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縣土壤志

吳縣土壤志

《吳縣土壤志》是江蘇省吳縣土壤普查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縣土壤志
  • 作者:江蘇省吳縣土壤普查辦公室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介紹: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土壤普查是發展農業生產,實現農業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建國以來,我縣在一九五九年進行了第一次土壤普查,以後隨著生產的發展,耕作制度的改革,肥料結構、種植品種、生產形式等的改變,對土壤的性狀、肥力、結構等也帶來了較大的變化。

作品目錄

封面
吳縣土壤志
目錄
江蘇吳縣第二次土壤普查鑑定書
前言
第一章 自然概況與成土條件
一、社會經濟概況
二、自然條件對成土過程的影響
(一)氣候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二)植被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三)地形與母質對成土過程的影響
(四)水文條件對成土過程的影響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類和分布
一、土壤形成的特點
(一)生物和物質的循環作用
(二)長期的耕作熟化過程
(三)季節性的潛育,周期性的乾濕交替過程
(四)沉積類型的差異
(五)淋溶澱積的過程
二、土壤分類
(一)分類的原則和依據
(二)土壤的命名
(三)土壤的分類系統
三、土壤的分布特點
第三章 土壤的種類與主要特徵
一、粉砂黃土
二、黃沙土
三、小粉沙土
四、細沙土
五、黃泥土
六、鐵屑黃泥土
七、灰底黃泥土
八、沙底黃泥土
九、烏散土
十、烏灰土
十一、粉質黃泥土
十二、夾沙粉質黃泥土
十三、沙底粉質黃泥土
十四、螺螄殼粉質黃泥土
十五、灰底粉質黃泥土
十六、黃鬆土
十七、壤質黃泥土
十八、夾沙壤質黃泥土
十九、沙底壤質黃泥土
二十、灰底壤質黃泥土
二十一、粉砂白土
二十二、黃泥白土
二十三、白土
二十四、烏泥白土
二十五、小粉土
二十六、烏泥土
二十七、豎頭烏泥土
二十八、烏柵土
二十九、豎頭烏柵土
三十、夾沙烏柵土
三十一、青紫泥土
三十二、青泥土
三十三、螺螄殼青泥土
三十四、青沙土
三十五、灰羅土
三十六、沼澤土
三十七、草渣土
三十八、爛田青泥土
三十九、返酸青泥土
四十、石板土
四十一、石質薄層紅黃土
四十二、礫質薄層紅黃土
四十三、礫質中層紅黃土
四十四、厚層紅黃土
四十五、礫質薄層黃砂土
四十六、黃砂土
四十七、棕黃土
四十八、厚層黃土
四十九、早地黃土
五十、果園黃土
五十一、石灰性土
五十二、菜園土
五十三、瓦碎土
五十四、園田小粉土
第四章 土壤的肥力狀況
一、土壤的環境條件和土體構型
二、土壤的酸鹼度和石灰反應
三、土壤水分
四、土壤養分
(一)土壤有機質、全氮和水解氮
(二)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三)土壤全鉀、緩效鉀和速效鉀
(四)微量元素及其他
五、土壤物理性質
(一)土壤質地
(二)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六、土壤的代換量
七、各公社土壤的養分狀況
八、不同土壤的養分狀況
第五章 當前農業生產中的土壤肥料問題
一、耕作層明顯變淺、犁底層增厚變實
二、土壤發僵板結、通透性減弱
三、土壤中氮、磷、鉀養分失調
四、施肥結構不合理,有機肥比例明顯下降,氮、磷、鉀化肥不配套
五、部份地區地下水位較高,土壤濕害嚴重,水氣矛盾比較突出
六、重用輕養,用地養地矛盾比較尖銳
七、還有四分之一的低產土壤,需要重點加速改良
第六章 土壤資源及其評價
一、土地資源的概況
二、土地利用的構成
三、土壤資源及其評價
(一)土壤資源的特點
(二)土壤資源的數量量算
(三)土壤資源的質量評價
第七章 高產水田土壤的肥力指標
一、高產水田土壤的土體構型及肥力特徵
(一)高產水田土壤的土體構型
(二)高產水田土壤肥力的主要特徵
二、高產水田土壤的農化指標
(一)有機質含量
(二)全氮含量
(三)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
(四)全鉀、緩效鉀和速效鉀含量
(五)土壤代換量
三、高產水田土壤的物理指標
(一)土壤質地
(二)土壤的容重和孔隙特性
(三)土壤的滲漏量
(四)土壤抗壓強度
(五)土壤的氧化還原特性
四、高產水田土壤主要的培育措施
第八章 低產土壤的改良
一、粘重發僵土壤的改良
(一)低產原因
(二)改良措施
二、淀漿板結土壤的改良
(一)低產原因
(二)改良措施
三、漏水漏肥土壤的改良
(一)低產原因
(二)改良措施
四、囊水發青土壤的改良
(一)低產原因
(二)改良措施
五、過酸毒害土壤的改良
(一)低產原因
(二)改良措施
第九章 土壤分區的改良利用
一、分區的原則和依據
二、分區概述
(一)湖濱丘陵黃棕壤—石灰性土沼澤—土改良利用區
(二)平原丘陵黃棕壤—水稻土改良利用區
(三)湖濱平原水稻土—沼澤土改良利用區
(四)平原水稻土改良利用區
(五)漕湖圩田水稻土改良利用區
(六)陽澄湖圩田水稻土改良利用區
(七)吳淞江平原圩區水稻土—沼澤土改良利用區
第十章 土壤普查的成果套用
一、因土合理種植,調整作物布局
(一)因地制宜,適當調整雙三熟制的面積比例
(二)試驗“二旱一水”輪作,探索用地養地新途徑
(三)合理利用,趨利避害
二、積極提倡深耕曬垡,試驗少耕免耕技術
三、繼續抓好農田水利配套工程,逐步改善土壤水氣矛盾
四、合理施用氮肥,提高經濟效益
五、針對土壤缺索,適當增施磷鉀
六、大力推廣稻麥草還田,歸還土壤粗有機質
附屬檔案一 吳縣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總結
附屬檔案二 吳縣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圖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