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模型

50年代初套用殼模型理論處理mu介子吸收和光核效應,。,特別是核多體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的成果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模型
  • 理論處理:mu介子吸收和光核效應
  • 被稱為:“吳模型”
  • 原子核理論:吳式樞教授
原理簡介,詳細內容,

原理簡介

50年代初套用殼模型理論處理mu介子吸收和光核效應,。,特別是核多體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的成果之一。

詳細內容

“吳模型”套用格林函式提出了多體問題久期方程的新推導。建立了測定介電常數來判定水淹層的“相位介電測井”新方法的物理基礎,從而為大慶油田解決了測井的一個關鍵問題。大慶油田在測井中遇到了水淹油儲層無法判斷的難題,1971年吳式樞教授組織並帶領一個課題組開展研究,提出了通過測量高頻電磁波相位差確定地層介電常數的解決方案,為大慶油田研製相位介電測井儀提供了物理依據和設計基礎。二十世紀70年代中期,他親自參加並組織了輕核中子反應核數據評價的理論計算工作,為我國核資料庫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參與了《1978~1985年全國基礎科學發展規劃》的制訂工作,該規劃為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他還開展了核內介子自由度與量子強子動力學重整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理論和計算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