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醫派

吳門醫派

蘇州作為我國一個久負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吳中"、"吳下"、"三吳"之稱,建城已2500多年。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蘇州就是吳國的都城,以後歷為郡、府、省的首府,是江南著名的大都會。這裡文化發達,環境優美,溫暖濕潤,商業繁榮,故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豐富的吳文化底蘊,給吳中醫學的發展增添了活力,也為吳中醫學的形成提供了豐厚的文化積澱。如果說豐富秀美的吳文化是吳中科學藝術之源,那么悠久精湛的吳門醫派則是其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門醫派
  • 時間:2500多年
  • 相關人物:"吳中"、"吳下"
  • 相關文章:《溫熱論》
序言,吳醫古籍,溫病學說,開發價值,吳門名醫,

序言

蘇州歷代名醫輩出,從周代至今,有記錄的名醫千餘家,其學術成就獨樹一幟,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吳門醫派。吳中醫家以儒醫,御醫、世醫居多,有較深的文字功底和編撰能力,善於著述、總結前人經驗及個人行醫心得。蘇州是溫病學派的發源地,清初葉天士《溫熱論》的問世,更確立了以蘇州為中心的溫病學派的學術地位。從而形成了"吳中多名醫,吳醫多著述,溫病學說倡自吳醫"的三大特點。這是吳醫的精華所在,也是"吳中醫學甲天下"的由來。吳門醫派為蘇州人民數千年來的繁榮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吳門多名醫,據資料統計,吳中歷代醫家有1200餘人,其中醫官、御醫百餘人。十三世紀下葉,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遊歷蘇州時,當地建築、物產和醫學等,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馬可波羅遊記》中寫到的"蘇州城漂亮得驚人","有許多醫術高明的醫生,善於探出病根,對症下藥"。說明了吳門醫學很早就引起海外旅行家的重視。明清時期,人們將這裡的中醫稱作"吳醫"。明代楊循吉在《蘇談》一書中稱:"今吳中醫稱天下"。清代乾隆年間,唐大烈將蘇州地區31位醫家的醫論彙編成《吳醫匯講》一書。從此,"吳醫"這一名稱始行天下。吳門醫學在漫長的中醫發展歷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幾大不同的醫學流派。其中溫病學派是吳門最具地方特色和科技優勢的一大流派,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吳門醫派的代表。此外吳醫在仲景學說的研究、雜病證治的探討、蘇派外科的卓著,以及婦科、兒科、針灸等等,都賦有強烈而鮮明的吳門醫學流派特色。以下我們將對溫病、仲景、雜病、外科四大特色流派專篇論述,同時也可從中反映出歷代名醫的醫學成就的科技貢獻。

吳醫古籍

吳中歷代醫家,既有高超的臨床技術,又有豐富的醫學理論,善於著書立說,他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醫學著作。據資料統計,歷代吳醫古籍530餘種,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中醫學的各個方面。影響較大的有宋代的《女科萬金方》,元代的《泰定養生主論》、《十藥神書》,明代的《醫經溯洄集》、《薛氏醫案二十四種》、《神農本草經疏》,清代的《絳雪園古方選注》、《臨證指南醫案》、《醫經原旨》、《溫熱論》、《濕熱論》、《徐氏醫書六種》、《張氏醫通》、《傷寒貫珠集》、《外科證治全生集》、《世補齋醫書》等。此外,還有許多珍貴的稿本、抄本、孤本及罕見的木刻本,如《暴證知要》、《醫便初集》、《醫林正印》、《溫熱朗照》、《痧疹一得》、《醫學蒙引》、《臨證度針》、《古今方案彙編》、《內經病機纂要》等。1986年以來,有關部門組織編輯出版了大型吳醫古籍叢書一《吳中醫集》,收載了40多部醫古籍,五百多萬字數,並得到社會強烈的反響。以後《吳中名醫錄》、《吳中十大名醫》、《吳中秘方錄》等的相繼出版,使吳中醫學的古籍整理有了良好的開端。醫案古籍是歷代中醫病歷資料之彙編,據知存世的醫案著作有百餘家,目前面臨著蛀、蝕、失、缺、這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有鑒於此,我們從中精選了吳門清代五十位著名醫家的醫案展示於後,以引起相關領導、有識之士的重視和支持,在抓緊古醫籍保護工作的同時,做好醫案醫話的整理出版工作。

溫病學說

吳門醫派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與蘇州溫病學派的興起密切相關。在溫病學說形成之前,一般醫家都遵從張仲景的《傷寒論》六經傳變的論證方法,進行辨證論治。吳中地區地處東南卑濕之地,是瘟疫、溫病的屢發地區,因為溫病的病因、發病、傳變過程和治療原則不同於傷寒,故運用治傷寒的方法來治療瘟疫、溫病療效不佳。因而以吳有性、葉天士、薛生白、繆遵義等一批吳中名醫,在大量的臨床實踐基礎上,創立戾氣學說與溫病學說,葉天士的《溫熱論》揭示了不同於《傷寒論》的"衛、氣、營、血"辨證綱領。溫病學派重視基礎理論,善於吸取眾長,敢於發明創新,處方用藥注重實效,具有"輕、清、靈、巧"的特色。從此,溫病學說從病因病機到辨證施治有了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對祖國醫學的發展具有十分巨大的影響。並於相當長的時期內,在抗感染治療學方面居世界科技領先的地位。

開發價值

我們的先輩在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大量的歷代名方、祖傳秘方和民間單驗方,開發利用這筆寶貴的醫學財富,使之變為現實的生產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選輯了具有開發價值名方五十首,即是其中具有相當的開發價值一部分。此外,尚有許多民間的經驗秘方亦有待於發掘套用,如:盤門新橋巷沈氏流蔭堂的"珍珠丸",專治小兒腹脹諸證。孫斗南得先世秘方"獅子油",專治膈氣(今之食道癌)。東白塔子裡趙淵家所制的治療白內障的"空青膏"、"推雲片",治療目疾有神效。西美巷滕氏世傳“疳藥”,專治小兒疳積。五聖前潘氏"仙授鐵屑丸",鍛鐵為丸,治療腹痛食滯有神效。來鳳橋下塘周氏的"首烏粉"、閶門吊橋堍徐氏的''百花膏",廟堂橋北張氏三和堂的"肺露",仰蘇樓的"花露",步蟾齋的"膏藥",丹桂軒的"白玉膏",雷允上的"蟾酥丸"等,都是史料中詳細記載的。上述這些古方中,由於時間較久,已經失傳不少,亟待開發利用,造福人類。讓我們一起來重視和推動這一項工作,使先人的科技成果得到更好的開發利用,創造出更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吳門名醫

吳醫淵源人物:戴思恭 王仲光 韓奕 王履
溫病學說人物:王履 吳有性 葉天士
吳中世醫:葛氏世醫 鄭氏婦科 韓氏世醫 裴氏兒科 閔氏傷科 金氏兒科
蘇州儒醫:薛生白 徐靈胎 章太炎
吳門御醫:周廣 盛寅 錢瑛 盧志 薛鎧 薛已 徐鎮 劉觀 徐靈胎 曹滄
姑蘇仁醫:王鏊 顧鼎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