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萬林,男,出生於農村。作家,網名柳梢清輝,暱稱柳大哥,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萬林
- 別名:柳大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作家
- 出生地:湖北省
- 代表作品:《拽住時光》、《攙住落日》
人物簡介,著作介紹,拽住時光,攙住落日,驚天羊洲,資深局長,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高中畢業後回鄉當過農民、記工員、民辦教師、赤腳醫生,後參加高考跳出“農”門;先當醫生,後轉行當幹部,在底層官場工作近二十年。於1981年開始文學創作並在《長江文藝》、《芳草》、灶悼企《布穀鳥》、《湖北日報》發表文學評論,1985年被錄取並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評論進修班深造。1995年起轉入報告文學、散文創作,其中中篇報告文學《向下崗工人致敬》被《報告文學選刊》全文選載。出版有散文集《拽住時光》、《攙住落日》等。後以主要精力從事長篇小說創作。著有農村現實題材長篇小說《驚天羊洲》、底層官場生活長篇小說《資深局長》等。是湖北省作家協會、湖北省人事廳聯合命名表彰的“全省作家協會系統先進工作者”。
著作介紹
拽住時光
散文集《拽住時光》,呂萬林著,大眾文藝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世上最受重視的是生命,最易忽視的是時光。而生命與時光如影隨形須臾不可分離,珍惜時光就是珍視生命。散文集《拽住時光》的作者呂萬林,是個既重視生命又珍惜時光之人。從一個回鄉知青到鄉鎮醫生,從一個普通計生委幹部再到鄉鎮長,從企改工作組長再到縣市衛生部門官員,無不留下他與時光競爭的軌跡。不安分的他在主業之外,還有一個枝江市作協主席的兼職尋匙雅,對於這種“不務正業”,他自己解釋說:“用別人打麻將的時間,多讀了幾本閒書,瞎寫了幾篇拙文。”
《拽住時光》以其真情實感打動人。真情實感是對文藝作品的基本要求,然而如今的文藝作品卻大多難以做到,不然,為何巴金親自提倡“寫真話”呢?該書第一節《羊角洲風情》里,狗丫根草、野菊花、銀剃促設捆沙地、蝦子溝、老牛車以及羊角洲妮子,一幕幕閃跳了出來,把我拽向寧靜而又美麗的故鄉,拽回苦澀而又快樂的童年。有“長江第一洲”之譽的百里洲,古樸淳厚的民風,豪爽灑脫的洲民,剛烈美麗的女子,在呂萬林的筆下活龍活現,既真實生動又充滿溫情厚愛。從他拽住的這縷時光里,也調動贈料催起我對故鄉與洲民的“那陳年高粱酒樣的”深情。
《拽住時光》以其人生思考啟迪人。《草芥人生》一節,是作者人生觀的袒露。人生短暫,時光寶貴,生命珍貴。而多少人能正視人生的真諦?又有多少人不揮霍時光?呂萬林以其“從死神嘴丫奪回了一個人生”的親身經歷和切身體驗,啟示我們:人生短暫,歲月無情,難道我們就只能被動地聽任所謂命運的隨意擺布么?人們都說生活是過眼雲煙,江河逝水,去而不返,其實在某種特定情境下,我們可以拽住時光的衣袂,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營造……
《拽住時光》以其藝術膽略吸引人。《緊急捆辯搶救》是全書的壓卷之作。該作以“市委市政府企改工作組長”的“我”的視角和經歷,藝術地再現了一個有著1800多人3000多萬元產值的被單廠,從資不抵債瀕臨破產到改革解困再到破產的艱難真實歷程。作者以日記形式,傾注了大量有關國企改革和如何對待國企職工的有益思考,有些是發人所未發乃至驚世駭俗的。這需要一種膽略,即為了藝術的真實而不怕觸犯思想禁區的膽略。為了藝術,為了民眾,呂萬林做到了這一點,作為讀者和朋友,我由衷地高興。
《拽住時光》是作者靈魂與生活的結晶,向讀者袒露的是一顆真實的心靈和一個真實的世界。在零距離的生活感受和瀕死的生命體驗之中,直面人生,直面現實,直抒性靈,水乳交融著作者的人文關懷與理性思考。
攙住落日
《攙住落日》,紀實散文集,呂萬林著,北京圖書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這是作者2004年以來創作的紀實散文精選結集。
全書23萬餘字,共七個部分。第一部分《邊緣三昧》,以作者在人生各個“場子”里的“邊緣”體驗及酸甜苦辣的難言滋味,“以小見大”地再現出世風日下在單個社會成員身上的“燒灼”與“投影”;第二部分《懷想老洲》,由“燒灼的疼痛”勾起作者對其青少年時代家鄉人、事的美好回憶,以“春秋鞏己地體曲筆”委婉表達了對清澈世風的懷想和追求;第三部分《樂讀淺思》,以作者閱讀紙質的書、網兵嚷歸絡的書和社會的“書”、自然的“書”的“淺思”,啟迪我們透過萬花筒般的社會表象,去挖掘和窺探社會、人生及生命的本質和本原;第四部分《且行且吟》,作者通過對祖國的名山大川、歷史文化遺蹟的“行吟”,在帶給我們美的享受的同時,引領我們思考當下迫在眉睫的理想信仰迷失、物慾橫流、原始本能放縱、享樂至上、社會財富畸形分布、底層民眾憤懣不平等問題的成因及其治理良策,以及社會成員本身的行為校正途徑;第五部分《親歷驚瞬》,通過對“小姐”“賣青春”、性倫理顛覆、賭“六和彩碼”盛行、官場潛規則“檯面化”、“人心變硬變粗”等“驚駭瞬間”的“現場描寫”,長空驚雷般地警示人們:某些司空見慣的事件和現象,實乃我們有意或無意促成的社會“變態”及“膿癰”,而這些“變態”與“膿癰”,恰恰正是導致世風日下的罪魁禍首、得力幫凶即“太陽黑洞”;第六部分《紫鴛飄零》,以作者所熟悉的紫鴛廠從興辦到興盛到走下坡路直到被“餓螞蟻分屍”的歷程,和紫鴛人由農村進廠到成長為骨幹乃至廠長再到墮落或下崗直至飄零的全鏡頭掃描,“解剖麻雀”般地讓我們釐清了“紫鴛”的悲劇及其成因,實際上也讓我們以此“一滴水”發現了“太陽黑洞”與“落日”之間的隱秘關係。第七部分《人魔較量》,以“防非前線指揮員”的視角,“過電影”般地再現了那緊張、難忘的歲月,啟發我們思考人與“魔”乃至國人與“落日之魔”的關係,發人深省。
藝術風格上,《攙住落日》保持了作者原本的“直面現實、直抒性靈”寫實品格,還嘗試以小說手法來紀事、寫人,不僅增強了散文的可讀性和愉悅性,而且塑造出了“老洲人”明姐、槐哥、泰哥、冬裹子,“老丈人”、“小女婿”,“小姐”梅子、燕子、小娥,女計生幹部小紅、小玉,“玩小姐”的“老渣貨”,“紫鴛人”劉新、李權、柴廠長、辛廠長和下崗職工李永蘭、蔡老三、“油腳子”,衛生局鄭局長、柳局長、胡耿之和“消殺隊員”老楊等人物群象。雖然沒有如長篇小說那樣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但作為敘述者、思考者的“我”,卻像一根或隱或顯的紅線串起顆顆珍珠,把上述人物和所有故事都連成了一個整體,因而做到了形散神聚、“人以載道”,大大增強了散文的思想、藝術魅力。
驚天羊洲
《驚天羊洲》,長篇小說,呂萬林著。
這是我國第一部正面、直接描寫以稅費改革、合村並組、“海選”村官“三合一”事件為主幹的農村現實生活長篇小說。位於玄洲尖端的羊洲村,爆發了一場場為爭取或保護各自權益而不惜以生命作代價的鬥爭。這場鬥爭致多人自盡,因而驚動了中央。小說故事情節起伏跌宕、引人入勝,人物眾多且各具個性、躍然紙上,地域色彩濃郁,傳統文化特色鮮明,運用大量鮮活靈動的俗言俚語來刻劃人物、描繪羊洲和玄洲的農村生活,極富“炊煙”氣息。
資深局長
《資深局長》,長篇小說,呂萬林著。
這是一個資深知名第一副局長曲折而又感人的故事。小說通過對主人公魯順剛的生活、心理、工作、社會交往、官場拼搏、情感經歷等全方位的生動描寫,既真實再現了底層官場及醫療衛生系統的現狀及內幕,又精心塑造了一大批行政官員和醫療衛生管理者及醫護人員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還蘊涵著作者本身作為“資深、知名副局長”從政二十多年的酸甜苦辣、人生思考與人性關懷。
作品評論
萬林的時光
——呂萬林散文集《拽住時光》序
陳宏燦
生命是一種占有,占有那么一點點時光,短暫如白駒過隙。惟其短暫,才彌足珍貴,萬林也才要拽住她。論年齡,我們差不太多;論生地,同是枝江市人,他在上百里,我在下百里。在經歷的時空點上,我們相隔很近很近,因而他的《拽住時光》,也拽著我在逝去的時光里遨遊。
我和萬林相識時,萬林在百里洲衛生院當醫生,我在百里洲公社機關供職。他的醫生當得怎么樣我不得而知,但他的文章寫得好我是知道的。當時,省里的一家雜誌社通知他去參加筆會,單位上大約覺得這有點兒不務正業,不同意他前往。我利用“職務之便”為他說話讓他去了。後來我讀到了他發表在《長江文藝》上的一篇評論文章,是評當時的獲獎小說《賠你一支金鳳凰》的。文章寫得議論風生,頗有功底;又聽省城文藝界的朋友說,呂萬林是很有才氣很有培養前途的青年文藝評論家,就由衷地為他高興。
後來,我被調到鄰縣工作,和萬林的來往就少了。不久聽說他被調到縣計生局工作,又作了一品必須忙得團團轉的小官,就想著他的創作是要被耽擱了,也許他會徹底放棄。假如他要做,官人和文人兩種角色打架,弄得不好會如家鄉民諺所說:一跤摔在門檻上——兩頭都不落實。未成想今年初夏的一天,他把一本列印裝訂得規規整整的書稿擺放到了我的面前。再看他年近五十的人了,雖然頭部有些“沙漠化“,臉上有了若許皺紋,但神情爽朗,說笑聲里中氣十足,給人一種精力旺盛、雄姿英發的感覺。
“袒露在你面前的,是一顆絕對真實的心靈,是一個絕對真實的世界。”萬林如是“廣告”他的散文集《拽住時光》。在矯飾作秀、假冒偽劣無孔不入,屢屢讓人上當的世道里,萬林的“廣告”又是否可靠呢?然而,讀過了,方知道他那份感人的真實、真誠、真性情。不僅僅是真實,而且是善而又美的。
外婆、瓷咪壺、野菊花、牛車、風箏和狗芽根草組合成的《羊角洲風情》,親切而又迷人,而他的回想和思索,也啟人心智。且看萬林筆下的牛車:“牛車的構造利用了一些力學原理,牛車的形態則富有諧調美、動態美……兩條牛並肩入軛,一漢子手持牛韁、車把而揮鞭前行在寬展的大路上,十分威風,載起貨來,前低後高,前瘦後肥,車頭與車架之間一拱相連,如彩虹飛躍一峰一丘間,煞是好看。整套車呢,遠遠地看起來,就像一隻在低頭吃草的長頸鹿,那車頭上的車把不正是長頸鹿斜伸的鹿角嗎?”可後來,牛車被拖拉機而後又被汽車所取代。萬林便有些遺憾。他衷心擁戴歷史的顏面日日翻新,最為欣賞歷史舞台上的角色“各領風騷三五年”,卻又“不知怎的,我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我深切地懷念那牛拉木軲轆車隨口唱出的‘咿呀——咿呀’婉轉悠揚的歌聲……”。歷史的尺度和審美的標準在這裡打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大約也是人作為歷史主體和審美主體的一種無奈。
《草芥人生》所集納的一組文章,以苦與樂、輕與重、灑脫與羈絆、屈辱與光榮、沉抑與奔放、知足與進取建構了一部人生的多重奏。因為有一位“老上中農”的父親而被撤消中隊長的“紅領巾”的屈辱、板車陷入稀泥坑後一位中年人的幫助留給搶煤青年的溫馨、鮮血涌流不止生命垂危的“死亡體驗”、面對著滾滾商潮橫流人慾而醉心夜讀的“溫馨島”,萬千滋味,萬般感慨。是屬於他個人的,也是屬於人群的。
人世有許多磨難,人世有許多誘惑。人生有許多選擇,人心有多種境界,難能可貴的是找準並堅守自我。或許,人生世上該做什麼角色,都是上蒼分派好了的。萬林似乎不願為自己的人生定位瞎操心,他更看重的人的本真價值和心之歸依。《閒做“邊緣人”》到《我難以……》三篇堪稱他的人生宣言。他說生活於當代社會,好多人都感到特累。他說他不累,沒有別的訣竅,做個邊緣人吧。“對工作,盡職盡責讓人無可挑剔;對官位,讓別人去爬吧,我不羨慕也不在意;對名譽,我看重,對金錢,我看輕;對文學,我不能太投入,也不必太投入,快樂就成!休管出了幾部書,不管文壇作何評價,都是身後身外事,太計較豈不傻?唯有在創作在讀書時獲得的快樂,那種感官的暢快,靈魂的愜意,精神的舒爽,才是生活給我們的豐厚回報。”他認為人“太現實了,必沾染滿身銅臭氣、宦場氣和世俗氣,那為我所不齒,而太理想了,容易變成虛無縹緲的雲,失卻了家園,像浮萍樣沒有了根基。”因而,他的選擇是遨遊於現實和夢幻的邊緣,在現實與夢幻的交叉處尋覓寧靜,尋覓郊野,尋覓朴真。在《詩意地棲居奇石中》,他寫道:“如身之需房寢,心亦需棲居。身久不入寢必疲,心久不棲居必累。身疲易緩解,心疲則難醫治。”“藏石之樂樂何在?樂在心有所棲也……”。這些話爍爍然閃射著哲思之光,是一種養心之道,是一種人生智慧。
