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史》是2008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桑德爾·吉爾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吸菸史:對吸菸的文化解讀
- 作者:桑德爾·吉爾曼
- 出版時間:2008年10月01日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頁數:290 頁
- ISBN:9787801958969
- 定價:33.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序言,
內容介紹
“不管你是忠實的菸民還是維護公眾健康的衛士,這本關於吸菸史的畫冊都會令你著迷。”
——澳大利亞《時代報》
“這是一本精美的書,就如同一盒香菸一樣,讓人沉浸在吸菸的樂趣中”
——英國《星期日郵報》
“吸菸是學術界和普通百姓共同關注的話題。本書包羅萬象,可讀性強,書中大量精美的插圖亦是對現代印刷藝術的禮讚……”
——《悉尼先驅晨報》
“儘管反吸菸主義盛行,但作為一種文化標籤,一種表達浪漫和反叛、內省和歡樂的重要手段,吸菸不會從我們身邊消失。”
——諾亞·艾森伯《銀幕中的香菸;從魏瑪到好萊塢》
本書由全球三十餘位作者共同寫就,這些作者分別來自人類學、歷史學、美術史、藝術史、醫學史等各個領域,他們以通俗而生動的方式,為讀者描述了吸菸的起源、傳播及其與歷史文化、文學藝術、種族、性別等因素的互動過程,並就吸菸的生理學等焦點問題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對人類烏辯櫻吸菸的歷史作了深刻的文化解讀。因此,本書既是一部吸菸史,更是一部文化史。
目錄前言
歷史與文化中的吸菸
中美洲的抽菸禮儀
快感或是危險:近現代英國早期的吸菸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吸菸史
菸草在伊朗
吸菸和印度草醫學
日本的菸草文化
明清時期中國的吸菸現象
我們如何吸菸:吸菸的配件和器具
鴉片的鼎盛時期
哈瓦那雪茄和西方想像
百年丁香菸
牙買加大麻
吸菸和爵士樂時代
近現代中國的吸菸狀況
現代日本的吸菸狀況
體驗古柯鹼
吸菸與社會性
藝術與文學中的吸菸
符號和意象:17世紀以來繪畫藝術中的吸菸
後宮裡的忽卡:吸菸和東方主義藝術
歌劇中的吸菸
讚美尼古丁女郎:逝去的菸草文學時代
銀幕中的香菸:從魏瑪驗連到好萊塢
《媽媽和娼妓》中作為生活方式的吸菸
吸菸和藝術
吸菸,性別與種族
猶太人和吸菸
19世紀菸草藝術中被商品化了的非裔美國人
女性與19世紀的吸菸形象
直面同性戀者的吸菸史
性別與種族
吸菸焦點談
我們為什麼吸菸——吸菸生理學
吸菸、科學和醫學
20世紀消費者的信心
萬寶路牛仔和吸菸惡名
吸菸與腿設格照廣告
序言
1492年11月6日,兩名哥倫布的船員從古巴冒險歸來。他們報告說遇到當地居民,這些人抽一種“乾葉子”,這和那些一個月前(1492年10月15日)作為禮物送給哥倫布的東西是一樣的。路易斯·德·托雷斯和羅傑里奧·德赫列斯吸人這些燃燒的葉子煙,成為歐洲最早的吸菸者。這標誌著兩種吸菸文化之間一系列接觸的開端。據一位在1514年編輯過哥倫布旅行手稿的牧師拉斯·卡薩斯說,他們遇到的居民用某些藥草來吸菸,他們點燃藥草一端,另一端則用來咀嚼或吮擔白說吸,抑或通過呼吸道吸入。菸草麻痹了他們的肌肉,使他們陶醉,所以他們說不覺得疲勞。這種乾葉子來自菸草植物,西班牙人誤聽其本土名為“tobacco”,其實印第安人是用管子來抽這植物的。從北墨西哥到南加拿大,此種植物在美洲大陸廣泛種植。早在這種植物開始種植之前,即在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000年期間,作為禮儀習慣的一部分,在北美和南美它是被當作煙來抽的。瑪雅人、加勒比人以及其他無數生活在西半球的人,抽各種各樣的菸草。儘管菸草可用來咀嚼,可作茶飲用,可製成液體攝入,可弄成粉末吸取,可做成膠凍食用,但只有作為煙來抽,燃燒藥草產生煙霧,才使其迅速成為診斷和治癒疾病的方法,才能驅除被認為引起疾病的邪惡靈魂。吉羅拉·貝諾茲在他的《1565年新大陸的歷史》一書中提到,吸菸令人陶醉,成為社交禮儀的一部分。菸草也是棲息臘厚趨在薩滿身上的幽靈的食物。菸草如此難以言喻而又可以感知,如此真實而又虛幻,菸草掠獲了歐洲人的想像力。起初並沒有“菸草”這個辭彙,而它一經存在,就開始不斷尋求新的意義。吸菸本是一種療法,但很快它就變成一種激情,精英們很快開始為取樂而吸菸,這似乎也符合南北美洲人的個性。