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文(首屆世界南海聯誼總會副會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紹文,祖籍南海九江。1933年生,1977年44歲時前往美國,是第三代美國移民。在美經營建築公司,並成為第一個打入美國建築界的華人。其現任旅美南海福蔭堂書記長、南海九江全城工會董事。首屆世界南海聯誼總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紹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南海九江
  • 出生日期:1933年
  • 性別:男
簡介,移民美國,白手起家,戰勝美國人,

簡介

吳紹文是第三代美國移民,卻歷經波折戰亂,44歲才出國;他懂的英語不多,白手起家,從建築工人做起,卻成為第一個打入美國建築界的華人;他不甘平庸,在異國打拚半生,奮鬥動力原來是在香港聽到許冠傑為打工仔慨嘆的幾首歌;他從兢兢業業積攢血汗錢到事業飛躍創下一份家業,是因為他敢於打破行規抓住機會。
如今年過70的吳紹文,西裝筆挺,精神矍鑠,染黑的頭髮使他更顯年輕。說起在美國幾十年的故事,吳紹文語氣平淡,波瀾不驚,也沒有很多的身體語言。然而從他嘴角流露的微笑、低聲說出的豪言壯語,人們分明能感受到他骨子裡的傲氣。這個奮鬥半生,親手改變命運的人,把他人生軌跡的轉變歸結到幾次際遇。

移民美國

吳紹文的爺爺吳聯貴在清末遠渡重洋,父親吳蔭祥在美國經營貿易公司(舊稱“辦莊”),小有積蓄,吳紹文卻非在美出生的富家子弟。吳蔭祥二十幾歲時,回家鄉九江結婚,生下吳紹文,說好要把母子接到美國。孰料美國移民政策收緊,隨後二戰爆發、日本侵華,吳紹文與母親到處逃難,困苦流離。一直到中美建交、“文革”結束,吳紹文才終於獲準申請移民。這時候他已經44歲。村里鄉親跟他說,你都一把年紀了,去到能掙兩頓就算啦,掙不到就回來吧。
那時美國尚未在廣州設領事館,於是吳紹文到香港申請簽證,寄住在香港的堂弟家。堂弟說,你去到那邊,起碼要幾年才回來了,在香港住夠三個月再走吧。“就是在香港,我一下子從社會主義國家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思想上發生了種種轉變。”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促成吳紹文大轉變的是當年最流行的許冠傑的歌。許冠傑唱道,“我地呢班打工仔,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人必須旨意自己創路途,快去奮鬥你實會攀得高,你要坐賓士靠自己個腦”……這些歌吳紹文過了幾十年都還記得。堂弟帶他到淺水灣,指著路邊一輛車跟他說:“這部就是賓士,靚車來的,你不認識吧?快站過去拍張照片啦。開賓士的人,非富則貴。”吳紹文心想,“我不做奴隸,我要靠自己。我這么辛苦移民去美國,為什麼不創一番事業?路是人走出來的,我不甘心平平淡淡過一輩子。”他對堂弟說,“你等著,我去到美國,買車一定買賓士!”1986年吳紹文第一次回家鄉,開的就是賓士450,轟動了全九江。“現在我家裡的車,最差那輛也是賓士,還有三隻鹹水船(遊艇)。

白手起家

輾轉來到美國舊金山,吳紹文卻沒有家業可繼承。因為父親生了一場大病,把家裡的錢都花光了。於是他像許多華人一樣,到建築公司去做學徒。木工、油漆工水電工,建築的所有工種他都做過。跟別人不一樣的是,他並不安於打工掙錢,做每一件事情他都用心鑽研,掌握了整個建築裝修的流程。僅僅一年多,吳紹文就升任公司經理,卻跟老闆提出再做半年就辭職。老闆讓他做足三年,給他加薪,他執意不肯。到第二家規模稍大的公司,吳紹文捨棄日薪120美金的契約工,選擇日薪80美金的散工,做了三個月。到第三家更大的公司,“還是三個月”,吳紹文解釋說,他頻頻換公司,只為了“偷東西”,從粗工到細節,從人員分配到整體運作,他已經瞭然於心。
吳紹文和工友合作,開辦生平第一家公司,給當地華人做裝修。一年後,吳紹文的公司已有七八名夥計,生意還不錯,吳紹文卻跟合伙人提出“分家”。“我們是好朋友,合作很愉快。但他掙到兩口就算,我比較有野心,想做大。”吳紹文再次做出跟常人不一樣的決定。“單飛”後,吳紹文做的第一件事是考建築執照。在美國從事建築必須有執照,而當時華人的小公司多為無照營業。吳紹文白天工作,晚上上課,面試時僱請翻譯幫忙,考了兩次,終於拿到執照。
吳紹文指著他的名片,“LICNO:480636”,這就是他的執照號碼。“行內的人一看號碼,20多年前的,都驚嘆我那么早拿到牌。”

戰勝美國人

到了1988年,學工商管理的大兒子吳潛斌問父親打拚多年,積蓄下多少家產。吳紹文說十幾萬。“老爸,你這樣做下去不行,你要把這十幾萬都拿出來,打入美國主流社會。”原來,當年的華人從事建築僅限於華人圈子,從來沒有華人公司做美國人的生意;而且業務以裝修廚房等小生意為主,修建大酒店的工程向來與華人無緣。吳潛斌給父親算了一筆賬,第一年虧7.5萬,第二年虧4.5萬,第三年不虧,第四年開始就能賺大錢。於是,吳紹文以行規一半的價錢,給一家美國建築公司做外包工程,而自己公司給員工的薪水維持不變。這一年,吳紹文55歲,虧了3.5萬美金。“很艱苦,但給老番(洋人)做有個際遇。我一直說,那是我一生的際遇。原來,那家美國公司承接的是一間大酒店的裝修業務。有客人要訂房開會,酒店老闆提出提前2周完成工程,建築商不願意。大老闆來到酒店,問吳紹文趕工能不能做。吳紹文說能做但有條件,但第一要由他管事,第二要同美國公司解除契約,直接同他簽約。吳紹文簽下“軍令狀”,若不能按時完成,逾時一天賠償15000美金,違約金比美國公司還高了1/4。但從此,吳紹文得以繞開美國公司,直接承接美國人的酒店工程,改寫了華人在美國建築業的歷史
吳紹文召集一幫夥計,問道,“弟兄們,阿叔家有難,你們願不願意幫?”大家都說:“文叔有事一定幫!”於是,吳紹文把40多名夥計分為三班,年老的上白班,中年的前半夜上班,年輕的上深夜班,24小時開工。“老闆問我,再提早一個星期行不行,我說行,你加錢。”那名美國建築商懊惱無比,說怎么就沒想到能日夜開工呢。其後,某財團裝修18層的星級酒店,同時簽下那名美國人與吳紹文的公司,誰做得快誰的報酬就高。結果吳紹文的公司裝修了12層。而且吳紹文對那美國人說,“我不僅做得比你快,還要買你的公司!”吳紹文話無虛言,上世紀90年代,該美國人真的以低價賣出公司,還說,“公司賣給你,我服。”
現在,吳紹文在美國的三個州有五大工地,經理裡面有四五個西人。公司由學建築的二兒子吳立斌主理,大兒子吳潛斌則在上海投資做生意。不甘心平平淡淡地過一輩子的吳紹文憑著堅忍不拔的努力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寫了華人在美國建築業的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