《緊急搶救》算得全書的壓軸之作。也許因為文如其人吧,既然萬林做著邊緣人,那么這篇文章從文體上說也就隨之“邊緣”起來了,是散文又不是散文、是小說又不是小說。他冠之於“非虛構小說”,卻又聲明所說人、事並非實指,僅作符號之用,“敬請讀者諸君切勿對號入座”。
其實,一部作品到底歸入哪一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好看不好看,是不是對人有所啟迪。在這些方面,《緊急搶救》是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的。作品寫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我”作為工作組長,與另兩名組員前往特困企業被單廠解困的故事。他們進廠時,這家曾經輝煌過的廠子已是百孔千瘡,風雨飄搖,事實上已近乎冰海沉船。面對著逃債逼款、停產待料、職工鬧事、廠長弄權的陣陣驚濤,雖經上上下下百般努力,終以失敗而告終——解困未成破了產。真有點兒“才自清明智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的味兒。“我”面對著說說笑笑如節日重逢的前來領救濟金的工人們,不忍多看,悄然離開現場。
可貴的是,作者不僅敘述一個廠子從解困到破產的經過,而且展示了自己作為箇中人的心靈天平和情感歷程,展示了作者的平民立場和悲憫情懷。許多細節感人至深。當作者得知某市一個三口之家,夫妻倆均為下崗職工,過年了,家無兩肉。樓上掉下來一根香腸,做父親的撿起來給幼兒吃了,但不堪忍受做了賊似的巨大心理壓力而自縊。作者“夜讀書,陷入深思:我們廠職工加上雙職工及其家屬兩三千人,廠里的生產經營不能維持之後,該不會有一個或幾個家庭重演這類悲劇?既然這類悲劇重演的可能極大,那么,從根子上講,人們怎樣才能擺脫社會強力所帶來的苦難命運呢?假若我們暫時無法通過自身力量戰勝或者抵擋苦難,我們能否像西人或我國信佛的人那樣,藉助於類似於宗教的神秘力量,來幫我們順利渡過本來是可以渡過的磨難?——對於芸芸眾生,尤其是處於人生坎坷中的普通人,他們特別需要的,就是讓自己及其家人、親友具有穿越苦難荊棘、魔窟、地獄的信仰和精神力量。在這方面,國人是否特別缺乏?”社會上一少女被人謀財害命,作者“想到1880多名工人失業之後,極少數人也有可能去偷去搶,一股寒氣由腳底而生,全身不由一抖。”98抗洪搶險中,被單廠的段面有上10米,沒錢買帳篷,便以本廠職工在堤內腳下的老屋作哨篷,輪流值班。有事情做了,工人們有說有笑,仿佛回到了企業風光時期,“我”買了袋西瓜碎給大家吃,大家直叫甜,而我心裡不知有多苦!趕忙背過身,付款,離去。
讀到這些,我想萬林這個“邊緣人”其實並不邊緣,他是一個特別關注現實並且將心靈深深切入現實的人,對人、對人群懷有深厚的同情、悲憫和責任感;如果說他邊緣,那就是他將自己對於他人的責任感,化著關於人的精神出路的思索,並企求著讓自己的精神首先獲得解放,渡已而後求渡人。
歲月有痕,不負時間的精彩
——讀呂萬林散文集《拽住時光》之淺見 方非
看到過一則格言,“我們無法延伸時間的長度,可是我們可以延伸它的寬度”。這個格言用簡短的話語說到人們不要悲觀而是要用積極的人生觀對待生活、享受生活。用《拽住時光》作為文集的書名,可謂這種心態使然吧,正如書中作者的朋友陳宏燦的作序中開篇所言“生命是一種占有,占有那么一點點時光,短暫如白駒過隙。惟其短暫,才彌足珍貴,萬林才要拽住她┅┅”。“萬林”是這位朋友對書作者的暱稱也是柳梢清輝的本名。序寫得很詳細,從文集作者的青年時代到現在的人到中年走過的履歷,又從作者的為文之路寫到本書的重要章節和精妙之處,可見序作者是一位引導並支持過柳梢清輝的為文之路的良師益友,這樣的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想他們的友誼是一壇溢香的美酒,不僅不會因時光的流逝而變淡消失,而且還將會更加濃烈醇厚。
本書除了序言和作者的後記以外,用傳統而又獨特的甲、乙、丙、丁、戊排列著五大章節的順序,分別是羊角洲風情、草芥人生、旅思碎片、柳廬隨筆、緊急搶救(工作組長日記)。
《羊角洲風情》輯是一篇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圍繞著美麗的羊角洲回憶了老屋的牛車、外婆的小河、童年換取過學費的狗丫根草、在野外放自製的“八卦”風箏、還有無意中被打碎了的瓷咪壺、多才多藝的羊角洲俏妮子,難忘的挽著一籃金黃色野菊的“她”,這些深深的記憶如一幅幅色彩鮮艷的圖畫在讀者面前展現。
羊角洲這個地名在我眼裡不是陌生的了,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可以在此贅述一下,早在數月前我就在柳梢清輝的一篇《擁吻老城》的帖子中看到過它了。這篇帖子是標準的寫實散文,文中以父子三人臘月里逛街這個視角寫了羊角洲對河的老城數十年的變遷,文字平實感人,又融入了不少作者的內心獨白。因而雖說是網頁快速瀏覽,一讀之下還是品味出了作者的深厚文字功底。文中,“一位古稀之年的羊角洲老人,母雞呵雛樣地領著他的一個四十八九、一個四十掛零的兩個兒子,徒步出洲涉河”。作者就是這位上有老父下有年歲相仿手足的“我”,沿著南街、十字街、東街一路走來,十分繁華、看起來琳琅滿目的貨物堆積,但竟找不到要買給家中年邁母親的舊式穿著舒適的一雙棉鞋。還有曾經在少年時代奉作精神食糧的書店也無影無蹤。這是一個現實,於是就顯露出了平日裡深藏著的一個愛好書籍的並見慣繁華世事的中年人的滄桑感。
好,再回到本書中來,書中說到,羊角洲位於枝江百里洲的尖端,因似羊角而得名,這“羊角嘴薄、肩削、腰凹、裙裾寬展,如一窈窕村姑執著地守護著形若葫蘆俯臥物華天寶的百里江洲”。羊角洲是柳梢清輝的家鄉,在這裡有他的童年回憶,有他的青春綻放,有仍在那裡生活的摯友和父母家人,這裡就是他生命的根、創作的思想源泉。
都說文由心生,觀察一個人的文字,可以將他的為人之道窺到十之八九。《草芥人生》輯就是這樣的理性文字,讀了之後不由人不為柳梢清輝的為人真誠而感動。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他懂得人生需要好好享用和珍惜,見《撿回的人生》。孩提時家中一貧如洗但不減對書和知識的渴求,雖歷經多年仍耿耿於懷,見《渴求甘霖》。初冬的“一九”中拉著一板車蜂窩煤回家路上陷在泥濘中,體力透支竟嘔吐得快暈倒,萬般無奈之下,遇到了一位活雷鋒般的老工人慨然相助,聆聽了“心氣不要太盛喲,年輕人,少拉點嘛”哲人般的聲音,見《濡澤細雨中》。其後的《我的溫馨島》、《我的退休夢》、《閒做“邊緣人”》等篇闡述了作者的為人為文的道德底線,讀來不愧是字字真言,讓人受益頗多。《拽住時光》是點睛之作,切中書名,從一次同學聚會開始,針對當年意氣風發的同學少年到如今的各不相同的人生境遇,感嘆時光的無情催人老,“聚會的對象,組織者宣告‘都通知了’,實際上卻有不顯山不露水的著意選擇,未能過江,至今尚在洲子上苦苦掙扎的自不必說,即便一些各將本事跳出農門,當前境況頗窘的,均輕輕地巧妙地若篩花生濾沙子般漏去了。一項民間、純私下的活動居然如此這般┅┅”。是呀,人生雖說是一場過眼煙雲,世人莫不為這些富貴浮雲所蔽。七言《望女成鳳歌》、五言《平心靜氣謠》這兩則穿插在文集中的仿舊體詩,回味著養育女兒成才之路中的點點滴滴及自我調侃著人過半百得來的甘苦滋味。
《旅思碎片》輯有作者遊歷過的名山大川的魅力,是放鬆心境的閒適之作,同時也表達了對文物遺蹟的保護現狀的憂思。
《柳廬隨筆》是《拽住時光》散文集中的一大亮點。在這一輯錄中,可以看到柳梢清輝文學評論的強項,筆峰直指文壇、詩壇、影壇,有不少獨到的觀點和看法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其中有一則《“拖拉機”里道行深》,歷數流行湖北一帶的一種打撲克的規則和玩法又亦莊亦諧,“對子拖拉機”、“叫主”、“副”牌稱雄、“摳底翻番”等形象的比喻,讓人讀來忍俊不禁,啞然失笑。我在散文集中的隨筆篇中看到有一篇《文潮湧枝江》,從枝江近年來的賞石文化、瑪瑙文化的興起,談到枝江文壇的文學創作,這又是文集中思想性很強的文章。“因瑪瑙這個小精靈而起,由瑪瑙河及注入了瑪瑙河水的長江枝江段所哺育,由土生土長的枝江人和枝江化了的外籍枝江人所創造,以賞石藝術、文學藝術、舞台表演藝術、美術、書法藝術、根雕根藝為主要內容,以柔合曼妙、雅致精巧為風格特點的地域文化.....枝江的文學藝術也不能一味地陰柔下去,在保持其溫柔曼麗的風格特點的同時,應特別注意適當輸入雄性激素,以使‘瑪瑙仙子’形神俱妙”,是作者作為“邊緣人”應該持有的觀點。《五月的聚會》是必不可少的,是作者重歸文壇的里程碑。在這場1997年的枝江文藝界聚會中,作者自省近幾年的“眼高手低”,感嘆於不屑自己掏錢出書,雖然後來有《羊角洲風情》散文小輯問世,但佳作頻傳的文友們沖向了高地自己被甩在了山腳的鐵的事實,在文中作者寫道:我敦促自己,在血壓能夠承受的時候,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多讀書,精讀書,勤思考,在靈感突襲的瞬間,張開臂膀擁住靈感,提起禿筆記住情感的浪花與思想的潮汐。這些質樸無華的語言簡直就是一個為文者的誓言,從這裡可以感覺到為了文字,作者付出了不少的艱辛。
書中穿插著柳梢清輝精選的部分生活小照,有的凝神靜思,有的倘佯在山水間,有的喜形於色。這些照片中有單人小照,有夫妻兩人的相依,有父女的親昵,也有一家三口的其樂融融。它們與作者的文字交相輝映,折射著他真實的生活。我看到,父親多才多藝,母親溫柔嫻淑,女兒學有所成,這是一個溫馨的小家庭。《柳廬隨筆》輯中用部分篇幅描述了一個為夫為父的情感世界。在《枝椏和她的影子》中,有這樣一段短句“為父的,是呂氏宗族大樹上的一支枝椏,為女兒的,是這枝椏的影子。在陽光的照耀下,影子還能是枝椏的翻版么?” 曾經在女兒眼裡無比崇敬的父親忙完了工作忙寫作,對於父親的寫作愛好女兒作出了“對社會有益嗎”的尖銳詰問。是呀,生命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年幼的女兒長大了,有著和父親不一樣的屬於她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理所當然的事。在隨筆輯中也收錄了數篇女兒的作品,這位北大學子的文筆也是不可小瞧的。
至於集子中的重頭戲《緊急搶救!!!》,用近五十個小篇章記敘了一個廠子從解困到破產的經過,是一個來源於生活又藝術化了的悲劇,開篇的陳宏燦作序中已作了詳細的解讀,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請將不如激將,柳梢清輝在徘徊於文字之外的數年中,在朋友的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下重新拾起了生花妙筆,終於完成了散文集《拽住時光》的編著,是值得慶賀的事。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言,有了這個開端,“抓緊時間趕自己的路,若有可能,興許再采點路邊的野果呈給讀者也說不定。”
讀完柳梢清輝的本集作品,我知道了他曲折的人生經歷,從一個農家子弟到高考跳出農門,當過醫生,進入政界,目前在政府某部門擔任要職,同時也是宜昌市的作協理事。這一路走來,有過雲捲雲舒、起起落落,豐富的閱歷也沉澱了不少的文學素材,兩者相輔相成,才有了這想要拽住時光的一腔豪情。
浩瀚的書海,匯入的每一滴浪花都有它的精彩!