抽菸因為禮節和藥用的需要而存在,變成精英文化的一部分,直至最後被臘放妹整個社會所採納。對歐洲人而言,抽菸,也就是借用一種器具吸入燃燒物質的殘餘物,被理解成某種新的東西。18世紀有一個關於瓦爾特·雷利先生(一個模範抽菸者)的故事。在一次回英格蘭的路上,料炒洪棄他靜靜地用菸斗抽著煙,他的僕人以為他臉上著了火,突然往他臉上灑了一品脫的啤酒。在那個時代,抽菸被認為是新思想、新經歷——主要為那些能抽得起煙的人即精英們而存在。儘管如此,如此奢侈的東西很快連平民也可以享用到了。中南美洲土著所抽的一卷卷的菸草,為那些並非宗教信徒的人們提供了快速簡單的方法,來享受菸草所帶來的快感。除了烘乾,不需做太多準備就可以抽菸。將煙吸入肺部組織里,意味著一劑的尼古丁及其他化學物質迅速沉澱到血液里。用鼻子吸、用做茶飲或製成菸草膠凍都沒有直接吸人的傳輸速度來得快。尼古丁和菸草是根據吉恩·尼科特的名字命名的,他是法國派往葡萄牙宮廷的大使,在16世紀中葉將菸草及抽菸作為一種療法帶回法國宮廷。儘管人們聽到許多關於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的故事,但對於歐洲人第一次抽菸的經歷以及他們對魔法般的抽菸的反應卻知之甚少。拉斯·卡薩斯的敘述直到19世紀才出版。1557年,安德烈·瑟維特描述了“新大陸”的人們仍然熱衷的吸菸慣習:當菸草植物幹了的時候,人們將一定數量的菸草裹進一大片棕櫚葉里,然後捲成蠟燭長度的菸捲。他們點燃菸捲的一頭,用鼻子和嘴巴吸起煙來。他們說吸菸感覺很棒,能讓頭腦清晰。此外,吸菸可以使人忍受一段時間的饑渴,所以他們經常吸菸,甚至在談話的時候也會停下來吸菸,然後再繼續講話。戰爭時代他們經常這么一根接一根地吸菸,這對他們很有幫助。女性根本不吸菸,事實上如果她們吸入太多的煙,煙便會進入她們的頭腦把她們醉倒。就如強勁的酒一般。1571年,塞維亞一位有名的醫師尼古拉斯·蒙納德斯向舊世界宣告這種“聖草”的“功效”及“偉大之處”:它能醫治疾病,驅除邪靈;事實上,這種藥草是人們的普遍需求,不僅因為它可以醫治疾病,還因為它能讓人保持健康。他還解釋說,抽菸能緩解疲勞,讓人放鬆。吸菸似乎還可以治療梅毒(這是從新大陸引進的另一個東西),至少是減輕梅毒症狀的一種藥物。1535年,伊斯帕尼奧拉島的軍政府首長貢扎羅譴責當地人使用這種雜草,認為它使人們變得懶惰無用。儘管如此,他不得不承認一些基督徒,特別是那些感染了梅毒的基督徒,已經養成了抽菸的方法。他們在菸草帶來的迷幻中不再感覺到疼痛。抽菸能有效地傳輸強力的尼古丁,但抽菸本身也似乎有一種魔兆。1530年,發現梅毒的法拉卡斯托羅·吉羅拉摩認為,如果細菌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疾病,或許菸草可以治癒它。1586年,陪同拉爾夫·雷恩到北美探險的英國科學家托馬斯·哈瑞爾特在旅程中拿到一份蒙納德斯的作品複印本,其中稱讚了“聖煙”的治療功效:“他們通過由陶土製成的菸斗吸菸,將煙吸進胃部和頭部;這兩個地方脈絡張開,打開身體所有的毛孔和通道:這意味著抽菸不僅能保護身體免受侵擾,還能使人們保持健康。但人們不知道英國很多嚴重疾病是會傳染的。”哈瑞爾特當初對那些有魔力的菸草如此著迷,以致後來他變成了癮君子,死於鼻癌。對於能獲得稀少而又昂貴的菸草的歐洲上層人士,如哈瑞爾特及其同時代的葡萄牙人及法國人而言,吸菸雖然危及生命,但它也是一種享受。1595年,安東尼·蘇特寫了第一部完全關於菸草的英文作品,他引用蒙納德斯的話,把菸草當成藥草。但在1626年該書的第六版中,他指責抽菸若僅為取樂,則是一種既浪費又墮落的嗜好。16世紀末期,英國人第一次生產出白色球形的黏土菸斗,這標誌著歐洲從新大陸引進了一種全新的系統,一般公認為是被瓦爾特·雷利先生帶來的。瓦爾特先生在1618年被砍頭時,確實是帶著一支煙管上的絞刑架。神奇的吸菸當時一下子迷住了歐洲人。1598年,有關煙的描述出現在歐洲的文獻和藝術作品上,抽菸風潮很快傳遍整個歐洲大陸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羅伯特·哈考特在1613年寫道:“這種商品(即菸葉)將帶來的巨大利潤,將和西班牙人從所有印度群島中最好、最富饒的銀礦中獲得的利潤一樣大。這是從兩者的費用比較中得出的。”抽菸挖掘出菸葉的價值,從而使其成為商品。如果沒有那一管煙,菸葉仍然只是一種治療許多疾病的藥草而已。在接下來的五十年里,菸草這種植物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普遍種植。從西伯利亞到爪哇,從西非到西藏,地球每一個角落的人們都對這奇特的菸草著了迷。起先在美洲和加勒比海作為禮儀和醫用的菸草,演變為人們喜愛的抽菸行為。菸草用其魔力征服了世界。如今,沒有菸草的世界似乎是不可思議的。