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汝康星

吳汝康星

為了紀念古人類學家吳汝康卓越的學術貢獻,2020年7月14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香港)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基金評選委員會秘書長段瑞春、執行秘書任曉明、國家獎勵辦張婉寧、李冰處長專程來到中科院古脊椎所,宣布了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並發布國際公報,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17452號小行星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2020年8月31日,“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汝康星
  • 別名:317452號小行星
  • 發現者: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歷史背景,吳汝康,

歷史背景

2010年8月7日,紫金山天文台用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這顆小行星。這台通光口徑為1.04米的施密特型望遠鏡,具有大視場、強光力的特點,配上高靈敏度的CCD探測系統,具有快速探測移動天體的能力。“8月7日晚,我們將望遠鏡對準寶瓶座時,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當時它離我們2.11億公里。”他說,後續得到了基特峰天文台、萊蒙山巡天、泛星計畫等望遠鏡的多次觀測證實,並進一步算出了它的精確軌道,完全符合國際上新小行星獲得永久編號所需要的條件。
因為,國際小行星中心於2012年給予這顆小行星國際永久編號,並確認紫金山天文台擁有該天體的發現命名權。吳汝康星處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繞日運行橢圓軌道的偏心率為0.173,軌道傾角為15.930度,軌道半長徑為2.536天文單位。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3.74億公里,繞太陽一周需要4.04年。吳汝康星在其軌道上的運行速度相當快,平均每日以159萬公里的高速前進,這相當於平均以每秒18.4公里的速度在繞日運行。由於它到地球的距離通常有幾億公里,而地球也在以每秒29.8公里的速度繞日運行,因此從地面上看上去,吳汝康星在星空中顯示出緩慢的移動。吳汝康星到地球的距離最遠可達5.95億公里,最近時只有1.64億公里。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並經國際組織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必須得到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的審批,命名一旦獲國際組織批准,將成為該天體的永久星名,並被世界各國所公認。目前,太空中共有16顆由何梁何利基金會和紫金山天文台共同以中國傑出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這些宇宙蒼穹間遨遊的小行星,承載著院士們的科學精神,光耀星海。吳汝康院士,是中國體質人類學和古人類學研究的奠基者,他開創了“今人類學”的新學術領域,以他的名字來命名永恆的行星,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吳汝康院士學術成就的褒獎及其科學精神的永恆,也是對從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研究工作者極大的精神鼓舞。
2020年8月31日,是中科院院士吳汝康逝世14周年紀念日,上午,“吳汝康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

吳汝康

1916年2月19日,他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1940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生物系,1946-1949年,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解剖系學習。自1956年起,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專職研究員(該研究室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前身),先後擔任古人類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長,併兼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香港大學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年8月31日,於北京逝世。吳汝康是研究中國出土人類化石的第一位中國體質人類學家。他的學術成就主要體現在為我國1949年至1966年期間出土的大多數人類和猿類化石做了第一手的描述和比較性的研究,他關於藍田、周口店、和縣的直立人,丁村、馬壩、資陽與建平等處的智人化石的研究報告一直是研究中國古人類學者的必讀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