拽住時光的衣袂
——評呂萬林散文集《拽住時光》
李雲述
世上最受重視的是生命,最易忽視的是時光。而生命與時光如影隨形須臾不可分離,珍惜時光就是珍視生命。散文集《拽住時光》的作者呂萬林,是個既重視生命又珍惜時光之人。從一個回鄉知青到鄉鎮醫生,從一個普通計生委幹部再到鄉鎮長,從企改工作組長再到縣市衛生部門官員,無不留下他與時光競爭的軌跡。不安分的他在主業之外,還有一個枝江市作協主席的兼職,對於這種“不務正業”,他自己解釋說:“用別人打麻將的時間,多讀了幾本閒書,瞎寫了幾篇拙文。”
《拽住時光》以其真情實感打動人。真情實感是對文藝作品的基本要求,然而如今的文藝作品卻大多難以做到,不然,為何巴金親自提倡“寫真話”呢?該書第一節《羊角洲風情》里,狗丫根草、野菊花、銀沙地、蝦子溝、老牛車以及羊角洲妮子,一幕幕閃跳了出來,把我拽向寧靜而又美麗的故鄉,拽回苦澀而又快樂的童年。有“長江第一洲”之譽的百里洲,古樸淳厚的民風,豪爽灑脫的洲民,剛烈美麗的女子,在呂萬林的筆下活龍活現,既真實生動又充滿溫情厚愛。從他拽住的這縷時光里,也調動起我對故鄉與洲民的“那陳年高粱酒樣的”深情。
《拽住時光》以其人生思考啟迪人。《草芥人生》一節,是作者人生觀的袒露。人生短暫,時光寶貴,生命珍貴。而多少人能正視人生的真諦?又有多少人不揮霍時光?呂萬林以其“從死神嘴丫奪回了一個人生”的親身經歷和切身體驗,啟示我們:人生短暫,歲月無情,難道我們就只能被動地聽任所謂命運的隨意擺布么?人們都說生活是過眼雲煙,江河逝水,去而不返,其實在某種特定情境下,我們可以拽住時光的衣袂,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營造…… 《拽住時光》以其藝術膽略吸引人。《緊急搶救》是全書的壓卷之作。該作以“市委市政府企改工作組長”的“我”的視角和經歷,藝術地再現了一個有著1800多人3000多萬元產值的被單廠,從資不抵債瀕臨破產到改革解困再到破產的艱難真實歷程。作者以日記形式,傾注了大量有關國企改革和如何對待國企職工的有益思考,有些是發人所未發乃至驚世駭俗的。這需要一種膽略,即為了藝術的真實而不怕觸犯思想禁區的膽略。為了藝術,為了民眾,呂萬林做到了這一點,作為讀者和朋友,我由衷地高興。
《拽住時光》是作者靈魂與生活的結晶,向讀者袒露的是一顆真實的心靈和一個真實的世界。在零距離的生活感受和瀕死的生命體驗之中,直面人生,直面現實,直抒性靈,水乳交融著作者的人文關懷與理性思考。
在拽住的時光里漫步
——從《拽住時光》看老呂其人
溫志泉
我不是百里洲人,卻對那江心小島充滿著渴望。二十二歲以前,始終沒有機會踏上他一步,一直只能站在江邊,遙望著那片神秘的土地,思想著,猜測著孤洲人是過著怎樣的一種生活。因為她的出現,我踏上了這片嚮往已久的熱土。雖然只是在江岸下的幾公里內巡迴,無緣漫步百里,卻已經將心中的疑惑釋然。因為分離,或許無緣再踏上這小島一步,只好將那份解讀孤洲的渴望再次埋藏心底。
初識老呂,得益於枝江文壇的組建。年近五十的他雖見歲月的無情在他臉上留下幾尾皺紋,頭髮由於明顯的用腦過度而略開頂,卻是面透紅潤,一身富態。說話中氣十足,笑聲響若洪鐘。受老呂抬愛,得其親筆簽名送得《拽住時光》一本,愛不釋手。這段時間我使跟隨著老呂往昔的筆記,在呂老拽住的時光里暢遊了一回江心孤洲,樂不思歸。
翻開書,首先感覺到老呂是一個真誠的人。他在首頁這樣寫到:袒露在你面前的,是一顆絕對真實的心靈,是一個絕對真實的世界。在當今這肉慾橫流,爾爾虞我詐的世道里,有幾個人能真正體現出自己的真誠?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相信別人的真誠?但是你看了《羊角洲風情》這組特殊的人文景象後,相信你對這份真誠不會再有絲毫的懷疑。這是一組由牛車,野菊,風箏和羊角洲女子組成的特殊風景。那老屋旁已經逐漸被“手扶子”和“洋驢子”代替的牛車,見證著一個時代發展的過程,真實的再現了老呂青少年時代的鄉村生活,並向讀者解讀著“時過境遷”,“各領風騷三五年”的定理。“卻又無法忘卻那木軲轆行走時的咿呀聲”,述說著文者對童年幸福生活的無限懷念。還有那被採摘到喧鬧城市而凋零衰頹的野菊花,那被電視逐漸取代的鄉村電影,無時不在講述一片懷舊思鄉的誠心和一段用心去品味過的生活景象。無法阻止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卻又無法挽回已經流逝的時光,矛盾思想應然而生。在無法兩全其美的無奈中,只有用文字,將流失的光陰拽住,永遠拽進心中。
看了《草芥人生》和《旅思碎片》兩輯,你會覺得老呂是一個非常善於思考的人。和老呂一樣,我也是一個被撿回來的生命。記得十歲那年,因腿彎部長一膿包後惡化,被醫生診斷為“敗血症”而本該失去的生命,卻在一鄉土游醫兩刀破開後奇蹟般的將生命延續下來,後來逐漸學會了釋然。當然我這份幼稚的釋然無法和老呂成熟的思維相提並論。老呂所經歷的是在拼搏中豐收喜悅,在失落中激發智慧,在歡樂中尋求真理,在世俗中尋求超脫的一生。這組由在生與死,愛與恨,喜與悲中掙扎而形成的生命交響曲中,無時無刻不是由蔥鬱的思維來為人生導航。他身居官場卻討厭世俗,能將思想驅駕於世俗之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成功。所以他覺得生活並非像別人所說的那樣累。所以他能將自己稱作“邊緣人”,他這樣寫到:“對工作,盡職盡責讓人無可挑剔;對官位,讓別人去爬吧,我不羨慕也不在意;對名聲,我看重,對金錢,我看輕;對文學,我不能太投入,快樂就成!休管出了幾本書,休管文壇作何評價,都是身後身外事,太計較了豈不傻?唯有在創作中在讀書時獲得的快樂,那種感官的暢快,靈魂的愜意,精神的舒爽,才是生活給予我們的豐厚回報。”這正是思想的結晶,也告知讀者一種“知足長樂”的情懷。
《緊急搶救》和《柳廬隨筆》兩輯更是徹底的展示出老呂為人的正直和責任感。老呂關注弱勢群體,關注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狀況。處理問題本著從老百姓利益出發,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對人對事,得到人們的擁護。這正是因為他有著一顆真誠而善良的心。人說為官難,做一個好官更難,了解了老呂這種心態的朋友相信你不會再覺得有什麼難吧?當然,我不是官,無法體會箇中深刻的含義,但是從老呂持管的枝江市作家協會工作能看出來,老呂是很有責任心的人。從書中幾篇關於文聯和作協的會況實錄,可以看出他對目前本土文學界處於低谷狀態的憂慮,可以看出他為枝江文學界文友取得的成績表示出的高興。“瑪瑙文化”源源流長,在經歷近代低迷後目前到奇石文化支撐著整個文學界,他心中不安和不甘。但是在他這隻文壇領頭雁帶領下的枝江文壇,出現的一批年輕文者更給文界於希望,相信吾輩文友定能和老呂一樣,懷著一顆責任心將枝江文壇“瑪瑙文化”推向另一個高峰,讓文學事業如瑪瑙一樣璀璨。
聞老呂又一力作《驚天羊洲》問世,相信是一部更值得讀的書。或許讀後還能隨筆塗鴉說上兩句。
《拽住時光》拽回了我的時光
胡祖義
呂萬林先生送給我一本他的大作《拽住時光》,在回家的路上,心想,坐車還要一個多小時才到呢,何不把那本《拽住時光》拿出來翻翻。沒想到這一翻,他文章中的“滾珠果子”、“摻砣螺”、“打棒棒”和扯在夜空中的白幕布,一下子把我拖回我的童年時代,於是我幾乎跟著呂先生一起走過了他四十多年的歲月。
讀完之後,掩卷思考,似乎沒有很不想讀的篇目,而以《外婆住在小河邊》、《拽住時光》和《撿回的人生》給我留下的印象尤為深刻。
也許因為我和呂先生是同齡人的緣故吧,他的《拽住時光》真的把我的時光也給拽了回來,讀著讀著,我的一些同學也成了文中的不速之客,我腦海中同學的身影很快和呂先生文中的同學疊映在一起,那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我似乎聽到了他們的言笑聲,於是,我和呂先生都被拽回到三十多年前去。
是真地被拽回到三十多年前了嗎?答案卻是否定的!怎么可能呢?三十多年後的同學,彼此之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地位、經濟條件、人情世故……不能不在大家間產生隔膜。你看:同學嫁姑娘,四五十人一個班的同學,為什麼只來了十幾個?問主人,曰,都通知了。是不是都通知了呢?未必;都通知了,為什麼一多半沒來呢,其中的奧妙可就大了!於是,《拽住時光》在拽回時光時,也順帶拽回了些須酸甜苦辣。所以《拽住時光》似乎既可以當散文讀,也可以當雜文讀,它也應該是一幅社會風俗畫。
再看看《撿回的人生》,文中的“我”已然到閻君那裡去走了一遭,那種描述,非親身經歷不能寫出來,那裡有對死的恐懼,有對生的依戀,有對自然風光的讚美。或曰:這篇短文里有對自然風光的讚美嗎?我說:難道沒有嗎?噢,文字的確不多,好像就只一處吧:“從急救室明亮的玻璃窗上,灑入一束束溫馨的、氤氳的明媚的陽光。”只這一處,已經很夠了!須知這是“我”掙扎著從死神那裡逃回來後看到的第一縷陽光,這縷陽光里潛伏著多少豐富的內容——啊,我終於活過來了!我終於再見到我的親人了!一個人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當然是生命!所以,我讀這篇文章,這“一束束溫馨的、氤氳的明媚的陽光”留給我極深的印象,讀者諸君千萬不要把這“一束束……陽光”等閒視之,注意,在此之前,當“我”還在閻羅殿前掙扎著的時候,他那失神的雙眼,“透過急救室的前窗,只見夜黑黑的,黑得腥紅腥紅,偌大的天穹上尋不著一顆星星,即使是一顆閃著微光的星星也沒有……”若把這兩段文字放在一起來讀,你再來看看,那“一束束陽光”是什麼樣的分量!
我還要用潑墨式手法讚美呂先生書中的一壺陳年老酒,那就是他的《外婆住在小河邊》,它不是茅台,不是五糧液,也不是“人頭馬”,它是羊角洲人在小槽坊里家釀的,被呂先生深埋在地下幾十年後挖出來的,因其為家釀,因其被埋在羊角洲的小河邊數十年,作者小心翼翼地開啟蠟封,一股醇厚的酒香幽幽地沁入人們的心脾,只那一嗅,人便醉了!
我們先來看看外婆居住地旁邊的小河,外婆“白天開門見河,瞧清粼粼的河水,瞧河面上悠悠划行的木筏子,瞧河對岸起伏的山巒和青青的山脊。”這是外婆在看河。也許是外婆的視力不及她的聽力的緣故吧,外婆聽河尤其精彩!請看,外婆“夜裡關門上床聽河,聽河裡‘金鰍魚’的唧唧叫聲和‘江豬子’呼嚕嚕的追魚聲,聽汛期小河裡漲水時的嘩啦聲和小客輪的汽笛聲,聽河對岸螞蟻山里山民看家狗的唱和聲和羊角洲上洲民家裡公雞的報時聲。”外婆有著何等的聽力啊!更有甚者,她竟然能識別小青年情侶們在她面前所說的悄悄話!僅這一段,已然把外婆寫得活靈活現。
讀者接著往下看,你會看到一位瘦弱的小老太,身穿對襟的青布褂,顛著一雙小腳,在臨河的屋子裡迎送著來來往往的過客,無論你是誰,來了,都有水喝,都看座,即使懷裡的小孩在她屋裡拉了屎撒了尿,外婆從來不皺一下眉頭,她那善良的天性在這裡得到了入木三分的刻畫。更讓人難忘的是外婆篩給“我們”的一杯杯紅糖水,它是那樣的甜,甜到“我們”的心裡,甜到“我們”經久難忘的記憶里。那么樣的一個老太太,基本上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她把僅有的一點錢拿去買了紅糖,外孫們來了就篩上一杯,那是她的一顆心啊!