早在發現新大陸之前,魔力菸草的靈異就已擄掠了人類的靈魂和軀體。與人們對失去的世界的懷念相關,通過鼻子和嗅覺——人類最基本的感官之一——菸草滿足了我們渴望的沁鼻的氣味,溫暖著我們的皮膚,撫慰著我們的心靈,撫平了我們的傷痛,帶給我們兒時甜美的回憶。抽菸一直是文化的一部分。埃及人、巴比倫人和印度人給他們的神靈上香,美洲土著通過抽菸和靈魂進行溝通。在耶路撒冷的廟宇中,至聖聖所外日夜不停地燒香。正是通過給上帝上香,猶太人才得以逃過危及生命的瘟疫。羅馬天主教堂在每個大彌撒都有燒香的慣例,這一慣例盛行整個歐洲,並波及至“新大陸”。哥德式大教堂瀰漫著濃厚的煙味。在哥倫布的航程中,香一直伴隨著他。另一方面,古代中國人燃燒艾篙來驅趕魔鬼,保持健康。在古希臘,吸入氣體作為一種醫療手段受到推崇,而且也被用在儀式上。關於希臘人預言傳統的近代讀物說,特爾斐的神使吸人自然的氣體後,就會變得很陶醉,以致他們能用一種嗑藥後的朦朧說出他們的預言。對於希臘人來說,這種儀式的吸氣也是一種快樂的源泉。據希羅多德所說,古塞西亞人曾拿一些大麻種子爬進他們的帳篷,將種子擲於熱石頭之上,石頭上立刻冒出煙,並發出一種蒸汽,這種蒸汽毫不遜色於在希臘可以找到的任何蒸汽浴。塞西亞人是如此享受這種蒸汽,以致他們因歡樂而大叫。歐洲人或許“發現”了新世界,但他們並沒有“發現”吸菸,他們只是簡單地記住了那個吸菸的世界。令他們感到吃驚的是菸草的傳輸方式,不再像兒時那樣使整個房間充滿煙霧,而是每個人用菸捲吸菸或者藉助煙管吸菸。1535年,當雅克·卡提爾發現易洛魁族人(如今的加拿大人)抽菸時,他自己也嘗試了一下,他覺得這煙“如同是放進煙管里的胡椒粉,非常刺激”。但歐洲人很快就習慣了這種抽菸形式。吸菸人數的增加也與其公認的醫療功效有關。大部分吸菸史都只關注神奇的菸草植物,卻忽略了吸菸的吸引力及其影響。毫無疑問,舊世界的人們因菸草而興奮,對吸菸產生的神奇醫療功效產生信仰。同時,吸菸也讓人產生舒適放鬆和安寧的感覺,特別是吸菸似乎可以減輕飢餓感,促使人們更加持久努力地工作。也在一開始的時候,人們便知道這些。菸草以吸菸的形式征服了人們:從藥草到薰香,從菸葉到鴉片,從麻藥到桿煙等等,人類的生活從未離開過吸菸。17世紀,歐洲商人認識到開發新世界時發現的菸草產品的無限潛能。一直與菸草共同生存的人類也不斷地尋求廉價的萬能藥和快樂之源。因此,可以抽的、具有神奇治療功效的藥草市場持續增長。因為菸葉在世界範圍內的種植,吸菸作為一種習慣、一種禮節變成了一種商品,菸葉為人們帶來的財富比印度群島所有的銀礦還要多。抽菸蔓延且變得流行起來。在歐洲,菸斗煙的味道被看成是“紳士般的味道”。據一個大約於1600年在倫敦的德國旅遊者保羅·翰哲爾所說,那時候幾乎所有人,包括富人和窮人,男人和女人,都從長陶土製菸斗中噴出煙霧。大約在1618年,霍雷肖·布森和另一個去倫敦的遊客對這個城市的煙管禮儀留下了深刻印象:人們如此頻繁地抽菸,甚至在晚上都將煙管放於枕邊以滿足他們的菸癮。他們有輪流使用煙管的習慣,極優雅、自然地把煙管從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此外,貴婦及貞潔婦女則習慣把抽菸作為藥用,但都秘密地進行,並以抽菸為樂。身份不同的人抽不同的煙。不同的場合用的也是不同的煙管。隨著抽菸文化的蔓延,抽菸用具變得更加精緻,常常使用貴重的材料製成。一種抽菸的藝術文化形成了。雖然一般人都用普通的陶管抽菸,但有著昂貴雕刻和裝飾的煙管,甚至銀制煙管還是出現了。木製、金屬或奇異材料(如象牙)製成的煙盒也成為隨身攜帶的必備品,用來裝納所有的抽菸必需品。此外還有打火石、鋼管、菸灰夾,當然還有菸草。煙盒迅速作為友誼或社交的象徵,和“聖煙”、“聖草”一樣廣泛地流行起來。耶穌會傳教士傑克勃·巴德在其1658年所寫的反對吸菸的論文中說,到17世紀初,“乾醉”(指抽菸抽醉了)一詞已被發明出來了。“抽菸”一詞花了近二百年的時間才得以確立。歐洲以外,經土耳其到亞洲和非洲,抽菸迅速傳播並成為最新的流行。在中亞和印度,在莫臥兒人的統治下,當地居民以卓越的獨創性把抽菸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他們將菸草和其他更常見的樹葉、香料、檀香混合起來,然後用一種水煙筒(也就是水菸袋)吸菸。煙通過水冷卻下來,產生清涼的香氣,這在天氣熱的時候最受歡迎。在葡萄牙和法國商人推動下,煙管抽菸迅速蔓延到整個非洲大陸。到16世紀末,產生了豐富的地方性抽菸文化,這種文化延伸至社會禮節(如婚禮)和宗教儀式領域。根據日本的記錄,用煙管抽菸在1600年4月隨著英國旅遊者威廉·亞當斯進入日本。僅十多年後,大約是1615年,據說男人、女人和小孩都養成了抽菸的習慣。早期日本浮世繪藝術品“浮世的黎明”表現了抽菸作為妓女世界的一部分。在奧村渡邊哲1740年代中期的畫裡,一個妓女手握煙管,放在對角線位置的長煙管將人物切成對半,把這個女人的感性刻畫得十分深入。