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施

吳德施

吳德施(英文:Logan Herbert Roots,1870年—1945年),是一位西方傳教士,曾任中華聖公會主教院主席、華中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理事會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德施
  • 外文名:洛根·赫伯特·魯茲
  • 出生地:美國伊利諾州
  • 出生日期:1870年
  • 逝世日期:1945年
人物生平
吳德施,英文名叫洛根·赫伯特·魯茲(Logan Herbert Roots),1870年出生在美國伊利諾斯州,1891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文學院,1896年畢業於聖公會神學院,同年由美國聖公會差會派遣來中國,此後長期在武昌、漢口傳教。1896年11月在武昌高家巷聖約瑟堂任堂牧,他為自己起了箇中國名字叫吳德施,開始了在漢長達42年的傳教生涯。1899年調任漢口聖保羅堂堂牧。1904年11月任湘鄂皖贛教區主教(1912年教區分割,繼續任鄂湘教區主教)。
吳德施自來華後一直十分關心中國革命、關注共產黨人,他甚至要求轄區內每個傳教士都要讀斯諾的《西行漫記》,被冠上了“粉紅色主教”的稱號。辛亥革命前,他支持中國會吏胡蘭亭、黃吉亭在武昌聖公會高家巷聖約瑟堂創辦含有反清傾向的書報閱覽室日知會,日知會被破壞,劉靜庵等人被捕後,吳德施又出面營救。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時,聖公會屬下各禮拜堂的聖職人員和信徒們在吳德施主教的率領下,參加了紅十字會的救援行動,甘冒槍林彈雨對起義戰士進行救治。當陽夏保衛戰在漢口鏖戰之際,作為漢口救災委員會主席的吳德施主教,將臨近戰火第一線的聖保羅堂——聖公會鄂湘教區總部臨時改成一座傷兵醫院,為革命將士服務。1913年,被選為中國基督教續辦委員會委辦長,他與家人從武昌搬到了漢口聖保羅的主教公署(今漢口鄱陽街32號魯茲故居)居住,直到歸國。
1922年2月,美國聖公會、復初會、雅禮會、遵道會,英國倫敦會、循道會等差會代表應邀到漢口聖公會主教吳德施寓所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會議,會議做出了在武昌創辦華中大學的決定,並指定和組織了兩個委員會負責該大學的組織形式和學科設定,自此,華中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的籌組工作被列入議事日程。1922年8月籌建華中大學的臨時管理委員會成立;1923年11月臨時管理委員會決定華中大學先進行三年的試辦期;1924年春華中大學理事會成立,吳德施主教任理事會主席。
1926年起兼任中華聖公會主教院主席。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 二”事變,在上海全城大肆搜捕屠殺共產黨人,中共領導人周恩來由上海秘密來到武漢,曾經在吳宅避居數日。數月之後,汪精衛發動“七·一五”事變,江城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吳德施利用教職身份冒險設法幫助周恩來乘船離開武漢前往南昌,領導“南昌起義”。在此期間,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關於周恩來與吳德施一家的交往細節,吳德施長子約翰·魯茲在其晚年出版的著作《CHOU》(中文名《周恩來傳》)中進行了較為完整的描述,扉頁上題詞是:“獻給我的父親吳德施”。
抗日戰爭初期,漢口成為中國的臨時首都,他在漢口鄱陽街聖保羅座堂大院內的住所,曾招待外國左翼人士艾格尼斯·史沫特萊、安娜·路易絲·斯特朗、白求恩,並贈送財物和藥品給八路軍。
1938年4月,吳德施即將退休回國。11日,周恩來等人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屋頂花園為他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告別宴會。宴會結束,周恩來、秦邦憲、羅瑞卿等與吳德施合影留念。周恩來還向他贈送了親筆題詞:“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這是吳主教在華四十年的最後寶獲”,“嚶嚶其鳴,求其友聲——這是我們希望吳主教帶回國去的福音。”
幾天后,吳德施女兒法朗西斯·魯茲以全家人的名義為表達對中國人民的感激之情,專門在家中的客廳舉辦了“告別中國”鋼琴獨奏音樂會,周恩來夫婦、 吳國楨夫婦等國共高層人士應邀參加。4月19日,吳德施正式起程回國,漢口《新華日報》以“吳主教的臨行贈言,鞏固統一戰線”為題發表了吳德施的告別辭, 表達了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心聲。
吳德施回國後的生活,主要從事重整道德運動。在晚年被尊為“重整道德運動的精神領袖”。1945年,吳德施逝世於美國密執安州的麥克尼克島,享年7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