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通明(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通明(1914-1985)苗族,貴州黃平人。國小畢業後,一度辦私塾,後到省立師範作過短期進修。仍然服務桑梓本鄉從事民族教育。歷任黃平縣中島、苗隴、山凱等地國小老師、校長。是當地一名有影響的知識分子。1942年,國民黨借重他在少數民族中的聲望,以收買民心,任命他為山凱鄉鄉長兼中心國小校長。解放初期,他不相信國民黨反動派的欺騙宣傳,堅決跟共產黨走,曾聯名向中共黃平縣委寫信,要求在本地成立區、鄉人民政府,當地人民政府成立時,繼續留任山凱鄉鄉長,不久又任谷隴區副區長。他任鄉、區長後,與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後來,吳通明歷任區長、縣政府委員、鎮遠專員公署副專員、貴州省司法廳副廳長、省人民政府委員和副秘書長、省政協副主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等。“文革”期間,吳通明受到衝擊。但他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毫不動搖,對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總是懷著誠摯的敬意。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更是精神振奮,努力工作,獻身四化,愛黨愛國不斷追求進步。於1985年4月去世。

基本介紹

  • 民族族群:苗族
  • 出生地黃平縣山凱鄉抱腳里村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85年4月25日
  • 主要成就: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 本名:吳通明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吳通明(1916-1985),苗族,黃平縣山凱鄉人。國小畢業升入貴陽省立短期師範進修,畢業後回家鄉牛島、苗隴、山凱任短期國小校長,山凱鄉鄉長兼中心國小校長,組織民力反對抓兵派款,苟捐雜稅。1949年11月,黃平縣解放前夕,國民黨鎮遠專署獨立營營長孫紹武邀約通明上雷公山“打游擊”,通明設法擺脫孫紹武控制,離開谷隴,躲進山林。11月14日,黃平縣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通明回響政府號召返回家鄉,邀請地方紳士聯名寫信給中共黃平縣委要求解放,成立谷隴區政府,通明被留任山凱鄉鄉長。
1950年5月,通明被任命為谷隴區區長、縣政府委員。各地土匯相繼暴亂,谷隴區加巴鄉匪首煸動民眾搶糧,聯絡各地土匪進攻谷隴,情況十分危急。通明照縣委通知,率區機關人員撤出谷隴,向縣城轉移。同年夏季,駐軍150團抽調五個連的兵力,由通明帶路,打跨盤距谷隴的孫紹武匪部。土匪失敗後,施展離間計在區委門口拋出通明給土匪暗送槍枝彈藥的信件。通明拾得假信光明磊落地將信件主動交給區委,得到黨委的信任。經區委同意,通明深入到加巴鄉發動民眾,宣傳共產黨的政策,為解放軍帶路,消滅匪“加巴縣長”雷國錄匪部。積極參加土地改革運動,工作認真負責,對敵人鬥爭立場堅定,被評為全區工作模範。
1952年7月,通明升任鎮遠專員公署副專員,在抗美援朝運動中,首先動員自己倒子報名參軍,推動黃平縣谷隴區徵兵工作的開展。1954年,通明參加第三次赴朝鮮慰問團,深受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業績的教育和鼓舞。通明回國後,到鎮遠專區12個縣城、24個區鄉,向27萬聽眾宣傳抗美援朝的偉大功績,鼓勵家鄉人民支援志願軍,打敗美帝侵略者。
1956年,通明在擔任省司法廳副廳長期間,回響黨中央關於幹部下放勞動鍛鍊的號召,到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羅甸縣當公社社長,穿上草鞋,與民眾一塊幹活,同吃同住,受到當地幹部民眾的好評。1959年11月任貴州省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1979年任政協貴州省委員會副秘書長,1980年,參加在貴陽召開的首屆全國民族討論會,通明給台灣高山族同胞寫信,盼望台灣早日回歸祖國的心情。
1980年1月,通明任省政協副主席、1983年4月,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通明一生堅信共產黨的領導,從1953年起,相繼選為全國第一、二、三、四、五、六屆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和貴州一至六屆人大代表。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和省政府委員。1985年4月25日,在貴陽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