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年茶飯

吳起年茶飯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做了,臘月二十三吃攪團,過了二十三之後就開始殺豬宰羊,碾米磨麵,做豆腐、壓粉、炸油羔、蒸包子、饃饃等,到過年的前一天所有的年茶飯都要做好,到了大年三十,就進入濃濃的過年氣氛中,三十早上吃油羔,下午吃哨子面,晚上吃豬排骨,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之後把所有的年茶飯擺在炕桌上拜年敬酒,初一至初六每天都吃年茶飯,到了初七早上吃鉸子、晚上吃豬排骨,初八到十四除了吃年茶飯外,也可以吃其它飯食了,正月十五吃餃子,正月二十三吃烤饃饃,過了二十三,過年的氣息到尾場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起年茶飯
  • 時間臘月二十三
  • 地區:中國
  • 相關食物:攪團、油羔、哨子面、燒豬蹄等
  • 特徵:品目眾多,營養豐富等
內容介紹,主要特徵,主要價值,歷史淵源,相關物品,

內容介紹

吳起年茶包飯主要包括以下品目:攪團、油羔、哨子面、燒豬蹄、豬排骨、燉羊肉、土雞肉、油果、黃米饃饃、孔饃饃、油饃饃、白面饃饃、肉包子、肉丸子、豆腐、粉條、涼粉、杏仁、豆牙菜、餃子、拌豬耳民、拌豬頭、黃酒、稠酒、小鏊饃饃。

主要特徵

1、品目眾多,營養豐富,吳起年茶飯達20幾個品目,暈素結合,有涼有熱,既有主食,又有副食。味香色美,營養豐富,可謂是豐盛大宴。
2、取料天然,手工製作,吳起年茶飯的原料都是自家種植和飼養的農畜產品,經自家手工製作而成,不加任何色素及防腐成份,是純天然食品。
3、集色、味、藝為一體,吳起年茶飯不僅注重顏色和香味,更注重形,它不僅是美味佳肴,更具有觀賞的藝術價值。
4、與祭祀酬神相統一,吳起年茶飯是廣大人民手工自製的美食來祭祀祖先,酬謝神靈,具有很濃的民俗色彩。

主要價值

1、營養價值:吳起年茶飯由20幾種飯菜組成,有暈有素,有涼有熱、而且每種飯菜的做法和原料都不相同,其中包含著極其的豐富的營養,有無可代取的營養組合,是難得的營養佳品。
2、歷史研究價值:吳起年茶飯起源於周朝,在其漫長的發展史中,經過不斷的變化和完善,不同時代的年茶飯反映著不同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習俗,對吳起年茶飯的研究,有助於認識各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習俗。
3、實用價值:吳起年茶飯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吳起縣獨具風味的特色小吃,許多品目都成為吳起縣餐館的招牌,更有一些品目已經揚名中外,成為一些農民發家致富的產業。其經濟價值更是非常可觀的,對於推動吳起縣餐飲業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歷史淵源

新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時間單位,年是在周朝產生的,它是根據農作物生長周期而形成的《說文解字》對年的解釋是“谷熟也”《穀梁傳》記載,五穀皆熟為年,五穀皆大熟為有年,有年即豐收年,大有即為大豐收年,在西周的時候人們就有慶豐收的活動,在活動中就有“獻食”,這就是最早的、最原始的年茶飯。到秦代,人們在每年豐收之後人們為感謝神靈的保佑而舉行酬神會,即,釀酒蒸飯、殺羊殺牛,敬獻神靈,敬獻老人朋友,這是年茶飯進一步的發展,兩漢以後生產得到快速發展,食物日益豐富,年茶飯也隨著豐富,特別是到了大唐盛世,年茶飯的發展可謂完善,在過年時,人們都把當年所產的所有農畜物製成各種各樣的美食來祭典神。其品種之多,可謂豐盛之極,之後,此習俗傳於後世,清代之後,滿漢一體,清末及民國期間社會動盪,災荒,人們的生活處於極度困難時期,再加上對祭神的廢除,使年茶飯遭到了破壞,20世紀60—70年代期間幾年嚴重自然災害,使年茶飯只能成為人們盼望中的東西了,20世紀80年代之後,隨著改革開放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茶飯又恢復往日的豐盛。2000年後,城市對年茶飯甚為簡單,而農村又燃起了傳統年茶飯的爐火,一直傳於今日,並成為獨特的,別具風格的年茶飯。

相關物品

所需原料:黃米、蕎面、麥麵粉、粉面、豬肉、羊肉、雞肉、豆類、洋芋、清油及各種調味品和部分蔬菜。
所需工具:石碾子、石磨、刀具、灶具、廚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