詳,讓他們活得更明白,知道他們把握著自己的生與死。當然這粒毒藥只是對當時國家政治的否定象徵,在他即將移民國外的時候,雅庫布認為,不再需要它了,於是他想正式的把這粒已經隨身攜帶15年的藥片,還給當年冒險為他配製這粒藥片的斯克雷托大夫。
克利馬有幾個對付女人經驗很足的、很豐富的哥們兒對他出謀劃策,其中一個是美國的老頭伯特萊夫,他教訓克利馬說,誘惑一個女人是最笨的傻瓜都做得到的,但是必須善於了結,這就看一個成熟男人的本事了。伯特萊夫給克利馬出了一個以愛情感化茹澤娜,引誘茹澤娜自己去打胎的主意。
另一個朋友是婦科大夫斯克雷托,克利馬請他幫助檢查到底茹澤娜是不是真的懷孕了。斯克雷托大夫對於女人是素有研究,特別是金髮女郎,他的高見是金髮頭髮和黑色頭髮這是人性的兩極,黑色頭髮意味著活力、勇氣、直率、行動。而金色頭髮則象徵著女人味、溫柔、軟弱和被動。正因為這個道理,女人們為了儘可能的體現出女人味,都會把頭髮染成金黃,而絕不會染成黑色。檢查結果大夫告訴克利馬,那金髮姑娘確實是懷孕了,克利馬聽到這個訊息是嚇得面無血色。
捷克在1957年通過過一部法律,就是墮胎女子必須經過政府下屬的墮胎事務責任委員會批准。於是他們又把希望寄托在斯克雷托擔任主持的委員會開會的時候,能不能通過這個墮胎。然而大夫覺得很為難,因為委員會中有兩位長相醜陋的女士,她們憎惡所有來要求墮胎的女人。於是大夫又有名言說,誰是最激進的鄙視女人派是女人們自己,只有女人才會對跟自己同一性別的人有如此深仇大恨,上帝向女人心中灌輸了對其他女人的仇恨,是因為上帝想讓人類繁殖多多。
小說中的第四個男人叫雅庫布,他即將移民國外,於是來到小城向老友斯克雷托大夫告別,同時他也是來告別他的養女奧爾加的。奧爾加是雅庫布一位老朋友的女兒,父親在女兒7歲的時候被判處了死刑,到後來得到平反。奧爾加長大以後她常常的追問父親的冤情、冤獄和冤死到底怎么回事?這當然是史達林主義的結果,但是雅庫布和奧爾加談話中,說出了一個更深的道理。他說,我要對你說一說我一生中最悲愁的發現,這就是受迫害者並不比迫害者更高貴。
同樣因為政治問題而坐過牢房的雅庫布還有一個個人秘密,他在出獄之後,一直隨身帶著一粒藥片,那不是防止心臟病的,那是一片毒藥。雅庫布的理論是任何人從他進入成年期起都應該得到毒藥,為此應該舉行一個莊重的儀式,這不是為了鼓勵自殺,恰恰相反,而是為了讓他們活得更踏實、更安詳,讓他們活得更明白,知道他們把握著自己的生與死。當然這粒毒藥只是對當時國家政治的否定象徵,在他即將移民國外的時候,雅庫布認為,不再需要它了,於是他想正式的把這粒已經隨身攜帶15年的藥片,還給當年冒險為他配製這粒藥片的斯克雷托大夫。
養女奧爾加對雅庫布的肉體幻想和誘惑成真,斯克雷托大夫想認美國老頭伯特萊夫做義父,從而取得美國護照得以自由的週遊世界。奧爾加失手的把雅庫布的毒藥錯留在茹澤娜的手上,使得雅庫布魂不守舍的要阻止事故發生。克利馬夫人她趕到溫泉查證丈夫的外遇,但是卻治好了她自己的嫉妒症,還有那個美國的伯特萊夫老頭兒突然間和茹澤娜發生了關係和戀情,直到最後茹澤娜因為和男朋友弗朗齊歇克吵架而誤服了毒藥。在茹澤娜死後,一連串的疑團繼續出現。原來茹澤娜肚子裡的孩子並不是小號手克利馬,而是弗朗齊歇克的。那么不知道陰差陽錯的奧爾加,她就一直認為雅庫布謀殺了茹澤娜,但不知道為什麼要謀殺她。
常年不育的美國老頭伯特萊夫的太太在斯克雷托醫生的治療下終於生下了一個兒子。但這個男孩卻長得活像斯克雷托大夫,原來斯克雷托大夫他治療不孕症的一個絕招,就是把自己的精液注射到那些女人的子宮裡。也就是說,伯特萊夫的兒子其實就是斯克雷托的兒子,但與此同時伯特萊夫又很莊嚴的宣告,他已經正式的接受了斯克雷托大夫為他自己的兒子,於是斯克雷托的精子育出的男孩又成了斯克雷托的兄弟。
作品目錄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創作背景
關於《為了告別的聚會》的社會歷史背景,昆德拉這樣闡述:“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被俄國人侵占之後幾年內,在對民眾實行高壓恐怖之前,官方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滅狗行動。這一歷史片段是被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完全忘卻了,而且對他們來說無關緊要,但它具有極高的人類學意義。我僅僅通過這一歷史片段就暗示出了《為了告別的聚會》的歷史氛圍。這一被遺忘了的歷史背景,對於一個被迫生活在極權統治下的人來說是多么重要。”
人物介紹
雅庫布