在更早期京都村上雅子的作品中,有很多關於妓院的描繪,都提到使用煙管和菸草。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也通過南海和日本將菸草帶到中國。中國人很快就喜歡上這種新玩意,並發現抽菸是一種醉人的體驗。從瘧疾防預到治療風濕和普通感冒,社會精英進一步讚揚了抽菸的醫療功效。僅在一代人的時間內,中國就形成了一種濃厚的抽菸文化。著名作家全祖望(1705—1755)在其著名的論菸草的短文中稱,菸草的本質是提供單純的快感及崇高的精神。沮喪時,煙能愉悅精神,引導人們打開精神通道;它能讓醉意變為清醒,亦能讓人沉醉;它能排解苦悶,排解煩惱,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煙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可能對身體、疾病及心態進行控制,西方和中國都曾如此標榜。一篇1700年的法國論文稱,抽菸能使大腦和神經更乾淨更穩固。抽菸有利於形成更好的判斷能力、更清晰更周到的推理能力以及更強的靈魂持久力。可見,東西方都認同抽菸的諸多效果。作為一種日常必需品、一種流行的休閒活動和一種萬能藥,到17世紀中期,抽菸已普遍存在並迅速跨越國界。它也為抽食鴉片鋪了路,把中國變成世界上抽菸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歐洲人將美洲人的抽菸傳統傳播至世界各地,使之迅速成為全球的風尚。各個大陸的人們開始試驗抽菸技巧、改進使用方法,他們將抽菸融人自己的文化中,賦予抽菸地方性傳統和禮節的職能。在一個被地理距離、宗教、風俗以及社會地位廣泛隔開的世界裡,抽菸成為眾多國家的共同習慣,並刺激著社會互動。抽菸消除了文化和社會障礙,但同時也強化著文化和社會的障礙。隨著抽菸越來越成為平民生活的一部分,一個和享樂有關的問題出現了。抽菸給人快感,但這是給皇室和有特權的精英享受的,而不是給卑微的勞動者群體享受的,因為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工作、生產和遵守紀律。對於聲稱抽菸能提高人們工作能力的回應是:抽菸是一種休閒活動,會導致工人忽視自己的職責。多數人的快感會對社會管理產生威脅,有一種“恐怖”可能潛在地導致不穩定,特別是當統治現狀有危機或瀕臨垮台的時候。當抽菸被視作社會秩序的威脅時,它就變成一種應受懲罰的罪行。從17世紀早期起,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東方,醫生們都在爭論有關抽菸和菸草的有害影響的問題。儘管如此,和酗酒一比,問題就擺到別處了。就如雅各布·博爾德的短文所說,喝酒和抽菸的消極影響經常看起來是一樣的:都把謙卑的、有秩序的工人變成只關心個人快樂的人。政府努力管制這種會帶來快感的物質,以保證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土耳其蘇丹穆拉德四世(1623—1640年執政)是第一個禁菸的統治者。因為抽菸看起來是對道德和健康的一種威脅,他甚至試圖關閉菸民聚集的咖啡館。在中國,崇禎皇帝(1627—1644年執政)自縊於萬歲山頂的前兩年,曾頒布一條法令禁止抽菸,那些違法的平民將視同通敵罪受到懲治。在接下來的王朝,類似的禁令重複頒布。清朝時,抽菸被看作比忽視箭術更為可憎的罪行。1634年,莫斯科主教禁止銷售菸草,那些抽菸的男女將受到切開鼻孔或者狠狠鞭笞的刑罰,直到體無完膚。1642年,烏爾班七世在羅馬教宗里譴責抽菸,因為不管男人女人,甚至牧師和傳教士,在大彌撒的慶典中都沒有停止過用嘴巴和鼻孔抽菸。儘管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教派形成了菸草壟斷,並在其勢力範圍內禁止反吸菸書籍的傳播。在英格蘭,早在1604年,詹姆士一世便譴責抽菸行徑,因為他或多或少地相信抽菸是來自野性的、對神不敬的、奴性的印第安人的野蠻的野獸般的習慣。因為抽菸,英格蘭從先前的榮耀中墮落了。它使牧師漸漸變得鬆懈,從高貴淪為閒散,民眾道德急劇下降。本·嬌生在1621年說,那是魔鬼放了個屁,讓所有人都迷醉了。儘管如此,一本當代的宣傳冊促成用真正的英國產品替換外來的雜草:“與其被印度菸草毒害,還不如被英國大麻窒息!”抽菸依然將是一種選擇,即使對那些討伐菸草消費的人。那些認為抽菸威脅國家和損害身體的禁令甚至都不能讓人們停止抽菸。民眾並非如統治者想像的那樣具有可塑性。如果他們不能選擇自己的領導人,但至少可以愚弄一下他們。摩西給他們帶來了十誡,但他們總遵循第十一誡:你應該找條出路。民眾一旦嘗到了甜頭,就不會輕易放棄。