這樣的一個老太太,一輩子沒離開過她在小河邊的小屋,她也從來就沒想到離開它,當“我”突發孝心,用小車把她接到“我們”老家去過年時,老太太幾乎是一步三回頭,她打開碗櫥,這裡摸摸,那裡看看,又去看衣櫃,還去屏風后的老床上看看,磨蹭了個把時辰,“我”才半攙半拉地把她請出了門。喔,這是一個多么值得親敬的老太太。我覺得,這位老太太可以入詩,可以入畫,可以寫進小說,可以搬上銀屏。把她寫進詩,一定是一首很美的讚美詩,把她畫成畫,一定不比羅中立的《父親》遜色到哪去,如若寫進小說,大約可以敷衍成一個中篇,那么,這個老太太說不定就能成為一個不朽的文學形象,那是我們中國式的傳統的極具親和力的老太太形象!
我嫉妒呂先生有這么好的一個外婆,我感嘆,我從來就沒見過我自己的外婆,於是不知不覺地,我就把呂先生的外婆當成了自己的外婆。
讀完呂先生的《拽住時光》,我差不多是看了呂先生的一部自傳,又似乎看到了一部枝江的文藝史,當然書中還有許多值得一說的地方,比如他的文學評論,常常能鞭辟入裡,比如《浪柴二題》中的那個賣紅薯的憨厚的老農民,讀到哨兵撲向那袋紅薯,老農民的一聲驚呼時,再嚴肅的人都會忍俊不禁;再有《緊急搶救》中,當我讀到幾千職工家屬自發地行動起來保護廠子時,我的鼻子下意識地酸澀了。不過,假如要想吹毛求疵的話,則這本書收集的文章是不是稍稍顯得有點雜,像那篇《難忘手足情》就完全可以不收進來。
但是,《拽住時光》終不失為一部優秀的文集,它很具可讀性,它拽住了他們的時光,也拽住了我們的時光,讓我們和呂先生一起,去分享拽回時光的快樂!
傳統士子的濟世情懷
——評呂萬林紀實散文集《攙住落日》
李雲述
為文,是一種既勞心而又寂寞的愛好,特別是業餘作者。除了天賦,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心境:能在繁雜的案牘之餘,陶醉於獨我的世界,對紛囂的世事,投去一縷關愛和理智的目光。當老友呂萬林20多萬字的紀實散文集《攙住落日》寄到案頭時,除了感動還是感動,逐字捧讀。
古訓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過民辦老師、赤腳醫生、鄉鎮長的他,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沒有特別的潦倒,也沒騰達到哪裡去。但他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的情懷卻一如既往。
五年前,他出版過散文集《拽住時光》,那時他已升到了枝江市計生局副局長兼作協主席的位置。也許是主管人口與優生優育,他對生命的降生及生存的意義感悟得更加直接,所以他寫作,勉勵自己也勉勵世人,珍視生命更要珍惜生命中每一寸時光。
五年後,《攙住落日》誕生之日,他早已調任市衛生局副局長,但仍兼著作協主席之職。也許是過多地出入醫療場所,看多了無助的生命與桀驁不馴的靈魂進行著無力抗爭,感悟著生命的脆弱與命運的不公,他便以文字自警自勵且匡世濟人,與命運抗爭,與生命賽跑。他追求以文字實現“百姓視角,直面現實,直抒性靈,現場親歷,濟世抱負,人文關懷”理想,筆下多為下崗職工、普通農民與居民、小公務員、醫護人員以及“小姐”等底層民眾的日常生活和不平等遭遇。書中多數篇章在帶給我們鮮見的底層生活畫面和美的享受的同時,引領我們思考當下部分人理想信念迷失、原始本能放縱及局部社會財富畸形分布、底層民眾憤懣不平的成因與治理良策。
《攙住落日》藝術上也較《拽住時光》有新的進步。將思想和藝術的眼光發散開來,由以“我”為中心的“向內看”而轉向芸芸眾生以至天下百姓,以文字“外向干預”不良世相和墮落世風,真誠地體現出作者對民眾、民族和國家的“終極關懷”。
雖屬散文,卻以小說手法來紀事寫人,不僅增強了文集的可讀性和愉悅感,還塑造出了明姐、槐哥、泰哥、冬裹子、“老丈人”與“小女婿”、“老渣貨”、梅子、燕子、小娥、小紅、小玉、蔡老三、“油腳子”等等一大群栩栩如生的草根人物形象。作者將自己對“攙住落日”的深沉思考,就寄寓在這些人物身上及故事敘述之中。
作為傳統的讀書人,作者在“修身齊家”的同時,時刻關注蒼生,發問世相,體恤百姓疾苦,察寫社會隱情,為我們帶來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
《攙住落日》編後語
本書實為作者在2003年出版的散文集《拽住時光》的姊妹篇。
作者在本命之年, 感人生己匆匆逝走, 在回顧人生當中的苦與樂和思索個人所走過的人生之路的同時, 對人活著的存在價值, 作出了很尖銳而獨到的批判回顧。他以傳統儒家仕人的人文情懷, 對當下中國社會經濟急速發展所帶來的人文及及自然環境衰敗現象, 深感生命存在的脆弱和時光的珍貴, 對人類存活應有的“生命環境”(不僅是物質的, 更應該是精神的)作出強烈的反思, 並在書中總結為作者的生命觀、時光觀及人生價值觀。
《攙住落日》是作者將其思考的重心, 由自身而投向社會, 抱治國平天下的人文胸懷, 以其藝術的眼光及筆觸, 將當代中國存活在最底層黎民百姓的真實現狀,將中國因高速經濟發展紛繁表象後面的墮落腐敗現象予以揭示, 本傳統仕人對國家民族及人類的“終極關懷”,由個人內省, 轉為外向地干預反思國家、民族、民眾的命運。作品手法大膽, 直接尖銳, 映照在生命的餘暉, 以迫切的心情, 指出一個國家及其人民, 在沉醉(或麻醉)在物質發展的同時, 人類相互分享、自尊自重的人文價值精神信仰,永不可迷失。社會沉淪尤像落日時那殘暉的色蛻,需要我們拿出巨大的道德勇氣攙扶匡正,同心同德“攙住落日”,中華民族才有真正的希望。
《攙住落日》中, 作者回顧了生命中的幾個重要場境: 有回首個人成長走過之路, 他在各個“場子”里有各種各樣的“邊緣”體驗及酸甜苦辣;有追尋哺育個人成長之根, 落葉尋根, 那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土地, 作者是百里洲之子, 是他青少年時代的一切一切, 那裡充滿了鄉土濃情, 家鄉人家鄉事, 段段都是那么美好的回憶;有作為群體一員, 對社會沉淪悲天憫人的終極關懷, 他不得不在人們沉醉於社會繁榮的同時,去發掘和窺探當代社會、人生及生命的本質本原;在對祖國名山大川、歷史文化遺蹟的“行吟”背後,不忘思考寄喻作者對當下迫在眉睫的理想信仰迷失、物慾橫流、原始本能放縱、享樂至上、社會財富畸形分布、底層民眾憤懣不平等問題的成因及其治理良策。作者深刻地指出: 色情, 睹博, 貪污及形形色色的縱情享樂, 就是由於我們麻醉在物質發展, 有意無意促成的社會變態及膿癰, 只有對人文價值的深刻反思, 只有以賞觀山水, 以萬物齊一的平等博愛胸懷, 既尊重人亦尊重物, 重整生活的信仰, 社會才會和諧有序, 人才能尋回活著的真實價值。傳統儒家仕人的修己身治天下胸懷, 盡示無遺。
作品以紀實散文形式, 以活生生的人物現況, 去探究當代社會的本質及人存活的真正價值, 以藝術的表現手法, 塑造抒情人物形象“我”,直抒“我”對時下社會的終極關懷人文情操, 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學作品及認識社會的鮮活教材。我要求本社各員工, 須盡心盡力, 將作品打造為一冊本題材的文學經典。
艱難的覺醒
——評長篇小說《驚天羊洲》
如雲如煙
稅費改革、合村並組、換屆選舉是近幾年剛從全國各地農村走過的大氣候。柳梢清輝在長篇小說《驚天羊洲》中,圍繞這幾件眾人所知的大事,構出了數個個性不一的人物,演繹了多場讓人心酸繼而疼痛的鬧劇。作者在二十餘萬字的篇幅中一直沿用一種傳統的順敘手法,向讀者展現了讓人震撼的故事情節和地方風情。文中如同真實的細節描寫和人物內心的剖白,可見作者有非凡的文字功底和深入生活觀察思考的良苦用心。
生命意識的淡漠在很多地方特別是最邊遠貧困的農村一是個不爭的事實。文中幾個本可繼續延續卻悲慘早逝的生命,無疑是最好的解說。窩囊懶惰的張朝稼,不論是從表相還是骨子深處都不是個討人喜歡的角色,為了累年所欠幾千元的上交提留,為自己找了個自認為說得過去的理由,不思勞作而一味上訪,終因不能滿足而自了生命,留給讀者的只有一聲長嘆;中年喪夫的呂天葵,繼而又被洪水奪去小叔子的生命,一些政客為保官帽,竟借去這樣一家人的抗洪補償金,並且是有借無還,呂天葵終因討債無望憤而自殺。悲憤在此時偷襲了讀者的心,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在此時脆弱得只有選擇去死,這是一種怎樣的絕望和無助?由此可見在某些人心中,是何等無視於這些弱者的生命和感受;誤飲酒精而中毒身亡的黃牛祿,讓我們看出了當下很多人對於安全隱患的種種漠視;還有因還不清村里欠款膽小的呂學庚,竟然被所謂的父母官嚇得喝藥活活自盡,作為讀者,此時偷襲我們內心的又是一種怎樣的悲憤?……
雖然作者給他們設計了完全不一的個性和靈魂,讓讀者思量這些可憐或可悲的群體中深藏人性方面的不幸和悲哀,這是作者一方面的探討。而從全書中通過這幾人逝後村民們的議論,還用書中可能離作者立場最近的呂歡所言所思,可見作者最大的本意是提倡對生命價值權力的尊重,呼籲人們生命意識的覺醒,呼籲主動於權力者重視弱者的生命,呼籲被動於權力者無論怎樣的逆境生命都無權自戕。但這又是何其艱難而又漫長的心靈之路。
《驚天羊洲》用一些紮實的現實描寫,揭開了邊遠農村愚味陰暗的一面。所以上面所提這些逝者,也只是陰空中更顯悲哀的幾聲長泣。而造成讀者心內一片悲涼的,則是那些農民們民主意識的完全貧乏。正因為這些貧乏,滋長了一些欺上瞞下之弄權者的膽量和野心,從而使他們遊戲權力的天空更加寬廣,遊戲更加無忌。書中用很大的篇幅描寫了楊正夫、鮑鎮長、張朝金和雖無官職又影響極大的胡萬合等,作者始終處於無私的立場,基層職權者的無奈和無恥,都在他的語言對白和故事描寫中展露無疑。只從表面文字看這部作品,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也許一直會被一種叫憤怒的激情完全占有著,可是靜下心來跟著作者的意圖走到文字的深處,一種尋求陰暗真相的欲望就會引起我們良知的覺醒和復甦。
作者筆下那些玄洲的百姓,可以說是本性善良的群體,他們過著除了溫飽以外幾乎無所他求的日子。善良是一種美德,更談不上有過錯,但是善良若要用毫無立場來做基礎,那這個美好的詞語便成了愚昧無知的代名詞。玄洲的百姓無時不透露著這種劣根,文中那種看戲不怕台高的好奇,毫無心思的“日白”等,都是表里只有自我實則連自我都不保的表現。文中用的最直接之處便是選舉前後,楊正夫廣請村民吃血幌子送現金的醜劇上演後,村民們那種讓人又恨又憐的心態,說是知恩圖報,但又不得不讓讀者理解成目光短淺、愛貪便宜的心態。人們一直痛恨欺上壓下,以權謀私的黨員幹部作風,可是很多時候人們又無形中充當了這種醜惡現象的補充劑。在楊正夫的陰影下羊洲村那場由混混控制的選舉鬧劇,如果不是村民們不知不覺中放棄了自已的權力,邪還能這么輕易地壓正嗎?