雅庫布的故事從頭到尾都是沿著離開祖國這件事情敘述的。他在史達林時期曾坐過監獄,現在獲準移居國外。臨行前,他專程來看住在布拉格附近一個療養院的奧爾加和斯克雷托醫生。小說中雅庫布是一個對祖國充滿矛盾感情的一個人,一方面他慶幸終於可以離開這個地方,這個自己生錯了的地方,一個格格不入的地方;一方面,文中又多次提到他對祖國有一種依依惜別之情,並懷著深深地不捨與悲哀。小說最後一部分寫到:“離邊境大約有四小時路程,他並不想開的太快,想到他將永遠不能再看到這個國家,這使得這土地具有了一種珍貴的性質。他覺得他不認識它,它看上去和他心目中的樣子不同。他不能逗留久一點真是遺憾。”馬上他又意識到:“不管他耽留多久,他都不會再深切地重新了解這個國家。他必須平靜地承認這個悲哀的事實,他離開她的祖國,並沒有能夠認識他,沒有從他所提供的一切中獲益。”之後,他帶著對祖國的憐憫和冷淡的、不成功的、悲哀的愛離開。
奧爾加
奧爾加是一個長相普通不太自信的姑娘,一直以來她都不知道如何讓雅庫布脫去“養父”的外衣,讓她實現在他面前做一個真正女人的夢想。在雅庫布離開祖國的前一天晚上她終於得到與他單獨在一起的機會,並鼓足勇氣說出內心的話,展現真實的女人的自己。她的目的是受一種精神的、自覺地、清醒意志支配的,實現的是一種征服的愉悅,掙脫束縛的快感,並不是真正的愛情。
茹澤娜
茹澤娜是以克利馬情人的身份參與聚會的,看起來她充滿不可戰勝的力量—對於克利馬米說,她是“通姦”的道德故事中理直氣壯的人;對於雅庫布來說她是“啟蒙”的話語中占絕對優勢的人,甚至她有時還是“被迫害者的敵人,劊子手的朋友”,茹澤娜背後膨脹的民眾力量,使克利馬驚慌失措地要求妥協,使雅庫布絕望地計畫離開,但茹澤娜最終在聖徒的感化下表示了對世界的友好時,她卻軟弱地倒在了比拉斯科尼利的比謀殺更為恐怖的死亡試驗中,而兇手正是“受害者”。
巴特里弗
在《為了告別的聚會》中,那拉捷克血統的美國人巴特里弗是愛的化身。昆德拉多次利用相關的語境和象徵意義的景物—籠罩在巴特里弗身上的聖潔的藍光,為巴特里弗和女人幽會穿針引線的“象一個展翅飛翔的小天使般的女孩”等等暗示讀者,巴特里弗不是一個凡人,而是一位愛的聖徒。他愛生命,愛生活,愛藝術,愛女人,愛一切。需要強調的是,巴特里弗絕不是個傳統意義的聖徒。他信奉的上帝是被許多西方偉大思想家日夜追思以求復活的原宗教的上帝。這位原宗教的上帝由於科學和理性的無度態肆而被扼殺。奉行禁慾的“壞基督徒”由此偽造了一個假冒的上帝並取而代之。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對假上帝頂禮膜拜。原宗教的上帝和偽上帝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對待生命的態度。前者對生命充滿激情而後者遠離生命,弱化生命,扼殺生命。作者通過雅庫布的生命觀用對照的手法強化了巴特里弗對生命的熱愛。
克利馬
在《為了告別的聚會》中,克利馬是藝術的代表。這個享有盛譽的小號手曾經象維護自己的生命和榮譽一樣維護他的專業演出水平。但是,為了茹澤娜的流產計畫能順利實施,他卑躬屈膝地討好斯克雷托醫生,荒唐地和醫生這位極鱉腳的業餘鼓手組成一個樂隊,並登台演出。
斯克雷托
作為現代科學的象徵,斯克雷托散發出熏天的銅臭。他曾計畫兜售巴特里弗的宗教畫,以圖從中牟利。他趁克利馬有求於他,便藉助於克利馬的名聲組織音樂會,從中撈錢。因此,小鎮上的人都覺得,行醫對斯克雷托醫生來說,“只是一樁副業”,一樁“占去他更重要計畫時間”的“必要而又討厭的事情。”斯克雷托醫生又是死亡的象徵。毒死茹澤娜的那片毒藥。就是斯克雷托不負責任地製造出來的。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而身為婦科大夫的斯克雷托比其他醫生更接近新的生命。然而,他卻比書中的其他人更漠視生命。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為了告別的聚會》通過敘述八個人物曲折複雜的愛情故事,揭示了各個人物在那個歷史時代下的生存狀態、心理狀態、倫理選擇,暗中隱藏的是一定的社會歷史政治現實對人性的壓制和扭曲,導致人自身偏離正確的倫理價值軌道,向著扭曲的方向越陷越深。
《為》中不乏愛情,細品卻發現竟是虛妄。每個人都被困在一種生活狀態里,性結合是其尋求突破的方式,愛情則成為其掩飾見不得人的需求的藉口,最妙的是,自己亦對這一藉口深信不疑。
《為》之身體敘事不僅見於性描寫,亦見於幾處裸體群像的呈現療養鎮的溫泉里每日泡著的各色女人、茹澤娜、奧加爾的青春肉體,茹澤娜死時溫泉里的女體狂歡,昆德拉將精神的神性拉至肉體的書寫,藉以表達時人精神世界的荒蕪與肉慾物慾對身體的攻占身體的狂歡是對神性的反諷,對身體醜化、欲望式的書寫同時亦是對身體神性的解構;神性的喪失意味著責任、愛情、尊嚴等一類高級人格特徵的喪失精神與身體的相繼失守導致了人自身秩序的混亂,在文本中每個人身上都帶著深深的焦灼感,妄圖逃脫生存現狀,做著各種逃脫的嘗試