隨著禁菸令的強化,人們抽菸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統治者無法禁菸,就改用國家壟斷來進行控制。通過此種壟斷,菸草和抽菸給他們帶來了財富,緩和了社會的緊張狀態,加強了他們的統治,於是便皆大歡喜了。彼得大帝甚至把抽菸當作驅使俄國封建國家進入西方的途徑和教化的手段。不僅荷蘭宮廷流行抽由朝臣帶回來的煙,荷蘭的浮世繪藝術如奧斯塔特·梵的作品或更正式的肖像畫裡,都能經常看到煙管的身影。攜帶煙管和香菸已成為中產階級的男人和女人出現的主要標誌。毫無疑問,抽菸和菸草已加速國際貿易和聯繫,使世界提前步入現代化。儘管如此,在18世紀,菸草作為抽菸的對象依然和前現代的傳輸系統相聯繫。它以吸菸的形式傳人歐洲,之前歐洲沒有任何文獻記載人們對菸草的狂熱。那時候,抽菸不再是一種流行,而是一種規範。它迅速成為用鼻吸菸的對手(用鼻吸菸是當時的流行)。1782年,威廉·庫比爾說煙管菸民的氣息就如綻放的玫瑰一樣芳香。雪茄是菸草繼續改造自身的最好例子。雪茄首先在西班牙流行起來,而後傳到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雪茄原先是古巴的構想,西班牙人將其投入菲律賓進行銷售。18世紀被描述為鼻吸菸的世紀,到19世紀早期,雪茄的使用如此廣泛,使得吸菸遍及了整個歐洲。拜倫勳爵1823年讚美道:“神聖的菸草!從東到西,鼓舞水手的士氣,激起土庫曼人的激情。給我根雪茄!它是個裸體美女。”在先進的文明里,古老的習俗和現代的精緻從某種程度上通過菸草達到和諧。雪茄越來越成為貴族、特權人士、富人和社會精英的標誌,而又髒又舊的菸斗則淪為大眾的流行。除了雪茄和菸斗,歐洲人很快又提供了香菸的選擇。隨著時間的推移,抽雪茄和香菸變成僅和男人有關,或那些在家庭享有罕見地位的特殊類型婦女的一種標記。抽菸和性別的關聯有一段很長的歷史。威廉·梅克皮斯·撒克里在其作品《費茲布鐸煙紙》(1842—1843)中大膽地說:“事實上雪茄是女士的敵人,也是她們的征服者。”查爾斯·蘭姆將他的菸蒂比喻為他婚姻的終結者:“或者,因為男人被迫離開/和他們最近的東西/……對悲劇的離婚無悔悟的/為了你,我的菸草,至死也要捍衛/……/雖然到處煙霧瀰漫/但我們的敵人找不到我們……/菸草是被我們遺棄卻又時常想起的愛人。”婦女很少抽雪茄,只有他們的配偶才抽雪茄。或許在文雅的英國社會,女士是不抽菸的,但在19世紀早期的美國,各個階級的婦女都抽菸。兩任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和扎卡里·泰勒的妻子都在白宮抽菸!隨著雪茄征服了抽菸,男人也開始抽起了雪茄。在現代歐洲以外,中國人也同時完善了吸食鴉片的技巧。中國人早先從爪哇人那裡學會了吸菸草和鴉片的混合物,後來卻選擇了鴉片,部分原因是統治者禁止抽菸。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吸食鴉片帶來了更強烈的快感,且似乎更有益於吸菸者的健康。中國人將吸食鴉片變為現實的藝術。除了對鴉片的質量有高要求及其準備過程必須嚴格之外,鴉片管,也被稱為“煙槍”,也有驚人的獨特之處。煙槍是用來蒸餾而不是燃燒物質的,所以由兩部分組成,即抽菸的管子和蒸餾碗(或者是節氣閘)。燈芯必須適度地調整以產生適中的火焰;碗必須握在離熱源適當的距離和角度;吸菸者必須正確地吸菸管,鴉片球才會慢慢蒸發而不是燃燒起來,然後會發出一種特有的在煙管碗裡迴響的吱吱聲。隨著鴉片逐漸蒸發,它轉變成濃密的、藍白色的煙,這些又濃又熱的煙迅速膨脹,衝過鴉片球上的細孔進入煙管碗裡,而後冷卻,使固體物質從煙里沉澱下來,形成固體殘餘物,也就是無用的“渣滓”。現在剩下的僅包含鴉片最純的、最芬芳的揮發性元素,這玩意兒進人吸菸者的嘴唇,芬芳而怡人,如天鵝絨般直落入肺部。純淨的煙帶來的快感難以用筆墨描述。在西歐,如倫敦和柏林的菸民俱樂部,抽菸禮節與個人吸菸者的社會化聯繫更為緊密。這些俱樂部供應咖啡和朱古力,這兩種東西在18世紀和19世紀是消遣用的。儘管煙管的填塞、刮擦、點燃和再點燃的動作成為大家的習慣,但正是在俱樂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可以交談,有藏書和美食,抽菸便成了人們真正的習慣。工人階級的酒吧、旅館和酒水間也提供相同的服務。抽菸成為歐洲和北美工人階級街區酒文化的一部分。1888年,保羅·高更畫出了他非凡的《夜館》,畫裡的主人公是阿勒斯通宵酒店的經理瑪麗·基諾斯,她泰然地斜倚在吧欄上,整個房間都瀰漫著她的顧客所抽的煙。在穆斯林和印第安人世界中,菸民繼續享受水菸袋產生的清涼所帶來的樂趣。因為富有藥草和藥草植物方面的知識,他們使用的是各種各樣的麻藥、水煙和菸草,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選擇和實用性。