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坤思想研究會
- 外文名:Lv Kun thought research
- 性質:社會團體
- 成立時間:2005年8月
- 會長:呂世傑
- 研究會址:河南寧陵縣
簡介,研究會活動,專題座談會,揭碑儀式,關於呂坤,介紹,哲學觀點,呂坤墓,
簡介
河南省寧陵縣歷史文化悠久,遠古時期葛天文化的發源地就在該縣,明代萬曆年間吏部主事、唯物主義思想家呂坤病故後又葬於寧陵。為了深入挖掘研究葛天文化的起源和成因,及葛天文化對後人的影響,充分研究呂坤唯物主義思想意識的形成及對當代社會的影響,更是為了宣傳寧陵,凝聚人心,用文化搭台發展經濟,吸納各界人士成立起了呂坤思想研究會。
第一任會長為我國著名的經濟專家呂世傑教授擔任。
研究會活動
專題座談會
2006年9月6日,香港大學歷史系博士解揚、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趙曉霞到寧陵縣追尋呂坤事跡。寧陵縣召開呂坤思想研究專題座談會,市炎黃研究會會長王政文、秘書長楊道乾參加座談會。座談會上解揚博士說,呂坤思想在世界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他的政治思想、哲學理念研究和學術交流上。呂坤思想不僅在內地、香港和台灣有著重大影響,而且在日本、美國、韓國、哥倫比亞、埃及等國都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揭碑儀式
2007年4月1日上午,寧陵縣縣委、縣政府和呂坤思想研究會在該縣陽驛鄉呂墳村呂坤故里,為明代著名無神論思想家——呂坤,舉行隆重的揭碑儀式。來自國內外的呂氏後人、呂坤思想研究專家學者及陽驛鄉民眾和學生近三千人參加揭碑儀式。
關於呂坤
介紹
呂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簡,一字心吾、新吾,自號抱獨居士,河南寧陵人。明朝文學家、思想家,呂坤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與沈鯉、郭正域被譽為明萬曆年間天下“三大賢”。主要作品有《實政錄》、《夜氣銘》、《招良心詩》等,除《呻吟語》、《實政錄》外,還有《去偽齋集》等十餘種,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刑法、軍事、水利、教育、音韻、醫學等各個方面。呂坤思想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其代表作《呂坤全集》是文化典籍整理中的原創性之作。
寧陵有呂坤篆蓋于慎行的墓志銘。
呂坤的先祖黑廝是參加元末起義的種菜農民,因向明軍提供情報立功,朱元璋令復其家,但手詔上誤寫其姓為李,所以呂坤一作李坤。呂坤生於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卒於神宗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字叔簡,號新吾,自號抱獨居士。他天資聰穎,6歲入學啟蒙,15歲就作《夜氣銘》、《招良心詩》,25歲中秀才第一,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26歲中舉,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39歲中進士,初為裹垣知縣,因政績卓著,調到山西大同,征授戶部主事,歷郎中;後任山東參政、山西按察使、陝西右布政使等。由於為官清正廉潔,他與沈鯉、郭正域被譽為明萬曆年間天下“三大賢”。呂坤是一位方正質樸、學識淵博的哲學家。他的詩文,語言通俗而又巧發奇中,文風峻峭而不失渾厚。他曾潛心研究音韻學,所著《交泰韻》不拘泥前人而另闢蹊徑,是一部頗有創見的音韻學專著。呂坤一生著作頗豐,其著作主要是在致仕後的20多年中完成的,現存有《去偽齋集》、《呻吟語》、《陰符經注》、《四禮疑》、《四禮翼》、《實政錄》、《小兒語》等多部,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刑法、軍事、水利、行政管理、婦女教育、幼兒啟蒙、音韻學、醫學及殘疾人就業等各個方面。其中,以《呻吟語》影響最大。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呂坤病故,葬於寧陵縣西北鞋城村(今呂墳村)。