底層農民們的民主意識從沉睡中覺醒過來,是作者文字深處最大的希望。所以他在文中安排了直接呼籲的呂歡,雖然呂歡一直被一種世俗的無奈捆緊了理想的腳步,我想這一些作者並不是想單純表現作為一個文人的矛盾和軟弱,而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告訴我們覺醒之艱難,從而讓我們更加認識到作為農民之覺醒者呂天模的勇氣和所受的苦難。大多數百姓還甘願於楊正夫們那些所謂“上層”的領導和愚弄時,呂天模的的眼中卻看到了百姓們各種權力的淪喪。從呂天模身上,我們也更看出了作者的用心和立場,平民視角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驗正。當羊洲百姓們還沉迷在好奇、“日白”、甚至後來愚昧的買碼風暴中,呂天模卻一直用一種在那裡無異於另類的姿態行走在反抗與挑戰中。我之所以用另類一詞,實在是作者的文字中太多展現了呂天模無數次反抗(也就是上訪)路上的孤獨和艱險。但覺醒者就是覺醒者,他不會輕宜被所謂強權實則魔道的淫威所嚇退,在遭受了讓人髮指的報復和迫害後,呂天模沒有退縮,而是一直無畏的前進,甚至用犧牲生命的決心追求著自己和所有百姓的民主權力。他在市政府絕食的那一段,讓人感到莫名的心痛和悲涼,可以說呂天模是那些農民中最先擁有生命意識的人,卻要被逼走上這無視生命的路,可見玄洲這個小社會陰暗的程度。不管多陰暗的長空,也總有雲破天開日出時候,經過呂天模和被他帶動下漸漸醒來的百姓不懈的努力,呂天模終於見到了一絲曙光,因而羊洲百姓們也有了一絲曙光,這些曙光也正是來自作者的心中,因為最終作為讀者的我們,心情也終於一片晴朗了。
看完整部作品,讀者還會長時間沉浸在步步相連、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中,當那些濃厚地方色彩和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美感,漸漸隱到我們心靈深處後,我們腦內還要繼續思考。為呂天模們以後還存在的艱難,更為這個世界更多象玄洲百姓們一樣,還在生命意識與民主意識甦醒邊沿徘徊的人們,為他們思考和吶喊——這就是作者隱藏在文字深處最真的心。
《拽住時光》是作者靈魂與生活的結晶,向讀者袒露的是一顆真實的心靈和一個真實的世界。在零距離的生活感受和瀕死的生命體驗之中,直面人生,直面現實,直抒性靈,水乳交融著作者的人文關懷與理性思考。
攙住落日
《攙住落日》,紀實散文集,呂萬林著,北京圖書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這是作者2004年以來創作的紀實散文精選結集。
全書23萬餘字,共七個部分。第一部分《邊緣三昧》,以作者在人生各個“場子”里的“邊緣”體驗及酸甜苦辣的難言滋味,“以小見大”地再現出世風日下在單個社會成員身上的“燒灼”與“投影”;第二部分《懷想老洲》,由“燒灼的疼痛”勾起作者對其青少年時代家鄉人、事的美好回憶,以“春秋曲筆”委婉表達了對清澈世風的懷想和追求;第三部分《樂讀淺思》,以作者閱讀紙質的書、網路的書和社會的“書”、自然的“書”的“淺思”,啟迪我們透過萬花筒般的社會表象,去挖掘和窺探社會、人生及生命的本質和本原;第四部分《且行且吟》,作者通過對祖國的名山大川、歷史文化遺蹟的“行吟”,在帶給我們美的享受的同時,引領我們思考當下迫在眉睫的理想信仰迷失、物慾橫流、原始本能放縱、享樂至上、社會財富畸形分布、底層民眾憤懣不平等問題的成因及其治理良策,以及社會成員本身的行為校正途徑;第五部分《親歷驚瞬》,通過對“小姐”“賣青春”、性倫理顛覆、賭“六和彩碼”盛行、官場潛規則“檯面化”、“人心變硬變粗”等“驚駭瞬間”的“現場描寫”,長空驚雷般地警示人們:某些司空見慣的事件和現象,實乃我們有意或無意促成的社會“變態”及“膿癰”,而這些“變態”與“膿癰”,恰恰正是導致世風日下的罪魁禍首、得力幫凶即“太陽黑洞”;第六部分《紫鴛飄零》,以作者所熟悉的紫鴛廠從興辦到興盛到走下坡路直到被“餓螞蟻分屍”的歷程,和紫鴛人由農村進廠到成長為骨幹乃至廠長再到墮落或下崗直至飄零的全鏡頭掃描,“解剖麻雀”般地讓我們釐清了“紫鴛”的悲劇及其成因,實際上也讓我們以此“一滴水”發現了“太陽黑洞”與“落日”之間的隱秘關係。第七部分《人魔較量》,以“防非前線指揮員”的視角,“過電影”般地再現了那緊張、難忘的歲月,啟發我們思考人與“魔”乃至國人與“落日之魔”的關係,發人深省。
藝術風格上,《攙住落日》保持了作者原本的“直面現實、直抒性靈”寫實品格,還嘗試以小說手法來紀事、寫人,不僅增強了散文的可讀性和愉悅性,而且塑造出了“老洲人”明姐、槐哥、泰哥、冬裹子,“老丈人”、“小女婿”,“小姐”梅子、燕子、小娥,女計生幹部小紅、小玉,“玩小姐”的“老渣貨”,“紫鴛人”劉新、李權、柴廠長、辛廠長和下崗職工李永蘭、蔡老三、“油腳子”,衛生局鄭局長、柳局長、胡耿之和“消殺隊員”老楊等人物群象。雖然沒有如長篇小說那樣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但作為敘述者、思考者的“我”,卻像一根或隱或顯的紅線串起顆顆珍珠,把上述人物和所有故事都連成了一個整體,因而做到了形散神聚、“人以載道”,大大增強了散文的思想、藝術魅力。
驚天羊洲
《驚天羊洲》,長篇小說,呂萬林著。
資深局長
《資深局長》,長篇小說,呂萬林著。
這是一個資深知名第一副局長曲折而又感人的故事。小說通過對主人公魯順剛的生活、心理、工作、社會交往、官場拼搏、情感經歷等全方位的生動描寫,既真實再現了底層官場及醫療衛生系統的現狀及內幕,又精心塑造了一大批行政官員和醫療衛生管理者及醫護人員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還蘊涵著作者本身作為“資深、知名副局長”從政二十多年的酸甜苦辣、人生思考與人性關懷。
作品評論
萬林的時光
——呂萬林散文集《拽住時光》序
陳宏燦
生命是一種占有,占有那么一點點時光,短暫如白駒過隙。惟其短暫,才彌足珍貴,萬林也才要拽住她。論年齡,我們差不太多;論生地,同是枝江市人,他在上百里,我在下百里。在經歷的時空點上,我們相隔很近很近,因而他的《拽住時光》,也拽著我在逝去的時光里遨遊。
我和萬林相識時,萬林在百里洲衛生院當醫生,我在百里洲公社機關供職。他的醫生當得怎么樣我不得而知,但他的文章寫得好我是知道的。當時,省里的一家雜誌社通知他去參加筆會,單位上大約覺得這有點兒不務正業,不同意他前往。我利用“職務之便”為他說話讓他去了。後來我讀到了他發表在《長江文藝》上的一篇評論文章,是評當時的獲獎小說《賠你一支金鳳凰》的。文章寫得議論風生,頗有功底;又聽省城文藝界的朋友說,呂萬林是很有才氣很有培養前途的青年文藝評論家,就由衷地為他高興。
後來,我被調到鄰縣工作,和萬林的來往就少了。不久聽說他被調到縣計生局工作,又作了一品必須忙得團團轉的小官,就想著他的創作是要被耽擱了,也許他會徹底放棄。假如他要做,官人和文人兩種角色打架,弄得不好會如家鄉民諺所說:一跤摔在門檻上——兩頭都不落實。未成想今年初夏的一天,他把一本列印裝訂得規規整整的書稿擺放到了我的面前。再看他年近五十的人了,雖然頭部有些“沙漠化“,臉上有了若許皺紋,但神情爽朗,說笑聲里中氣十足,給人一種精力旺盛、雄姿英發的感覺。
“袒露在你面前的,是一顆絕對真實的心靈,是一個絕對真實的世界。”萬林如是“廣告”他的散文集《拽住時光》。在矯飾作秀、假冒偽劣無孔不入,屢屢讓人上當的世道里,萬林的“廣告”又是否可靠呢?然而,讀過了,方知道他那份感人的真實、真誠、真性情。不僅僅是真實,而且是善而又美的。
外婆、瓷咪壺、野菊花、牛車、風箏和狗芽根草組合成的《羊角洲風情》,親切而又迷人,而他的回想和思索,也啟人心智。且看萬林筆下的牛車:“牛車的構造利用了一些力學原理,牛車的形態則富有諧調美、動態美……兩條牛並肩入軛,一漢子手持牛韁、車把而揮鞭前行在寬展的大路上,十分威風,載起貨來,前低後高,前瘦後肥,車頭與車架之間一拱相連,如彩虹飛躍一峰一丘間,煞是好看。整套車呢,遠遠地看起來,就像一隻在低頭吃草的長頸鹿,那車頭上的車把不正是長頸鹿斜伸的鹿角嗎?”可後來,牛車被拖拉機而後又被汽車所取代。萬林便有些遺憾。他衷心擁戴歷史的顏面日日翻新,最為欣賞歷史舞台上的角色“各領風騷三五年”,卻又“不知怎的,我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我深切地懷念那牛拉木軲轆車隨口唱出的‘咿呀——咿呀’婉轉悠揚的歌聲……”。歷史的尺度和審美的標準在這裡打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大約也是人作為歷史主體和審美主體的一種無奈。
《草芥人生》所集納的一組文章,以苦與樂、輕與重、灑脫與羈絆、屈辱與光榮、沉抑與奔放、知足與進取建構了一部人生的多重奏。因為有一位“老上中農”的父親而被撤消中隊長的“紅領巾”的屈辱、板車陷入稀泥坑後一位中年人的幫助留給搶煤青年的溫馨、鮮血涌流不止生命垂危的“死亡體驗”、面對著滾滾商潮橫流人慾而醉心夜讀的“溫馨島”,萬千滋味,萬般感慨。是屬於他個人的,也是屬於人群的。
人世有許多磨難,人世有許多誘惑。人生有許多選擇,人心有多種境界,難能可貴的是找準並堅守自我。或許,人生世上該做什麼角色,都是上蒼分派好了的。萬林似乎不願為自己的人生定位瞎操心,他更看重的人的本真價值和心之歸依。《閒做“邊緣人”》到《我難以……》三篇堪稱他的人生宣言。他說生活於當代社會,好多人都感到特累。他說他不累,沒有別的訣竅,做個邊緣人吧。“對工作,盡職盡責讓人無可挑剔;對官位,讓別人去爬吧,我不羨慕也不在意;對名譽,我看重,對金錢,我看輕;對文學,我不能太投入,也不必太投入,快樂就成!休管出了幾部書,不管文壇作何評價,都是身後身外事,太計較豈不傻?唯有在創作在讀書時獲得的快樂,那種感官的暢快,靈魂的愜意,精神的舒爽,才是生活給我們的豐厚回報。”他認為人“太現實了,必沾染滿身銅臭氣、宦場氣和世俗氣,那為我所不齒,而太理想了,容易變成虛無縹緲的雲,失卻了家園,像浮萍樣沒有了根基。”因而,他的選擇是遨遊於現實和夢幻的邊緣,在現實與夢幻的交叉處尋覓寧靜,尋覓郊野,尋覓朴真。在《詩意地棲居奇石中》,他寫道:“如身之需房寢,心亦需棲居。身久不入寢必疲,心久不棲居必累。身疲易緩解,心疲則難醫治。”“藏石之樂樂何在?樂在心有所棲也……”。這些話爍爍然閃射著哲思之光,是一種養心之道,是一種人生智慧。
《緊急搶救》算得全書的壓軸之作。也許因為文如其人吧,既然萬林做著邊緣人,那么這篇文章從文體上說也就隨之“邊緣”起來了,是散文又不是散文、是小說又不是小說。他冠之於“非虛構小說”,卻又聲明所說人、事並非實指,僅作符號之用,“敬請讀者諸君切勿對號入座”。