值得一提的是,麻藥和水煙在作詩、音樂、建築、往會關係、婚禮和葬禮、幸運與不幸、家具、衣服、食物和性方面起了關鍵作用。抽菸空前地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形式。開羅的麻藥吸食館就是一個例子,所有社會事件都在耶里發生。正如吃飯、喝酒以及其他娛樂活動一樣,抽菸也是習慣所致。曾經我們的生存離不開食物,但現代社會需求的不只是麵包和水。比爾·柯林頓稱,我們必須呼吸,但我們沒必要吸入燃燒物質的殘渣。人們對於吸菸的依賴,多是由文化決定的,或者是現代化的結果,因為它純粹是一個生理上需要。雖然個人自由在民主中得以體現,但人類卻更受制於一個“自由選擇”的世界。商品不再僅是作為享受的東西,它們擁有一種轉變人們生活的能力。在消費者的世界裡,人們相信消費能豐富自己的生活,儘管在現實中人們因為花費變得更貧窮,特別是購買那些能帶來及時和直接快感的東西。因此,和朋友一起抽菸不僅是一種快樂的分享,更是一種由時尚和艷羨驅使的魔力。此外,大部分人是從吸取某些物質,比如大麻、菸草或鴉片中找到快感的。隨著金錢成為人類能力的關鍵衡量標準,花費在抽菸上的金錢很快變成界定菸民生活的一種潛在力量。因此,抽姻成為一種美好生活的標誌,是工人階級的“灰姑娘之夢”(1888年,W.D.威爾斯和H.O.威爾斯開辦了英國第一個機器製造香菸的品牌,名為“灰姑娘”)。然而,這種允諾就和香菸本身一樣不可名狀,只可意會。對菸草的依賴曾經是(現在仍然是)由菸草工業和菸草貿易引起的。貿易產生的利掏刺激著工業的增長。產業越大,產品和種類就越廣泛,因此菸民也越多,利潤也越大。到19世紀末,抽菸成為大買賣。1889年,詹姆斯·杜克花了八十萬美元向全球行銷香菸。正是他的美國菸草公司推動了人們對煙的狂熱。他也是第一個認識到廣告(包括可用來收集的煙盒)和產品本身同等重要的人。早在1885年,杜克就把煙盒柔軟的包裝壓硬,使它們成為“可收集的”愛好。杜克通過新本薩克自動捲菸機使香菸的製造機械化,每天十小時可生產十二萬支香菸,相當於四十個捲菸工人以每分鐘卷五根煙的速度卷十個小時。然而毫無疑問的是,現代廣告的誕生促進了菸草利潤的激增。1880年代,運輸的改進、產量和包裝質量的提高,使廠家能夠將同一品牌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於是便產生廣告,廣告公司也如野花般綻放,幾乎貫穿整個19世紀。菸草產品成為全球銷售新媒介的主要目標之一。現代廣告的力量紮根於心理學和社會學理論的基礎之上。它利用廉價報紙和雜誌的激增,以及公眾對廣告牌和廣告形象的迷戀來傳達信息。早期最引人注目的菸草廣告載體之一是《庫珀的菸草植物》,它是1870年至1884年間由庫珀菸草公司在倫敦出版的一本期刊。無獨有偶,1875年10月,波德萊爾的短文《論麻藥》在英國出版,西奧菲勒·高提爾的《論鴉片》也在一個月後出版了。庫珀菸草公司的期刊致力於描述紳士菸民沉溺於各種形式的吸菸的快感,目標群體指向城外或省內的中產階級,至少它本身是這么宣稱的。中產階級的自我形象多么重要!1865年路易斯·卡羅爾出版的《愛麗絲仙境漫遊記》一書包含了由約翰·坦尼爾畫的幾副非凡的圖畫,畫中毛毛蟲和愛麗絲長時間無言地對視,最後毛毛蟲從自己嘴巴里抽出水菸袋……在喧鬧的資本主義時代,廣告已成為現代文化的生命和夢想。就連捲菸工人也依靠廣告來銷售他們生產的產品。通過廣告,所有的消費者在對同一目標的追求中聯合起來,這個目標被定義為“每個人都需要的”。因此,通過抽相同品牌的煙,菸民的所有希望便聚集在一起得以統一,也因此而簡單化。商標的形象不是用來定義菸草產品,而是用來定義抽菸本身。每次購買時,顧客都被提供了一種強烈但模糊、不可思議卻又重複的保證:自己也可以和廣告中的菸民一樣豪邁。這些意向的懷舊之感不再是有關抽菸的溫暖和個人的快感,而是控制當前、面向未來的能力。因此雪茄是以強大的古君主國的名義銷售的,而香菸承諾一個“結婚蛋糕”。而在中國,鴉片劑則假借傳統煉丹藥丸之名擔保人們長生不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代廣告也將婦女和兒童變為魔力菸草的潛在顧客。雖然人們爭辯說婦女和男人一樣可以在公眾場合抽菸,但至少直至19世紀早期,整個世界都認為女人在公眾場合抽菸的想法是不能接受、令人反感的。和19世紀晚期的男女淫亂和賣淫現象緊密相連,抽菸女性的形象開始出現在同時期西歐(和美洲)及中東的文學和藝術作品裡。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到來和在歐洲、美洲作為基本議題的選舉權的確立,人們的態度開始改變。婦女抽菸的爭議成為爭取婦女解放運動的舞台。