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吳宗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宗國,男,1934年生於南京市,祖籍江蘇如皋。漢族。1958年7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專業本科畢業。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履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成就,學術講座,發表論文,主要著作,獲獎記錄,

人物簡介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3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附中,1953年起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專業,1958年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歷史學系學位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編寫組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中國歷史學科隋唐五代史分支主編,以及中國唐史學會理事、北京歷史學會理事、唐研究基金會叢書學術委員。
所屬單位為中國古代史教研室。

人物履歷

2007年6月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審定委員會委員。
2002年6月《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中國歷史學科隋唐五代史分支主編。
1997年6月至7月日本東京都立大學合作研究。
1996年9月至12月新加坡東方文化學院講學。
1994年博士研究生導師。
1993年2月至3月日本大阪關西大學訪問研究。
1992年9月至12月韓國漢城高麗大學講學。
1990年教授。
1986年9月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3年5月副教授。
1979年6月講師。
1958年8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後留校任助教、教師。
中國唐史學會理事,1985年一2004年。
中國唐史學會顧問,2004年~。
北京歷史學會理事,1997年一2003年。
唐研究基金會叢書學術委員會委員,1994年一2007年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顧問,2003年~2008年。
2001年1月以來參加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2002年,“中國傳統文化與21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華書局主辦。
2004年6月“漢唐盛世學術研討會”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暨漢唐研究中心主辦。
2007年6月,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工作會議,北京,中華書局主辦。
2001年1月至今從事的國際國內項目:
盛唐工程: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主講課程

中國古代史(隋~清)、隋唐史、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史學史、中國古代史研究、隋唐歷史文獻閱讀與研究。

研究方向

隋唐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主要成就

學術講座

《隋唐史研究》。

發表論文

材料、問題、假設與歷史研究,《史學月刊》2009年第一期,2009年1月。
《貞觀政要》導讀,《名家談國學》,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唐高宗的真相·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說唐太宗·序,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3月。
盛世中國系列之貞觀之治,《世紀大講堂(第14輯)》,鳳凰衛視編,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序,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論唐代中後期的政治制度變化《清華歷史講堂初編》,三聯書店,2007年3月。
關於“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的幾個問題,《歷史教學》(中學版)2007年第2期。
我看隋唐史研究,《文史知識》2006年第4期、2006年第5期。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變化與選官制度的發展,《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2004》,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6月。
漢唐明比較一兼論中國古代秦以後的社會變遷,《唐研究》第十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試論中國中古社會變遷,《中國中古史論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
中國傳統文化在21世紀的地位和作用,《“中國傳統文化與21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書局,2003年。
隋唐政治體制的發展變化(提要),《文化的饋贈(史學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武則天,《中華文明之光》第二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中華文明之光》第二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翦伯贊的史學思想及其對我們的啟迪,《翦伯贊紀念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傳統文化與歷史學,《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隋煬帝的歷史功績,《〈隋煬帝〉電影創作與隋煬帝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年。
三省的發展和三省制的確立,《唐研究》第三卷,1997年。
〈貞觀政要〉與貞觀君臣論治,《國學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唐代農業發展的幾個有利條件,《卞麟錫教授還曆紀念唐史論叢》唐史論叢編纂委員會,韓國漢城,1995年。
汪籛〈漢唐史論稿〉簡介,《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
唐代文化發展的三個高潮,《唐代文化研究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唐玄宗治國之策與唐朝的盛衰,《北京日報》文史第四期,1993年6月23日。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國歷史文化》,韓國高麗大學出版部,1992年。
汪籛傳略,汪籛《漢唐史論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論武則天的建言十二事,《武則天與文水》,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唐朝的特性,《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三秦出版社,1989年。
均田制討論綜述,《文史知識》1986年第4期。
中國古代農民戰爭口號的發展,《自修大學》1986年第9期。
唐代三吳與運河,《運河訪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唐貞觀廿十二年敕旨中有關三衛的幾個問題一一兼論唐代門蔭制度,《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文集(第三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唐代官制概述,《自修大學(文史哲經專業)》1986年第11期,光明日報出版社。
唐代進士考試科目和錄取標準的變化,《歷史研究》1986年第4期。
唐代士族及其衰落,《唐史學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唐太宗政治思想的形成,《唐太宗與昭陵(人文雜誌叢刊第六輯)》陝西省社科院出版發行室,1985年。
唐代土地兼併的發展,《自修大學(文史哲經專業)》1984年第9期,光明日報出版社。
唐末階級矛盾激化的幾個問題,《北京大學學報》1984年第3期。
黃巢,《百代英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文史知識》1982年第10期。
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安西四鎮的廢置問題,《絲路訪古》,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年。
進士科與唐朝後期的官僚世襲,《中國史研究》,1982年第1期。
科舉制與唐代高級官吏的選拔,《北京大學學報》1982年第1期。
唐代科舉概述,《電大文科園地》1982年第2期。
天寶之亂是由於是相非其人嗎,《內蒙古社會科學》1981年第1期。
唐代科舉應舉和錄取的人數,《內蒙古社會科學》1981年第1期。

主要著作

《唐代科舉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唐玄宗的真相》 (與閻守誠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
《中國史綱要(增訂本)》上冊隋唐部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隋唐五代簡史(修訂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2003年。
《隋唐五代簡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國封建王朝興亡史》(隋唐卷)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國史綱要(修訂本)》上冊隋唐部分,人民出版社,1995年。
《唐代科舉制度研究》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年。
《大學文科指導書目:歷史學》(主編之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中華軍事人物大辭典》隋唐時期條目,新華出版社,1989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隋唐五代史》部分條目,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
《唐玄宗》(與閻守誠合著)三秦出版社,1989年。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
《北京史》隋唐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中國古代史講義》(試用稿)》隋唐部分,校內印製,1973年。
《中國史綱要》第二冊隋唐部分(與汪籛合著)人民出版社,1966年。

獲獎記錄

北京大學1986年至1987年學年度教學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