其實,一部作品到底歸入哪一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好看不好看,是不是對人有所啟迪。在這些方面,《緊急搶救》是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的。作品寫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我”作為工作組長,與另兩名組員前往特困企業被單廠解困的故事。他們進廠時,這家曾經輝煌過的廠子已是百孔千瘡,風雨飄搖,事實上已近乎冰海沉船。面對著逃債逼款、停產待料、職工鬧事、廠長弄權的陣陣驚濤,雖經上上下下百般努力,終以失敗而告終——解困未成破了產。真有點兒“才自清明智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的味兒。“我”面對著說說笑笑如節日重逢的前來領救濟金的工人們,不忍多看,悄然離開現場。
可貴的是,作者不僅敘述一個廠子從解困到破產的經過,而且展示了自己作為箇中人的心靈天平和情感歷程,展示了作者的平民立場和悲憫情懷。許多細節感人至深。當作者得知某市一個三口之家,夫妻倆均為下崗職工,過年了,家無兩肉。樓上掉下來一根香腸,做父親的撿起來給幼兒吃了,但不堪忍受做了賊似的巨大心理壓力而自縊。作者“夜讀書,陷入深思:我們廠職工加上雙職工及其家屬兩三千人,廠里的生產經營不能維持之後,該不會有一個或幾個家庭重演這類悲劇?既然這類悲劇重演的可能極大,那么,從根子上講,人們怎樣才能擺脫社會強力所帶來的苦難命運呢?假若我們暫時無法通過自身力量戰勝或者抵擋苦難,我們能否像西人或我國信佛的人那樣,藉助於類似於宗教的神秘力量,來幫我們順利渡過本來是可以渡過的磨難?——對於芸芸眾生,尤其是處於人生坎坷中的普通人,他們特別需要的,就是讓自己及其家人、親友具有穿越苦難荊棘、魔窟、地獄的信仰和精神力量。在這方面,國人是否特別缺乏?”社會上一少女被人謀財害命,作者“想到1880多名工人失業之後,極少數人也有可能去偷去搶,一股寒氣由腳底而生,全身不由一抖。”98抗洪搶險中,被單廠的段面有上10米,沒錢買帳篷,便以本廠職工在堤內腳下的老屋作哨篷,輪流值班。有事情做了,工人們有說有笑,仿佛回到了企業風光時期,“我”買了袋西瓜碎給大家吃,大家直叫甜,而我心裡不知有多苦!趕忙背過身,付款,離去。
讀到這些,我想萬林這個“邊緣人”其實並不邊緣,他是一個特別關注現實並且將心靈深深切入現實的人,對人、對人群懷有深厚的同情、悲憫和責任感;如果說他邊緣,那就是他將自己對於他人的責任感,化著關於人的精神出路的思索,並企求著讓自己的精神首先獲得解放,渡已而後求渡人。
歲月有痕,不負時間的精彩
——讀呂萬林散文集《拽住時光》之淺見 方非
看到過一則格言,“我們無法延伸時間的長度,可是我們可以延伸它的寬度”。這個格言用簡短的話語說到人們不要悲觀而是要用積極的人生觀對待生活、享受生活。用《拽住時光》作為文集的書名,可謂這種心態使然吧,正如書中作者的朋友陳宏燦的作序中開篇所言“生命是一種占有,占有那么一點點時光,短暫如白駒過隙。惟其短暫,才彌足珍貴,萬林才要拽住她┅┅”。“萬林”是這位朋友對書作者的暱稱也是柳梢清輝的本名。序寫得很詳細,從文集作者的青年時代到現在的人到中年走過的履歷,又從作者的為文之路寫到本書的重要章節和精妙之處,可見序作者是一位引導並支持過柳梢清輝的為文之路的良師益友,這樣的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想他們的友誼是一壇溢香的美酒,不僅不會因時光的流逝而變淡消失,而且還將會更加濃烈醇厚。
本書除了序言和作者的後記以外,用傳統而又獨特的甲、乙、丙、丁、戊排列著五大章節的順序,分別是羊角洲風情、草芥人生、旅思碎片、柳廬隨筆、緊急搶救(工作組長日記)。
《羊角洲風情》輯是一篇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圍繞著美麗的羊角洲回憶了老屋的牛車、外婆的小河、童年換取過學費的狗丫根草、在野外放自製的“八卦”風箏、還有無意中被打碎了的瓷咪壺、多才多藝的羊角洲俏妮子,難忘的挽著一籃金黃色野菊的“她”,這些深深的記憶如一幅幅色彩鮮艷的圖畫在讀者面前展現。
羊角洲這個地名在我眼裡不是陌生的了,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可以在此贅述一下,早在數月前我就在柳梢清輝的一篇《擁吻老城》的帖子中看到過它了。這篇帖子是標準的寫實散文,文中以父子三人臘月里逛街這個視角寫了羊角洲對河的老城數十年的變遷,文字平實感人,又融入了不少作者的內心獨白。因而雖說是網頁快速瀏覽,一讀之下還是品味出了作者的深厚文字功底。文中,“一位古稀之年的羊角洲老人,母雞呵雛樣地領著他的一個四十八九、一個四十掛零的兩個兒子,徒步出洲涉河”。作者就是這位上有老父下有年歲相仿手足的“我”,沿著南街、十字街、東街一路走來,十分繁華、看起來琳琅滿目的貨物堆積,但竟找不到要買給家中年邁母親的舊式穿著舒適的一雙棉鞋。還有曾經在少年時代奉作精神食糧的書店也無影無蹤。這是一個現實,於是就顯露出了平日裡深藏著的一個愛好書籍的並見慣繁華世事的中年人的滄桑感。
好,再回到本書中來,書中說到,羊角洲位於枝江百里洲的尖端,因似羊角而得名,這“羊角嘴薄、肩削、腰凹、裙裾寬展,如一窈窕村姑執著地守護著形若葫蘆俯臥物華天寶的百里江洲”。羊角洲是柳梢清輝的家鄉,在這裡有他的童年回憶,有他的青春綻放,有仍在那裡生活的摯友和父母家人,這裡就是他生命的根、創作的思想源泉。
都說文由心生,觀察一個人的文字,可以將他的為人之道窺到十之八九。《草芥人生》輯就是這樣的理性文字,讀了之後不由人不為柳梢清輝的為人真誠而感動。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他懂得人生需要好好享用和珍惜,見《撿回的人生》。孩提時家中一貧如洗但不減對書和知識的渴求,雖歷經多年仍耿耿於懷,見《渴求甘霖》。初冬的“一九”中拉著一板車蜂窩煤回家路上陷在泥濘中,體力透支竟嘔吐得快暈倒,萬般無奈之下,遇到了一位活雷鋒般的老工人慨然相助,聆聽了“心氣不要太盛喲,年輕人,少拉點嘛”哲人般的聲音,見《濡澤細雨中》。其後的《我的溫馨島》、《我的退休夢》、《閒做“邊緣人”》等篇闡述了作者的為人為文的道德底線,讀來不愧是字字真言,讓人受益頗多。《拽住時光》是點睛之作,切中書名,從一次同學聚會開始,針對當年意氣風發的同學少年到如今的各不相同的人生境遇,感嘆時光的無情催人老,“聚會的對象,組織者宣告‘都通知了’,實際上卻有不顯山不露水的著意選擇,未能過江,至今尚在洲子上苦苦掙扎的自不必說,即便一些各將本事跳出農門,當前境況頗窘的,均輕輕地巧妙地若篩花生濾沙子般漏去了。一項民間、純私下的活動居然如此這般┅┅”。是呀,人生雖說是一場過眼煙雲,世人莫不為這些富貴浮雲所蔽。七言《望女成鳳歌》、五言《平心靜氣謠》這兩則穿插在文集中的仿舊體詩,回味著養育女兒成才之路中的點點滴滴及自我調侃著人過半百得來的甘苦滋味。
《旅思碎片》輯有作者遊歷過的名山大川的魅力,是放鬆心境的閒適之作,同時也表達了對文物遺蹟的保護現狀的憂思。
《柳廬隨筆》是《拽住時光》散文集中的一大亮點。在這一輯錄中,可以看到柳梢清輝文學評論的強項,筆峰直指文壇、詩壇、影壇,有不少獨到的觀點和看法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其中有一則《“拖拉機”里道行深》,歷數流行湖北一帶的一種打撲克的規則和玩法又亦莊亦諧,“對子拖拉機”、“叫主”、“副”牌稱雄、“摳底翻番”等形象的比喻,讓人讀來忍俊不禁,啞然失笑。我在散文集中的隨筆篇中看到有一篇《文潮湧枝江》,從枝江近年來的賞石文化、瑪瑙文化的興起,談到枝江文壇的文學創作,這又是文集中思想性很強的文章。“因瑪瑙這個小精靈而起,由瑪瑙河及注入了瑪瑙河水的長江枝江段所哺育,由土生土長的枝江人和枝江化了的外籍枝江人所創造,以賞石藝術、文學藝術、舞台表演藝術、美術、書法藝術、根雕根藝為主要內容,以柔合曼妙、雅致精巧為風格特點的地域文化.....枝江的文學藝術也不能一味地陰柔下去,在保持其溫柔曼麗的風格特點的同時,應特別注意適當輸入雄性激素,以使‘瑪瑙仙子’形神俱妙”,是作者作為“邊緣人”應該持有的觀點。《五月的聚會》是必不可少的,是作者重歸文壇的里程碑。在這場1997年的枝江文藝界聚會中,作者自省近幾年的“眼高手低”,感嘆於不屑自己掏錢出書,雖然後來有《羊角洲風情》散文小輯問世,但佳作頻傳的文友們沖向了高地自己被甩在了山腳的鐵的事實,在文中作者寫道:我敦促自己,在血壓能夠承受的時候,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多讀書,精讀書,勤思考,在靈感突襲的瞬間,張開臂膀擁住靈感,提起禿筆記住情感的浪花與思想的潮汐。這些質樸無華的語言簡直就是一個為文者的誓言,從這裡可以感覺到為了文字,作者付出了不少的艱辛。
書中穿插著柳梢清輝精選的部分生活小照,有的凝神靜思,有的倘佯在山水間,有的喜形於色。這些照片中有單人小照,有夫妻兩人的相依,有父女的親昵,也有一家三口的其樂融融。它們與作者的文字交相輝映,折射著他真實的生活。我看到,父親多才多藝,母親溫柔嫻淑,女兒學有所成,這是一個溫馨的小家庭。《柳廬隨筆》輯中用部分篇幅描述了一個為夫為父的情感世界。在《枝椏和她的影子》中,有這樣一段短句“為父的,是呂氏宗族大樹上的一支枝椏,為女兒的,是這枝椏的影子。在陽光的照耀下,影子還能是枝椏的翻版么?” 曾經在女兒眼裡無比崇敬的父親忙完了工作忙寫作,對於父親的寫作愛好女兒作出了“對社會有益嗎”的尖銳詰問。是呀,生命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年幼的女兒長大了,有著和父親不一樣的屬於她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理所當然的事。在隨筆輯中也收錄了數篇女兒的作品,這位北大學子的文筆也是不可小瞧的。
至於集子中的重頭戲《緊急搶救!!!》,用近五十個小篇章記敘了一個廠子從解困到破產的經過,是一個來源於生活又藝術化了的悲劇,開篇的陳宏燦作序中已作了詳細的解讀,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請將不如激將,柳梢清輝在徘徊於文字之外的數年中,在朋友的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下重新拾起了生花妙筆,終於完成了散文集《拽住時光》的編著,是值得慶賀的事。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言,有了這個開端,“抓緊時間趕自己的路,若有可能,興許再采點路邊的野果呈給讀者也說不定。”
讀完柳梢清輝的本集作品,我知道了他曲折的人生經歷,從一個農家子弟到高考跳出農門,當過醫生,進入政界,目前在政府某部門擔任要職,同時也是宜昌市的作協理事。這一路走來,有過雲捲雲舒、起起落落,豐富的閱歷也沉澱了不少的文學素材,兩者相輔相成,才有了這想要拽住時光的一腔豪情。
浩瀚的書海,匯入的每一滴浪花都有它的精彩!