在紐約舉行的第一次婦女權利大會便是1840年代的幽默素材。儘管許多出席會議的女士也是菸草廢除主義者和戒菸的提倡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她們居然要求婦女也有吸菸的權利。抽菸或為婦女的權利侵害了傳統的男士活動,隨著19世紀的到來,出現了一連串體現抽菸的影響的畫像,甚至國際衝突都可以用一支雪茄來解決!平等對人們來說是件好事,平等也意味著抽菸。隨著香菸取代了雪茄,各個社會階層的婦女也開始抽菸。1900年,英國百分之八十的菸草以雪茄的形式消費,而到了1950年,百分之八十的菸草則以香菸的形式消費。香菸的消費者也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私下裡,上層社會和中產階級的婦女抽的香菸越來越多,它成為1915年“新女性運動”的一個標誌。T.S.愛略特寫道:“南希·艾莉科特小姐抽著煙/跳著各種現代舞/她的阿姨們並不十分清楚她的感受/但她們知道香菸是時髦的”。1928年,美國菸草公司主席喬治·華盛頓·希爾決定投入一個全新的活動,讓婦女參加本公司的“好彩香菸”活動。在愛德華·博內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侄子)的幫助下,好彩牌香菸被譽為獻給婦女的“自由的火炬”,她們必須和強加在她們身上的“愚蠢的偏見”作鬥爭。1929年,博內斯聘請的十個初涉上流社交場合的年輕女士抽著好彩香菸走在紐約第五大道上。她們建議女士“抓住幸運而非糖果”,這也強化了抽菸有助於減肥或至少是緩解飢餓的古老說法。纖細的、兼具兩性特徵的身體是“新女性”的另一標誌。此次活動是一個巨大的成功,至少對公司來說是這樣。“好彩”的銷售額增長到四百三十點二億美元,而三年前其銷售額僅有一百三十點七億美元。“好彩”承諾婦女自由,因此抽菸變成了“解放”婦女的一種“必需”。同時,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迫使許多菸民更熱切地渴望通過抽菸來緩解壓力。如果之前抽菸一直在被認為是一種快感或一種藥方,或者是一種惡習和疾病的誘因之間游移,那么到了19世紀,醫療機構已經清楚地認識到菸草對健康的危害了。與此同時,菸葉被視為一種治療梅毒的藥品。在15世紀晚期的義大利,雖然從第一次現代梅毒的流行開始,人們已意識到疾病的傳播和性行為的關聯,但直到20世紀早期,科學家才證明了二者的真正聯繫。人們認為,菸草在精神上的危害性更甚於生理上的。17世紀,詹姆士一世在牛津發起一場關於抽菸的辯論,反對者出示了吸菸者變黑的腦顱和內臟來證明吸菸的危害。但很明顯,他的反對根本上不是精神層面的,對於抽菸的危害應該有別於對吸菸的精神攻擊。1761年,約翰·希爾已明確地將抽菸和鼻道癌聯繫在一起,這很快地成為一個普遍認同的“事實”。19世紀,科學家開始研究抽菸對健康的影響。1857年,J.B.尼爾在蘭溪特詢問保險公司是否會“對成癮的菸民採取有關的預防措施”。吸菸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公眾健康問題,而菸民的反應則是無視有關“抽菸的危害”的懷疑。儘管19世紀晚期人們對抽菸和各種細胞變化的認識逐漸增加,但抽菸仍然和道德淪落聯繫密切。1903年,健康改革家J.H.凱洛格說:“抽菸用一種最確定的方式破壞了健康和精神……這是一種野蠻的行為,比美洲野人更沒有任何贖罪特徵。”童子軍的創建者巴登·鮑威爾也譴責吸菸,因為“童子軍是不抽菸的。任何男孩都可以抽菸;做這件事情並非那么美妙。童子軍不會這么做,因為他不是這種傻子”。伴隨著所有的道德和科學的討論,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即1948年,理察·多爾爵士才開始設法說服人們認識抽菸對健康的有害影響。他通過一連串的肺癌流行病理學的研究,使英國和美國公共衛生專家確信抽菸確實危害到人們的健康。反對抽菸的公共衛生運動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此運動和20世紀早期出現的反毒品運動一致。到20世紀早期,反毒品法在歐洲和美國確立了。吸食鴉片被視為是一種禍害,而吸食大麻在20世紀30年代則被認為是不道德且危及生命的。據1953年美國麻醉藥局專員亨利·安斯林格所說:“根據用途,鴉片可以是一種祝福或是一種詛咒,但大麻始終只是一種害人的、使人們精神和道德淪喪的禍端……”吸菸是有害的,無論吸什麼東西。菸草、大麻和鴉片都是個人和民族健康危害的來源。到2000年,全球有十一億菸民。男性吸菸人數是女性的三倍。如今菸民人數最多的國家是中國,有三億四千萬菸民,每人每年平均抽掉一千七百九十一根煙。