《為》結局似乎除了茹澤娜的死,一切都未曾改變,甚而大多數人得償所願:克利馬終於解決了茹澤娜,斯托雷托認巴特里弗作養父取得了美國國籍,奧加爾征服了雅庫布相聚為所有人的精神世界帶來了短暫的風波,本就孱弱的精神世界一時間危機重重,終於在眾人的努力下,外在的社會秩序暫歸平靜,內心的秩序亦重新尋找到平衡點,繼續維持著不堪一擊的平靜昆德拉展現了新舊秩序交替下人的掙扎,卻也未能尋到出路。
藝術特色
舞曲是一種源於維也納的輕音樂,這種源於農村的音樂形式,具有輕快的節拍,與當時的嚴肅音樂形成了鮮明比照。維也納圓舞曲形式慣用由序奏部、五首小圓舞曲與結尾這樣一種結構,中央的5首圓舞曲將氣氛一再推向高潮。米蘭·昆德拉崇尚結構。小說精心沿用了圓舞曲的形式結構,分為五個章節,分別用五天的內容來填充,每章標題也直接用第幾天來代替。小說結構清晰,主要根據時間順序以事件發生結構統籌全文。每一大章分為若干小節,小節之間主要是以時空交錯結構和並列組合結構為主。
《為》既吸取了音樂上圓舞曲的結構形式,又形成了諸多不可能的情節滲透在一起的戲劇形式效果。小說主要採用了順序插敘相結合的表達方式。讀《為》就像在看一部電影,一幕幕清晰且流暢。圓舞曲輕快的節奏賦予作品的結構和語言風格,似乎與作品的沉重的主題產生鮮明的對比。或許,這種強烈的反差本就是作者給出的預示,預示出了人設立的種種“標準”的荒誕;亦或是暗示人們無論生命有多沉重,命運有多么難以捉摸,都應該以歡快的態度去度過。這又與昆德拉一貫秉持的小說觀點相呼應,那就是把偉大的主題寓於輕鬆戲謔的結構形式當中,運用幽默的手法,諷刺反襯世界的荒誕,突出主題的沉重與偉大。
作品影響
《為了告別的聚會》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已在全世界34個國家和地區出版。
作者簡介
米蘭·昆德拉,捷克小說家,生於捷克布爾諾市。父親為鋼琴家、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童年時代,他便學過作曲,受過良好的音樂薰陶和教育。少年時代,開始廣泛閱讀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20世紀50年代初,他作為詩人登上文壇,出版過《人,一座廣闊的花園》(1953)、《獨白》(1957)以及《最後一個五月》等詩集。但詩歌創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最後,當他在30歲左右寫出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從此走上了小說創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成功,連出三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馨。作者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昆德拉失去了在電影學院的職務。他的文學創作難以進行。在此情形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克,來到法國。
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喜愛的外國作家。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輕》(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才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成功,連出三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馨。作者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昆德拉失去了在電影學院的職務。他的文學創作難以進行。在此情形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克,來到法國。
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喜愛的外國作家。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輕》(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才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