拽住時光的衣袂
——評呂萬林散文集《拽住時光》
李雲述
世上最受重視的是生命,最易忽視的是時光。而生命與時光如影隨形須臾不可分離,珍惜時光就是珍視生命。散文集《拽住時光》的作者呂萬林,是個既重視生命又珍惜時光之人。從一個回鄉知青到鄉鎮醫生,從一個普通計生委幹部再到鄉鎮長,從企改工作組長再到縣市衛生部門官員,無不留下他與時光競爭的軌跡。不安分的他在主業之外,還有一個枝江市作協主席的兼職,對於這種“不務正業”,他自己解釋說:“用別人打麻將的時間,多讀了幾本閒書,瞎寫了幾篇拙文。”
《拽住時光》以其真情實感打動人。真情實感是對文藝作品的基本要求,然而如今的文藝作品卻大多難以做到,不然,為何巴金親自提倡“寫真話”呢?該書第一節《羊角洲風情》里,狗丫根草、野菊花、銀沙地、蝦子溝、老牛車以及羊角洲妮子,一幕幕閃跳了出來,把我拽向寧靜而又美麗的故鄉,拽回苦澀而又快樂的童年。有“長江第一洲”之譽的百里洲,古樸淳厚的民風,豪爽灑脫的洲民,剛烈美麗的女子,在呂萬林的筆下活龍活現,既真實生動又充滿溫情厚愛。從他拽住的這縷時光里,也調動起我對故鄉與洲民的“那陳年高粱酒樣的”深情。
《拽住時光》以其人生思考啟迪人。《草芥人生》一節,是作者人生觀的袒露。人生短暫,時光寶貴,生命珍貴。而多少人能正視人生的真諦?又有多少人不揮霍時光?呂萬林以其“從死神嘴丫奪回了一個人生”的親身經歷和切身體驗,啟示我們:人生短暫,歲月無情,難道我們就只能被動地聽任所謂命運的隨意擺布么?人們都說生活是過眼雲煙,江河逝水,去而不返,其實在某種特定情境下,我們可以拽住時光的衣袂,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營造…… 《拽住時光》以其藝術膽略吸引人。《緊急搶救》是全書的壓卷之作。該作以“市委市政府企改工作組長”的“我”的視角和經歷,藝術地再現了一個有著1800多人3000多萬元產值的被單廠,從資不抵債瀕臨破產到改革解困再到破產的艱難真實歷程。作者以日記形式,傾注了大量有關國企改革和如何對待國企職工的有益思考,有些是發人所未發乃至驚世駭俗的。這需要一種膽略,即為了藝術的真實而不怕觸犯思想禁區的膽略。為了藝術,為了民眾,呂萬林做到了這一點,作為讀者和朋友,我由衷地高興。
《拽住時光》是作者靈魂與生活的結晶,向讀者袒露的是一顆真實的心靈和一個真實的世界。在零距離的生活感受和瀕死的生命體驗之中,直面人生,直面現實,直抒性靈,水乳交融著作者的人文關懷與理性思考。
在拽住的時光里漫步
——從《拽住時光》看老呂其人
溫志泉
我不是百里洲人,卻對那江心小島充滿著渴望。二十二歲以前,始終沒有機會踏上他一步,一直只能站在江邊,遙望著那片神秘的土地,思想著,猜測著孤洲人是過著怎樣的一種生活。因為她的出現,我踏上了這片嚮往已久的熱土。雖然只是在江岸下的幾公里內巡迴,無緣漫步百里,卻已經將心中的疑惑釋然。因為分離,或許無緣再踏上這小島一步,只好將那份解讀孤洲的渴望再次埋藏心底。
初識老呂,得益於枝江文壇的組建。年近五十的他雖見歲月的無情在他臉上留下幾尾皺紋,頭髮由於明顯的用腦過度而略開頂,卻是面透紅潤,一身富態。說話中氣十足,笑聲響若洪鐘。受老呂抬愛,得其親筆簽名送得《拽住時光》一本,愛不釋手。這段時間我使跟隨著老呂往昔的筆記,在呂老拽住的時光里暢遊了一回江心孤洲,樂不思歸。
翻開書,首先感覺到老呂是一個真誠的人。他在首頁這樣寫到:袒露在你面前的,是一顆絕對真實的心靈,是一個絕對真實的世界。在當今這肉慾橫流,爾爾虞我詐的世道里,有幾個人能真正體現出自己的真誠?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相信別人的真誠?但是你看了《羊角洲風情》這組特殊的人文景象後,相信你對這份真誠不會再有絲毫的懷疑。這是一組由牛車,野菊,風箏和羊角洲女子組成的特殊風景。那老屋旁已經逐漸被“手扶子”和“洋驢子”代替的牛車,見證著一個時代發展的過程,真實的再現了老呂青少年時代的鄉村生活,並向讀者解讀著“時過境遷”,“各領風騷三五年”的定理。“卻又無法忘卻那木軲轆行走時的咿呀聲”,述說著文者對童年幸福生活的無限懷念。還有那被採摘到喧鬧城市而凋零衰頹的野菊花,那被電視逐漸取代的鄉村電影,無時不在講述一片懷舊思鄉的誠心和一段用心去品味過的生活景象。無法阻止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卻又無法挽回已經流逝的時光,矛盾思想應然而生。在無法兩全其美的無奈中,只有用文字,將流失的光陰拽住,永遠拽進心中。
看了《草芥人生》和《旅思碎片》兩輯,你會覺得老呂是一個非常善於思考的人。和老呂一樣,我也是一個被撿回來的生命。記得十歲那年,因腿彎部長一膿包後惡化,被醫生診斷為“敗血症”而本該失去的生命,卻在一鄉土游醫兩刀破開後奇蹟般的將生命延續下來,後來逐漸學會了釋然。當然我這份幼稚的釋然無法和老呂成熟的思維相提並論。老呂所經歷的是在拼搏中豐收喜悅,在失落中激發智慧,在歡樂中尋求真理,在世俗中尋求超脫的一生。這組由在生與死,愛與恨,喜與悲中掙扎而形成的生命交響曲中,無時無刻不是由蔥鬱的思維來為人生導航。他身居官場卻討厭世俗,能將思想驅駕於世俗之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成功。所以他覺得生活並非像別人所說的那樣累。所以他能將自己稱作“邊緣人”,他這樣寫到:“對工作,盡職盡責讓人無可挑剔;對官位,讓別人去爬吧,我不羨慕也不在意;對名聲,我看重,對金錢,我看輕;對文學,我不能太投入,快樂就成!休管出了幾本書,休管文壇作何評價,都是身後身外事,太計較了豈不傻?唯有在創作中在讀書時獲得的快樂,那種感官的暢快,靈魂的愜意,精神的舒爽,才是生活給予我們的豐厚回報。”這正是思想的結晶,也告知讀者一種“知足長樂”的情懷。
《緊急搶救》和《柳廬隨筆》兩輯更是徹底的展示出老呂為人的正直和責任感。老呂關注弱勢群體,關注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狀況。處理問題本著從老百姓利益出發,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對人對事,得到人們的擁護。這正是因為他有著一顆真誠而善良的心。人說為官難,做一個好官更難,了解了老呂這種心態的朋友相信你不會再覺得有什麼難吧?當然,我不是官,無法體會箇中深刻的含義,但是從老呂持管的枝江市作家協會工作能看出來,老呂是很有責任心的人。從書中幾篇關於文聯和作協的會況實錄,可以看出他對目前本土文學界處於低谷狀態的憂慮,可以看出他為枝江文學界文友取得的成績表示出的高興。“瑪瑙文化”源源流長,在經歷近代低迷後目前到奇石文化支撐著整個文學界,他心中不安和不甘。但是在他這隻文壇領頭雁帶領下的枝江文壇,出現的一批年輕文者更給文界於希望,相信吾輩文友定能和老呂一樣,懷著一顆責任心將枝江文壇“瑪瑙文化”推向另一個高峰,讓文學事業如瑪瑙一樣璀璨。
聞老呂又一力作《驚天羊洲》問世,相信是一部更值得讀的書。或許讀後還能隨筆塗鴉說上兩句。
《拽住時光》拽回了我的時光
胡祖義
呂萬林先生送給我一本他的大作《拽住時光》,在回家的路上,心想,坐車還要一個多小時才到呢,何不把那本《拽住時光》拿出來翻翻。沒想到這一翻,他文章中的“滾珠果子”、“摻砣螺”、“打棒棒”和扯在夜空中的白幕布,一下子把我拖回我的童年時代,於是我幾乎跟著呂先生一起走過了他四十多年的歲月。
讀完之後,掩卷思考,似乎沒有很不想讀的篇目,而以《外婆住在小河邊》、《拽住時光》和《撿回的人生》給我留下的印象尤為深刻。
也許因為我和呂先生是同齡人的緣故吧,他的《拽住時光》真的把我的時光也給拽了回來,讀著讀著,我的一些同學也成了文中的不速之客,我腦海中同學的身影很快和呂先生文中的同學疊映在一起,那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我似乎聽到了他們的言笑聲,於是,我和呂先生都被拽回到三十多年前去。
是真地被拽回到三十多年前了嗎?答案卻是否定的!怎么可能呢?三十多年後的同學,彼此之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地位、經濟條件、人情世故……不能不在大家間產生隔膜。你看:同學嫁姑娘,四五十人一個班的同學,為什麼只來了十幾個?問主人,曰,都通知了。是不是都通知了呢?未必;都通知了,為什麼一多半沒來呢,其中的奧妙可就大了!於是,《拽住時光》在拽回時光時,也順帶拽回了些須酸甜苦辣。所以《拽住時光》似乎既可以當散文讀,也可以當雜文讀,它也應該是一幅社會風俗畫。
再看看《撿回的人生》,文中的“我”已然到閻君那裡去走了一遭,那種描述,非親身經歷不能寫出來,那裡有對死的恐懼,有對生的依戀,有對自然風光的讚美。或曰:這篇短文里有對自然風光的讚美嗎?我說:難道沒有嗎?噢,文字的確不多,好像就只一處吧:“從急救室明亮的玻璃窗上,灑入一束束溫馨的、氤氳的明媚的陽光。”只這一處,已經很夠了!須知這是“我”掙扎著從死神那裡逃回來後看到的第一縷陽光,這縷陽光里潛伏著多少豐富的內容——啊,我終於活過來了!我終於再見到我的親人了!一個人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當然是生命!所以,我讀這篇文章,這“一束束溫馨的、氤氳的明媚的陽光”留給我極深的印象,讀者諸君千萬不要把這“一束束……陽光”等閒視之,注意,在此之前,當“我”還在閻羅殿前掙扎著的時候,他那失神的雙眼,“透過急救室的前窗,只見夜黑黑的,黑得腥紅腥紅,偌大的天穹上尋不著一顆星星,即使是一顆閃著微光的星星也沒有……”若把這兩段文字放在一起來讀,你再來看看,那“一束束陽光”是什麼樣的分量!
我還要用潑墨式手法讚美呂先生書中的一壺陳年老酒,那就是他的《外婆住在小河邊》,它不是茅台,不是五糧液,也不是“人頭馬”,它是羊角洲人在小槽坊里家釀的,被呂先生深埋在地下幾十年後挖出來的,因其為家釀,因其被埋在羊角洲的小河邊數十年,作者小心翼翼地開啟蠟封,一股醇厚的酒香幽幽地沁入人們的心脾,只那一嗅,人便醉了!
我們先來看看外婆居住地旁邊的小河,外婆“白天開門見河,瞧清粼粼的河水,瞧河面上悠悠划行的木筏子,瞧河對岸起伏的山巒和青青的山脊。”這是外婆在看河。也許是外婆的視力不及她的聽力的緣故吧,外婆聽河尤其精彩!請看,外婆“夜裡關門上床聽河,聽河裡‘金鰍魚’的唧唧叫聲和‘江豬子’呼嚕嚕的追魚聲,聽汛期小河裡漲水時的嘩啦聲和小客輪的汽笛聲,聽河對岸螞蟻山里山民看家狗的唱和聲和羊角洲上洲民家裡公雞的報時聲。”外婆有著何等的聽力啊!更有甚者,她竟然能識別小青年情侶們在她面前所說的悄悄話!僅這一段,已然把外婆寫得活靈活現。
讀者接著往下看,你會看到一位瘦弱的小老太,身穿對襟的青布褂,顛著一雙小腳,在臨河的屋子裡迎送著來來往往的過客,無論你是誰,來了,都有水喝,都看座,即使懷裡的小孩在她屋裡拉了屎撒了尿,外婆從來不皺一下眉頭,她那善良的天性在這裡得到了入木三分的刻畫。更讓人難忘的是外婆篩給“我們”的一杯杯紅糖水,它是那樣的甜,甜到“我們”的心裡,甜到“我們”經久難忘的記憶里。那么樣的一個老太太,基本上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她把僅有的一點錢拿去買了紅糖,外孫們來了就篩上一杯,那是她的一顆心啊!
這樣的一個老太太,一輩子沒離開過她在小河邊的小屋,她也從來就沒想到離開它,當“我”突發孝心,用小車把她接到“我們”老家去過年時,老太太幾乎是一步三回頭,她打開碗櫥,這裡摸摸,那裡看看,又去看衣櫃,還去屏風后的老床上看看,磨蹭了個把時辰,“我”才半攙半拉地把她請出了門。喔,這是一個多么值得親敬的老太太。我覺得,這位老太太可以入詩,可以入畫,可以寫進小說,可以搬上銀屏。把她寫進詩,一定是一首很美的讚美詩,把她畫成畫,一定不比羅中立的《父親》遜色到哪去,如若寫進小說,大約可以敷衍成一個中篇,那么,這個老太太說不定就能成為一個不朽的文學形象,那是我們中國式的傳統的極具親和力的老太太形象!
我嫉妒呂先生有這么好的一個外婆,我感嘆,我從來就沒見過我自己的外婆,於是不知不覺地,我就把呂先生的外婆當成了自己的外婆。
讀完呂先生的《拽住時光》,我差不多是看了呂先生的一部自傳,又似乎看到了一部枝江的文藝史,當然書中還有許多值得一說的地方,比如他的文學評論,常常能鞭辟入裡,比如《浪柴二題》中的那個賣紅薯的憨厚的老農民,讀到哨兵撲向那袋紅薯,老農民的一聲驚呼時,再嚴肅的人都會忍俊不禁;再有《緊急搶救》中,當我讀到幾千職工家屬自發地行動起來保護廠子時,我的鼻子下意識地酸澀了。不過,假如要想吹毛求疵的話,則這本書收集的文章是不是稍稍顯得有點雜,像那篇《難忘手足情》就完全可以不收進來。
但是,《拽住時光》終不失為一部優秀的文集,它很具可讀性,它拽住了他們的時光,也拽住了我們的時光,讓我們和呂先生一起,去分享拽回時光的快樂!