1902年,他們抽了三億支煙,1924年是四十億支,到了1928劇增到兩百八十億支。1996年中國預防醫學學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國菸民(百分之六十一)相信抽菸沒有多大害處。儘管如此,1997年5月,政府禁止人們在公共場合抽菸。在政府頒布的法令下,通過電子媒介和印刷品發布的所有菸草廣告確實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消失了。同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為制訂國際反吸菸條約而奮鬥,該條約預定在2003年出台。世界衛生組織駐歐洲辦事處的新聞稿高呼“藝術能讓你放棄吸菸嗎?藝術家為世界衛生組織創作作品”的口號。這是一個莫名的主張。“一百個美倫奴的玻璃菸灰缸(斯特凡諾作),一片加醋的火腿(由德爾瓦作),以及_尊巨大人肺的藍色柔軟雕塑(由德國海德堡大學研究教授米列娜博士作),它們有什麼共同之處?”2000年至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展覽在倫敦和其他歐洲國家的首都舉辦,旨在提高人們對抽菸的危害、戒菸的好處以及成功戒菸的困難的認識,還試圖告訴人們如何求助醫療人員進行戒菸。藝術能成為健康政策的一種工具,具有治療功效嗎?展出的資料使答案變得清晰。在展出的藝術品里,沒有主張飄逸的美,也沒有主張神聖,有的只是數字確鑿的論證:“研究表明,英國的一千二百萬菸民,有百分之七十已準備戒菸。”藝術在這件事情上起到了什麼作用呢?作用是“減少上癮的菸民因菸草而導致的死亡和疾病,防止不吸菸的人開始吸菸”。藝術意象讓我們畏懼且遠離香菸。那么,後現代藝術在這裡充當的是廣告代理嗎?20世紀的藝術家(如安迪·沃荷爾)模仿廣告藝術,包括那些抽菸的廣告藝術,目的不在於突出廣告如何創造意象來影響我們,而是通過意象讓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需要說明的是,參加此次展出的創作者給我們提供了“戒菸的好技巧”,並提倡“不要單獨進行”,你需要找的人是“你的家庭醫生、藥劑師或其他專家”,而不是當地的藝廊、作畫的人或表演藝術家。多么奇怪,藝術竟能用來治療!看一幅畫能抑制人們晚飯後渴望一支Uppman牌雪茄的欲望嗎?加文·特克說,一隻吸菸猴娃娃的視頻能說服觀眾這樣幾點:(1)就連猴子也會上癮;(2)人和猴子一樣,因為他們不能拒絕煙;(3)他們比猴子好多了,通過理性的選擇,他們能明白戒菸的好處。這些藝術作品確實有和20世紀50年代菲利普·莫里斯專欄一樣的力量嗎?(那時早期的電視觀眾幻想他們能真正“時髦”起來,坐在一間昂貴的旅館聽“呼叫菲利普·莫里斯”。)他們能說服如今在世界菸草消費中遙遙領先,急切吐出“紅塔山”煙雲的中國人嗎?(“紅塔山”是中國最有名的香菸品牌,該公司股票名列中國股票市場的首位。)藝術或許不能用來治療,因為要使自己戒除任何東西(包括菸草)都是困難的。1535年,拉斯·卡薩斯在《印度群島的歷史》中說:“在我斥責菸民,告訴他們抽菸是一種惡習之後,他們回答說自己無法停止吸菸……”抽菸既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惡習,是高度舒緩的來源,同時又是十分危險的。1923年,偉大的義大利籍猶太小說家伊塔羅·斯維沃寫了《齊諾的自白》,這是最偉大的敘述主人公戒菸的小說。“現在我老了,沒人指望從我這得到任何東西,我繼續從抽菸轉到決心戒菸,然後又開始抽菸。現在這種決心有何意義呢?或許我就像長期消化不良的戈爾多尼,他一生都在患病卻想健康地死去。”但僅僅再抽一口煙後,或許就能看到一些反吸菸的非凡作品!支持或反對吸菸的呼聲此起彼伏。不管吸菸是出於禮節還是習慣,是為了快感還是治療疾病,從一開始,對吸菸的爭議就衝擊著我們敏感的神經。根據1501年至1502年間哥倫布作於西班牙的《預言書》,發現美洲的航行是哥倫布受到自己奇妙幻想啟發的行為,他認為航行會帶他們找到黃金,從而資助西班牙進行一場新的宗教戰爭,奪回聖地巴勒斯坦。就連哥倫布也不大可能想到他的另一樣進口物品——菸草——所擁有的財富、影響力和奧秘。儘管數千年來,吸食燃燒的藥草已成為人類經歷的一部分,但抽菸的歷史同時形成了發明和文化,捕獲著人們的想像力。這讓我們想像在不同時間和場合吸食一系列的植物和其他物質,它們究竟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藥還是痛苦之源?是偶像還是商品?吸菸的魔力和圍繞著它的意象被持續塑造著,並隨著我們不斷變化著的對世界的理解而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