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萃俊,約生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 廣東新會江門范羅岡(今屬江門市郊區)人,又名呂金標。監生出身,為江門六寮更目(更夫頭目)。
基本介紹
- 本名:呂萃俊
- 別稱:呂金標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時間:1800年
- 性別:男
- 祖籍:廣東新會江門范羅岡
早年經歷,人物事跡,
早年經歷
鹹豐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後,廣東天地會領袖陳開和李文茂在佛山起義。影響所及,新會、鶴山的天地會眾起而回響。陳松年、呂萃俊在江門象溪路呂超然祖祠開設的武館,聚集會眾,趙泰來加入充任書記,謀劃舉事,於鹹豐四年七月初八日在江門狗山豎旗出師,占領江門。附城各鄉會員、農友紛紛加入起義隊伍。
起義者頭裹紅巾,人稱紅巾軍。陳松年為統一大元帥,呂萃俊為北營大元帥,趙泰來為軍師。此外,還有外海陳協槐為南營大元帥,梅岡蘇黑虎為西營大元帥等,號稱20萬紅兵,於是月十五日圍攻新會城。城內清廷官吏、土紳組織民團固守。
紅巾軍使用炮火攻城,未能收效,便採用趙泰來所獻“圍城斷援”之計,向四鄉八村宣布:得大營的紅旗豎於村前者可保鄉;得大營發的竹符之人可以護身。各鄉紛紛樹紅旗,鄉民帶竹符,壯大起義軍聲勢,孤立城內守兵。接著又組織多次炮攻、夜襲和總攻,終以城堅未能攻破。趙泰來又和佛山起義部隊的和尚能研製攻城武器,製成四艘火戰船,船桿頂設小樓台,旋轉自如,安裝火噴筒發射,並配以戰車(又稱呂公車),形似今之滅火水車櫃,車上載長梯可攻城,於八月初七晚開入東門河涌攻打東門,亦未取勝。
人物事跡
紅巾軍圍城兩月,未城攻破會城。而清廷省衙派出援軍開到,內外夾擊,水陸進攻。紅巾軍於八月十四日撤退至江門及縣境北部,繼續與清兵作戰,曾於白石村兩次誘敵,殺死清兵300餘人。
後來由於陳開的起義軍西撤,新會紅巾軍失去後盾, 陳松年等決定分散轉移,機動作戰。
九月初三日趙泰來在作戰中被擄,被解回會城壯烈犧牲。次年陳松年和呂萃俊也先後被俘,分別在廣州和江門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