傳統士子的濟世情懷
——評呂萬林紀實散文集《攙住落日》
李雲述
為文,是一種既勞心而又寂寞的愛好,特別是業餘作者。除了天賦,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心境:能在繁雜的案牘之餘,陶醉於獨我的世界,對紛囂的世事,投去一縷關愛和理智的目光。當老友呂萬林20多萬字的紀實散文集《攙住落日》寄到案頭時,除了感動還是感動,逐字捧讀。
古訓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過民辦老師、赤腳醫生、鄉鎮長的他,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沒有特別的潦倒,也沒騰達到哪裡去。但他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的情懷卻一如既往。
五年前,他出版過散文集《拽住時光》,那時他已升到了枝江市計生局副局長兼作協主席的位置。也許是主管人口與優生優育,他對生命的降生及生存的意義感悟得更加直接,所以他寫作,勉勵自己也勉勵世人,珍視生命更要珍惜生命中每一寸時光。
五年後,《攙住落日》誕生之日,他早已調任市衛生局副局長,但仍兼著作協主席之職。也許是過多地出入醫療場所,看多了無助的生命與桀驁不馴的靈魂進行著無力抗爭,感悟著生命的脆弱與命運的不公,他便以文字自警自勵且匡世濟人,與命運抗爭,與生命賽跑。他追求以文字實現“百姓視角,直面現實,直抒性靈,現場親歷,濟世抱負,人文關懷”理想,筆下多為下崗職工、普通農民與居民、小公務員、醫護人員以及“小姐”等底層民眾的日常生活和不平等遭遇。書中多數篇章在帶給我們鮮見的底層生活畫面和美的享受的同時,引領我們思考當下部分人理想信念迷失、原始本能放縱及局部社會財富畸形分布、底層民眾憤懣不平的成因與治理良策。
《攙住落日》藝術上也較《拽住時光》有新的進步。將思想和藝術的眼光發散開來,由以“我”為中心的“向內看”而轉向芸芸眾生以至天下百姓,以文字“外向干預”不良世相和墮落世風,真誠地體現出作者對民眾、民族和國家的“終極關懷”。
雖屬散文,卻以小說手法來紀事寫人,不僅增強了文集的可讀性和愉悅感,還塑造出了明姐、槐哥、泰哥、冬裹子、“老丈人”與“小女婿”、“老渣貨”、梅子、燕子、小娥、小紅、小玉、蔡老三、“油腳子”等等一大群栩栩如生的草根人物形象。作者將自己對“攙住落日”的深沉思考,就寄寓在這些人物身上及故事敘述之中。
作為傳統的讀書人,作者在“修身齊家”的同時,時刻關注蒼生,發問世相,體恤百姓疾苦,察寫社會隱情,為我們帶來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
《攙住落日》編後語
本書實為作者在2003年出版的散文集《拽住時光》的姊妹篇。
作者在本命之年, 感人生己匆匆逝走, 在回顧人生當中的苦與樂和思索個人所走過的人生之路的同時, 對人活著的存在價值, 作出了很尖銳而獨到的批判回顧。他以傳統儒家仕人的人文情懷, 對當下中國社會經濟急速發展所帶來的人文及及自然環境衰敗現象, 深感生命存在的脆弱和時光的珍貴, 對人類存活應有的“生命環境”(不僅是物質的, 更應該是精神的)作出強烈的反思, 並在書中總結為作者的生命觀、時光觀及人生價值觀。
《攙住落日》是作者將其思考的重心, 由自身而投向社會, 抱治國平天下的人文胸懷, 以其藝術的眼光及筆觸, 將當代中國存活在最底層黎民百姓的真實現狀,將中國因高速經濟發展紛繁表象後面的墮落腐敗現象予以揭示, 本傳統仕人對國家民族及人類的“終極關懷”,由個人內省, 轉為外向地干預反思國家、民族、民眾的命運。作品手法大膽, 直接尖銳, 映照在生命的餘暉, 以迫切的心情, 指出一個國家及其人民, 在沉醉(或麻醉)在物質發展的同時, 人類相互分享、自尊自重的人文價值精神信仰,永不可迷失。社會沉淪尤像落日時那殘暉的色蛻,需要我們拿出巨大的道德勇氣攙扶匡正,同心同德“攙住落日”,中華民族才有真正的希望。
《攙住落日》中, 作者回顧了生命中的幾個重要場境: 有回首個人成長走過之路, 他在各個“場子”里有各種各樣的“邊緣”體驗及酸甜苦辣;有追尋哺育個人成長之根, 落葉尋根, 那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土地, 作者是百里洲之子, 是他青少年時代的一切一切, 那裡充滿了鄉土濃情, 家鄉人家鄉事, 段段都是那么美好的回憶;有作為群體一員, 對社會沉淪悲天憫人的終極關懷, 他不得不在人們沉醉於社會繁榮的同時,去發掘和窺探當代社會、人生及生命的本質本原;在對祖國名山大川、歷史文化遺蹟的“行吟”背後,不忘思考寄喻作者對當下迫在眉睫的理想信仰迷失、物慾橫流、原始本能放縱、享樂至上、社會財富畸形分布、底層民眾憤懣不平等問題的成因及其治理良策。作者深刻地指出: 色情, 睹博, 貪污及形形色色的縱情享樂, 就是由於我們麻醉在物質發展, 有意無意促成的社會變態及膿癰, 只有對人文價值的深刻反思, 只有以賞觀山水, 以萬物齊一的平等博愛胸懷, 既尊重人亦尊重物, 重整生活的信仰, 社會才會和諧有序, 人才能尋回活著的真實價值。傳統儒家仕人的修己身治天下胸懷, 盡示無遺。
作品以紀實散文形式, 以活生生的人物現況, 去探究當代社會的本質及人存活的真正價值, 以藝術的表現手法, 塑造抒情人物形象“我”,直抒“我”對時下社會的終極關懷人文情操, 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學作品及認識社會的鮮活教材。我要求本社各員工, 須盡心盡力, 將作品打造為一冊本題材的文學經典。
艱難的覺醒
——評長篇小說《驚天羊洲》
如雲如煙
稅費改革、合村並組、換屆選舉是近幾年剛從全國各地農村走過的大氣候。柳梢清輝在長篇小說《驚天羊洲》中,圍繞這幾件眾人所知的大事,構出了數個個性不一的人物,演繹了多場讓人心酸繼而疼痛的鬧劇。作者在二十餘萬字的篇幅中一直沿用一種傳統的順敘手法,向讀者展現了讓人震撼的故事情節和地方風情。文中如同真實的細節描寫和人物內心的剖白,可見作者有非凡的文字功底和深入生活觀察思考的良苦用心。
生命意識的淡漠在很多地方特別是最邊遠貧困的農村一是個不爭的事實。文中幾個本可繼續延續卻悲慘早逝的生命,無疑是最好的解說。窩囊懶惰的張朝稼,不論是從表相還是骨子深處都不是個討人喜歡的角色,為了累年所欠幾千元的上交提留,為自己找了個自認為說得過去的理由,不思勞作而一味上訪,終因不能滿足而自了生命,留給讀者的只有一聲長嘆;中年喪夫的呂天葵,繼而又被洪水奪去小叔子的生命,一些政客為保官帽,竟借去這樣一家人的抗洪補償金,並且是有借無還,呂天葵終因討債無望憤而自殺。悲憤在此時偷襲了讀者的心,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在此時脆弱得只有選擇去死,這是一種怎樣的絕望和無助?由此可見在某些人心中,是何等無視於這些弱者的生命和感受;誤飲酒精而中毒身亡的黃牛祿,讓我們看出了當下很多人對於安全隱患的種種漠視;還有因還不清村里欠款膽小的呂學庚,竟然被所謂的父母官嚇得喝藥活活自盡,作為讀者,此時偷襲我們內心的又是一種怎樣的悲憤?……
雖然作者給他們設計了完全不一的個性和靈魂,讓讀者思量這些可憐或可悲的群體中深藏人性方面的不幸和悲哀,這是作者一方面的探討。而從全書中通過這幾人逝後村民們的議論,還用書中可能離作者立場最近的呂歡所言所思,可見作者最大的本意是提倡對生命價值權力的尊重,呼籲人們生命意識的覺醒,呼籲主動於權力者重視弱者的生命,呼籲被動於權力者無論怎樣的逆境生命都無權自戕。但這又是何其艱難而又漫長的心靈之路。
《驚天羊洲》用一些紮實的現實描寫,揭開了邊遠農村愚味陰暗的一面。所以上面所提這些逝者,也只是陰空中更顯悲哀的幾聲長泣。而造成讀者心內一片悲涼的,則是那些農民們民主意識的完全貧乏。正因為這些貧乏,滋長了一些欺上瞞下之弄權者的膽量和野心,從而使他們遊戲權力的天空更加寬廣,遊戲更加無忌。書中用很大的篇幅描寫了楊正夫、鮑鎮長、張朝金和雖無官職又影響極大的胡萬合等,作者始終處於無私的立場,基層職權者的無奈和無恥,都在他的語言對白和故事描寫中展露無疑。只從表面文字看這部作品,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也許一直會被一種叫憤怒的激情完全占有著,可是靜下心來跟著作者的意圖走到文字的深處,一種尋求陰暗真相的欲望就會引起我們良知的覺醒和復甦。
作者筆下那些玄洲的百姓,可以說是本性善良的群體,他們過著除了溫飽以外幾乎無所他求的日子。善良是一種美德,更談不上有過錯,但是善良若要用毫無立場來做基礎,那這個美好的詞語便成了愚昧無知的代名詞。玄洲的百姓無時不透露著這種劣根,文中那種看戲不怕台高的好奇,毫無心思的“日白”等,都是表里只有自我實則連自我都不保的表現。文中用的最直接之處便是選舉前後,楊正夫廣請村民吃血幌子送現金的醜劇上演後,村民們那種讓人又恨又憐的心態,說是知恩圖報,但又不得不讓讀者理解成目光短淺、愛貪便宜的心態。人們一直痛恨欺上壓下,以權謀私的黨員幹部作風,可是很多時候人們又無形中充當了這種醜惡現象的補充劑。在楊正夫的陰影下羊洲村那場由混混控制的選舉鬧劇,如果不是村民們不知不覺中放棄了自已的權力,邪還能這么輕易地壓正嗎?
底層農民們的民主意識從沉睡中覺醒過來,是作者文字深處最大的希望。所以他在文中安排了直接呼籲的呂歡,雖然呂歡一直被一種世俗的無奈捆緊了理想的腳步,我想這一些作者並不是想單純表現作為一個文人的矛盾和軟弱,而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告訴我們覺醒之艱難,從而讓我們更加認識到作為農民之覺醒者呂天模的勇氣和所受的苦難。大多數百姓還甘願於楊正夫們那些所謂“上層”的領導和愚弄時,呂天模的的眼中卻看到了百姓們各種權力的淪喪。從呂天模身上,我們也更看出了作者的用心和立場,平民視角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驗正。當羊洲百姓們還沉迷在好奇、“日白”、甚至後來愚昧的買碼風暴中,呂天模卻一直用一種在那裡無異於另類的姿態行走在反抗與挑戰中。我之所以用另類一詞,實在是作者的文字中太多展現了呂天模無數次反抗(也就是上訪)路上的孤獨和艱險。但覺醒者就是覺醒者,他不會輕宜被所謂強權實則魔道的淫威所嚇退,在遭受了讓人髮指的報復和迫害後,呂天模沒有退縮,而是一直無畏的前進,甚至用犧牲生命的決心追求著自己和所有百姓的民主權力。他在市政府絕食的那一段,讓人感到莫名的心痛和悲涼,可以說呂天模是那些農民中最先擁有生命意識的人,卻要被逼走上這無視生命的路,可見玄洲這個小社會陰暗的程度。不管多陰暗的長空,也總有雲破天開日出時候,經過呂天模和被他帶動下漸漸醒來的百姓不懈的努力,呂天模終於見到了一絲曙光,因而羊洲百姓們也有了一絲曙光,這些曙光也正是來自作者的心中,因為最終作為讀者的我們,心情也終於一片晴朗了。
看完整部作品,讀者還會長時間沉浸在步步相連、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中,當那些濃厚地方色彩和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美感,漸漸隱到我們心靈深處後,我們腦內還要繼續思考。為呂天模們以後還存在的艱難,更為這個世界更多象玄洲百姓們一樣,還在生命意識與民主意識甦醒邊沿徘徊的人們,為他們思考和吶喊——這就是作者隱藏在文字深處最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