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犯

吸毒犯

《吸毒犯》是2006年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潘家錚。

基本介紹

  • 書名:吸毒犯
  • 作者:潘家錚
  • ISBN:9787500782841
  • 頁數:265
  • 定價:18.00元
  • 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9
  • 叢書:  潘家錚院士科幻作品集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潘家錚院士是我國知名水利工程科技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畢生奉獻水利事業,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崇山峻岭,曾參與和主持過多項蜚聲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在年逾古稀之時,卻另闢蹊徑,寫起科幻小說來,這確實是我絕未想到過的。當我面對他用娟秀的字型撰寫成的一疊疊文稿時,驚詫與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潘先生要我為他的作品集寫序,這實在是我擔當不起的重任。君不見時下為人作序者,莫不是赫赫有名之權威,或該領域之先行者,我雖自忖是個極好讀書之人,小說自然是最喜愛的一類。從幼時迷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忠義行俠的小說,到中學時大量閱讀五四後新文學運動湧現的魯迅、巴金、茅盾的小說和解放後從蘇聯翻譯過來的小說等文藝作品,但都是拿來就讀,讀完就放,並未從中獲得藝術的感悟,更沒有培養出寫作的愛好。這種“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亦曾屢屢被長輩們告誡為“少讀閒書”。由此可看出我是沒有資格為小說寫序的,更遑論是科幻小說。猶豫多日,終於想出一個比較老實的辦法,即說一說自己對科幻小說的淺見,作為作者讀正文之前的一碟“涼小菜”(西餐叫頭菜),讀者覺得對胃口時,不妨淺嘗小酌,不然盡可直接進入正文品嘗“主菜”佳肴了。
我雖從未寫過小說,但從讀者的角度亦深感到寫小說之不容易,作者既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洞穿社會萬物和各色人等的犀利目光,更要有縝密的構思和跌宕起伏的情節與懸念,使讀者“欲知後事如何”就必須繼續讀下去。而我以為寫科幻小說尤難,除了應具有上述一般小說的構思和文字功底以外,還須有廣博的科學知識和極其豐富的想像能力,因而可以說它是科學現象與文學藝術的結合,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晶。一般來說,科學是要以事實、實驗為依據,嚴格按照數理邏輯的推演來進行的,因此往往給人以刻板、枯燥的印象。但縱觀人類歷經幾千年的文明進化史,科學有時亦需要大膽的猜想和假設,只需舉出上世紀初關於光的粒子說與波動說之爭以及20世紀50年代DNA雙螺旋結構的猜想就是明證。科學幻想則比此更進一步,具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和臆測性,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所寫的《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等著名科幻小說曾吸引過幾代中小學生,對培養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當然,科幻小說並不等同於神怪小說、魔幻小說,即有別於純粹的臆想,如中國古代的神怪小說《封神榜》和美國大片《指環王》等,它們儘管情節曲折、故事引人,但其核心描述的是一種非科學的“神秘力量”。我以為,這種小說和影片總體上是屬於消遣、休閒性的。讀者在緊張工作和生活之餘,可藉以鬆弛神經,但若是信以為真,或加以效仿,則必然走火入魔、誤入歧途。
簡言之,科學幻想可以說是由科學的“元素”按“非常規排序”而形成的新“化合物”。其“基元”理應是合理的、科學的,但其發展演繹則超越了目前一般科學的常規,是超前的甚至帶有很大程度的想像。這就是我對科幻的淺見,當然,依此為基礎寫出的小說自然就是科幻小說了。我想,它對於培養青少年熱愛科學、勇於創新、開拓精神是十分有益的。即使對於成年的科技工作者,又何嘗不是一種啟發與激勵呢?
人年紀大了,往往容易因在某一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而囿於自己熟悉的事物,一旦退出“第一線”就會感到無所事事。潘先生是學識淵博、事業有成的著名工程科技專家,他在繼續為我國水利工程事業不斷作出貢獻的同時,又開闢了“第二戰線”,開始撰寫科幻小說,並以此啟迪後進,這難道不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可以效法的榜樣嗎?

作者簡介

潘家錚,浙江紹興人,1927年出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國家電網公司高級顧問。我國為數不多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作為國內外知名的水利工程專家,畢生從事中國水電建設和科研工作,曾參與設計和指導過新安江、三峽等許多重大水利工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