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良傳說

呂良傳說,淮安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良傳說
  • 類別:民間文學
歷史淵源,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呂良位於金湖縣城北部,隔潮澤河與洪澤縣為鄰,雄院促跨東至白馬湖邊,南以老三河為界與金北鎮接壤,西到陳新港與新農搭界,約60平方千米。境內地勢低平,桑園田疇廣布,自然條件優越,吸引了人們在此繁衍生息。宋代建鎮,史稱旋關鎮,為溝通南北的重鎮。宋元之交,曾一度成為軍事要塞。交通的便利,帶來了經濟的發展繁榮,更帶來了文化的興盛,從而亦催生了眾多的傳說故事,呂良傳說就是依託呂良地區而發生髮展的眾多傳說的集合。

文化軼事

呂良傳說從內容上大致可以分為神話傳說、地方風物傳說等,涉及到生產生活以及家庭倫理、民風民俗等各個方面。
神話傳說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泰山殿的傳說》,基本內容如下:
北宋年間,東海龍王敖廣的一雙兒女辯糠承良去西天給王母娘娘拜壽,歸途經過呂良古鎮上空,聽到下面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們載歌載舞,歡聲笑語不斷。兄妹倆一時好奇欲探個究竟,發現這裡自打黃河奪淮以後,三年一小淹、五年一大淹,今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家家張燈結彩慶賀。兄妹倆看不得凡人好過,一看在白馬湖射整挨、寶應湖、高郵湖、洪澤湖之間還有這么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就想把呂良沉入水底,與周圍河湖連成一片汪洋,也好擴大龍宮地盤?於是二妖一合計之下,便開始興風作浪。人們正在歡慶豐收,不料剎那間整個天空就開始烏拜歸膠雲翻滾,狂風大作,雷電轟鳴,暴雨傾盆。二妖還嫌不夠,又調來蝦兵蟹將來幫忙,傾其五湖四海三江水,妄圖即刻淹沒這塊寶地。呂良的百姓眼看著莊稼喜獲豐收,轉眼就遭此災,家園又被大水沖沒,不僅捶胸頓足,直呼蒼天。就在此時,大家發現這次災難的源頭竟然是這兩條應榜妖龍,群情激憤,一個名為伏龍的青年挺身而出,帶領大伙兒團團圍住那兩條妖龍整整打了三天三夜,九九八十一戰,也沒奈何得了兩條妖龍。
就在大夥體力耗盡,無力再戰的時候,地藏王菩薩和八仙之一的鐵拐李結伴雲遊途徑呂良,看到此情此景,忍不住出手降妖伏魔。地藏王菩薩雙手合十,口中念起除魔經。鐵拐李伸手摘下頭上金箍和背上的寶葫蘆,撒手拋向天空,寶葫蘆發出一道金光,收盡了妖龍傾下的五湖四海三江水,金箍化作鎮妖寶殿轟隆隆鎮壓而下,兩條妖龍一見嚇得腿腳發軟,屁滾尿流,丟盔棄甲逃命去了。呂良百姓感念地藏王菩薩和鐵拐李的搭救之恩,報請地方建起一座鎮妖寶殿,取名泰山殿,取泰山的沉重與穩固之意,又寓呂良人天不怕,地不怕,與災難頑強拼搏作鬥爭,泰山壓頂不彎腰之意。
據傳說,修建寶殿時,殿基由南來北往的虔誠的僧侶用袈裟從遠處兜土搬運到此堆積而成的,斗粗的梁木撐起10多米道歸鍵高的大殿。寶殿內外雕樑畫棟,碧瓦紅柱,翹角飛檐,氣勢恢宏,古樸莊重而不失典雅。殿中央高高地端坐著金碧輝煌熠熠生輝地藏王菩薩、鐵拐李的塑像。龜蛇二將手執兵器護衛左右,東西兩面山牆上立著張牙舞爪,姿態各異的四大金剛。
幾百年來,泰山寶殿歷經風雨滄桑,閱盡喜怒哀樂。解放前後相繼做過地方政府的辦公地、學校、會場和劇院等,可惜的是在20世紀70年代被完全拆除。
地方風物傳說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棋盤街的傳說》,講述的是宋代有一趙姓高官被派駐呂良這個地方,這位大官依仗自己與趙氏皇帝同姓,耀武揚威,頤指氣使。大肆搜刮百姓,還要挾州縣地方官,按照棋盤的格局,建起了街道,還挖了32口井,形成了棋盤街的格局。關於棋盤街的形成,當地還流傳著了一則傳說:八仙中的鐵拐李在呂良這個地方下棋,因輸棋怒撒棋子,結果棋盤化作了街道,撒落的32顆棋子,化成了32口水井。
呂良傳說是呂良地區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運槳疊匙用了誇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創造了豐富的故事情節,表現了呂良人們熱愛家鄉,憧憬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信念。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一定的文學價值。
呂良傳說是呂良地區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運用了誇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創造了豐富的故事情節,表現了呂良人們熱愛家鄉,憧憬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信念。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一定的文學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