《呻吟語》是呂坤積30餘年心血寫成的一部很有個性特點的語錄體散文集著述,他在原序中稱:“呻吟,病聲也,呻吟語,病時疾痛語也。……三十年來,所志《呻吟語》凡若干卷,攜以自藥,……擇其狂而未甚者存之。”全書於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才完成。《呻吟語》全書共六卷,前三卷為內篇,後三卷為外篇,分為性命、存心、倫理、談道、修身、問學、應務、養生、天地、世運、聖賢、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廣喻、詞章等17篇,每篇集中談一個問題,以獨白為主體,是呂坤人生感悟及其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涉獵廣泛,體悟性強,反映出他對社會、政治、世情的體驗,對真理的不懈求索。其中閃爍著哲理的火花和對當時衰落的政治、社會風氣的痛惡,表現出其權變、實用、融通諸家的思想。它不僅能使人看到明代政治、學術風貌,還可以從中汲取許多有益的經驗:如怎樣構築自我,怎樣待人,怎樣處世,怎樣排除煩惱,怎樣延長生命,怎樣擺脫困境等。如果善於選擇和揚棄,我們一定能從這位83歲老人的人生經驗中找到許多有益的東西。本書是隨得隨錄的隨筆式的語錄體,行文靈活,文之長短,形隨意移;儒為根底,兼采眾慧,亦莊亦諧;寓言性、文學性、趣味性、哲理性強,語言“簡重真切”。漫步其中,我們可以領略其真知灼見,啟迪靈感,調整心態,遨遊智慧的海洋,不失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寶庫中的一枝奇葩。
哲學觀點
呂坤在哲學上堅持氣一元論,認為:“天地萬物只是一氣聚散,更無別個。”(《呻吟語·天地》)“道器非兩物,理氣非兩件,成象成形者器,所以然者道;生物成物者氣,所以然者理。”(《呻吟語·談道》)批判了理學家把道與器、理與氣分割開來和“理在氣先”等說法。在學術思想上,呂坤雖學宗程朱,但他對成為當時思想專制的理學又有許多尖銳而深刻的批評。他立足於氣本論,論述“理氣”和“道器”的關係,反對理學家“以理為天地之本”的觀點。他公開宣布他的思想不屬於道學(即理學),也不屬於佛、道,而是“我只是我”。他認為儒(理學)道佛三教都不過是一種“邊見”(偏見),自己以“一中”名學,憑著他的理性,超越於三教之上。針對現實,呂坤尖銳地批評當時那些空談天道性命的道學先生,以“偽”、“腐”二字加以痛斥。對明代盛行的王學,呂坤也十分不滿,認為王學最大的弊端是空疏,而對王學的思想核心———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批評最尖銳、最深刻。不過,呂坤有走向另一極端的傾向,把注重事功、講求有用作為真正的學術道脈,反覆宣傳其學說是“真實有用之學”、“天下萬事萬物,皆要求個實用”,這就又走入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之途。
呂坤的世界觀是唯物主義的,但在認識論和人性論方面,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呂坤死後,其後人補墓志銘說,呂坤的著作除已刊行者外,“餘悉焚之”。應該指出,呂坤在理論鬥爭上是勇敢的,但他的弱點是始終只進行個人的搏鬥,他既不能像泰州學派那樣接近市民民眾,也沒有如東林黨那樣參加組織同志的團體。因此,到了老年,他看不到天明的希望,這種孤立的寂寞就迫使他走向自焚書稿的悲劇。
呂坤的世界觀是唯物主義的,但在認識論和人性論方面,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呂坤死後,其後人補墓志銘說,呂坤的著作除已刊行者外,“餘悉焚之”。應該指出,呂坤在理論鬥爭上是勇敢的,但他的弱點是始終只進行個人的搏鬥,他既不能像泰州學派那樣接近市民民眾,也沒有如東林黨那樣參加組織同志的團體。因此,到了老年,他看不到天明的希望,這種孤立的寂寞就迫使他走向自焚書稿的悲劇。
呂坤和他的《呻吟語》中的諸多思想,仍對現實社會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於呂坤及其思想進行了研究。1962年,中華書局就版印3400冊侯外廬等編的《呂坤哲學選集》;上世紀80年代後,嶽麓書社、京華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多次重印《呻吟語》。近幾年,國內外又掀起呂坤思想研究新熱潮。復旦大學經濟系教授馬濤先後出版《呂坤思想研究》和《呂坤評傳》兩部專著,併入選“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呂坤評傳》著重從思想史的角度研究呂坤,是目前國內全面評價呂坤生平思想的第一部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